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趙孟
界面新聞編輯 | 劉海川
人口負增長和低生育率對社會的全面影響,越來越成為學界關注的重點。
最新一期《人口與經濟》發表的一篇論文指出,從該研究的中等水平預測結果來看,2022-2050年中國幼兒園學位及師資長期處于供過于求的狀態。 2024-2050年期間各年份幼兒園學位富余量均在千萬以上,2023-2050年期間各年份幼兒園教職工富余人數在百萬以上;與此相對的是,2022-2050年中國托育機構托位及保育人員則持續供不應求,3/5以上年份的托位缺口在500萬個以上。
這篇題為《三孩政策下未來中長期我國托幼服務供需關系分析》的文章,由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副教授沙莉、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陳衛、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席穎超和楊津津完成。該研究獲得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支持。
人口變動對教育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其中學前教育領域對生育政策和出生人口變動的感受最為敏銳。三孩政策是否會提振學前教育需求?未來幼兒園和托育機構的教師需求如何變化?與現有師資相對照,供需關系如何發展?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在當前愈顯迫切。
本研究用七普數據和經典隊列要素預測法預測2022-2050年中國學齡前人口規模,并結合入園(托)率和師幼比指標,預測未來中長期托幼服務需求和供需關系變化趨勢。隊列要素法中的“隊列”體現在男女兩性的各年齡組人口,“要素”即生育、死亡和遷移。由于遷移相對于總人口而言數量極少,關鍵是對預測期內生育和死亡參數進行估計和假設,即使用總和生育率來測量生育水平,使用平均預期壽命來測量死亡水平。
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生育水平變化,作者設計了低、中、高三種生育水平方案和一種死亡水平方案,從而獲得低、中、高三種方案的人口預測結果?;诘?、中、高三種生育水平方案,得到未來30年中國學齡前人口規模的預測結果。結果顯示,未來30年中國學齡前人口規模變化呈現先減后增再減的整體變動趨勢。不同預測方案的變化趨勢不盡相同,高、中方案的變化趨勢更為接近。

基于對學前齡人口規模的預測,作者分析,在幼兒園學位方面,本研究中處于中間水平的“中幼兒數-動態低入園率”方案的學位預測結果顯示,2022-2031年期間,中國3-5歲適齡幼兒學位需求規模持續下降,由2022年的4125萬個減少至 2031年的2690萬個。以2025年為界,此前快速下降,此后降速減緩。2032年學位需求開始回升,平穩增加至2043年的3339萬個,此后再次縮減,2050年減少至2922萬個。
依據2020年全國教育統計數據中的在園人數4818萬人,并假定未來中國幼兒園學位供給能力仍保持這一水平,與本研究對學位需求規模的預測結果相比較可以發現,2022-2050年期間幼兒園學位始終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2024-2050年期間的學位富余量均在千萬以上,其中3/5年份的學位富余量超過1500萬個。
幼兒園師資富余現象同樣非常突出。以兩類師資預測結果中處于中等水平的“中學位-低師幼比”方案的預測結果為例,幼兒園教職工2022年供需差為62萬人,此后富余量逐年增加,2031年達到221萬人,而后富余量有所減少,2044 年降至149萬人,此后富余量再次增加,2050年達195萬人;專任教師供需差從2022年的33萬人開始持續擴大,2031年富余人數達到123萬,此后降至2044年的82萬人,而后富余量再次增加,2050年為108萬人。
但在另一方面,托育機構卻面臨托位供不應求,保育人員嚴重短缺的現實。
目前中國托育機構實際收托嬰幼兒數并無權威數據,但通過將一些學者的調研結果與人口統計的基礎數據相結合,可大致推算目前托育機構實際提供的托位數。具體而言,2020年3歲以下人口為4063萬人,如果以2019年全國人口與家庭動態監測調查得到的4.3%的實際入托率來計算,則目前中國托育機構實際托位供給量約為175萬個;如果以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研究所所長洪秀敏團隊2020年調研得出的5.5%的入托率來計算,則當前中國實際托位供給量約為223萬個,二者均值為199萬個。
本研究中處于中間水平的“中幼兒數—動態低入園率”方案的托位預測結果顯示,2022-2047年期間,中國面向3歲以下嬰幼兒的托育機構托位需求規模從期初的265萬個左右,持續增長至2047年的峰值(1214萬個),此后幾年略有下降,2050年的托位需求規模為1170萬個。以此為參照,2022-2050年期間中國托育機構托位持續“供不應求”,3/5以上年份(2033-2050年)的托位缺口均在500萬個以上,峰值年份(2047年)的托位缺口達到1015萬個。
在托育機構師資方面,目前中國托育機構中保育人員總體規模尚無確切統計數據,如果以洪秀敏團隊的調研結果為參考,依據《托育機構設置標準(試行)》中規定的師幼比配備標準,可得出2020年托育機構保育人員供給規模為28萬人。
以此作為供給現狀水平,與本研究中的預測值相比較發現,對保育人員需求規模的六種預測結果均呈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如果按照處于中等水平的“中托位-低師幼比”方案來看,中國托育機構保育人員由2022年10萬人的缺口逐年遞增至2046-2047年期間145萬人的缺口量,此后幾年稍有緩解,2050年缺口減至139萬人。
作者認為,中國人口發展正經歷著重大的歷史性轉向,將深刻影響托幼事業的前景。因此,科學制定托幼公共服務政策應注重兩方面:一是基于人口預測對學齡前人口從整體規模上加以科學測算,進而對6歲以下托幼機構保教資源的需求變動趨勢作出預測分析,從而明確在國家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中托幼公共服務資源需求的總體規模與所占比重;二是將學齡前人口的托幼公共服務作為一個整體來統籌考慮和規劃,科學測算其內部不同年齡段的保教需求,為實現保教資源在托幼公共服務體系內部的統籌規劃與高效配置提供科學依據。
具體而言,由于未來30年間中國幼兒園富余學位數量完全可以覆蓋甚至遠遠超過托育機構的托位缺口,因此可以考慮幼兒園保教資源向下延伸,利用幼兒園富余學位面向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托育服務。考慮到嬰幼兒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征及家庭對2歲子女的托育需求最為強烈,可重點推行幼兒園開設面向2歲幼兒的托班。
由于未來中國幼兒園教師將長期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托育機構保育人員則將長期處于短缺狀態,作者建議,一方面,各地方應根據本地區實際情況,科學測算托幼機構各類師資需求規模,據此制定相關師資培養計劃??紤]到本專科師范生2-4年的培養周期,一些地方從當前開始就需要及時停止學前師范生的擴招計劃,甚至適當縮減招生規模,否則很快將出現學前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的突出問題。
另一方面,應重視托育機構保育人員的培養與培訓,規范托育機構保育人員資質條件依據,擴大托育機構保育人員規模以應對未來較長時期內托育機構的師資短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