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大健康常春論壇丨惠正奇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回愛民:mRNA創新藥物研發優勢與前景

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的2023【大健康常春論壇】于11月16日在北京柏悅酒店圓滿落幕。論壇現場,惠正奇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回愛民先生發表了主旨演講。

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的2023【大健康常春論壇】于11月16日在北京柏悅酒店圓滿落幕此次論壇共有4場主旨演講及2場圓桌對話,邀請到諸多生物醫藥領域的專家學者及領軍企業的代表出席,圍繞AI浪潮下醫療行業的生產力重塑、消費級醫療對商業機會的識別與把握等主題展開深度討論。宏觀經濟正緩慢復蘇,當此關鍵時刻,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認真聽一聽他人的洞見。論壇現場,惠正奇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回愛民發表了mRNA創新藥物研發優勢與前景為主題的演講。

以下是演講文字實錄:

首先感謝主持人的介紹,感謝我們主辦方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跟大家一起交流。我是惠正奇醫藥的回愛民,今天的分享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是2023年諾獎與mRNA發展史;第二個是新冠mRNA疫苗;第三個是mRNA醫學的未來。

今年的諾貝爾獎生理醫學授給Katalin和Drew這兩位研究mRNA科學家,獲獎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發現了核苷堿基修飾,使得有效的新冠mRNA疫苗研發為可能。也就是說促成獲獎的直接原因是新冠mRNA疫苗成功了。現在有很多科學發現,如果僅僅停留在科學發現的基礎上獲諾獎比較困難,但如果真正的把科學轉化成生產力,轉化為治療預防疾病措施的時候,就有可能獲諾獎了。這樣的例子很多,包括PD-1也是這樣,K藥,O藥成功上市后,早年研究PD1的科學家獲諾獎。可以說如果不是新冠mRNA疫苗研發成功,拯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這兩位科學家可能現在還不能得獎,也可能過幾年其它的mRNA產品研究出來了,他們得獎。這兩諾獎得主當年都是在賓夕法尼亞工作,Katalin勵志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其實2013年到2021年,Katalin在德國的BioNTech做研發副總裁,后來是高級研發副總裁,正好是mRNA新冠疫苗研發過程當中,實際上BioNTech,2021年離開了BioNTech,回到的母校做教授但仍是BioNTech科學顧問他們的科學研究的意義是什么?mRNA疫苗原理很簡單,給人體一個編碼病毒抗原的mRNA,讓mRNA進入人體以后,在細胞內翻譯成蛋白質,蛋白質就是病毒的抗原,但是mRNA進去以后,如果沒有核苷修飾,人體有一類抗體識別mRNA,降解mRNA,這種情況下翻譯成蛋白的效率就低了。還有一類蛋白發現外援性的mRNA,攻擊這些不是來自人體的mRNA,從而會引起免疫反應,引起嚴重的炎癥反應Katalin她們發現,尿苷變成假尿苷以后,可以使mRNA更穩定,可以避免人體的免疫攻擊,這是他們發現的一個核心。

2005年他們發表了一篇論文,當時他們把所有的自然界機體內存在的核苷的體,就是核苷修飾都統統做了一遍,包括假尿苷,包括M5C,M6A,發現尿苷變成假尿苷,或者是把其它的堿基置換一個修飾體,可以使mRNA更穩定,可以減輕人體對mRBNA的攻擊,尤其是假尿苷的置換效果最好。第二年德國的科學家用不同的細胞系也證實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這里面還有一個日本人對這個事情有貢獻,他的工作其實也是在美國做的,我這放了三個分子式,最左邊的是尿苷,中間B是假尿苷,Katalin發現的東西,C是把假尿苷的N1位甲基化,發現把N1位甲基化以后,進一步減少人體免疫系統對mRNA的攻擊,尤其mRNA的穩定性更好,蛋白翻譯的效率更高,其實現在人體mRNA應用的是N1位甲基化的假尿苷

回到mRNA醫學的發展史,1960年的時候,人類發現mRNA這種物質,前30年我們做的基本上是功能研究,結構研究這些基礎的工作,直到1990年有科學家把mRNA打到小白鼠身上,在小白鼠的骨骼肌里發現想要蛋白質讓大家看到mRNA技術產業化的曙光,未來可以用于防病治病,但朝產業化的方向研究也不順利。第一個是mRNA本身不穩定;第二個是免疫攻擊,打到動物體內、人體內,免疫攻擊、炎癥反應非常厲害;第三個是如何遞送的問題,如何把mRNA遞送到細胞內,前兩個障礙Katalin的研究基本給解決了,從而使mRNA更穩定,避免免疫攻擊。

