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鏡觀臺 李 欣
編輯丨謝中秀
老娘舅也“撤”了。
11月1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顯示,老娘舅餐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老娘舅”)的上市進程已被終止。
這些年,在沖擊“中式快餐第一股”的路上,“撤回”的也不止老娘舅一個。
2023年8月末,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從上交所申請撤回了招股書,終止了長達一年多的上市排隊進程。
目前仍在排隊爭奪“中式快餐第一股”的,僅剩下3次向港交所遞表的鄉村基。只是鄉村基最近一次——4月6日向港交所主板重新遞交上市申請,至今沒有更新消息披露。
而按照港交所IPO流程,若遞表6個月以內沒有通過聆訊,就需重新遞表申請上市。如今距離鄉村基的“6個月之期”也不遠了。
2022年起,餐企掀起又一次上市潮,其中中式快餐賽道的參與者最多。老娘舅、老鄉雞、鄉村基等都陸續宣布IPO,爭奪“中式快餐第一股”的桂冠。
只是如今看來,資本市場并非中式快餐企業的應許之地。
“中式快餐第一股”遲遲不開獎的背后,有政策變動的影響,也受到整個餐飲行業屬性的擎制,更與自身商業模式、業績表現等息息相關。
在菁財資本創始人葛賢通看來,餐企上市難的背后,一方面是現階段上市政策收緊;其次,中國餐飲企業真正發展沉淀的時間并不是很長。不少企業“大而不強”,或者仍限于局部區域市場,還有不少企業的內控和規范性等也有待加強。
“過去在A股上市的企業很少,港股相對多些。但是復盤看,能夠長期表現好的餐飲股票屈指可數,這也加深了監管審核部門的擔憂。”葛賢通補充表示。
伴隨著招股書的披露,中式快餐企業的“短板”也顯現出來。
比如老娘舅、老鄉雞和鄉村基都被指,區域過于集中,盈利能力存疑。
目前老娘舅門店總數為391家,但多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四個省份/直轄市;老鄉雞門店數已超過1000家,但僅覆蓋8座城市,且大部分新增門店仍然開在安徽省內,“鄉村基”的餐廳絕大部分位于重慶及四川。
招股書也顯露,老娘舅自身業務模式帶來毛利率低的情況,盈利能力也弱于同行。
兜兜轉轉多年,“中式餐飲第一股”的爭奪仍在繼續。鄉村基仍在港股排隊,而有報道稱,老娘舅內部仍然在朝著“2025年完成上市”的目標努力。
不過,市場殘酷,誰能爭取到中餐“第一股”,仍要時間給出答案。
走不出“區域限定”?
在浙江湖州讀書的星星,是老娘舅的常客,她稱喜歡吃老娘舅的自己是“舅門”一員。
“買了月卡后可享受周五晚上的會員活動,套餐只需要半價,一頓飯有菜有肉能低至15元左右。平時單點幾個菜,作為學生也可以接受。”星星介紹道,“除了性價比高、口味也不錯外,老娘舅就開在我們學校里面,就餐也比較方便。”
家住浙江的圖圖也表示,老娘舅的餐品比較符合自己“江浙口味”,“公司舉辦集體活動點外賣時,就經常會點老娘舅,感覺比較實惠。”
正如上述二位所言,中式快餐老娘舅通過為大眾消費者提供以江南口味為特征、米飯套餐為代表的餐品,已成功俘獲了一批消費者。
但僅靠“舅門”,似乎難撐起老娘舅的IPO。
根據招股書披露,2019-2021年,老娘舅營業收入分別為12.22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標注則同)、12.07億元和15.25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517.46萬元、2070.75萬元、6299.22萬元。
在毛利方面,老娘舅也被外界指業務模式不成熟。招股書顯示,2019-2021年,老娘舅綜合毛利率分別為17.76%、14.58%和16.40%;到2022年6月,已經降低至12.32%。橫向與西安飲食、同慶樓、老鄉雞等相比,老娘舅的毛利率明顯遜色于同行業公司。
對于毛利率低下的現實,老娘舅解釋稱,系產品定價較為親民,門店端的租金和薪酬等成本較高,公司營業成本中也包含外賣業務相關的騎手配送費等。
但短期內,老娘舅壓縮成本提升毛利的阻力也很大。無論是原材料成本、用工成本還是租金成本,想要找到壓縮“三座大山”的空間,或仍需費一番心思。
更令市場懷疑的是,“老娘舅”們似乎走不出“舒適區”。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2年上半年,老娘舅門店總數為391家,較2019年的295家增加96家,且門店多分布在浙江、上海、江蘇、安徽四個省份/直轄市的社區商業體、商務商業體及交通樞紐等附近。其中,在江浙滬之外,老娘舅僅在安徽有6家門店。
