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年末價格戰:比亞迪直降萬元,特斯拉五連漲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年末價格戰:比亞迪直降萬元,特斯拉五連漲

華為來攪局。

文|豹變  朱曉宇

編輯|邢昀

「核心提示」

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已持續將近一年,以價換量到底效果如何?年底將至,留給大家完成本年度KPI的時間不多了。

“翻臉”比翻書還快的特斯拉,開啟了連續漲價模式。

11月28日,特斯拉在官網發布公告,Model Y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售價上調2000元至30.64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從10月27日到11月21日,特斯拉已經對國產Model 3和Model Y等部分車型進行了共計四次價格上調,調整幅度在千元至萬元不等。

對此次頻繁上調價格,特斯拉官方此前回應稱,主要源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物流成本增加。

“價格屠夫”的這一把調價操作,市場上傳出多種分析,有人認為提前預告漲價,是特斯拉做反向營銷,催促意向消費者盡快鎖單。也有分析認為,特斯拉前期以價換量拉低了毛利率,漲價主要是改善其毛利率走低的現狀。

不過特斯拉五連漲的同時,也暗暗搞起了“送福利”,與此同時,比亞迪開啟大范圍降價,來勢洶洶的華為智選車成為攪局者,各家的銷量壓力都不小。

年底將至,留給大家完成本年度KPI的時間不多了。

沖銷量,車企年末價格戰

自今年1月6日特斯拉宣布降價以來,價格戰已持續將近一年,這也是國內新能源汽車最內卷的一年。有的汽車制造商在內卷中無聲倒下,離開牌桌,也有一些則完成了銷量的爬升。

進入年末,各家銷量進度完成不一,但總體來看,金九銀十之后各廠商們為沖刺全年目標,在往年的銷售淡季依然選擇降價開火。

以新勢力明星三家“蔚小理”來看,蔚來2023年度銷量目標是24.5萬輛,前十個月共交付新車12.6萬輛,進度完成剛剛一半。小鵬的銷量目標為20萬輛,前十個月交付量累計達10.1萬輛,同樣只實現過半。

理想的銷量表現,為三家最“理想”。2023年其年度銷量目標是30萬輛,2023年1至10月份,理想汽車共計交付了28.46萬輛車,已接近達成目標。

極氪汽車2023年的銷量目標定在14萬輛,前10個月累計交付9.2萬輛。此外,到10月,埃安的目標完成了近80%,深藍完成了不到30%。

壓力之下,以價換量成為不少車企的選擇。11月,作為國內電動汽車的龍頭企業,比亞迪前后兩次降價。

比亞迪今年的銷量再創新高。2023年1至10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約238.15萬輛,同比增長70.36%。即便在是銷量創新高的情況下,但比亞迪只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79.38%。

眼下要在剩余兩個月的時間內,要完成20%多的銷售目標,比亞迪開始了年末沖擊銷量的“終局之戰”,從11月初到11月末,海洋系列、王朝系列紛紛降價。11月末這一輪降幅從3000元到2萬元不等,比亞迪4S店的銷售表示,比亞迪部分車型的價格調整已經在當天正式生效。

比如,秦PLUS DM-i冠軍版優惠1萬元,入門版價格下探到8.98萬元,其定價已經拉開了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

比亞迪降價之后,領跑汽車在11月2日也宣布,當月下定零跑T03、C01和C11等全系車型可享受金融貼息等優惠補貼,最高可達1萬元。

領跑在年初定下的銷量目標在20萬輛,今年1-10月累計賣出去近10萬輛車。如果11月、12月單月銷量實現突破2萬輛,零跑今年全年銷量近15萬輛。

此外極氪、歐拉等也開始了限時購車優惠。

當市場上這一陣風刮起來時,壓力來到了其他玩家身上。一些廠商雖然沒有直接在價格上做文章,但是搞起了各類促銷、權益優惠,用意也是非常明顯了。

特斯拉從單邊降價,到“漲降雙修”

