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驚蟄研究所 小冬
過去40多年里,中國是日本動畫和美國動畫的主要輸出市場。但最近幾年,國產動畫作品漸漸在海外市場上受到關注。2018年首部上線Netflix原創的國產動畫作品《刺客伍六七》走向海外,在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同步播出后,整個動畫市場也加快了出海腳步。
2019年《白蛇緣起》入圍法國昂西動畫節的“動畫長片”主競賽單元;同年,現象級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北美上映后,獲得了單片369萬美元的票房,創下發行公司的新紀錄;2021年《雄獅少年》參加北美最大動畫節“AIF動畫電影節”;今年暑期,國產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在海外口碑票房雙收。
除了越來越多的國產動畫作品上線國外主流媒體平臺,受到海外市場關注。包括快看漫畫、bilibili、騰訊、優酷等平臺,均有入局海外市場的動作。在創作者與內容平臺的共同努力下,國產動畫出海已經成為大勢所趨。
國產動畫越來越有存在感
長期以來,一部分觀眾對“動畫”概念的理解存在偏差。很多時候,“動畫”會被理解成是專門給幼齡兒童觀看的動畫片。但事實上,動畫的定義包含了幾乎所有非真人扮演的影視內容形式。
不論是院線上映的動畫電影,還是通過電視臺、網絡平臺播放的動畫劇集,都在“動畫”的范疇內。近幾年國產動畫佳作頻出,從《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動畫電影,到《斗羅大陸》《刺客伍六七》《羅小黑戰記》等動畫劇集,不但備受國內用戶好評,還屢屢引發海外市場的高度關注。
今年7月,人氣國產泡面番《非人哉》在日本東京電視臺播出,同月開播的動畫《時光代理人》第一季,在權威動畫網站MyAnimeList上一度以8.88的評分進入世界總榜排名Top20,成為該榜單上排名最高的國創作品;10月6日,暑期檔動畫電影《長安三萬里》宣布在北美上映,上映10天累計票房收入達到216280美元。
在國內,《長安三萬里》票房已經超18億,超越《姜子牙》一躍成為中國影史動畫電影票房第二名,以觀眾的角度,這部電影能夠打敗不少商業娛樂電影,《長安三萬里》的火爆不僅在國內引起文化熱,國際上的網友也接受到一波中國傳統文化的輸出。
部分網友表示這部動畫電影無論是制作還是立意都為之震撼,從盛唐時期的繁榮,到安史之亂后的蕭瑟,都通過中國特有的詩歌載體來譜寫。而且不只是中國人會去看這部電影,許多本地的外國觀眾也表達了對這部電影的贊賞。
除了院線電影,以漫畫或小說改編的動畫劇集也頗受關注,根據TikTok的數據,中國動畫IP話題播放量破億的共有11個,《刺客伍六七》《魔道祖師》《天官賜福》均在榜單內。
其中,《天官賜福第二季》在10月18日開播,這一季雖然沒有上線國內平臺,但依舊是高熱度的燙圈(指“在二次元中極度愛好二次元的人組成的圈子”)IP,在新加坡、韓國等地區舉辦的全球超前粉絲觀影會現場也是一片熱火朝天。
此前,《天官賜福第一季》在2020年上線B站后,就成為B站主推作品之一,也是國創區最快破億的動畫,之后陸續登錄Laftel、Netflix、Funimation等視頻平臺,為了滿足海外觀眾的需求,動畫特意采用中英雙語字幕的設置。在海外社交平臺上,不同地區的同人創作者們產出的作品也為《天官賜福》在海外的傳播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根據TikTok的數據,目前話題播放量破億的中國動畫IP共有11個,超3000萬的有30個,Top3分別是24億播放量的《會說話的湯姆貓》和分別為8.32億、7.85億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和《刺客伍六七》。
