文|定焦 星星
編輯 | 方展博
最近幾年,游戲行業可謂是經歷了過山車式的行情。
從2017年幾乎所有中國互聯網大廠都盯上游戲業務這塊蛋糕,到2021年以來版號停發、行業收縮,再到今年上半年的行情回暖,此刻,“游戲行業處在從存量中找增量的階段”,不少游戲從業者表示。
有數據佐證。華經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游戲用戶規模是6.64億,同比下降0.33%,是十年內的首次下降。今年趨勢雖然有所回暖,但根據伽馬數據,2023年H1中國游戲用戶規模達6.68億,同比僅增長0.35%。
國內市場放緩,近兩年被視為機遇的游戲出海,也面臨瓶頸。根據data.ai聯合IDC(國際數據公司)發布的《2023年聚焦游戲領域報告》顯示,今年全球手游市場預計收入為1080億美元,同比降低2%。而在出海廠商增加、內卷加劇之下,海外買量成本迅速上升。AppsFlyer發布的《2023游戲App營銷現狀報告》顯示,從2021年Q1至2022年Q4,蘋果iOS側的CPI(每激活成本)增長了88%。
與此同時,游戲大廠裁員、收縮團隊的消息也不時傳出。近期,字節跳動旗下上線并發行多個中重度游戲的“朝夕光年”就宣布業務方向和組織調整,將更加聚焦部分創新型游戲及相關技術的探索。
一些從業者感受到,2023年,游戲行業風浪不小,尤其是重度游戲面臨挑戰。各大游戲廠商在留住原有玩家的同時,意識到還是要想更多法子在國內尋找增量業務。
他們將目光轉向了小游戲。
游戲大廠和中小游戲廠商都在加速入局小游戲賽道。據不完全統計,從去年年末到現在,已經有20多家上市公司、出海廠商、老牌團隊陸續加入這一隊伍中。而騰訊、網易、三七等大廠,今年都有表現不錯的小游戲產品跑出。
從業者感受更是十分強烈。
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游戲廠商向「定焦」表示,已經入局或者正在思考,如何加入小游戲。某游戲公司VP鈴鐺之前主要做重度游戲,今年又重新回到了小游戲賽道,認為有紅利可挖。
從事游戲運營的啊顏也發現,很多做手游的廠商,都在開發小程序版本,甚至有公司將小游戲作為業務突破點。處在中下游環節的相關游戲公司,今年提及小游戲的頻次也比以往高很多。
曾經不受重視的小游戲,如今被視為游戲行業的新增量。
眾人擠向小游戲,這個賽道又火了
小游戲指的是體積較小、玩法簡單的游戲。玩家不用下載APP,可以直接在微信、抖音、快手等平臺的小程序上,點開即玩。由于小游戲起家是在微信端,大多數廠商也會首選微信小程序,所以業內習慣將小游戲與微信小游戲畫上等號。
各大廠商為什么看好小游戲市場?
綜合多位從業者的觀點,首先是大家觀察到,雖然整體游戲市場規模保持穩定,但小游戲市場規模在擴大。
根據騰訊6月披露的數字,微信小游戲月活躍用戶破4億。小游戲的代表性作品《瘋狂騎士團》開發團隊也曾透露用戶在線時長60分鐘,活躍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9.8元,付費率7.7%,付費ARPU達126元的數據。
買量數據(在各渠道投放的廣告數量)也是最直觀的體現。游戲行業的商業模式與買量規模深度綁定,如果一個游戲越舍得花錢投放廣告,往往也代表著這款游戲越賺錢。
中信建投研報指出,自2022年來,微信小游戲買量力度加大,2023年第一季度增速最為明顯。雖然其規模與APP游戲還有差距,但去重月度素材數已達到APP游戲的56%。DataEye-ADX數據也顯示,2023年小游戲買量大盤持續走高,在投游戲數量明顯增長。
其次是,廠商出于自身成本考慮,盯上了小游戲。
啊顏表示,受整體游戲品類增多的影響,近兩年整體游戲買量成本增加。無需安裝的小游戲,成本會相對低些,大概是手游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甚至更低。
