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娛樂資本論 春假
近日,退出直播間的明星轉向新風口沖上微博熱搜榜第一。網友紛紛在話題下表示,明星應該首先將主業做好,與其想心思找新風口,不如好好磨練演藝能力,為大眾和市場帶去更好的作品。
的確,為什么有的明星不再演戲了?
有的人依舊活躍在屏幕上,但是演員這個身份好像已經從他們身上脫落,有的人甚至是慢慢淡出大眾的視野。讓我們將時間撥回疫情前一年,“降薪令”出臺直接給了許多明星當頭一棒。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2018年11月9日公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文藝節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堅決遏制追星炒星、泛娛樂化等不良傾向,嚴控片酬,堅決打擊收視率(點擊率)造假行為。
當時“限薪令”出臺之后,網上一片叫好。之前流傳出的明星天價片酬,讓大眾汗顏,一部劇上千萬的片酬對于普通大眾來說已經是天文數字。
2022年5月7日,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演員聘用合同示范文本(試行)》。使用說明中提到:
演員片酬等勞務合同須以本人名義采取書面形式簽訂,不得為稅后收入合同,不得以近親屬或其他與演藝活動無關的關聯方個人名義簽訂咨詢、策劃等合同分拆片酬;嚴格區分個人收入和工作室經營所得、公司收入等情況,升級“限薪令”。
近些年明星被頻頻爆出偷稅漏稅丑聞,鄭爽曾因日薪208萬片酬被全網群嘲,208w之后便成為了一個梗,作為明星這一職業的黑稱;已有多位明星在一夜間“蒸發”,如此多前車之鑒,薪酬這事很少有人會去高調討論,噤聲之后,紅線難踩。
不過據中國新聞周刊稿件透露,曾經動輒破億片酬的頭部藝人,如今一部作品的片酬最高也就在2000萬元左右。2022年4月8日騰訊早春業務分享會也發布了信息,稱“導演、編劇單集報價最高30萬,一線演員最高片酬約為2500萬,頂級大劇宣傳費用約300萬”。盡管演員片酬下降幅度巨大,大眾也依舊表示不滿。
每當有關于沉寂已久的明星重新沖回熱搜,大眾對于明星的生活仍舊充滿好奇。演藝圈不再是一個封鎖的閣樓,明星轉型加速,日新月異之時,圈內一直存在著危機感。
那些不再演戲的演員,到底是因為反差巨大的收入枷鎖,放棄拍攝機會,還是心甘情愿地退居幕后,尋求人生的新的可能性?河豚君盤點了一些近些年影視作品驟降的明星,來觀察他們的自我選擇。
演員轉型大普查
即使“降薪令”出臺之后,它也沒有那么大的威力讓之前高片酬的明星徹底離開演戲這一行當。
畢竟娛樂圈淘汰速度過快,你不演戲總會有人愿意演,好的班底就那么多,總是拒演就是在扼殺自身發展的機會,怎么都不利好個人的形象品牌。“限薪令”的出現使得拍戲的性價比降低,越來越多的明星開始考慮轉型的事項,想要拓寬自身的收入渠道。
有些明星影視作品減少,是有多方面的因素,不止是因為經濟萎靡、市場不振這一大環境。
人生變故
今年9月,陳學冬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一組照片,宣布自己完成了第三次手術。
今年2月份,陳學冬曾發布視頻透露自己遭遇車禍,導致腿部受傷,需要進行手術,慢慢修養恢復。
