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鋅刻度 黎文婕
編輯|李覲麟
“我們的案件情況和AI圖被盜的案子完全不同,我們告的是小紅書的AI模型庫侵權。”
近日關于AI繪畫侵權的風波不止,除了侵犯AI繪畫圖片著作權的案件一審宣判,還有AI模型數據庫侵權案立案。
日前,據“九派財經”報道,畫師“正版青團子”與小紅書關于作品著作權侵權一案,已在北京互聯網法院立案,同步立案的還有另外三位畫師與小紅書及旗下AI繪畫產品Trik的同類案件。據悉,相關的四則案件為AIGC訓練數據集侵權首批案件。
早在今年8月,畫師“是雪魚啊”就曾在社交平臺指出自己的原創圖被小紅書旗下AI繪畫產品Trik喂圖洗稿,隨后,又有三位畫師公開指出同樣的問題。
據“正版青團子”的微博,“這是國內第一次AI繪畫站在了被告席。”
AI大模型為何被指侵權?
“小紅書被告了!”2023年11月29日,藝術類博主“CG插畫控”發布微博稱,“4位創作者已經分別將小紅書主體公司行吟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及小紅書Trik軟件主體公司伊普西龍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告上法庭。”隨后,該微博被涉及的四位創作者轉發。
AI繪畫產品為何會站上被告席?要回答這個問題,先把時間倒回今年8月。
8月1日,畫師“是雪魚啊”發布微博指出小紅書旗下AI繪畫產品Trik AI用其原創圖片喂AI。簡單來說,AI產品都需用大數據來訓練模型,這一過程常被稱作“喂飯”。
據“是雪魚啊”的微博,“最近這幾天有很多人@我說小紅書官方拿我的圖喂他們的AI,甚至直接成了一個模板,作為原作者,那些AI生成的所謂原創作品里,哪些部分是拷貝了我哪幅作品的哪些元素,我一眼就能分辨出來……Trik AI你們能不能解釋一下同樣是‘夸父追日’,用你們app做出來的圖和我原圖相似度那么高?這跟拆分重組有什么區別?你們的AI到底是學習還是拼尸我相信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
據公開信息,Trik AI的官方介紹為“AI圖像創作工具”,而在其此前的小紅書官方賬號上發布的作品大多會標明“小紅書AI”。不過,鋅刻度發現,目前在小紅書已經無法搜到該賬號。
Trik AI和小紅書具體是什么關系呢?據36氪此前報道,小紅書從3月起籌備了獨立的大模型團隊,核心員工來自廣告業務的NLP技術團隊,內部還有多個獨立部門同時推進AIGC(AI生產內容)方向的落地探索。在今年4月,小紅書上線專注中國風方向的AI繪畫應用Trik AI。
畫師“畫畫的云淡風輕”發布微博,中、右圖分別為畫師原創和AI繪圖
在“是雪魚啊”發布微博后,畫師“畫畫的云淡風輕”“正版青團子”和“RedMatcha”也先后發布微博指出自己的原創圖被Trik AI融圖煉圖,并附上了相關作品對比照。
其中,“畫畫的云淡風輕”表示,“發現我不止被融了一張,畫手在小紅書發的圖是可以隨意被拿去煉的嗎?”而“正版青團子”則提到,“朋友告知我被小紅書的AI喂圖洗稿了,我看了下確實有很多圖無論是配色元素還是畫面風格都和我的圖很像,感覺心血被剽竊了。”
時隔快四個月,事件迎來了新的進展。而鋅刻度留意到,除了此前在小紅書注冊的官方賬號已疑似被注銷外,目前在各大應用商店也已經無法搜索到Trik AI這一產品。
這或許與8月的輿論風波有關。據“奇偶派”此前報道,8月風波興起后,受到侵權的原畫師們紛紛在小紅書上發布停止更新作品或轉移通知,不少用戶也自發將“禁止AI”的圖標作為頭像,表達對AI侵權的憤怒。甚至提出“反AI”計劃。Trik AI 小紅書官方賬號發布的 AI 作品下,評論區也充斥著大量抵制 AI 的用戶。
給AI“喂飯”是道難題
伴隨著AI技術的廣泛應用和發展,如今國內多款大模型產品都已上線文生圖功能。關于AI文生圖可能引發的版權與著作權問題,騰訊混元大模型文生圖技術負責人蘆清林曾對媒體表示,一方面是訓練數據需要把控好,包括公開數據集與采買數據集,騰訊花費了一定成本來確保版權問題,同時對敏感數據進行規避。
“AI生圖的原理是,AI從海量圖文對應的數據中學習到了語言描述與藝術畫面的關聯,AI以隨機化的起點開始,不斷修正畫作,最終形成在審美上與人類經驗與知識高度一致的成品。從上述原理上可以看到,最新的AI技術生成的圖片不是既有圖片的拼湊,而是類似人類經過長期繪畫訓練后的‘再創作’。”百度文心一格的相關負責人也對鋅刻度表示,百度對圖片版權非常重視,如果平臺未來開放出來的生成圖片侵犯到原作者權益,我們會提供投訴反饋通道,為相關權利人提供權利救濟渠道,迅速處理。
但從眼下來看,大部分公司仍存在相關風險。
“目前給AI喂飯主要還是靠人,要規避侵權風險就需要公司和具體審核崗位或者標注崗位從數據源上做過濾和篩選。”祁裞是國內一頭部科技企業的算法工程師,他告訴鋅刻度,“其實現在監管不到位,大部分公司都是網上能搜到的就都拿來用,也不管侵不侵權。”
這意味著,很多平臺未經授權就將大量畫師的作品放入資料庫中以便AI學習,也正因此,用原創作者作品訓練AI大模型,一度引發爭議。
在今年8月,B站一開屏插畫也曾被指涉嫌用AI洗稿畫師作品。
當時,在B站主頁更新的“七夕夜”活動宣傳圖被網友懷疑使用AI制作,還融合了另一位原創畫師的作品,甚至留有細節問題:抽絲的袖子、凹進去的手,只有一半的鞋子。插畫師“MoonYUE水兵悅”當時在微博表示,“給公司項目畫的圖被學走了……你好歹改改嘛”。而在該微博下,不少網友評論稱,“所以說ai不就是到處摳圖嗎?”
而在2023年3月,網易旗下LOFTERAI繪畫功能也被質疑使用用戶作品進行AI訓練,導致不少原創畫師逃到了其他平臺。隨后,LOFTER下架相關產品,并發布官方致歉信。
更早些時候,2022年11月,插畫師洛柒也在微博質疑二次元AI繪畫應用Niji·journey涉嫌抄襲,彼時“洛柒”指出,AI繪畫軟件 Nijijourney 生成的許多圖片風格,與一些畫師的作品高度相似,更有一些圖片下方直接帶上了這些畫師的簽名和水印。她呼吁“各位老師對 AI 重視起來”。
畫師“正版青團子”的微博
“我相信這個案子也會成為以后AI繪圖侵權維權時的案例參考。”正如“正版青團子”所說,目前雖然質疑聲頻起,但AI繪畫存在的版權問題目前尚處于灰色地帶,“我知道也有畫師被AI侵權但因為國內還沒有維權案例所以不敢告……我們如果贏了,那以后行業也有個維權案例,對所有原創作者都有利,如果輸了,我們起碼知道了國內對AI的態度和標準。”
那么,這起案件最終會迎來怎樣的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