第三個障礙大概是2014、2015年左右,加拿大教授皮特解決的,也就是個脂質納米顆粒包裹技術。2016年他們應用這個技術開始了第一個臨床試驗,經過四、五年的臨床摸索,LNP遞送也相對成熟,2020年新冠來了,新冠疫苗進入臨床,研究成功了。德國的BioNTech的Ugur和他的太太做了很大的貢獻,當時Katalin也在這個公司,他們成就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款mRNA產品。

我最近一直講,技術這個詞已經不足以承重mRNA四個字母了,為什么這么講,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技術,細胞培養是技術,蛋白分離是技術,mRNA的合成也是技術,但是很多的技術只是停留在技術的層面。一旦技術轉化成可以防病治病的手段,應該管它叫醫學,可以防病治病了新冠疫苗研發成功使mRNA技術升華成了mRNA醫學

我們一直講機遇和挑戰并存,挑戰和機遇并存,其實可以說新冠疫情流行從某種意義上,對某些人、某些企業是一個機遇,如果研究出針對他的疫苗來,整個社會也支持,這個一定的機遇,過去我們研究一個疫苗要十年以上的時間,疫情來了,病毒來了,你再研究針對它的疫苗,來得及嗎?大家都還是有一定的敬畏心的。

全球四個疫苗的巨頭,輝瑞、默沙東、賽諾菲、GSK,其實早年早期響應積極的投入新冠疫苗研發的就是輝瑞和默沙東,默沙東做了一個疫苗,效果不好,宣布不做了,去做了抗病毒藥,另外兩家在疫情當中早期投入并不大,輝瑞是個大贏家疫苗做好了,抗病毒藥也做的很好,抓住了機遇另外有一些Biotech公司抓住了機遇,像德國的BioNTech國的Moderna

2020年1月12日,我國的科學家把新冠病毒的序列發表,全球的疫苗研究者公司都可以根據來研發疫苗,研究抗病毒藥,BioNTech幾天以后就設計了多款mRNA的序列,但是真正宣布要做新冠mRNA疫苗,也就是所謂的光速計劃是1月27日,武漢封城以后大概一周的樣子,1月27日宣布研發mRNA新冠疫苗,我當時正好在波士頓,那個時候在復星醫藥,1月29日,我就給BioNTech打電話,表示復星醫藥參與他們的mRAN疫苗在大中華區的研發,6周以后我們就簽約了,我們先簽約,三四天以后輝瑞跟BioNTech簽約,在大中華區域以外,輝瑞跟他們一起研發。在國外這個疫苗叫輝瑞疫苗,是德國BioNTech最原始的技術。輝瑞名氣大,也做了很多的臨床注冊工作,國外叫輝瑞疫苗,國內叫復必泰,是復星和BioNTech聯合研發的。

現在大家都知道mRNA的技術,2020年1月、2月、3月大家不這么認為,或者是這么認為的人很少,這也是為什么當時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別人還沒有認識到這個機會的時候,我們就沖上去了,1月底我們就開始和BioNTech談這個事,抓住這個機會。我們當時行動這么快,其實也是多年調研的結果。2017年11月我加入復星醫藥,12月回到波士頓,走訪第一家公司就是莫德納,當時跟他們談mRNA腫瘤疫苗聯合研發,談了兩年談不下來,這個過程中對mRNA進行了很多的調研,疫情一來還是先找到莫德納,談不下來,首付五千萬美金,一看不行,趕緊找德國的BioNTech聯系,首付要3500萬,談到最后給了他們100萬美金首付這個事也做成了。

當時做mRNA新冠疫苗,可以說是對于科學的信念。mRNA疫苗有幾大優勢。第一個是快,新的疫情來了,盡快研發出來很重要,尤其是病毒發生變異了,新的疫苗要快;第二個優勢是雙重免疫作用,除了傳統的疫苗有免疫,mRNA疫苗還有T細胞免疫;第三點是mRNA是一個合成的核苷酸,沒有病毒、微生物的成分,是安全的。最后一個很重要,產能大,技術門檻雖然很高,但是一旦掌握,產能大,這個是其它的技術路線沒有辦法比的。

