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手游矩陣
今年是游戲大年嗎?
對玩家而言,我想是的。據統計,今年至少25款新游戲在M站上的媒體均分有90分以上,而過去十年的大部分時間里,平均數量只有這個數字的一半。
像《博德之門3》、《賽博朋克2077:往日之影》(DLC)、《生化危機4重制版》等游戲扎堆發售,佳作井噴,被稱為3A大年一點也不為過。
外媒 Axios統計
對廠商來說也是,不少游戲在商業上創下新紀錄?!痘舾裎执闹z》在不到兩個月內賣出1500萬份;《塞爾達:王國之淚》首發周末就賣出創紀錄的1000萬份;《暗黑破壞神4》首發5天銷售額破6.66億美元;《星空》成為B社史上最暢銷的作品;《漫威蜘蛛俠2》成為索尼史上銷售最快的游戲;《超級馬力歐兄弟:驚奇》成為歐洲史上銷售最快的馬力歐游戲。
但對從業者來說,可能就不是了。裁員、關閉工作室的消息不斷放出。就在前幾日,原本被不少人看著能夠搶占國內游戲市場第三極的字節跳動宣布大規??s減游戲業務。字節跳動官宣,旗下游戲業務朝夕光年,將進行大規模業務收縮——對已上線的且表現良好的游戲,會在保證運營的情況下尋求剝離;對還未上線的項目,除少量創新項目及相關技術項目外,均會關停。不僅僅是國內廠商,在海外市場也都一樣。
育碧取消游戲計劃并重組歐洲業務,Volition工作室關閉,Epic裁員超過800人,BioWare、Embracer、微軟、Frontier、Twitch等公司也進行了不同程度裁員……
除此之外,最新的裁員消息還包括Bungie有近100人遭到了裁員,在公司中的占比約為 8%;曾發行了《收獲日 2》、《黎明殺機》、《幽靈行者 2》和 Remedy 的《控制》等諸多游戲的知名游戲發行商 505 Games 母公司 Digital Bros 近日發布新聞稿,表示最多會裁員 30%;亞馬遜游戲也表示將會裁員180人;Embracer Group準備于 12 月 11 日關閉《時空分裂》研發工作室 Free Radical Design;《英靈神殿》Xbox移植開發商Fishlabs宣布裁員50人;Unity將裁減265 個工作崗位,占全球員工總數的 3.8%……
每月裁員輪數
除了裁員消息不斷,就業崗位也在不斷減少。2023年, 僅海外市場,游戲行業迄今已失去了超6千個工作崗位(公開報道過的)。如果再加上國內的市場的工作崗位,這個數字可能會非常驚人。
據Games Jobs Live最新的報告,英國游戲行業10月空缺職位數量進一步減少,目前僅有1324個崗位在招聘,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000個。
英國幾乎所有游戲部門的崗位數量都出現了下降,但金融、法律和寫作領域的就業崗位數量卻有所增加。
至于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回顧過去5年行業的發展情況,可以發現了諸多端倪。(以下數據來自GSD、GfK、Sensor Tower和Newzoo的統計報告。)
數字化的輝煌與后疫情時代的癥結
2019年PC和主機游戲業務較為平靜,PS4/Xbox One平臺進入成熟期,Switch銷量仍在增長。手游同樣在全球范圍內呈指數增長,Sensor Tower預估全球手游收入將同比增長13%。
當年英國電子游戲的實體版銷售量下降了 19.8%,數字版游戲銷售表現較為良好,但僅增長了 1.1%。另外在PC和主機游戲的銷量榜單中,近半數游戲是老游戲。前十名游戲的銷量占了總體銷量的25%以上(前五名占19%)。
2020年疫情改變了市場,讓游戲行業吃到了“宅經濟”的紅利,也間接催化了游戲數字化進程。在英國,PC和主機游戲銷量同比增長52%,主機硬件銷量增長33%,手游市場增長26%。當時英國市場70%都是數字版游戲。
疫情間《動物森友會》銷量一飛沖天
2020年PC和主機游戲市場上,新游戲只有33%的份額。前十名占 2020 年銷售額的 22%(GSD)
2020年不僅銷售了更多游戲,而且游戲種類也更加豐富。這對開發商和發行商來說是行情不錯的一年(做實體業務的人除外)。
這種趨勢延續到了2021年,PC和主機游戲銷量下降。根據GSD數據,21年歐洲游戲銷量1.7億套比21年大約下降了10%,當然與19年比還是增長了約12.3%。
2021年的歐洲游戲市場依然被老游戲與FIFA統治、游戲機銷量超過700萬臺和大約2000萬個配件。
總得來說,2021年出現在歐洲游戲市場上的新游戲銷售數量僅占歐洲地區全部游戲銷售數量的29%,這與2020年相差無幾,盡管2020年由于疫情讓游戲銷量激增,但同樣也讓老游戲的銷量增長了。
至此,游戲越來越數字化,人們對新游戲卻不那么青睞,頭部游戲在總銷量的占比也越來越低。
2020年之前,游戲行業就已經吸引了大量投資,但疫情點燃了這個行業。我們看到了高達數十億美元交易,包括EA以12億美元收購Codemasters(《巔峰極速》開發商),Embracer以13億美元收購Gearbox(《無主之地》開發商),Xbox以75億美元收購B社,騰訊以13億美元收購Sumo。獨立游戲發行商Tiny Build和Devolver Digital成功上市。
