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黃華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今年前三季度,石藥集團實現營收238.65億元,同比增加1.6%;實現盈利47.15億元,同比增加2%。這意味著,這家超大體量的醫藥巨頭勉強維持了業績增長。
如果分拆這家大型藥企的經營板塊,會發現石藥集團目前的成品藥已經占據大頭。財務數據顯示,企業成藥業務已經實現營收193.38億元,同比增加3.9%。同一時期,原料產品業務28.75億元、功能食品業務16.52億元,這兩條業務線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在原料產品業務中,受價格持續疲弱影響,維生素C產品的銷售收入減少23.5%至人民幣15.13億元。在功能食品業務中,咖啡因產品的價格出現下降。
在過去,石藥集團曾是國內最大的化學原料藥生產基地。它原本是由河北制藥、石家莊一藥、石家莊二藥、石家莊四藥重組而來,隸屬石家莊國資委,生產內容包括維生素、青霉素、頭孢菌類等原料。后來,蔡東晨成為這家新集團的管理者。
之后,石藥集團通過“買買買”,將歐意藥業、必普藥業及新諾威制藥等在內的一系列資產收入囊中,完成了從原料藥企向成品藥企的轉型。同一時期,企業的業務線隨即覆蓋了神經系統、抗腫瘤、抗感染、心血管等領域,也出現了包括恩必普、多美素、津優力在內的大單品,由此奠定了集團業務結構的基礎。
石藥集團旗下的新諾威是石藥集團旗下從事原料藥和功能性保健品上市平臺,也是全球重要的化學合成咖啡因生產基地,生產了全球一半的咖啡因。年內,新諾威增資控股巨石生物的消息也在行業內引發關注,后者是創新藥公司,資產包括ADC(抗體偶聯藥物)、mRNA等。
截至目前,神經領域和抗腫瘤領域依舊是石藥集團的業務重點,這兩個領域的營收總額約占集團總收入的一半。今年前三季度,石藥集團在神經領域的營收為69.26億元,同比增加15.2%;腫瘤領域實現收入46.24億元,同比減少21.2%。
在神經領域,石藥集團目前的主要產品包括:用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的恩必普(通用名為丁苯酞軟膠囊、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下同)、用于缺血性中風后腦循環改善的舒安靈(己酮可可堿緩釋片、己酮可可堿注射液)、用來治療腦損傷的歐來寧(奧拉西坦膠囊、注射用奧拉西坦)。此外,還有用于成人特發性帕金森治療的恩悉(鹽酸普拉克索片),用于抗癲癇治療的恩理維(拉考沙胺注射液、拉考沙胺片),用于精神分裂癥治療的歐舒安(帕利哌酮緩釋片)。
其中,恩必普是石藥集團的標志性產品,也是當之無愧的扛把子產品。在1999年,石藥集團用5000萬元的價格從中國醫學科學院買來了專利,產品的膠囊劑型在2005年上市,是國內心腦血管領域首個1類新藥;2010年4月,注射液劑型獲批生產。據米內網顯示,2015年至2019年間,恩必普的銷售收入從17億元增長至56億元。
不過,在隨后的2020年,經國家醫保談判,恩必普進行了降價。石藥集團還在當時公告將對恩必普進行價格調整,兩個劑型的降幅均超50%。目前,這一產品除了面對價格壓力,還有專利斷崖的風險。
在腫瘤領域,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也就是“多美素”,曾是石藥集團的大單品。據米內網報道,2020年內,石藥集團的鹽酸多柔比星脂質體注射液在公立醫療機構終端及城市實體藥店終端合計銷售超25億元,是國內最暢銷的脂質體制劑。
不過,石藥集團在腫瘤領域的藥品存在集采壓力。例如,該公司腫瘤線的另一款大單品——中國首款長效白細胞增強藥津優力(通用名:聚乙二醇化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下同)和克艾力(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也都是集采產品。這就給該公司的傳統主力業務增加不少增長壓力。
目前,除了前述產品,石藥集團在抗腫瘤線還擁有近年新增的產品多恩達(鹽酸米托蒽醌脂質體注射液),科用于復發/難治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擁有國內首款PI3K抑制劑克必妥(度維利塞膠囊),用于既往接受過至少兩種系統性治療的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以及用于肝癌一線治療的戈瑞特(甲磺酸侖伐替尼膠囊)。
此外,在今年前三季度,石藥集團的抗感染領域實現營收31.43億元,同比增加18.8%。同一時期,該公司的心血管、呼吸系統、消化代謝的收入分別是18.36億元、11.59億元、6.62億元。其中,呼吸系統同比增加163.5%。不過,在這些領域,集采產品同樣不少。
整體而言,由于產品儲備眾多,和同等規模收入的醫藥企業相比,即使經歷了集采和國家醫保談判,石藥集團在過去五年內基本都保持了業績的穩定。不過,在大單品逐漸褪色,主力產品遭遇價格滑坡危機之下,要如何獲得持續的增長以及制造出創新價值更高的產品,將是石藥集團面臨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