第一款mRNA新冠疫苗研發成功,一開始進入臨床是四個疫苗,2020年4月份四疫苗同時進入臨床,一個是162a1,核苷未修飾,也就是說沒有用Katalin那個方法進行核苷修飾的,b1、b2都是核苷修飾的,b1是針對是RBD,b2是針對的整個S蛋白,c2是是自擴增mRNA疫苗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自擴增疫苗進入臨床。2020年4月份進入臨床,2020年7月份一期臨床結果就出來,效果a1和c2不行,但是b1、b2效果都很好,兩個疫苗同時拿到了FDA的快速通道認證,最后比較,b2安全性更好一些,b2直接進入三期臨床

現在疫情控制住了,全球新冠疫苗有十幾種,但是大家回想一下2020年8月份是什么情況,中國的疫情控制很好,我們很平靜,但是歐美一片混亂,流行非常厲害,死亡率也高,重癥率也高,人心低迷、經濟低迷,疫苗看不著影子。

當時財富舉辦了一個論壇,我是三個嘉賓之一,主持人第一個問題,我想問問回博士,新冠疫苗什么時候能上市用,是明年還是今年,這個問題非常挑戰,也非常挑釁,我們都知道一個疫苗的研發要十年以上現在用到你們了,你們做疫苗的一年之內要研發出來,當時大家不認為是可能的事情當時說,第一,全球對于新冠疫苗的研發投入非常大,各國都非常重視; 第二,我們有多個技術路線,既有傳統疫苗,又有新型疫苗,核酸疫苗,各個技術路線同時做,我們成功的機會大;第三點,最重要的是我們一期數據有了,一期數據免疫性,安全性都很好,所以我說根據我這些數據,判斷2020年年底,2021年的年初,會有一款或多款新冠疫苗上市使用,當時這個炮一放,大家都不相信,一年之內把疫苗做出來不可能,一般都是十年以上為什么我說是一款和多種,也是用復必泰保底,別人做的什么樣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和德國聯合研發的復必泰,一期數據我看到了,效果很好,而且三期臨床開了,我覺得可能性比較大,當時就說是年底年初,起碼有一款上市。說是說了,心理也沒底,別人不相信,我自己心里也打小鼓。

2020年11月中旬,三期臨床數據出來了,這個疫苗保護率95%,其實也是超乎了我們的意外,大家都沒有想到,我這個心就放下來了,那個主持人馬上給我打電話,對我說愛民你說對了這個疫苗創了多少個第一,人類歷史上第一個mRNA產品,也是全球第一個獲得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另外也是FDA正式批準的一個疫苗,直到現在絕大多數的新冠疫苗還是緊急使用,這個mRNA疫苗21年6月份就正式批準了,正式批準和緊急使用審評標準不一樣第一個用于6個月小孩,因為安全第一個加強針也是這個疫苗奧密克來了,第一個針對奧密克二價疫苗也是這個mRNA疫苗。

在這里面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款mRNA產品,第一個mRNA新冠疫苗,中國我們做了什么事情?截止到2020年的年底,全球有五個臨床試驗在進行,用于全球注冊上市用的臨床試驗,總共是5個,中國做了兩個,當時我在復星醫藥,復星醫藥和德國聯合研發,2/5是在中國做的,而且我們不僅僅做了臨床試驗,這個mRNA疫苗的第一個動物保護試驗,也是我們中國醫科院動物所聯合做的,當時我們是做了六個疫苗,兩個核苷修飾,兩個核苷未修飾,兩個自擴增,其實這六個一比較,最好的還是162b2,也就是我們三期臨床全球上市的疫苗。

2020年4月份動物試驗,7月份第一個臨床,11月份是啟動了第二個臨床試驗,我們總共是做了1000多人,這些臨床試驗有哪些意義,第一是導致復必泰在港澳臺的獲批上市,第二是在國外,尤其是亞裔的一些國家,他們獲批的時候也參考了我們這個數據,因為我們有一千人的數據再一個全球華裔成千上萬,大家打mRNA疫苗,我們這個數據也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復必泰這個疫苗,2021年的1月份在香港獲批,2月份在澳門,臺灣晚一些,2021年8月份,到目前為止,港澳臺用了4000萬劑,可以對港澳臺的防疫做了很多的貢獻。