鈴鐺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現在整體游戲用戶增長放緩,同類型游戲大多都在爭奪同一批用戶,競爭激烈,研發、買量等成本都在上升,一個重度游戲買一個用戶最多能花上千塊(三國志戰略版),正常80-180元左右。”
買量與流水成正比,即便同一類型,小程序的買量單價也要更便宜。鈴鐺解釋,同為卡牌游戲,小程序上買一個用戶只需要十幾塊錢,APP卡牌游戲則需要幾十塊。而且因為小游戲無需下載和身份驗證,其買量轉化率更高。
而且比起重度自研的游戲,小游戲開發成本低,可以試錯,迭代快。
與此同時,不少從業者發現,小游戲生態發生了改變。
一位游戲從業者告訴「定焦」,一般他們把游戲玩家分為三大類,免費用戶、中層付費用戶,以及超大R(強氪金用戶)。這三類玩家對應不同的游戲類型,此前,以IAA(廣告付費)為主要變現手段的微信小游戲,主要吸引免費玩家,用戶規模最大,但因為玩法簡單,留存率也是最低的。
但近年來,小游戲用戶被慢慢培養起來,既接受像《跳一跳》這種輕度休閑類游戲,也愿意玩像《咸魚之王》《瘋狂騎士團》這種道具、玩法更豐富的中輕度小游戲。
“更多玩家被休閑游戲培育后,可以接受中度了。玩法升級,熱門類型+創新玩法缺一不可,現在,喜歡玩中度小游戲的玩家越來越多了。”鈴鐺表示。從業者苒醬紫所在的游戲制作團隊,最初主攻超休閑游戲,但在去年年底做了轉型,轉到了中度小游戲后,留存和人均廣告次數都有提升,留存大概是原來的兩倍,人均廣告次數大概提升了有3-4倍。
這都意味著,小游戲變得“沒那么小”了。
混變小游戲,值得嘗試嗎?
對于小游戲來說,目前有三種變現模式:IAP(即內購付費:比如玩家充值、為道具禮包付費)、IAA(即廣告變現:玩家不用花錢,只需要觀看插入小游戲中的各種廣告)以及IAP+IAA混合變現。
小游戲的變現模式從最開始的以IAA為主,變為IAP激增,而到了今年,不止一位從業者透露,“混變小游戲”被提及的次數很多。“混變小游戲買量規模翻倍”“代表游戲《瘋狂騎士團》以及《咸魚之王》前期,都采取的是混變模式”,這些數據和例子,是今年他們交流的頻次比較高的內容。
為什么混變小游戲受到關注?
綜合幾位從業者的說法,一方面,今年中度小游戲用戶增多,不斷登上暢銷榜,適配混變模式的此類小游戲類型不少。有數據顯示,從2022年初到今年6月,一年半的時間內,混變小游戲的廣告變現流水都在快速增長。
另一方面,IAA小游戲廠商想通過內購,提高變現效率,而只做IAP的小游戲廠商,在尋找更多用戶的同時,也希望能通過廣告變現,分攤掉一部分成本。
不過,討論歸討論,一些從業者擔心,混變模式有一定的風險性。大家主要害怕采取混變模式后,會影響老用戶的體驗感,降低玩家留存率。
部分從業者認為,IAA和IAP模式各自針對的游戲玩家屬性不同。前互聯網大廠小游戲從業者小何覺得,IAA本質上是用休閑或者輕度的題材獲取泛用戶,再把流量賣出去,但IAP更多針對的是核心游戲玩家。
“注重游戲體驗感的核心玩家,可能會因為突然出現的廣告,降低沉浸感,影響留存率。”小何表示。
而對習慣采用內購的游戲廠商來說,來自廣告變現端的收入有限。
“一般游戲都是用小百分比的付費用戶養大百分比的免費用戶,雖然增加廣告會讓免費用戶提供收益,但是比起內購的收入,比例還是不算大。”游戲從業者小辰表示。小何認為這也是當下大廠入局小游戲,投入成本沒那么大的主要原因。
不過,目前有數據正一點點打消大家的顧慮。
首先是針對加入廣告是否會降低用戶留存的問題,不少人已經看到了反例。
有媒體曾觀察混變模式下,放置、割草、開箱子類等小游戲的不同用戶7日留存率,核心付費玩家數量并未出現明顯流失,甚至加入廣告可以提升用戶留存率。還有數據顯示,采取混合變現的放置類游戲,其首日付費用戶數,占7日總用戶付費數的50%以上,更多玩家在留存中慢慢付費。
鈴鐺從事游戲行業多年,既做過輕度小游戲,也做過重度游戲,他根據自己過往的經驗分析,廣告是否對游戲玩家產生影響,主要取決于廣告的插入方式。
