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商業評論 吳邵格
編輯|葛偉煒
“這賣的是什么呀,別擠我,一點都看不到了。”站在兩圈人群之外,零售君抬高嗓門問人群中間的商家。
商家顧不上回答,一旁同在圍觀的小姐姐說:“是水母。”
“啥,水母?”零售君驚呼。
等擠在前排的消費者離開,零售君終于看到全貌。柜臺上擺著幾個玻璃柜,里面清一色飄著大大小小、不同品種的水母,售價30元左右。臺面旁的廣告牌上寫著:“撈個水母——孤獨又浪漫的日子,讓水母陪你吧。”
新零售商業評論攝
據“撈個水母”工作人員介紹,這家店是3個月前開張的,每到周末就會有不少路過的消費者圍觀。“周末一天能賣十幾單,客單價在百元以上。”
事實上,買只水母當寵物,并不算新鮮事。不少消費者已經不滿足于飼養貓狗這樣的常規寵物,而是將目光瞄準了鸚鵡、倉鼠、荷蘭豬、刺猬等小型或另類寵物。這背后,折射出當代消費者養寵需求的變化,更推動了國內小寵異寵市場的不斷壯大。
刮起旋風
近年來小寵異寵市場增長明顯,行業規模接近百億元。《2022中國寵物行業趨勢洞察白皮書》顯示,犬貓市場增長趨緩,小寵異寵市場則呈現高速發展態勢。其中,水族養寵家庭攀升至1649萬戶,爬行類養寵家庭攀升至1050萬戶。
今年年初,因為兔年的緣故,各品種的寵物兔曾經熱銷過一陣。面對媒體采訪,有寵物兔商家表示,春節前淘寶店鋪的最后一場直播獲得了6.5萬次觀看量,是平時的3倍。
同時期,央視財經新聞報道,中國兔年預計會讓俄羅斯市場的寵物兔需求量增長10倍。這也從側面反映了大眾對于各種類型寵物的接受度確實提高了。
小寵異寵的走紅,離不開其兼備療愈功能和易養實惠的屬性。寵物世家創始人蔡奇曾表示,小寵異寵的受眾人群一般是小孩和剛上班的年輕人。其中的原因,一來是因為價格相對便宜,二來相較飼養貓狗,小寵異寵的養殖難度也不高。
小丁是剛剛踏入職場的新人,從爸媽家搬出來獨立生活后,就尋思著養只寵物作為陪伴。“一開始想到的是養只狗,可同事作為過來人告誡我,養狗可不容易,每天要遛,定期洗澡剪毛,還要接種疫苗、辦理狗證。”
思忖半天,小丁放棄了養貓狗的念頭,決定養水母。“只需要考慮海水配置、換水、喂食,并且給足光照就可以了。既簡單也相當有個性,不是嗎?”
關于近兩年小寵異寵愛好者數量暴漲的原因,有著多年從業經驗的寵物行業觀察員小龍直言:“主要還是受到了短視頻、直播這些新媒介的影響,信息傳播更廣泛了,小寵異寵飼養者能夠借助互聯網彼此鏈接、溝通交流。”
一個直觀感受是,各個社交媒體平臺上有關飼養寵物的帖子中,除了倍受寵愛的“喵星人”“汪星人”外,還冒出了蘆丁雞、柯爾鴨、小香豬等一批網紅寵物。
信息的廣泛傳播也助推了大眾對小寵異寵的認知和消費欲望的增長。比如,卡皮巴拉(即水豚)因其呆萌的表情走紅網絡。隨即,出現了卡皮巴拉形象的表情包、毛絨玩具,還有茶飲品牌推出相關聯名飲品,甚至演變出“豚門”熱潮,讓一眾年輕人為之瘋狂。
卡皮巴拉表情包和產品,圖源小紅書
呆萌、可愛、治愈,是寵物帶給人們的重要的情感價值。“我在小紅書上經常會刷到羊駝和卡皮巴拉的小視頻,光是看著他們吃草、發呆,就感覺很治愈呢。”沫寶告訴新零售商業評論。