這里面其實我覺得還有一個意義,真正把mRNA科學也帶到國內,在復星醫藥我們團隊一年半的時間發表10篇mRNA論文,一年半的時間十篇,其實無論是質和量,在短短的時間內,和國外相比,比他們的公司都不遜色。

我推薦一本書,就是BioNTech聯合創始人Ugur和他的太太寫了一本書,就是專門描述mRNA疫苗研發的經過,還有公司成立以來的發展史,包括Katalin在他們那里工作也有很好的描述,也有跟復星醫藥合作的描述,很多的細節,比如2020年1月29日我和Ugur第一通電話,兩周以后,他到波士頓我們倆見面,本來約了30分鐘,一談就談了3個小時,基本上就定了個調,一周就簽訂合作意向書,2月24日還沒有正式簽約,復星醫藥,BioNTech一起和CDEPre-IND meeting,對方一看我們專業能力很強,而且行動很快,所以很快和我們簽約,3月中旬我們就簽約了。

這個疫苗商業效果怎么樣,去年全球是378億美金的銷售額,破了人類歷史上單藥的記錄未來有哪些應用,為什么叫mRNA醫學,應用非常廣,如果人的蛋白質有問題,我給人體一個編碼正常蛋白質的mRNA讓mRNA在細胞里翻譯成蛋白質,這里應用非常廣波士頓咨詢做了一個預測,十年以后mRNA市場230億美金,我個人認為預測是保守的,市場不是預測出來的,市場是做出來的,如果未來幾年內我們有很好的mRNA疫苗,mRNA的藥物上市,這個市場遠遠不止200億。

未來,我認為mRNA應用主要是有三個方向:一個是傳染病疫苗,新冠mRNA疫苗研發成功后,其它的傳染病疫苗研發。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傳染病疫苗,mRNA疫苗都能做出來,也不是說做出來了,一定比其它的技術路線要好,但根據新冠疫苗,我們認為未來在傳染病疫苗領域,mRNA肯定是主流的方向之一,尤其是在未來發生重大疫情的時候,它是首當其沖的。最近Moderna做的肺炎疫苗三期臨床也成功了,而且現在已經申報了FDA,希望未來幾個月之內我們聽到明確的消息。批不批,這是FDA的一個判斷,但是從效果來看,和輝瑞做的重組蛋白的疫苗保護率是不相上下的。

另外一個應用是腫瘤疫苗,腫瘤疫苗是治療性的,多肽疫苗做了很多年,現在大家基本上是失去信心了,而mRNA有高特異性、強免疫性、安全性的優勢大家寄希望mRNA在腫瘤疫苗方面有一個突破。三個月前,BioNTech發表了一篇論文,個性化疫苗用于胰腺癌的輔助療法,胰腺癌手術以后,化療、PD-1再加上疫苗,效果怎么樣?論文報道50%的病人有T細胞反應。這個是免疫反應,并不是腫瘤的縮小沒有T細胞反應的病人無復發生存期是13個月有T細胞反應的病人,無復發生存期還沒出來,因為隨訪的時間比較短,但肯定超過13個月,從統計學上來講,用了這個疫苗以后,復發死亡的危險性降低90%。

兩三周前,有一個來自BioNTech比較激動人心的消息,mRNA腫瘤疫苗和CAR-T聯合應用,靶點是Claudin 6。大家知道在實體瘤里面,CAR-T的效果不好,而這個臨床試驗,CAR-T和mRNA腫瘤疫苗聯合應用,1/3病人PR,另外的1/3病情穩定,疾病控制率是67%,這個肯定是單純的CAR-T達不到的。當然,這里數據很少,21個病人,二期三期怎么樣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最后一個方向就是蛋白替代療法,來治療先天性疾病代謝病,但是目前還沒有太好的臨床數據出來。mRNA醫學怎么定位DNA的水平基因治療已經成功,DNA疫苗還沒有成功,mRNA的水平,mRNA治療還沒有成功,我們還在努力,但mRNA疫苗成功了。在蛋白質的水平,單抗、雙抗ADC,重組蛋白疫苗,預防治療都成功了,我們是希望mRNA醫學可以作為一個新措施來輔助現在的防病治病措施,而不是說mRNA醫學出來后,別的措施就淘汰

最近我提了一個想法叫跳躍性趕超,我國生物醫藥歐美,有一個途徑,就是積極的跳到生物醫藥的最前沿,因為在這些領域,歐美比我們做的好一些,他們還沒有走多遠,我們容易趕上去,這里面提了一個概念NCG核酸藥物Nucleic Drug),細胞治療 (CellTherapy),基因治療 Gene Therapy)。當然不是說小分子抗體不做,這些肯定還是要大量投入,同時最新,最前沿領域。