與其他玩家降價不同的是,進入10月末,特斯拉已經連續五次漲價。

在最新的11月28日這一輪漲價調整中,Model Y長續航版售價上調2000元,調整后售價為30.64萬元。

漲價,這個在價格戰中信號明顯的反向操作,讓外界紛紛猜測特斯拉的意圖。

對于特斯拉來說,多次降價后Model 3后驅版的價格一度下探到22萬元,以價換量的邊際效用在遞減,最終的結果難言樂觀。

一方面,特斯拉汽車的利潤率持續走低。

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進一步下滑到17.9%,創下四年新低,同比、環比均有所持續下探。業內人士解讀,這主要受其今年來的大規模降價影響。

按照年初馬斯克的說法,“愿意犧牲毛利率換取銷量增長”, 但事實是特斯拉的銷量表現不僅在全球市場未達市場預期,中國區域也乏善可陳。

同時,降價潮引發特斯拉老車主們的多次維權,一些沒有加入維權大軍的特斯拉車主,也對此頗有怨言。

在2019年購入一款特斯拉Model Y的車主趙先生向《豹變》表示,自己購入車子之后不多久多次降價,導致其購入的特斯拉快速縮水貶值,出行遇到車友要強調自己的購買年限,只有早批車主才能彰顯自己的車“不便宜”。

特斯拉北京的一位銷售表示,“以前每次降價,都有不少車主打電話過來索要賠償,沒有賠償直接開罵,堅決表示自己以后再也不碰特斯拉了。銷售也很難辦,權限不夠無法掌控這些。”

頻繁的降價,除了會讓消費者有觀望的情緒,擔心買入就貶值,也容易給品牌信任度帶來考驗。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認為,特斯拉的降價政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傷害了老車主的感情,反向漲價可能會收獲意外的收獲,“像去年比亞迪在漲價后反而越來越壯大,漲價會讓消費者產生一種恐慌心理感覺還會再漲,提前做決策下單,特別是年底也是購車的高峰期,有剛性需求,從本質來看這也是特斯拉的另一種營銷策略。”他說道。

雖然特斯拉希望通過漲價提高訂單和銷量,但是消費者買不買單還是一個問題,張翔表示,目前特斯拉的一些核心賣點都在被同行所超越,比如續航里程已經被國產汽車超越,超級充電網絡也有別的品牌在布局,性價比下滑。之前不斷降價已經打破了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高端形象,其優勢不再明顯。

在張翔看來,市場變化很快,特斯拉漲價之后還需要一到兩個月的時間觀察市場變化,如果勢頭不對需要及時調整策略。

實際上,特斯拉也的確留了后手。在11月28日這一波漲價操作的同時,特斯拉還公布兩項購車優惠:用戶在今年底前購買Model 3/Y后輪驅動版現車并完成交付,可享8000元限時保險補貼;今年底前購買S3XY全系車型并提車,3年期、5年期優惠利率貸款方案年費率低至2.75%,最高可省約1.15萬元。

特斯拉2023年按計劃要實現180萬輛的交付量。財報數據顯示,直至2023年三季度,特斯拉全球累計交付輛為132.4萬。換句話來說,今年第四季度,特斯拉需要賣出47.6萬輛汽車才能達到交付目標。

巨大的KPI壓力,銷售后勁不足的現實,讓特斯拉從單邊降價實質性進入漲降雙修,外漲內降階段。

華為攪局,壓力給到比亞迪?

持續一年的價格戰,很大程度上壓低了各大品牌的利潤空間。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公開發文表示,2023年1-10月的汽車行業收入8.05萬億元,同比增10%;成本7.01億元,增11%;汽車行業利潤率4.9%,相對于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率5.7%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

在這其中,新能源車高增長,但虧損較大,矛盾壓力顯著。

即使如此,國內的新能源車市場仍不斷出現挑戰者、攪局者。小米汽車即將在2024年發售,華為的智選車業務更是不斷搶占市場。

更有意思的是,在電動車老大比亞迪股價接連下跌,到11月29日收報201.98元每股,創下兩年半以來新低的同時,長安汽車因為牽手華為,迎來股價新高。硬件玩家和軟件玩家最終踏入同一條河流,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殘酷與多變性從中可見一斑。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到今年10月已經近40%,戰爭開始從電動化的上半場進入智能化的下半場,這正是華為智選車業務一直以來的發力方向,深耕基礎上,華為形成了一整套全棧式智能網聯汽車解決方案,涵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電動等。

