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11月29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10月份公募基金市場數據。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為27.38萬億元,對比9月份的27.48萬億元有所下降。

從基金總數量來看,10月公募基金數量繼續增加,達到了11268只,比9月份凈增47只。其中,股票基金增加了19只,債券基金增加了14只,QDII增加了7只,混合基金增加了5只。
具體到各類基金來看,貨幣市場基金、QDII的規模和份額雙增。其中貨幣基金份額增加了3034.83億份,凈值增加了2996.06億元,是當月最受青睞的基金類型。QDII份額增加154.78億份,規模增加了14.28億元。
從凈值規模來看,去年7月份,公募基金的保有規模首次突破27萬億元大關,在今年8月份更是首次創下28.8萬億的歷史新高。隨后公募基金的保有規模開始出現縮水。隨著10月份市場加速下跌,公募市場的保有規模縮水了981.82億元,僅為27.38億元。
由于市場整體震蕩,凈值規模均有所下降。開放式基金中,股票型、混合型基金、債券基金10月份的規模分別減少513.39億元、1818.47億元、1497.72億元。
中證指數公司顯示,從10月1日至23日,中證債券型基金指數(H11023)的跌幅為3.88%。 為什么出現主動權益基金(股票型、混合型)和債券基金同時下跌的情況?“股債蹺蹺板”是否已經失靈?所謂股債蹺蹺板,通常是指股債兩類資產呈現較明顯的低相關性甚至負相關性,既相較于同漲同跌,股債更多時候會呈現反向變動的情況。
對此,華夏基金表示,“當前更多是情緒擾動引發的市場震蕩,債市尚不具備快速走熊的基礎。”9月份以來,MLF超預期降息后政策組合拳密集落地,尤其是以一線“認房不認貸”為代表的房地產政策放松超預期,市場風險偏好明顯抬升,使得短期債券市場面臨寬信用擾動期,疊加資金面趨緊,債基凈值出現一些回調。
華夏基金認為,當前在貨幣政策維持寬松的背景下,短債基金無疑成為凈值化轉型下理財產品替代優選。如果投資者擔心股市波動,可同時關注短債基金,下跌時反而可以以更低成本買入,不要因為債市一時漲跌而心急,長期持有更有望獲得穩健回報。據華夏基金統計,從短債基金和長期純債型基金指數走勢來看,過往十年里歷經了4-5輪較大幅度的調整,但最終都撫平了凈值波動,實現了指數的長期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