雖然,情感是雙向的,寵物主們被寵物治愈的同時,也對寵物付出了感情,但相比養貓養狗,“小寵異寵的壽命相對較短,與其分別的痛感不會那么明顯,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是降低了飼養的心理門檻。”小龍解釋道。
現實壓力
盡管小寵異寵行業發展前景不錯,但據業內人士介紹,在線下開小寵異寵門店的壓力不小。
一家獨立經營的小寵異寵門店能否持續運營下去,關鍵還是在選址、客流量等因素。目前來看,小寵異寵門店的消費者到店頻次還是較低。
“撈個水母”創始人醋醋介紹:“在線下單獨開一家小寵異寵門店,如今基本是十店九虧。”以“撈個水母”為例,門店設置在上海長寧龍之夢購物中心,依托商場周末兩天的大客流,進店消費者數量還是挺多的,但工作日就相當冷清,一般每天只有四五單生意。“門店租金不便宜,加上不穩定的客流,讓絕大部分店主無力支撐。我們也是在線上賬號積累了一定粉絲后才決定嘗試線下的。”醋醋補充道。
經過3個月的經營,醋醋明顯感覺到經營單一品類的壓力,正在考慮引入其他能迎合水母愛好者興趣的寵物,以拓寬門店SKU。
另一方面,小寵異寵的消費客單價通常比貓狗低。相比貓狗、鸚鵡、龍魚動輒上萬元的售價,水母的客單價僅過百元,寵物兔若是配齊籠具、兔糧等全套產品,價格也在2000~3000元。
同樣的店租、人力成本,客單價卻相差懸殊,想要達到與貓狗寵物店同樣的營收水平,小寵異寵店勢必要吸引更多流量,提高銷量。然而,傳統的貓狗寵物店也并沒有給小寵異寵店留下足夠的發展空間,如今,絕大多數貓狗寵物店都開始售賣小寵異寵。
線下小寵異寵門店,圖源小紅書
阻礙小寵異寵店發展的另一大原因,是行業上游食品用品、購買渠道發展薄弱,下游的醫院配套也不完善。
據了解,目前幾乎沒有單獨為異寵提供醫療服務的寵物醫院,能治療異寵的專業獸醫更是稀少,再加上診療費價格不菲,寵物醫療行業的嚴酷現實成了壓在小寵異寵行業上的一座大山。
據專業報告顯示,2019年寵物醫療市場規模為385億元,2022年增長至675億元,復合增長率達到20.6%,但不到一半的寵物醫院利潤率在10%左右,五分之一的醫院仍處于虧損狀態。
專注小寵產品研發設計和銷售的品牌卡諾(carno)負責人告訴零售君,小寵品牌今后發展的重點仍在于挖掘潛在用戶、擴大市場規模。無論是線上玩家,還是實體店主,擴大對小寵異寵有興趣用戶的規模,是當務之急。
在日本,小寵異寵實體店盛行于街頭巷尾。日本既是亞洲最大寵物展的承辦地,也是世界最大的異寵市場之一。據悉,在日本寵物展的現場可以看見不少聞所未聞的寵物,有些在國內被認定為禁養和保護動物的品種,卻能走進日本消費者的家庭生活。
與之相伴的,是與小寵異寵相關的其他業態同樣在日本蓬勃發展。以異寵咖啡店為例,種類各異,什么都敢養,日本街頭的蛇、刺猬、鳥類、水豚等主題咖啡店早已見怪不怪。
反觀國內的小寵異寵交易市場,上下游基礎設施仍不夠完善,包括小寵異寵的海關檢查、小寵異寵養護分級、銷售立法等問題還有待逐步健全。
無可置疑的是,小寵異寵市場的發展必然要經歷一個從無序到有序、從小眾到大眾的成長過程。眼下缺乏完善供應鏈和頭部玩家的現狀,是阻礙也是機會。
隨著養寵人士的進一步增多,未來,小寵異寵咖啡館、餐廳,小寵異寵用品零售、洗護門店等融合業態一定會逐漸增多……
問題是,你養的下一只小寵異寵會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