而比亞迪過往的積累更多在電池、電機等,市場對其擔憂以及質疑的點正是智能化動作慢人一步。

11月28日,華為與奇瑞打造的智選車型智界S7舉行新品發布,余承東公布了賽力斯問界新M7的銷量:發行兩個半月大定輛破10萬,創造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新的歷史紀錄。“這個月努力交付1.6萬-1.8萬臺,下個月交付2萬臺。”

同時余承東還強調,賽力斯還未發布的問界M9,預訂量已經超過3.3萬臺。當天發布會的主角——智界S7,在發布會開始之前就已經宣布,其預訂量已經超過2萬臺。

這些銷量目前放在比亞迪面前尚形成不了威脅。同時,華為智選車從問界到智界,目前的定價區間主要集中在25萬到38萬,華為與長安聯手打造的阿維塔12,售價區間在30萬元到40萬元,后續北汽藍谷與華為合作的智選車型定位也是行政級豪華C級轎車,這不會侵蝕到比亞迪主打20萬以內的基本盤,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比亞迪的智能化競爭力,高端化通路和定價權如何都會被打上問號。

與此同時,發力智能駕駛的玩家也越來越多。不久前,特斯拉被爆出FSD(完全輔助駕駛能力)在國內落地進入倒計時階段。

國內新能源汽車戰事白熱化,價格戰之外,產品戰、品牌戰、營銷戰只會更加激烈。

華為的智選車,會對比亞迪造成多大威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特斯拉

9.9k
  • 美股汽車股盤前普跌
  • 馬斯克:特朗普關稅政策對特斯拉影響仍然“重大”

比亞迪

8.4k
  • 科大智能:全資子公司的參股子公司向比亞迪供貨的主要產品為隨車配交流樁
  • 比亞迪仰望U7車型正式上市

華為

7.4k
  • 盤前機會前瞻| 華為每年投入超60億激勵開發者,鴻蒙系統迎來快速釋放期,這幾家鴻蒙產業鏈企業有望持續受益(附概念股)
  • 9月11日投資早報|延遲退休決定草案提請審議,華為發布全球首款三折疊屏手機,今日一只新股上市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年末價格戰:比亞迪直降萬元,特斯拉五連漲

華為來攪局。

文|豹變  朱曉宇

編輯|邢昀

「核心提示」

新能源汽車價格戰已持續將近一年,以價換量到底效果如何?年底將至,留給大家完成本年度KPI的時間不多了。

“翻臉”比翻書還快的特斯拉,開啟了連續漲價模式。

11月28日,特斯拉在官網發布公告,Model Y長續航全輪驅動版售價上調2000元至30.64萬元。值得注意的是,從10月27日到11月21日,特斯拉已經對國產Model 3和Model Y等部分車型進行了共計四次價格上調,調整幅度在千元至萬元不等。

對此次頻繁上調價格,特斯拉官方此前回應稱,主要源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和物流成本增加。

“價格屠夫”的這一把調價操作,市場上傳出多種分析,有人認為提前預告漲價,是特斯拉做反向營銷,催促意向消費者盡快鎖單。也有分析認為,特斯拉前期以價換量拉低了毛利率,漲價主要是改善其毛利率走低的現狀。

不過特斯拉五連漲的同時,也暗暗搞起了“送福利”,與此同時,比亞迪開啟大范圍降價,來勢洶洶的華為智選車成為攪局者,各家的銷量壓力都不小。

年底將至,留給大家完成本年度KPI的時間不多了。

沖銷量,車企年末價格戰

自今年1月6日特斯拉宣布降價以來,價格戰已持續將近一年,這也是國內新能源汽車最內卷的一年。有的汽車制造商在內卷中無聲倒下,離開牌桌,也有一些則完成了銷量的爬升。

進入年末,各家銷量進度完成不一,但總體來看,金九銀十之后各廠商們為沖刺全年目標,在往年的銷售淡季依然選擇降價開火。

以新勢力明星三家“蔚小理”來看,蔚來2023年度銷量目標是24.5萬輛,前十個月共交付新車12.6萬輛,進度完成剛剛一半。小鵬的銷量目標為20萬輛,前十個月交付量累計達10.1萬輛,同樣只實現過半。