最后匯報一下,我離開復星以后,現在廣州生物島開了一家公司,叫做惠正奇醫藥,宗旨是“惠人達己,守正出奇”,專門做mRNA,包括傳染病疫苗、腫瘤疫苗。我們擁有自己獨特的mRNA研發平臺,同時有非常開放的模式、愿意和所有的企業、大學研究者開放性合作,希望合作共贏,和大家一起共同推進mRNA醫學的發展謝謝大家。

最終解釋權歸界面新聞所有

評選及盛典參與,歡迎聯系2023【大健康常春論壇】組委會:

 官方郵箱地址:huodong@jiemian.com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大健康常春論壇丨惠正奇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回愛民:mRNA創新藥物研發優勢與前景

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的2023【大健康常春論壇】于11月16日在北京柏悅酒店圓滿落幕。論壇現場,惠正奇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回愛民先生發表了主旨演講。

由上海報業集團 | 界面新聞主辦的2023【大健康常春論壇】于11月16日在北京柏悅酒店圓滿落幕此次論壇共有4場主旨演講及2場圓桌對話,邀請到諸多生物醫藥領域的專家學者及領軍企業的代表出席,圍繞AI浪潮下醫療行業的生產力重塑、消費級醫療對商業機會的識別與把握等主題展開深度討論。宏觀經濟正緩慢復蘇,當此關鍵時刻,我們更需要靜下心來認真聽一聽他人的洞見。論壇現場,惠正奇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回愛民發表了mRNA創新藥物研發優勢與前景為主題的演講。

以下是演講文字實錄:

首先感謝主持人的介紹,感謝我們主辦方的邀請,讓我有機會跟大家一起交流。我是惠正奇醫藥的回愛民,今天的分享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是2023年諾獎與mRNA發展史;第二個是新冠mRNA疫苗;第三個是mRNA醫學的未來。

今年的諾貝爾獎生理醫學授給Katalin和Drew這兩位研究mRNA科學家,獲獎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發現了核苷堿基修飾,使得有效的新冠mRNA疫苗研發為可能。也就是說促成獲獎的直接原因是新冠mRNA疫苗成功了。現在有很多科學發現,如果僅僅停留在科學發現的基礎上獲諾獎比較困難,但如果真正的把科學轉化成生產力,轉化為治療預防疾病措施的時候,就有可能獲諾獎了。這樣的例子很多,包括PD-1也是這樣,K藥,O藥成功上市后,早年研究PD1的科學家獲諾獎。可以說如果不是新冠mRNA疫苗研發成功,拯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這兩位科學家可能現在還不能得獎,也可能過幾年其它的mRNA產品研究出來了,他們得獎。這兩諾獎得主當年都是在賓夕法尼亞工作,Katalin勵志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其實2013年到2021年,Katalin在德國的BioNTech做研發副總裁,后來是高級研發副總裁,正好是mRNA新冠疫苗研發過程當中,實際上BioNTech,2021年離開了BioNTech,回到的母校做教授但仍是BioNTech科學顧問他們的科學研究的意義是什么?mRNA疫苗原理很簡單,給人體一個編碼病毒抗原的mRNA,讓mRNA進入人體以后,在細胞內翻譯成蛋白質,蛋白質就是病毒的抗原,但是mRNA進去以后,如果沒有核苷修飾,人體有一類抗體識別mRNA,降解mRNA,這種情況下翻譯成蛋白的效率就低了。還有一類蛋白發現外援性的mRNA,攻擊這些不是來自人體的mRNA,從而會引起免疫反應,引起嚴重的炎癥反應Katalin她們發現,尿苷變成假尿苷以后,可以使mRNA更穩定,可以避免人體的免疫攻擊,這是他們發現的一個核心。

2005年他們發表了一篇論文,當時他們把所有的自然界機體內存在的核苷的體,就是核苷修飾都統統做了一遍,包括假尿苷,包括M5C,M6A,發現尿苷變成假尿苷,或者是把其它的堿基置換一個修飾體,可以使mRNA更穩定,可以減輕人體對mRBNA的攻擊,尤其是假尿苷的置換效果最好。第二年德國的科學家用不同的細胞系也證實了他們的研究成果。

