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唐卓雅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11月30日,第四批國家高值耗材集采在天津開標。此次集采主要面向人工晶體類及運動醫學類耗材, 增材制造技術(即3D打印類)產品可自愿參加,采購周期為2年 。
參與此次耗材集采的企業多達130多家。國產廠家愛博醫療、昊海生科是此次人工晶體耗材集采的有力競爭者,在運動醫學耗材方面,威高骨科、春立醫療等也榜上有名。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運動醫學類耗材納入國采意味著骨科成為集采得最為充分的一個高值耗材領域。
當天中午,擬中選結果公布,共有128家企業參與此次集采,共有126家企業的產品進入擬中選名單。
“褲衩價”與最高價齊飛
11月30日早上八點半,在天津梅江中心皇冠假日酒店三樓梅江宴會廳,不少企業代表已經在門口等待遞交材料。對于參加此次集采的不少企業來說,這都是頭一次參加國采。一名運動醫學類耗材企業告訴界面新聞:“現在還沒開始唱標,啥感覺都沒有,對于招標產品競爭比較激烈的企業來說會比較緊張。”
現場工作人員告訴界面新聞,當天參與第四批高值耗材集采的共有137家企業,會場為每家企業設置了三個席位,也就是說,如果每家企業都按照三位企業代表出席的結果來算,共有411位企業代表會出席此次集采。不過,工作人員也稱,可能會有企業只來一位企業代表,參會人員可能在300人左右。
企業代表們先遞交申報材料,通過安檢后進入內場。九點,企業代表已經來了大半,工作人員在會場門口提醒代表們先投標再入座。公證人員及參會代表站在會場左前方等待企業代表投遞申報材料。
界面新聞記者觀察到,企業代表大多手里拿著一個密封袋和幾張申報材料。工作人員告訴界面新聞,公證人員要先檢查企業代表手中的申報材料是否齊全,再裝入密封袋,密封后由企業代表親手投入投標箱。之后十點準時由公證人員將投標箱內密封袋倒入透明箱子內,再由公證人員逐一拆封,宣讀報價。

在會議現場一家耗材企業稱,該企業的錨釘在報量前一個月才拿到證,本來以為趕不上此次集采,沒想到最后一天報量成功。
上午十點,唱標開始,有企業代表拿出咖啡,打起精神應對這場關系他們未來兩年市場份額的會議。
十點十五分,現場第一次小高潮出現。長春圣博瑪生物材料公司的鈦合金帶線錨釘(一根縫線)報出300元/個的價格,引起會場一陣騷動。有企業代表告訴界面新聞,這家企業報出了“褲衩價”,同行們才會有這么大反應。
界面新聞記者觀察到,有企業代表將此次參與集采的產品做了表格,一邊聽唱標一邊將各家企業的數據填入表格。不過也有企業代表只對自家申報的產品異常敏感,聽到公證人員報出產品名的時候,立刻抬頭記錄價格,一旦價格低于自家報價,便會發出唏噓的聲音。
不過,參加此次耗材集采的企業大部分都是第一次參加國采,也有企業代表說,報出最低價和最高價的企業可能只是不太熟悉“游戲規則”。
十點四十分,上海貝奧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的人工合成骨(3.75立方厘米/包)報價為1218.75/包,該企業代表告訴界面新聞,他們應該是全場唯一一個報出小數點的企業。“報價出現小數點是因為在單位換算的時候算來算去都有小數點,但是折算每立方厘米的價格反而是整數。”在觀察到全場幾乎沒有企業的申報價格帶有小數點后,該企業代表十分擔心自家產品會因此錯失進入集采的機會。
十二點三十分,擬中選結果公布,不少企業代表起身用手機拍攝中選結果,遭到后排企業代表反對,會場響起一陣喧嘩之聲。十二點五十分,擬中選結果宣讀完畢。
集采加速國產替代
2020年至今,國家醫保局已組織三輪高值耗材集采,分別是冠脈支架、人工關節以及骨科脊柱類耗材,集采后相關產品平均降價超過80%。此次是高值耗材的第四輪國家集采,主要涉及兩大類產品,包括眼科人工晶體和骨科運動醫學類耗材。
在人工晶體類方面,共覆蓋了8大類產品,此外還有3類粘彈劑產品,包括單焦點、雙焦點、三焦點、景深延長類晶體(含助推器),以及內聚型、彌散型、混合型粘彈劑;運動醫學類則涵蓋帶線錨釘、免打結錨釘、固定釘、固定板、修復用縫線、軟組織重建物、骨類重建物等共7種20個產品類別。
采購量方面,人工晶體年度采購量超過191萬個,粘彈劑年度采購需求量超244萬盒。運動醫學類耗材中,帶線錨釘采購量超46萬個、免打結錨釘約14萬個、固定釘超11萬個、固定板約11萬個、修復用縫線約21萬根、軟組織重建物超16萬個、骨類重建物耗材超32萬包。
第四批高值醫用耗材國采的相關競價、分組規則大體與以往差別不大,不過,今年對于各產品類別的最高申報價設定更為細致。對于人工晶體預裝和非預裝、有無視力改善功能,運動醫學含不含縫線、鞘以及不同材料等給出不同的限價,差價在10-40%不等,這等于認可了不同材質、配件、功能下的產品差異價值。
此外,此次集采擬中選規則設置了不同組別的保底中選降幅。人工晶體類產品中,企業報價小于等于最高有效申報價60%的均可獲得擬中選資格;運動醫學類產品中,企業報價小于等于最高有效申報價40%的均可獲得擬中選資格,均不受參與及中選企業數量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人工晶體已經歷經多輪聯盟及省級集采,運動醫學類運動醫學類的帶線錨釘只在河南、北京、江蘇進行過小范圍集采。
上海證券研報指出,人工晶體自2019年8月安徽集采以來,先后歷經數輪聯盟及省級集采,幾近覆蓋全國,采購品種也從單焦點拓展到多焦、連續視程等多品類;2021年廣東三省聯盟人工晶體集采中選產品平均降幅約54%,最高降幅達90%。
在競爭格局方面,此次集采的人工晶體和運動醫學行業的高端品類仍被外企把持。其中,人工晶體行業主要被愛爾康、強生等跨國外資品牌壟斷,產品以中高端為主。國產品牌占比最高的是非散光單焦點產品,其次是散光單焦點產品。
愛博醫療和昊海生科在一眾外資品牌的圍剿中突出重圍。愛博醫療報量居前,在非散光單焦點、散光單焦點中報量分別為18.1%和15.2%。而在高端的雙焦點產品中,愛博醫療在非散光雙焦點也實現了12%的報量。昊海生科憑借旗下自主品牌和代理品牌在非散光單焦點和非散光雙焦點的報量分別為12.6%、11.3%。
運動醫學行業的市場份額被施樂輝、強生、銳適等外企把控,國產化水平在10%左右,根據天星醫療招股書,2022年中國運動醫學市場規模為55.8億元。
不過,在此次集采報量中,我國的威高骨科、大博醫療、春立醫療、三友醫療、奧精醫療均榜上有名。威高骨科、大博醫療和春立醫療甚至在部分品類的份額領先。其中,威高骨科在12個品類中進入A組,大博醫療和春立醫療分別在9個和8個品類中進入A組,威高骨科在人工合成骨的報量達到了31.4%。
國信證券分析認為,對于相關骨科上市公司而言,過往運動醫學營收體量較小,有望利用自身平臺優勢和廣泛的醫院覆蓋網絡迅速打開運動醫學市場,此次國采是實現進口替代和彎道超車的良好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