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珞珈山下,巍巍武大。
今天(11月29日),武漢大學迎來130歲生日。震撼的一幕出現:雷軍個人向母校捐贈13億元人民幣,刷新武大建校以來單筆最大捐贈額,這也是全國高校收到的最大一筆校友個人現金捐贈。
武漢大學黨委書記黃泰巖介紹,近10年來武大校友向母校捐款累計已達56億元,校友捐贈位居全國前三。正如他說,武漢大學校友不一定是最有錢的,但一定是最有情懷的。
無獨有偶,今年中南大學、深圳大學、上海交大、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都陸續迎周年校慶,校友捐贈一筆接著一筆。悄然間,校友捐贈成為中國大學校慶的最新標配。
剛剛,雷軍給母校捐了13億
正值130周年,這場捐贈簽約儀式在武漢大學舉行——
武大1987級計算機系校友,小米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向母校捐贈13億元人民幣。雷軍表示,此次捐贈主要聚焦三個方向:支持數理化文史哲六大學科基礎研究、支持計算機領域科技創新、支持大學生培養。
1987年,雷軍考入武漢大學計算機系。他不止一次對外分享,珞珈山是夢想開啟的地方——
大一時,自己因為《硅谷之火》點燃了夢想之火。雷軍說,“看完這本書后,我熱血沸騰,激動得睡不著覺。當天晚上,星光很亮,我在武大操場上,走了一圈又一圈,走了整整一夜。我心里有團火:我要創辦一家偉大的公司。”于是,他在兩年內就修完了四年的課程。
之后,他在大二暑假與學長王全國一起寫了一款加密軟件,在當時加密軟件圈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畢業后,雷軍加入金山,后面的故事已經為人熟知。2010年4月,雷軍創立小米公司,締造了一個商業傳奇。
談及捐贈,他回憶起30多年前在武大求學時,自己曾經許下過兩個心愿:因為收到過一筆2000元“巨款”的當時最高額度獎學金,所以內心默默發誓,“將來要十倍、百倍、萬倍還回來”;因為在當時武大最好的教學樓——逸夫樓里上課感到特別幸福,所以許愿也要向武大捐一棟樓。
其實從1997年開始,當時畢業僅6年的雷軍就開始向母校捐贈,在武漢大學設立“騰飛獎學金”,此后,雷軍先后向母校捐贈設立武漢大學“雷軍獎學金”“雷軍科技樓”“抗擊新冠肺炎基金”等多個捐贈項目,總額達1.3億元。2016年10月,雷軍捐贈支持武漢大學建設人工智能教學科研大樓,今年6月20日大樓正式投入使用。
“從26年前首次向母校捐贈開始的還愿之旅,今天終于達成了心愿”,雷軍說,多年來自己始終對母校充滿感激,“武大教給我知識,讓我學會了學習的方法,指導我走上了科技探索的畢生道路,給了我一生最重要的財富。”所以這次捐贈13億現金,向母校130年校慶獻禮。
同時他也希望,能通過這次捐贈,支持武大在未來創造更輝煌的成績,讓中國出現更多優秀的學者、工程師、科學家和科技創業者。
創投圈崛起一支武大系
武漢大學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3年,民族救危亡求自立之際,湖廣總督張之洞奏請清政府創辦自強學堂。歷經傳承演變,1928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是近代中國第一批國立大學。到1946年,學校已形成文、法、理、工、農、醫6大學院并駕齊驅的辦學格局。
2000年,武漢大學又與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并組建新的武漢大學,揭開了學校改革發展的嶄新一頁。
官網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武漢大學共有11個“雙一流”建設學科,5個一級學科、17個二級學科被認定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這里名師薈萃,有10位中國科學院院士、6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就在上周,2023兩院院士增選名單公布,武漢大學動力與機械學院劉勝教授成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為武大百卅校慶再添喜訊。
而在中國商界,武大校友的身影隨處可見。
比如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1979年,陳東升入讀武漢大學經濟學系,在這里度過大學時光。畢業后,陳東升先后創辦了嘉德拍賣、宅急送、泰康保險集團三家企業,且均成為行業翹楚。他執掌下的壽康保險集團,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家涵蓋保險、資管、醫養三大核心業務的大型保險金融服務集團。截至2023年6月底,集團管理資產規模超31000億元。