突然其來的意外使得他只能暫停演藝事業,但是翻看他的近期作品,才發現四年來只有一部劇集《原來是老師啊!》是主演,再就是《冷血狂宴》,其余時間都在參加各種綜藝節目。
不知他在重返娛樂圈之后,會不會回到劇組拍戲。
本應該以《誅仙1》、《我心飛揚》事業再上一個臺階的孟美岐,卻因為緋聞而人設破裂,事業也遭受了重創。
與演員這個身份徹底無緣,沉寂了一段時間后,今年回到了綜藝《舞臺2023》中,想要通過實力與表現力,重新改變大眾對她的看法。兜兜轉轉,熱愛舞臺的她又回到了最開始的地方,準備背水一戰。
回歸家庭結婚是事業的一道坎,對于明星來說也不例外。
霍建華近幾年將重心放在家庭上,搖身一變成家庭主夫。林心如在綜藝節目上透露,平時都是由他負責送女兒上學。
這也是家庭成員的分工,林心如在外面拍戲籌備劇集項目,霍建華則有更多時間陪孩子和家人,減少自己外出工作的頻率。
2018年后,除了一部電影《大約在冬季》、一部劇集《筑夢情緣》,霍建華唯一在影視劇中的亮相就是在臺劇《華燈初上》中,該劇集還是林心如做制片人與主演。
不過,最近霍建華有新劇開機,前段時間還客串了劇集《玫瑰之戰》,看來是想重回內地拍戲。從釋出照片來看,狀態不錯,魅力依舊不減。
霍思燕則是以另一種方式活在了大眾的手機里。網友總結出的電影短視頻營銷三板斧:吳京探班、張藝謀贊嘆和霍思燕落淚,因為霍思燕經常在電影的首映禮感動落淚,經常刷臉已經被觀眾們記住。
明星出席首映禮算是給電影站臺,仍舊在圈子里活躍,也沒有什么可指摘的,但是頻率變多總會有一種“怎么老是你”的感覺。
霍思燕仍舊沒有復出演戲的打算,畢竟家庭幸福,她也很支持老公的演藝事業,經營好家庭、做一個幸福的影迷足矣。對于她來說,美好生活或許比演藝事業更重要。
資源降級
憑借《花千骨》中的獨特演繹而爆火的馬可,近幾年的存在感降低。因“殺阡陌”這一角色給許多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年以男一的身份扛了好幾部影視劇,但口碑全都堪憂。豆瓣上唯一上6分的劇集,還是與迪麗熱巴搭的《麻辣變形計》。
2017年的《極光之戀》口碑大撲,狗血瑪麗蘇的劇情引起網友群嘲,在豆瓣上90%以上的一星率直接讓他成為爛劇的代言人。作品持續表現不佳大大消耗了他的人氣,在之后的影視作品中再沒擔任過男主角。
所接的項目也降了一個檔次,好項目拿不到主要角色,拿到的男二本子也是小糊劇,無人討論。
事業下滑的時候,馬可選擇去經營家庭。2018年隱婚,2021年生子,沉寂的這幾年剛好就是馬可事業的低谷,去年《點燃我,溫暖你》加上今年的《春閨夢里人》中,都可以看見馬可重回演戲的決心與努力。
復出之路難走,想要重回巔峰還是需要大爆作品加持。
事業重心轉移
歸國之后的鹿晗影視綜三棲,事業發展可謂順風順水,音樂方面單曲一首接一首出,《勛章》、《我們的明天》傳唱度高,風格也具有辨識度;綜藝方面,加入《奔跑吧》成為常駐mc,之后又做了《哈哈哈哈哈》,不缺曝光物料;劇集則是憑借《穿越火線》力挽狂瀾,收得一部口碑力作。
在《穿越火線》收官之后,鹿晗除了主演一部懸疑劇集《在劫難逃》,客串出演國際名導的時尚迷你劇集《無邊序曲》,就沒有再參與其他影視作品。及時轉換主賽道,既是因為熱愛,也是疲于精力。在和關曉彤官宣之后對于他的人氣有一定的影響,不過大眾形象一直都比較正面,倒也算發展平穩。