“如果能針對不同用戶,做到廣告精細化運營,同時避免競品廣告,那么玩家的體驗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也不太容易造成用戶流失。”
他認為,即便有用戶流失的風險,但廣告收益可以打平這部分損失。
其次,還有很多人發現,采取混變模式后,一些小游戲的變現率也得到了提升。騰訊此前也給出了一個數據,混變小游戲的綜合變現率高出純IAP付費率3倍。
啊顏分析,廣告的加入吸引了更多零氪玩家,很多玩家通過看廣告,每天領取一小部分獎勵,從而嘗到額外收益為游戲帶來的增益,此舉可能讓免費玩家產生破冰付費行為。而破冰付費在游戲運營過程中非常關鍵,一旦玩家進行了首次付費,那么他再次付費的概率會明顯提升。同時IAA也能提升低氪玩家留存,而這兩者對中大R的留存,都有一定促進作用。
據了解,目前混變小游戲中,RPG類小游戲內購與廣告的占比,很多已經做到了6:4。而在產品上,《瘋狂騎士團》《尋道大千》都是混變模式。
小游戲的機會,藏在混變里
在一些已經入局小游戲廠商看來,短時間內,無論是IAA廠商還是IAP廠商,混變意味著,為小游戲找到了更多變現渠道,可直接分擔一些買量成本。還有很多人看好它的長期發展,認為混變小游戲可能會對整個小游戲行業,從內容到模式都帶來一些改變。
一方面,《瘋狂騎士團》以及初期的《咸魚之王》,都采取的是混變模式,在產品設計上,這種中輕度小游戲,越來越受到玩家歡迎。另一方面,小游戲發展了這么多年,不少泛用戶群體的付費習慣已經慢慢被培養了起來。
小辰認為,隨著小游戲數量越來越多,其買量推廣成本會越來越大,做混變更順應時代。“前期靠廣告招攬用戶,等其成為核心用戶后開啟內購,這是趨勢,不能一直靠鋪量運營游戲,這也要求廠商把小游戲內容做深,盡量留存每一個通過推廣告招攬來的用戶。”
不過,廠商也不能盲目入局,而是要看自己適不適合做混變,以及如何做混變。
啊顏認為,中輕度游戲更加適合混變模式,比如偏放置類的休閑游戲,《咸魚之王》算是一個經典案例。
“普通玩家每天上線收收菜,氪金玩家掛機放在那里打,這類游戲的特點是,競爭性沒那么大,玩家可以通過每天上線看廣告的方式,領取少量道具獎勵,也可以選擇氪金。總之,大家都能找到合適自己的游戲節奏。”
《瘋狂騎士團》也采取的是混變模式,玩法同樣是重養成、輕操作,而該游戲用神器和寶石系統提高付費,用釣魚系統提高用戶留存,而釣魚系統的加入,讓游戲的15日留存數據明顯提升。此外,模擬經營、塔防、roguelike等品類也都已有產品在市場上得到驗證。
其次,掌握不同用戶的付費節奏,讓廣告與游戲玩法相融合,注意廣告加入的位置和頻次,注重用戶分層和廣告設計,也很重要。啊顏表示,一個成功的混變小游戲很考驗策劃和運營的功底。
比如目前IAA廣告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插屏或者banner廣告,另一種則是激勵廣告,玩家在看完廣告后,可獲得游戲中的部分獎勵。啊顏覺得,后者玩家相對更容易接受。
這就要求想要做混變的游戲廠商,需要提前做好規劃。比如在立項之初,根據自身游戲玩法特點和所面對的玩家,思考如何將玩法與廣告進行結合,也可以利用一些平臺資源。
比如廠商可以利用騰訊廣告提供的投放工具,針對不同的游戲用戶找到差異化廣告推送方式、實現不同階段的買量需求,此外,騰訊廣告還能基于過往的案例經驗向廠商提供相應的服務支持、運營建議,在平臺運營和產研團隊的支持下,廠商也更容易找到合適自身游戲的廣告位置和頻次。
同時,廠商要注意的是,盡量不將一些重要付費道具當作廣告獎勵。總之,不能讓氪金玩家因廣告,體驗感大打折扣。
今年以來,小游戲的爆發已經非常明顯,在大盤用戶增長幾乎停滯的背景下,從業者的感受是,與其死守原來的方向,不如把握機會,轉向有明顯潛力的賽道,或許就能做出下一個《咸魚之王》《瘋狂騎士團》。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鈴鐺、小辰、小何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