以及2022年1月公布的三大交易:Take-Two以127億美元收購Zynga,索尼以37億美元收購Bungie,當然還有微軟687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的交易。
一些公司把疫情期間賺的錢用來擴充團隊和成立新的工作室。另一些人則用投資者的資金成立自己的工作室,我們總能看到某大型游戲人才跳槽或另起爐灶。
這個時期游戲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招聘和員工留任......擴張的需求超過了經驗豐富的人才供給。這導致公司之間競爭激烈,不斷提高工資,改善福利,用有吸引力的激勵措施來吸引為數不多的人才。
到了疫情結束后,我們可以看到玩家的需求下降。人們的外部活動增多,花在游戲上的精力和金錢也減少,這是不可避免的。
據Newzoo的數據,2022年全球手游市場下降了近7%。2022年英國主機銷量下降了29%(GfK數據)。這主要是由于Xbox Series X和S以及PS5缺貨,任天堂Switch也走向了生命末期。
英國市場仍然高度數字化(這次為71%),新游戲銷量占比更大(40%),前十名占所有游戲銷量的26%(GSD數據)。
總的來看,雖然游戲銷量在新發行的大型游戲上更為集中,并且游戲數字化程度仍在提高,但去年游戲銷量總體下滑。游戲數字化程度提高會降低游戲發行成本,比如縮小二手市場規模、沒有缺貨風險、便于季票DLC的發售等等。
對開發人員來說,這卻是一個不穩定的市場,投資放緩、支出高昂。俄烏戰爭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燃料與糧食的物價上漲,加速了通貨膨脹,也增加了升職加薪的壓力。
一些經營不佳的游戲公司則面臨著成本上漲、參與度不高和銷售額下滑的困境。在多年的過度擴張和投資后,一些公司還不得不仔細審視自己的項目、當前的市場風向和成本。這些都或多或少地導致了過去多個公司曝出裁員的消息。
不破不立,未來走向?
從宏觀經濟上來看,裁員潮的原因不可能歸結于哪一方面,玩家購買力降低、通貨膨脹、成本上升、產能過?!@些因素都是處于一個永恒流變大體系中,并且彼此之間還在相互影響。
我們現在所能知道的是,如果與疫情時期對比的話,游戲行業如今已經過了野蠻生長的時期,進而轉向了一個“降本增效”的時代。
只要游戲銷量不佳,下一刻就可能會被立刻優化。比如《不朽者傳奇》在游戲上線不久后就直接宣布裁員近45%?!赌Ы洌汗緡!烽_發商也是裁員并退出了游戲開發行業。大廠同樣如此,像《Apex M》關停,EA就裁掉了200名QA人員,更別提一些還在測試中的項目了。
國內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據脈脈發布的《2023游戲行業中高端人才洞察》統計,我國近3成游戲從業者被裁過。而在大方向上,游戲人才供過于求,并且同樣面臨35歲失業危機。從2022年底開始以“降本增效”為核心的大行業方向外……一些項目如《時序殘響24/36》、《彼界》等都遭遇關停。
2023游戲行業中高端人才洞察
“裁員”或者說是“優化”的事情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團隊管理和游戲商業性上所面臨的挑戰幾乎所有公司都會遇到,只是加之外部環境的風吹草動,這種情況就很容易扎堆出現。
好消息是,歐美游戲行業裁員不斷,騰訊網易等卻能借機擴軍。騰訊今年投資了《奇異人生》等開發商,7月又成為《消逝的光芒》開發商Techland的大股東;網易則在今年成立了7家有3A開發經驗的工作室。最近的則是《英雄聯盟》《魔獸世界》前設計師鬼蟹與網易合作成立了一個新的3A工作室。
2023年接近尾聲,多款大作已經發售,明年的期待值會是怎么樣?沒法預料。即便是在今年剛剛拿出兩款大作《晶核》和《星球:重啟》的字節跳動也非常決絕的關閉了自己的游戲線。所以,我們只能認為,隨著游戲行業市場競爭加劇以及玩家需求變化不斷,許多工作室都面臨著嚴重的經濟壓力和競爭壓力。在這樣的環境下,開發者需要不斷創新和適應市場需求來保持競爭力。
任天堂Switch 2和《GTA6》有望推出、索尼正在大力投資建設多個服務型游戲、微軟的使命召喚進入Game Pass后訂閱量無疑會擴大,玩家將會花更多時間在Game Pass上。而在國內市場,騰訊網易旗下曝光過的如《星之破曉》《王者榮耀世界》《射雕》《燕云十六聲》等,還有米哈游的《絕區零》,鷹角的《終末地》,游戲科學的《黑神話:悟空》等等,諸多產品值得玩家期待。此外,還有不少沒有對外曝光的產品,可能見面就是王炸。
雖然產品很多,但是被砍掉的,被關停的似乎也不少。不破不立,游戲行業從擴張期進入相對平穩調整期,在度過這樣一個時期后,市場就有望重拾強勁增長態勢,再次見證新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