理想的銷量表現,為三家最“理想”。2023年其年度銷量目標是30萬輛,2023年1至10月份,理想汽車共計交付了28.46萬輛車,已接近達成目標。

極氪汽車2023年的銷量目標定在14萬輛,前10個月累計交付9.2萬輛。此外,到10月,埃安的目標完成了近80%,深藍完成了不到30%。

壓力之下,以價換量成為不少車企的選擇。11月,作為國內電動汽車的龍頭企業,比亞迪前后兩次降價。

比亞迪今年的銷量再創新高。2023年1至10月,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約238.15萬輛,同比增長70.36%。即便在是銷量創新高的情況下,但比亞迪只完成年度銷量目標的79.38%。

眼下要在剩余兩個月的時間內,要完成20%多的銷售目標,比亞迪開始了年末沖擊銷量的“終局之戰”,從11月初到11月末,海洋系列、王朝系列紛紛降價。11月末這一輪降幅從3000元到2萬元不等,比亞迪4S店的銷售表示,比亞迪部分車型的價格調整已經在當天正式生效。

比如,秦PLUS DM-i冠軍版優惠1萬元,入門版價格下探到8.98萬元,其定價已經拉開了與競爭對手之間的差距。

比亞迪降價之后,領跑汽車在11月2日也宣布,當月下定零跑T03、C01和C11等全系車型可享受金融貼息等優惠補貼,最高可達1萬元。

領跑在年初定下的銷量目標在20萬輛,今年1-10月累計賣出去近10萬輛車。如果11月、12月單月銷量實現突破2萬輛,零跑今年全年銷量近15萬輛。

此外極氪、歐拉等也開始了限時購車優惠。

當市場上這一陣風刮起來時,壓力來到了其他玩家身上。一些廠商雖然沒有直接在價格上做文章,但是搞起了各類促銷、權益優惠,用意也是非常明顯了。

特斯拉從單邊降價,到“漲降雙修”

與其他玩家降價不同的是,進入10月末,特斯拉已經連續五次漲價。

在最新的11月28日這一輪漲價調整中,Model Y長續航版售價上調2000元,調整后售價為30.64萬元。

漲價,這個在價格戰中信號明顯的反向操作,讓外界紛紛猜測特斯拉的意圖。

對于特斯拉來說,多次降價后Model 3后驅版的價格一度下探到22萬元,以價換量的邊際效用在遞減,最終的結果難言樂觀。

一方面,特斯拉汽車的利潤率持續走低。

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的毛利率進一步下滑到17.9%,創下四年新低,同比、環比均有所持續下探。業內人士解讀,這主要受其今年來的大規模降價影響。

按照年初馬斯克的說法,“愿意犧牲毛利率換取銷量增長”, 但事實是特斯拉的銷量表現不僅在全球市場未達市場預期,中國區域也乏善可陳。

同時,降價潮引發特斯拉老車主們的多次維權,一些沒有加入維權大軍的特斯拉車主,也對此頗有怨言。

在2019年購入一款特斯拉Model Y的車主趙先生向《豹變》表示,自己購入車子之后不多久多次降價,導致其購入的特斯拉快速縮水貶值,出行遇到車友要強調自己的購買年限,只有早批車主才能彰顯自己的車“不便宜”。

特斯拉北京的一位銷售表示,“以前每次降價,都有不少車主打電話過來索要賠償,沒有賠償直接開罵,堅決表示自己以后再也不碰特斯拉了。銷售也很難辦,權限不夠無法掌控這些。”

頻繁的降價,除了會讓消費者有觀望的情緒,擔心買入就貶值,也容易給品牌信任度帶來考驗。

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認為,特斯拉的降價政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反而傷害了老車主的感情,反向漲價可能會收獲意外的收獲,“像去年比亞迪在漲價后反而越來越壯大,漲價會讓消費者產生一種恐慌心理感覺還會再漲,提前做決策下單,特別是年底也是購車的高峰期,有剛性需求,從本質來看這也是特斯拉的另一種營銷策略。”他說道。

雖然特斯拉希望通過漲價提高訂單和銷量,但是消費者買不買單還是一個問題,張翔表示,目前特斯拉的一些核心賣點都在被同行所超越,比如續航里程已經被國產汽車超越,超級充電網絡也有別的品牌在布局,性價比下滑。之前不斷降價已經打破了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高端形象,其優勢不再明顯。