Top30榜單中的作品中,從出品方來看,騰訊和B站的占比最多,分別為9個和8個。比較有熱度的是騰訊出品的《魔道祖師》《一人之下》,B站出品的《時光代理人》《天官賜福》。此外,《中國奇譚》《霧山五行》在YouTube上的討論度也很可觀。
坦白來說,相較于國際化IP動輒百億的播放量,國內動畫IP與海外頂級作品之間還存在明顯差距,并且TikTok上目前唯一播放量破10億的“湯姆貓”還是收購而來。但是當中國動畫作品越來越多地被海外市場注意到,并且引發討論,這意味著過去只能以動畫代工的“外包”形象來養活自己的中國動畫公司,漸漸在全球動畫產業中擁有了話語權。
國產動畫出海,是怎樣煉成的
與日本和歐美相比,中國動畫雖然起步較晚,但基于文化底蘊的差異,也造就了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風”。并且在內容形式上,國產動畫已經不再完全效仿日本動畫作品,而是呈現出與國際市場其他動畫完全不同的藝術特點。
從近幾年的出圈作品來看,很多都是依托于從傳統文化中獲取靈感,然后融合現代思維進行創新創作。例如《長安三萬里》在電影制作方面將唐風與詩集結合到一起,其中的場景、裝束、建筑等都參考了文獻記錄,人物也參照唐代繪畫和陶俑的造型比例進行塑造。還有《白蛇2:青蛇劫起》,也是在民間故事《白蛇傳》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再看《中國奇譚》,8個小故事中集合了水墨、3D、傳統手繪、剪紙等傳統元素,或許在視覺觀感上有著現代動畫的“工業痕跡”,但從敘述手法到故事內核上都是原汁原味的動畫作品。
特別是豆瓣開分9.5的《霧山五行》,水墨畫風、武俠打斗都是粉絲眼中標準的中國元素。背景故事中,不但有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從陰陽五行學說,到山海經所記錄鬼怪原型還原,再到佛門貪嗔癡,還有八駿的影射,無一不表明擁有中國思想的內核才是中國動畫的精髓。
除了作品本身的原因,中國動畫能夠全力進軍海外市場的另一大助力就是內容平臺的加持。2018年以后,國內出現了專門翻譯并向海外地區用戶提供國產漫畫作品的網絡漫畫平臺,如WebComics與Manga Toon。目前來看,國內大部分知名漫畫平臺、制作廠商都已經布局海外,包括快看漫畫、bilibili、iQIYI和騰訊動漫的海外版WeComics等平臺都在東南亞、北美等市場推出了各自的海外版漫畫平臺。
國內平臺的主要目標是同為儒家文化圈的東南亞市場。此外,北美地區也是重要投放地區。借助視頻平臺的能力,包括騰訊的《魔道祖師》、B站的《天官賜福》等國產動畫也都收獲了海外粉絲。
根據B站提供的數據,2018年至今,B站海外發行國創作品已經超過70部。而在第六屆國創發布會上,B站還宣布將與日本富士電視臺達成合作,設立B站國創專屬頻道“B8station”,專門播放來自中國的動畫作品,這是第一次國內視頻平臺與日本主流電視臺達成頻道合作,實現國創出海及開發。
此外,B站還與KADOKAWA公司合作,以對方的GlobalComic編輯部作為責任編輯部,由《電擊漫畫大王》雜志的創刊責編之一的梅澤淳指導,創作了改編自輕小說的《食草老龍被冠以惡龍之名》等7部作品。據悉,該項目在漫畫創作的同時還同步開啟了動畫化,并在完成制作后在日本本地播出,這一合作形式,為國產漫畫出海提供了新的思路。
從這些具體細節中可以看出,手握IP資源的頭部平臺正在不斷挖掘海外市場,“國產動畫出海”也由被動轉為主動。不過有接近B站人士向驚蟄研究所透露,國產動畫出海在收入方面并不算樂觀,雖然國內各大視頻平臺都有海外版本,國產動畫內容面向東南亞地區等同步播出,但是整體收益并不算高,海外商業空間仍然有待挖掘。
漫改劇成為破壁關鍵?