這里面還有一個日本人對這個事情有貢獻,他的工作其實也是在美國做的,我這放了三個分子式,最左邊的是尿苷,中間B是假尿苷,Katalin發現的東西,C是把假尿苷的N1位甲基化,發現把N1位甲基化以后,進一步減少人體免疫系統對mRNA的攻擊,尤其mRNA的穩定性更好,蛋白翻譯的效率更高,其實現在人體mRNA應用的是N1位甲基化的假尿苷

回到mRNA醫學的發展史,1960年的時候,人類發現mRNA這種物質,前30年我們做的基本上是功能研究,結構研究這些基礎的工作,直到1990年有科學家把mRNA打到小白鼠身上,在小白鼠的骨骼肌里發現想要蛋白質讓大家看到mRNA技術產業化的曙光,未來可以用于防病治病,但朝產業化的方向研究也不順利。第一個是mRNA本身不穩定;第二個是免疫攻擊,打到動物體內、人體內,免疫攻擊、炎癥反應非常厲害;第三個是如何遞送的問題,如何把mRNA遞送到細胞內,前兩個障礙Katalin的研究基本給解決了,從而使mRNA更穩定,避免免疫攻擊。

第三個障礙大概是2014、2015年左右,加拿大教授皮特解決的,也就是個脂質納米顆粒包裹技術。2016年他們應用這個技術開始了第一個臨床試驗,經過四、五年的臨床摸索,LNP遞送也相對成熟,2020年新冠來了,新冠疫苗進入臨床,研究成功了。德國的BioNTech的Ugur和他的太太做了很大的貢獻,當時Katalin也在這個公司,他們成就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款mRNA產品。

我最近一直講,技術這個詞已經不足以承重mRNA四個字母了,為什么這么講,我們有太多太多的技術,細胞培養是技術,蛋白分離是技術,mRNA的合成也是技術,但是很多的技術只是停留在技術的層面。一旦技術轉化成可以防病治病的手段,應該管它叫醫學,可以防病治病了新冠疫苗研發成功使mRNA技術升華成了mRNA醫學

我們一直講機遇和挑戰并存,挑戰和機遇并存,其實可以說新冠疫情流行從某種意義上,對某些人、某些企業是一個機遇,如果研究出針對他的疫苗來,整個社會也支持,這個一定的機遇,過去我們研究一個疫苗要十年以上的時間,疫情來了,病毒來了,你再研究針對它的疫苗,來得及嗎?大家都還是有一定的敬畏心的。

全球四個疫苗的巨頭,輝瑞、默沙東、賽諾菲、GSK,其實早年早期響應積極的投入新冠疫苗研發的就是輝瑞和默沙東,默沙東做了一個疫苗,效果不好,宣布不做了,去做了抗病毒藥,另外兩家在疫情當中早期投入并不大,輝瑞是個大贏家疫苗做好了,抗病毒藥也做的很好,抓住了機遇另外有一些Biotech公司抓住了機遇,像德國的BioNTech國的Moderna

2020年1月12日,我國的科學家把新冠病毒的序列發表,全球的疫苗研究者公司都可以根據來研發疫苗,研究抗病毒藥,BioNTech幾天以后就設計了多款mRNA的序列,但是真正宣布要做新冠mRNA疫苗,也就是所謂的光速計劃是1月27日,武漢封城以后大概一周的樣子,1月27日宣布研發mRNA新冠疫苗,我當時正好在波士頓,那個時候在復星醫藥,1月29日,我就給BioNTech打電話,表示復星醫藥參與他們的mRAN疫苗在大中華區的研發,6周以后我們就簽約了,我們先簽約,三四天以后輝瑞跟BioNTech簽約,在大中華區域以外,輝瑞跟他們一起研發。在國外這個疫苗叫輝瑞疫苗,是德國BioNTech最原始的技術。輝瑞名氣大,也做了很多的臨床注冊工作,國外叫輝瑞疫苗,國內叫復必泰,是復星和BioNTech聯合研發的。

