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陳慧東
近期,A股煤炭板塊走勢活躍。連漲多日后,11月30日,A股煤炭板塊震蕩下挫。截至收盤,東方財富煤炭行業板塊指數整體下跌0.92%至10546.63。下半年以來,東方財富煤炭行業板塊指數震蕩上行,由6月底的指數8801.04上漲至11月29日的高點10731.26,漲幅約22%。
不過,如此積極的市場情緒背后,煤炭市場似乎并沒有那么樂觀。陜西榆林一位大型民營煤企高層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表示,今年供暖季當地煤炭銷售“旺季不旺”,煤礦普遍存在滯銷情況,虧損嚴重。
冬季模式開啟,多家機構發布數據顯示,寒潮下煤炭價格止跌探漲。據商品行情分析系統顯示,11月份動力煤價格整體在區間內波動運行。11月29日能源指數為1014點,較前一日上升了7點,較周期內最高點1561點(2021-10-21)下降了35.04%。
但據陜西榆林一位大型民營煤企高層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現在煤都沒人要,普遍都滯銷,煤炭采出來一兩周都沒人要,運煤單位都關門了,榆林很多煤礦是癱瘓狀態。我們一年都沒好好做煤炭業務了,現在主做工程。”
“現在各地已經開始供暖,應該屬于煤炭行業旺季了,都慘淡成這樣。再過十幾天,看到時候的數據,如果銷量還起不來,那就是徹底完了。”上述人士稱,今年煤炭行業如此艱難,預計明年行情也不樂觀。
一家陜西能源領域上市公司高層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稱,“煤炭行業景氣度與下游產業用電量掛鉤,下游都不開工了,煤炭的消耗量大打折扣。”“比如光伏是用電大戶,今年光伏行業巨頭都傳出裁員消息,上游煤炭肯定不會好。”
政策層面,全國當前能源供應總體平穩。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作為能源保障的“壓艙石”,今年煤炭供需緊張形勢得到有效扭轉。即將進行的2024年度煤炭中長期合同簽約彈性預計較2023年有所增加。來自國家發展改革委的信息顯示,當前,全國能源供應總體平穩,煤炭生產供應平穩有序,運輸得到有力保障,全國統調電廠存煤超過2億噸、可用33天,處于歷史最高水平;天然氣資源準備較為充足,各類儲氣設施入冬前應儲盡儲,天然氣合同實現全覆蓋,供應能力穩步提升。
據《證券時報》報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紀委書記張宏表示,今年煤炭進口增加較快,年底預計進口量將達4.5億噸,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內煤炭需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國內生產原煤3.9億噸,同比增長3.8%;進口煤炭3599萬噸,同比增長23.3%。前10月,生產原煤38.3億噸,同比增長3.1%。進口煤炭3.8億噸,同比增長66.8%。
另有多家機構最新發布研報分析煤價。有機構認為,春節前煤價具備支撐,也有機構提出市場需求處于僵持狀態。
華泰證券11月30日發布研報認為,近期煤礦安全事故多發帶來的生產擾動以及12月和明年1月的氣溫環比進一步走低帶來的季節性需求提升將支撐春節前煤炭價格維持高位,但由于目前產業鏈條較高的庫存,煤價尤其是動力煤價格漲幅將相對有限,預計動力煤價將在900-1050元/噸之間震蕩。最近山西地區煤礦安全事故多發,或對山西地區的煤炭產量有更大的擾動影響。山西作為中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產省份,且煉焦煤產業鏈較低的庫存對任何的需求/供給的邊際變化都較為敏感,短期內煉焦煤/噴吹煤的價格或有更強的反彈動能。而2024年仍預計煤價中樞有一定下移,基于更高的中長期合同占比以及穩健的業務模式的標的仍是行業首選。
生意社分析師認為 ,產地方面現在受安全檢查影響,煤礦整體供應量有限。下游港口方面,雖然受天氣影響下游需求有一定增加,但是下游保持觀望態度,雖然有一定需求,但是在長協煤保供基礎下,市場處于僵持狀態。
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劉純麗發布研報認為,短期來看,煤炭市場多空因素并存,博弈加劇,后期需要重點關注氣溫下降幅度。倘若降溫劇烈,終端采購提升,或宏觀預期好轉,工業企業非電用煤采購需求釋放,煤炭價格或維持上漲。但反之降溫若未達預期,終端電廠庫存處于高位,特別是當前內陸電廠庫存可用天數在27天以上,終端補庫力度將受到壓制,北方港庫存難去化,市場煤價支撐將減弱。當前下游對高價接受意愿較低,疊加環渤海港口進入去庫模式,預計煤價漲幅或將有限,維持震蕩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