在張翔看來,市場變化很快,特斯拉漲價之后還需要一到兩個月的時間觀察市場變化,如果勢頭不對需要及時調整策略。

實際上,特斯拉也的確留了后手。在11月28日這一波漲價操作的同時,特斯拉還公布兩項購車優惠:用戶在今年底前購買Model 3/Y后輪驅動版現車并完成交付,可享8000元限時保險補貼;今年底前購買S3XY全系車型并提車,3年期、5年期優惠利率貸款方案年費率低至2.75%,最高可省約1.15萬元。

特斯拉2023年按計劃要實現180萬輛的交付量。財報數據顯示,直至2023年三季度,特斯拉全球累計交付輛為132.4萬。換句話來說,今年第四季度,特斯拉需要賣出47.6萬輛汽車才能達到交付目標。

巨大的KPI壓力,銷售后勁不足的現實,讓特斯拉從單邊降價實質性進入漲降雙修,外漲內降階段。

華為攪局,壓力給到比亞迪?

持續一年的價格戰,很大程度上壓低了各大品牌的利潤空間。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公開發文表示,2023年1-10月的汽車行業收入8.05萬億元,同比增10%;成本7.01億元,增11%;汽車行業利潤率4.9%,相對于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率5.7%的平均水平,汽車行業仍偏低。

在這其中,新能源車高增長,但虧損較大,矛盾壓力顯著。

即使如此,國內的新能源車市場仍不斷出現挑戰者、攪局者。小米汽車即將在2024年發售,華為的智選車業務更是不斷搶占市場。

更有意思的是,在電動車老大比亞迪股價接連下跌,到11月29日收報201.98元每股,創下兩年半以來新低的同時,長安汽車因為牽手華為,迎來股價新高。硬件玩家和軟件玩家最終踏入同一條河流,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殘酷與多變性從中可見一斑。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到今年10月已經近40%,戰爭開始從電動化的上半場進入智能化的下半場,這正是華為智選車業務一直以來的發力方向,深耕基礎上,華為形成了一整套全棧式智能網聯汽車解決方案,涵蓋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電動等。

而比亞迪過往的積累更多在電池、電機等,市場對其擔憂以及質疑的點正是智能化動作慢人一步。

11月28日,華為與奇瑞打造的智選車型智界S7舉行新品發布,余承東公布了賽力斯問界新M7的銷量:發行兩個半月大定輛破10萬,創造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新的歷史紀錄。“這個月努力交付1.6萬-1.8萬臺,下個月交付2萬臺。”

同時余承東還強調,賽力斯還未發布的問界M9,預訂量已經超過3.3萬臺。當天發布會的主角——智界S7,在發布會開始之前就已經宣布,其預訂量已經超過2萬臺。

這些銷量目前放在比亞迪面前尚形成不了威脅。同時,華為智選車從問界到智界,目前的定價區間主要集中在25萬到38萬,華為與長安聯手打造的阿維塔12,售價區間在30萬元到40萬元,后續北汽藍谷與華為合作的智選車型定位也是行政級豪華C級轎車,這不會侵蝕到比亞迪主打20萬以內的基本盤,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未來比亞迪的智能化競爭力,高端化通路和定價權如何都會被打上問號。

與此同時,發力智能駕駛的玩家也越來越多。不久前,特斯拉被爆出FSD(完全輔助駕駛能力)在國內落地進入倒計時階段。

國內新能源汽車戰事白熱化,價格戰之外,產品戰、品牌戰、營銷戰只會更加激烈。

華為的智選車,會對比亞迪造成多大威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泉县| 昭平县| 镇原县| 山西省| 久治县| 大关县| 东阳市| 泽州县| 禹州市| 仁布县| 莲花县| 武胜县| 依兰县| 霍山县| 玉环县| 宁明县| 基隆市| SHOW| 商水县| 伊宁县| 文安县| 芦溪县| 临沭县| 应城市| 紫金县| 霍城县| 嘉黎县| 昆明市| 白水县| 吴忠市| 石林| 北辰区| 河东区| 广平县| 彩票| 镇康县| 左贡县| 鹤峰县| 宁夏| 苏尼特左旗| 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