現在大家都知道mRNA的技術,2020年1月、2月、3月大家不這么認為,或者是這么認為的人很少,這也是為什么當時我們抓住這個機會,別人還沒有認識到這個機會的時候,我們就沖上去了,1月底我們就開始和BioNTech談這個事,抓住這個機會。我們當時行動這么快,其實也是多年調研的結果。2017年11月我加入復星醫藥,12月回到波士頓,走訪第一家公司就是莫德納,當時跟他們談mRNA腫瘤疫苗聯合研發,談了兩年談不下來,這個過程中對mRNA進行了很多的調研,疫情一來還是先找到莫德納,談不下來,首付五千萬美金,一看不行,趕緊找德國的BioNTech聯系,首付要3500萬,談到最后給了他們100萬美金首付這個事也做成了。

當時做mRNA新冠疫苗,可以說是對于科學的信念。mRNA疫苗有幾大優勢。第一個是快,新的疫情來了,盡快研發出來很重要,尤其是病毒發生變異了,新的疫苗要快;第二個優勢是雙重免疫作用,除了傳統的疫苗有免疫,mRNA疫苗還有T細胞免疫;第三點是mRNA是一個合成的核苷酸,沒有病毒、微生物的成分,是安全的。最后一個很重要,產能大,技術門檻雖然很高,但是一旦掌握,產能大,這個是其它的技術路線沒有辦法比的。

第一款mRNA新冠疫苗研發成功,一開始進入臨床是四個疫苗,2020年4月份四疫苗同時進入臨床,一個是162a1,核苷未修飾,也就是說沒有用Katalin那個方法進行核苷修飾的,b1、b2都是核苷修飾的,b1是針對是RBD,b2是針對的整個S蛋白,c2是是自擴增mRNA疫苗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自擴增疫苗進入臨床。2020年4月份進入臨床,2020年7月份一期臨床結果就出來,效果a1和c2不行,但是b1、b2效果都很好,兩個疫苗同時拿到了FDA的快速通道認證,最后比較,b2安全性更好一些,b2直接進入三期臨床

現在疫情控制住了,全球新冠疫苗有十幾種,但是大家回想一下2020年8月份是什么情況,中國的疫情控制很好,我們很平靜,但是歐美一片混亂,流行非常厲害,死亡率也高,重癥率也高,人心低迷、經濟低迷,疫苗看不著影子。

當時財富舉辦了一個論壇,我是三個嘉賓之一,主持人第一個問題,我想問問回博士,新冠疫苗什么時候能上市用,是明年還是今年,這個問題非常挑戰,也非常挑釁,我們都知道一個疫苗的研發要十年以上現在用到你們了,你們做疫苗的一年之內要研發出來,當時大家不認為是可能的事情當時說,第一,全球對于新冠疫苗的研發投入非常大,各國都非常重視; 第二,我們有多個技術路線,既有傳統疫苗,又有新型疫苗,核酸疫苗,各個技術路線同時做,我們成功的機會大;第三點,最重要的是我們一期數據有了,一期數據免疫性,安全性都很好,所以我說根據我這些數據,判斷2020年年底,2021年的年初,會有一款或多款新冠疫苗上市使用,當時這個炮一放,大家都不相信,一年之內把疫苗做出來不可能,一般都是十年以上為什么我說是一款和多種,也是用復必泰保底,別人做的什么樣我不知道,但是我們和德國聯合研發的復必泰,一期數據我看到了,效果很好,而且三期臨床開了,我覺得可能性比較大,當時就說是年底年初,起碼有一款上市。說是說了,心理也沒底,別人不相信,我自己心里也打小鼓。

2020年11月中旬,三期臨床數據出來了,這個疫苗保護率95%,其實也是超乎了我們的意外,大家都沒有想到,我這個心就放下來了,那個主持人馬上給我打電話,對我說愛民你說對了這個疫苗創了多少個第一,人類歷史上第一個mRNA產品,也是全球第一個獲得緊急使用的新冠疫苗另外也是FDA正式批準的一個疫苗,直到現在絕大多數的新冠疫苗還是緊急使用,這個mRNA疫苗21年6月份就正式批準了,正式批準和緊急使用審評標準不一樣第一個用于6個月小孩,因為安全第一個加強針也是這個疫苗奧密克來了,第一個針對奧密克二價疫苗也是這個mRNA疫苗。

在這里面我們人類歷史上第一款mRNA產品,第一個mRNA新冠疫苗,中國我們做了什么事情?截止到2020年的年底,全球有五個臨床試驗在進行,用于全球注冊上市用的臨床試驗,總共是5個,中國做了兩個,當時我在復星醫藥,復星醫藥和德國聯合研發,2/5是在中國做的,而且我們不僅僅做了臨床試驗,這個mRNA疫苗的第一個動物保護試驗,也是我們中國醫科院動物所聯合做的,當時我們是做了六個疫苗,兩個核苷修飾,兩個核苷未修飾,兩個自擴增,其實這六個一比較,最好的還是162b2,也就是我們三期臨床全球上市的疫苗。