老娘舅“走不出長三角”的問題,同樣存在終止IPO的老鄉雞身上。盡管老鄉雞門店數已超過1000家,但因門店僅覆蓋8座城市,且大部分新增門店仍然開在安徽省內,也一直被質疑“難掙脫區域性束縛”。
此外,老鄉雞在IPO期間,還曾因員工社保問題被卷入輿論爭議中心。據報道,在2022年6月之前的三年中,老鄉雞累計有1.6萬名員工未繳納社保。證監會在對老鄉雞上市文件的反饋意見中,也“拷問”了包括實控人行賄、食品安全、關聯交易、勞務用工等多種問題。
在港股“乘風破浪”的鄉村基境遇亦然。
已三次向港交所遞交上市招股書的鄉村基,因堅持直營的重資產經營模式加上較低的客單價,一直被外界詬病負擔過重。且2020年,鄉村基交出“虧損242.4萬元”的凈利潤數據,而同年同賽道的老鄉雞和老娘舅依然在逆勢中保持盈利。而基于此,鄉村基盈利能力欠缺的論調也頻出。
“第一股”難尋
“老娘舅”們輪番沖擊“中式快餐第一股”背后,是自2022年起,餐企掀起的又一次上市潮。
此次上市潮中,品類多樣,品牌眾多。火鍋品牌中,撈王和七欣天先后遞表,休閑餐飲品牌門店中綠茶餐廳也公布了招股書,達美樂比薩在中國內地及港澳地區的獨家總特許經營商達勢股份也隨其后沖擊IPO,麻辣燙品牌“楊國福”也遞表尋求上市。
其中,中式快餐賽道的參與者最多。除了老娘舅外,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鄉村基都陸續宣布IPO,來爭奪“中式快餐第一股”的桂冠。
對于餐企擁抱資本化的選擇,葛賢通分析認為,“客觀上來看,是很多餐飲企業的體量夠大,營收利潤可觀,符合上市標準。從主觀上來說,餐企行業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上市便是一個很好的手段。特別是如果同行已經有上市的,那自身上市的緊迫性就更高了。”
“最后,前幾年不少餐企都得到了一定的財務投資。來自投資人的壓力,也逐步使得上市成為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葛賢通表示。
另一個促使餐企加速資本化的原因,或是劇烈轉變的外部環境。
2020年前,大多數餐企更習慣依靠現金流擴張,在融資方面也相對便利,風險不高,因此許多餐企對資本市場興趣不大。但2020年之后,在外部環境的劇烈影響下,現金流承壓成為行業共同現實,抗風險能力充滿不確定性后,餐飲行業才又看到資本對于發展的重要性。上市甚至成為“曲線救國”的方式之一。
西貝便是態度轉變的代表餐企之一。
據媒體報道,2020年2月,在外部環境影響下,西貝創始人賈國龍首次對外求助,稱“若當時無法正常營業,公司賬上的現金流撐不過3個月”。
而后在2023年的新年賀詞中,西貝創始人兼董事長賈國龍定了三年后的目標。他向兩萬余名員工表示,西貝計劃在2026年完成IPO上市。而此前,西貝曾是放言“不差錢的,永不上市的”代表之一。
此外,2022年12月13日,在一場餐飲行業交流會上,西貝副總裁宋宣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訪問時也提到,西貝確實也曾面臨資金吃緊,這是公司改變對資本看法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西貝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未來想在供應鏈、物流、門店等方面做得更好,確實需要更多的錢。”
在餐企沖擊上市的號角之下,老娘舅、鄉村基、老鄉雞們也陸續向“中式快餐第一股”發起沖擊。
首先行動的是鄉村基。資料顯示,2022年1月,旗下有“鄉村基”和“大米先生”的中式快餐品牌鄉村基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
只是值得一提的是,這不是鄉村基第一次沖擊資本市場。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10年9月,鄉村基曾于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過一次,但2016年卻因各種原因無奈從紐交所私有化退市。時隔六年后,鄉村基再次IPO。
而鄉村基的港交所上市進程也并非一帆風順。2022年1月遞表進展不順,2022年7月鄉村基又更新了招股書,再到2023年4月,鄉村基第三次沖擊IPO。
隨后,便是老鄉雞。2022年5月19日,又一中式快餐品牌老鄉雞預披露了招股說明書,擬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老娘舅則是在2022年6月向上交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
出路何處尋?
