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玉
W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30日,今年以來“熊貓債”已發行91只,發行額達1495.5億元,無論是發行量還是發行金額,均遠超去年全年。
“熊貓債”是指境外機構在中國境內發行的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券。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23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2年,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市場發行“熊貓債”52 支,發行規模合計850.7億元。
今年前11個月,“熊貓債”發行數量較去年全年增加了39只,發行金額增加了644.8億元,增幅達75.8%。根據Wind的統計,“熊貓債”的發行人主要是注冊地在境外、主要經營活動在境內的企業,即“紅籌企業”。
分析師表示,境內外貨幣政策分化下人民幣融資成本優勢凸顯,以及“熊貓債”資金使用便利度提高是“熊貓債”備受青睞的兩大原因。隨著人民幣匯率企穩、國內債券市場開放水平不斷提升,未來“熊貓債”市場繼續擴容將是大概率事件。
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研究發展部分析師白雪對界面新聞表示,“熊貓債”發行規模大幅增加的首要原因是人民幣融資的成本優勢。她指出,今年以來人民銀行兩度降息,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倒掛程度不斷加深,在10月中下旬一度達到近230個基點的歷史峰值。11月以來,中美利差倒掛幅度雖然持續收窄,但依然處于170個基點以上的高位水平。
“考慮到在境內發行熊貓債的境外主體中有很大一部分實際為境內機構,這背后可能體現了境內機構充分利用人民幣融資成本優勢,募集低成本資金的需求。”白雪稱。
她進一步指出,即便美聯儲如市場預期不再加息,但美元利率仍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維持在高位,這意味著海外融資成本依然高企。與此同時,國內貨幣政策保持穩健,市場利率水平易降難升,境內外利差倒掛短期內難以彌合,這意味著境外機構發行人民幣債券仍可享受融資成本優勢。
分析師表示,今年以來“熊貓債”發行激增的另一大原因是國內債券市場開放水平不斷提高,針對“熊貓債”市場的各項政策配套與制度安排更加完善。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指出,去年底,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境外機構境內發行債券資金管理有關事宜的通知》,明確“熊貓債”募集資金既可留存境內使用,也可匯往境外使用,增加了“熊貓債”資金使用便利度,并鼓勵以人民幣形式開展跨境收付及使用,使用范疇得到擴展。
“此外,近期人民幣匯率逐漸企穩回升,匯率穩定性提高,匯率對沖成本下降。上述利好不斷推動人民幣國際融資貨幣功能提升?!彼f。
分析師還表示,雖然“熊貓債”發行人仍以紅籌企業為主,但伴隨“熊貓債”在境外主體中的認可度不斷提升,純外資發行人的占比持續上升,發行主體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數量逐漸增加,來自葡萄牙、意大利、法國等歐元區的發行人也持續涌入。
“接下來隨著國內宏觀經濟復蘇力度進一步增強、基本面長期向好,人民幣債券資產中長期收益穩定且可預期,將有利于吸引更多境外主體繼續擴大對人民幣資產的投資?!卑籽┱f。
王有鑫表示,推動“熊貓債”市場進一步發展,除進一步提升境外企業和機構在國內發行債券的便利度外,還應不斷拓展融資所獲資金的使用場景,增加投資渠道,進一步推廣人民幣跨境結算的使用規模,激發更多的市場融資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