近期鹿晗潛心投入在自己的音樂事業中,演唱會不斷,新歌不斷,11月28日凌晨才在微博發了一個新歌預告,應該會在這一條道路上越走越遠吧。
直播帶貨
“宇宙的盡頭是直播帶貨”,越來越多的明星選擇了這一條直播帶貨這一條道路。他們有的是主動選擇投局,有的則是迫不得已。
賈乃亮在直播帶貨這塊做得十分優秀,今年 “雙11”帶貨超13.6億,創下明星主播銷售額的紀錄。
劉濤、秦海璐、戚薇這些明星即使不帶貨也有豐富的影視資源,綜藝、劇集、電影事業依舊火熱,真正做到了全面發展。
但是對于某些演員就沒有這么好的待遇,踏入直播就意味著徹底轉型,離開主流影視圈之后,想要再回去就較為困難。
許多人只能去參演網大項目,來延續自身演員的身份。
與其他明星的帶貨方式不同,葉璇的直播帶貨主打一個隨心所欲。
不化濃妝,不精心打扮,穿大背心,猛嗑瓜子喝汽水,沒有任何明星包袱,帶貨畫風與光鮮亮麗的明星直播間截然不同。抖音頭像也是主打搞怪,自嘲拉滿,她是有個性的,同時也很懂互聯網。
陳敏之、黎諾懿則是代表著TVB帶貨的一群明星,背靠TVB,有固定的劇集資源,但是因為TVB本身的發展困境,需要開辟新的業務,尋求改革創新,旗下藝人紛紛出來為公司站臺。
2022年4月,TVB就已宣布入駐抖音直播。2023年3月7日晚,TVB在淘寶直播開啟直播帶貨,直播間累計觀看人數超320萬,累計觀看人次超485萬,首次帶貨2350萬,成績斐然。
不光是明星,各個公司也都在尋求新的增長點,TVB的變革也是注定的事。
沉寂還是沉淀?明星何去何從
香港知名綠葉演員苑瓊丹近期在采訪中透露決定暫時息影,全面投入直播帶貨事業,也是為了擺脫演員身份帶來的不安全感。
作為從香港來內地發展的演員,苑瓊丹近幾年總是在網大、網劇中充當配角,還會去B站、抖音、微博經營自己的自媒體號,路子走得寬,也沒有架子,形象十分親民。
苑瓊丹談到,做演員很被動,當配角更加沒有什么話語權,限制成本趕工期拍出來的影視項目也稱不上是好作品。與其在這樣的劇組中消耗時間,不如轉換賽道,重新出發,搭上直播帶貨的快車。
近期,苑瓊丹還去參與了王晶帶領的香港制作團隊所拍攝的短劇《億萬傻王子》,以友情出演的身份嘗試新的賽道,干勁十足,緊跟當下的市場潮流。
從目前來看,明星直播賣貨拉閘,頻頻翻車的帶貨直播使得明星下局愈發謹慎,萬一有問題想要重回演戲翻身是及其困難的,不如好好愛惜羽毛。綜藝咖也面臨轉型困難,節目上的形象較為固定,演技定型沒有好好打磨,國民度可能上去了,但是戲路也越走越窄。
明星轉型的新風口在哪里?是否還有新的出路?
想要活躍在大眾的視野中,又不想毫無通告憑空買熱搜;想要資源豐厚、有劇本可選,又不想自降身價、粗制濫造;想要站著把錢賺了,又不想入不敷出、苦于生計。賺錢是人在社會上生存的本能,沒有什么對錯之分,關鍵在姿態與手段。
一個不小心就會萬劫不復,落馬后被群嘲這種事真的太常見,萬眾矚目后變成飯后談資,不正是吃瓜群眾們最愛看的戲碼。只做好一名演員難,當一位明星更難,高回報背后同時也需要承擔高風險。
明星的風評終究是經紀公司與自身的麻煩,大眾對于他們無法產生共情,收入差距過大是觀眾與明星無法調和的矛盾。
舞臺在這里,誰來唱都一樣。借用優酷近期火爆的電視劇《新聞女王》中的臺詞:“演出一定要繼續,公司沒倒閉,就一定要有人上臺表演。The show must go on.”不忘初心,做好本職,才是長虹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