驚蟄研究所觀察到,當國產動畫逐漸在世界舞臺嶄露頭角的同時,漫改劇正在成為幫助國產動畫IP出圈的關鍵要素。而從全球漫改行業來看,通過影視手段實現IP的多元打造,是一條已經被驗證的必經之路,例如漫威的超級英雄系列,日漫中的《海賊王》《銀魂》等,都實現了真人改編的成功,并且讓沒有看過漫畫原作的觀眾,也能成為IP粉絲。不過這就又涉及到一個“怎么改”的問題。
今年夏天,改編自漫畫《一人之下》的真人電視劇《異人之下》開播。作為國產動漫中的頭部IP,《一人之下》原作的豆瓣評分高達9分,高口碑意味著自帶粉絲基礎,但原著粉絲小燃對驚蟄研究所表示,“當我看到《一人之下》要改成真人劇的時候,我內心是不想看的。我覺得大部分國內改編作品的目標觀眾不是原著黨,而是路人粉、演員粉。”
不少人都和小燃有著類似的想法,但或許原著黨也難以抗拒誘惑,《異人之下》自開播熱度就持續走高。盡管《一人之下》宣布影視化之初,也被粉絲們直接慣性定義:又是一部魔改的爛劇。但當前四集播出,并且接連經歷了劇情的大幅改動、劇集的停播等幾重風波后,豆瓣評分卻仍然超過了8分。在國內表現出色的《異人之下》,在全球電影資料庫IMDb評分也一度高達9.4,目前穩定在7.4評分。
驚蟄研究所發現,“翻車”并非是漫改的通病。相反過去三年,國內漫改劇《少年歌行》《棋魂》評分都不低,《少年歌行》在北美viki平臺還收獲了9.8的高分,可以說漫改對于國漫IP的加持相當穩定,2024年還有《鎮魂街2》《狐妖小紅娘》《鏢人》等漫改劇待播。
成功的漫改劇不僅是將虛構的二次元世界的角色變成三次元影視劇,也不是簡單的復制原作的故事情節,而是取舍與創新。例如《畫江湖之不良人》在保持主線劇情的前提下,通過新增感情線索來雕琢更深刻的人物形象;《異人之下》更是融合了前沿科技——AI人,原著中的角色“二壯”是一個非實體人物的存在,于是團隊采用AI數字人技術,采用了真人替身加后期制作的方式進行制作。
結合市場環境來看,過去國產動漫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有限,出海渠道較為單一,競爭自然更加激烈。但眼下,國漫改編的真人影視作品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則略顯輕松一些。
在Tik Tok平臺上,中劇的話題熱度始終高于中漫,不限于受到中華文化影響的周邊國家,許多英語、西語國家也有一批中劇粉。尤其是體現中式審美和東方魅力的古裝劇,獨具特色的玄幻劇、仙俠劇頗受海外市場歡迎。
古裝劇作為國產劇出海的突破口,一直是影視文化輸出的主力軍,2015年《甄嬛傳》《花千骨》讓國產劇出海走向高光時刻,同年,《瑯琊榜》在韓國熱播時,使中華電視臺平均收視率上漲435%。隨著電視劇制作水平不斷進步,出海題材更加多元化,《白夜追兇》《隱秘的真相》《開端》等國產劇先后在多國發行;《人世間》被迪士尼公司預購海外獨家發行版權;BBC、CBNC、《泰晤士報》對《人民的名義》進行官方報道安利……
隨著國產電視劇在海外市場形成文化輸出,漫改劇或許也能乘上這艘“快船”抓住新的機遇。而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國產動畫想要保持長久的生命力,都需要抓住漫改劇這樣的機會,以多元化的探索實現繁榮與傳播。
過去30年,國產動畫一直在學習、積累。優秀作品的誕生不是偶然,而是整個行業環環相扣一起成長的必然結果。雖然從當下來看,國產動畫與世界頂級成熟產業之間存在一定差距,但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動畫作品讓我們看到,這種差距已經肉眼可見地縮小。相信在不遠的將來,國產動畫會給出一個令人欣喜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