作為回饋母校的帶頭人物,陳東升對母校的反哺始于上世紀90年代,持續至今已有20余年。
新能源圈也有一批武大校友。劉金成于1990年考入武漢大學化學系攻讀碩士研究生。2001年,劉金成成立了晉達電子,這家公司便是億緯鋰能前身。2009年,億緯鋰能作為首批創業板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最新市值近900億元。
無獨有偶,電池猛人鐘發平也是武漢大學物理化學博士。他創辦的科力遠新能源,填補了我國新能源材料領域空白,打破國外壟斷,公司最新市值近百億元。還有珈鈉能源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曹余良教授、林立新能源創始人張友祥教授、馬曉玲博士夫婦、巨灣技研董事長黃向東……他們都來自武漢大學。
此外,武漢大學也成為生物醫藥領域創業者的搖籃。2009年,畢業于武漢大學病毒學及分子生物學系,沈月雷回國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注冊了北京百奧賽圖基因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十多年來,他從兩個小小房間出發,將百奧賽圖帶成行業里的領先企業。前不久遞交IPO申請的奇致激光,背后同樣是一位武大學姐——彭國紅。
當然,這只是武大系創業者的冰山一角。茅臺集團董事長丁雄軍、藍月亮董事長羅秋平、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華訊方舟創始人吳光勝、易方達基金董事長詹余引、柏嘉金融公司創始人及董事長、英諾醫療集團創始人黃春華、公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阮立平……各行各業的翹楚中,都不乏武大學子。
“最強校友天團”,今年流行比拼捐贈母校
飲水思源,走出校園多年后,他們又不約而同反哺母校。
早在去年底,武漢大學便開啟了130周年校慶,并于當年12月27日收到了來自校友的首筆校慶捐款5000萬元。此后,一份份校友“賀禮”從五湖四海趕來。
就在昨天,武大校友毛振華、汪林朋、張波、羅愛平、江黎明等向母校捐款超3億元。其中,中誠信集團董事長、創始人毛振華向母校無償捐贈人民幣1億元。回憶起母校時光,他感嘆武漢大學是其一切事業的起點,“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母校、校友是我重要的精神支柱。”
此外,陳東升、詹余引、陳作濤、曾芳勤等7位校友也以集體捐贈的形式,向母校生日獻禮。陳東升感慨,初入武大求學的場景還猶在眼前,轉眼40多年過去了,自己創業人生路的每一個重要時刻都與母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還有金科環境董事長張慧春校友為張蔚榛獎學金捐贈注資1000萬、南方測繪集團捐贈500萬元校友基金、公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阮立平發起設立公牛集團慈善信托,資助武漢大學人才培養、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和科學研究、 藍月亮集團總裁羅秋平校友及其夫人潘東校友捐款5000萬元港幣……他們為母校送上一份份壕禮。
這也是中國高校當下最動人一幕。僅今年,就已經涌現多筆大額校友捐贈。其中最為轟動的是,深圳大學在40周年校慶之際,正式啟動校友捐贈平臺。截至4月27日,深圳大學40周年校慶第一期捐贈共接受捐款5.3億元,一度締造今年最大一筆高校捐贈。
6月,為向母校120周年校慶獻禮,新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向華中師范大學捐贈1億元。據了解,這也是華中師范大學建校以來收到的最大的一筆捐贈。緊接著,中南大學一校友向母校捐贈6億元人民幣。如此慷慨大手筆,也被戲稱為“最好的招生簡章”。
校友捐贈很大程度上使高校有了充足的可分配資金。但對于創投圈來說,其中意義更多了一層——在海外,拿著校友捐贈做LP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有效的模式,其中張磊帶著恩師史文森投資基金撥出的2000萬美元,回國成立高瓴資本,已經成為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案例。
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校友捐贈開始成為各家大學比拼的一道風景線。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校友基金給了很多校友回饋母校的機會,也給很多校友帶來創業和科研的水分和土壤。薪火相傳,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