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劉澤然
界面新聞編輯 | 陳小同
大眾汽車公司正面臨削減成本的壓力,乘用車品牌CEO施文韜(Thomas Sch?fer)在周一的員工會議上警告,由于高成本和低生產率,該公司的原始品牌“不再具有競爭力”。
為實現成本削減,大眾品牌計劃裁員,目前正就此與其工會代表進行相關談判。這是該公司在向電動汽車過渡的過程中提高效率的重要一步。
據英國金融時報曝光的一份內部備忘錄顯示,施文韜在此前的沃爾夫斯堡總部員工會議上表態稱大眾汽車正在面臨不夠高效的工廠、高昂的成本和管理層開支等因素拖累。
財務數據顯示,大眾集團的大眾品牌在2023前三個月的銷售量雖遠遠高于包括斯柯達和西雅特在內的其他大眾集團主流市場品牌,但營業利潤率卻排名墊底。
今年6月,大眾集團被曝正在準備一項100億歐元(約合109億美元)的成本削減計劃。這家德國汽車制造商希望通過這一計劃提高其財務表現。
大眾集團CEO奧博穆計劃從重新組織軟件單元Cariad、提高核心品牌大眾的效率,以及避免重復的開發工作等方面完成成本削減,以此應對比亞迪等中國品牌電動車進入歐洲市場的競爭態勢,這些措施最早從今年10月開始實施。
在周一的會議中,大眾汽車公司的人力資源董事會成員甘納爾·基利安闡明了公司減少員工數量的計劃。他指出,這將通過推行部分退休或提前退休的協議來實現,同時不再招聘一些即將退休員工的替代者。
基利安表示,100億歐元節約目標的大部分將通過非人員減少措施來實現,具體細節將在年底前確定。
大眾汽車集團還擁有保時捷、奧迪等豪華及超豪華品牌品牌。集團內部有著龐大的員工隊伍,同時受到德國工會的密切保護,以及自己的工會理事會的支持。工會理事會主席丹妮拉·卡瓦洛表示,她將堅持一項保障到2029年工作的協議。
卡瓦洛在今年七月曾表示,成本削減將在不裁員的情況下實現。她在周一的備忘錄中重申了這一主張,并表示該主張是工會底線。
大眾前任集團CEO赫伯特·迪斯于去年夏天突然離職,與工會理事會的持續沖突被認為是離職的原因之一。根據此前迪斯的計劃,他希望在德國的員工23萬名員工中至少裁撤掉3萬名員工。
大眾汽車集團希望到2026年實現品牌銷售利潤率提高到6.5%的艱巨目標。2022年,該品牌利潤率約為3.6%。此外,大眾還在今年3月承諾,未來五年投資1800億歐元以幫助集團增強北美及中國市場的競爭力。
上周五,該集團宣布將在三年內推出專為中國市場設計的新電動車平臺,旨在適應中國市場的細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