“中式快餐第一股”的爭奪戰,理想豐滿,現實卻極為骨感。
2023年8月,老鄉雞撤回了招股書,終止了長達一年多的上市排隊進程。兩個月后,2023年11月,老娘舅也撤回上市申請。
今年10月,貝多財經報道,鄉村基在港交所遞交的上市申請材料再次“失效”,已經無法正常查看或下載。
三次沖擊港交所上市的鄉村基,IPO之路也仍充滿了不確定性。
“第一股”難出結果的背后,一方面與A股市場IPO階段性收緊關系密切。
2023年2月1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4月10日,10家主板注冊制首批企業上市交易。至此,中國資本市場正式迎來“全面注冊制”時代。此后,A股IPO進一步收緊。
有長期關注餐飲、食品領域的投資人也談到,“從去年到今年的整個IPO反饋來看,餐企到A股去上市的難度加大,這也是許多品牌轉戰港股的原因。”
不過,在多種因素疊加下,如今到港股上市的難度也在增高。安永發布的《2023中國內地和香港IPO市場報告與展望》中顯示,2023年全年,預計港股市場共61只新股上市,同比下降19%;籌資額為413億港元,同比下降59%。
另一方面,餐飲企業本身的盈利能力也頗受懷疑。
從招股書來看,“老娘舅”們的盈利能力并不穩定。鄉村基此前兩次向港交所遞表,最后都因為業績起伏不定而未獲成功。
招股書數據顯示,2019-2022年,鄉村基的營收分別為32.57億元、31.61億元、46.18億元和47.06億元;凈利潤則分別為8270.2萬元、-242.4萬元、1.09億元和3083.8萬元。
“中式快餐第一股”的爭奪戰撲朔迷離。
老鄉雞于8月撤回上市申請后,10月底有消息指出:折戟上交所后,老鄉雞最快將于11月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轉赴港股上市。但隨后,新浪財經等媒體援引老鄉雞方面回應表示:(赴港上市)系假消息。
貝多財經報道鄉村基招股書“失效”時也指出,在“失效”后的3個月內補充最新財務資料,便可以繼續上市流程。
為了突破“區域性束縛”的限制,老娘舅們也在積極拓寬勢力范圍。
老娘舅就在招股書中稱,“未來將立足長三角,放眼全國,持續性進行門店擴張。”
老鄉雞在招股書中也明確,計劃未來3年內在上海、南京、蘇州、深圳、北京、武漢、杭州、合肥、蕪湖和六安等10個重點城市新開設700家直營門店。
但“走向全國”并不是那么容易,老娘舅也坦言,“公司面向長三角以外地區經營拓展的能力,尚待進一步驗證。”
“中式快餐第一股”的爭奪戰仍在繼續。只是資本市場并不寬容,“老娘舅”們也需要花更大力氣來證明自己,才能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這不是一場輕松的“戰斗”。
參考資料:
《西貝想上市,時間不多了》,來源:19號上商研社;
《鄉村基在港交所招股書再“失效”:業績波動明顯,李紅為掌舵者》,來源:貝多財經。
*文中星星、圖圖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