2020年4月份動物試驗,7月份第一個臨床,11月份是啟動了第二個臨床試驗,我們總共是做了1000多人,這些臨床試驗有哪些意義,第一是導致復必泰在港澳臺的獲批上市,第二是在國外,尤其是亞裔的一些國家,他們獲批的時候也參考了我們這個數據,因為我們有一千人的數據再一個全球華裔成千上萬,大家打mRNA疫苗,我們這個數據也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復必泰這個疫苗,2021年的1月份在香港獲批,2月份在澳門,臺灣晚一些,2021年8月份,到目前為止,港澳臺用了4000萬劑,可以對港澳臺的防疫做了很多的貢獻。

這里面其實我覺得還有一個意義,真正把mRNA科學也帶到國內,在復星醫藥我們團隊一年半的時間發表10篇mRNA論文,一年半的時間十篇,其實無論是質和量,在短短的時間內,和國外相比,比他們的公司都不遜色。

我推薦一本書,就是BioNTech聯合創始人Ugur和他的太太寫了一本書,就是專門描述mRNA疫苗研發的經過,還有公司成立以來的發展史,包括Katalin在他們那里工作也有很好的描述,也有跟復星醫藥合作的描述,很多的細節,比如2020年1月29日我和Ugur第一通電話,兩周以后,他到波士頓我們倆見面,本來約了30分鐘,一談就談了3個小時,基本上就定了個調,一周就簽訂合作意向書,2月24日還沒有正式簽約,復星醫藥,BioNTech一起和CDEPre-IND meeting,對方一看我們專業能力很強,而且行動很快,所以很快和我們簽約,3月中旬我們就簽約了。

這個疫苗商業效果怎么樣,去年全球是378億美金的銷售額,破了人類歷史上單藥的記錄未來有哪些應用,為什么叫mRNA醫學,應用非常廣,如果人的蛋白質有問題,我給人體一個編碼正常蛋白質的mRNA讓mRNA在細胞里翻譯成蛋白質,這里應用非常廣波士頓咨詢做了一個預測,十年以后mRNA市場230億美金,我個人認為預測是保守的,市場不是預測出來的,市場是做出來的,如果未來幾年內我們有很好的mRNA疫苗,mRNA的藥物上市,這個市場遠遠不止200億。

未來,我認為mRNA應用主要是有三個方向:一個是傳染病疫苗,新冠mRNA疫苗研發成功后,其它的傳染病疫苗研發。當然并不是說所有的傳染病疫苗,mRNA疫苗都能做出來,也不是說做出來了,一定比其它的技術路線要好,但根據新冠疫苗,我們認為未來在傳染病疫苗領域,mRNA肯定是主流的方向之一,尤其是在未來發生重大疫情的時候,它是首當其沖的。最近Moderna做的肺炎疫苗三期臨床也成功了,而且現在已經申報了FDA,希望未來幾個月之內我們聽到明確的消息。批不批,這是FDA的一個判斷,但是從效果來看,和輝瑞做的重組蛋白的疫苗保護率是不相上下的。

另外一個應用是腫瘤疫苗,腫瘤疫苗是治療性的,多肽疫苗做了很多年,現在大家基本上是失去信心了,而mRNA有高特異性、強免疫性、安全性的優勢大家寄希望mRNA在腫瘤疫苗方面有一個突破。三個月前,BioNTech發表了一篇論文,個性化疫苗用于胰腺癌的輔助療法,胰腺癌手術以后,化療、PD-1再加上疫苗,效果怎么樣?論文報道50%的病人有T細胞反應。這個是免疫反應,并不是腫瘤的縮小沒有T細胞反應的病人無復發生存期是13個月有T細胞反應的病人,無復發生存期還沒出來,因為隨訪的時間比較短,但肯定超過13個月,從統計學上來講,用了這個疫苗以后,復發死亡的危險性降低90%。

兩三周前,有一個來自BioNTech比較激動人心的消息,mRNA腫瘤疫苗和CAR-T聯合應用,靶點是Claudin 6。大家知道在實體瘤里面,CAR-T的效果不好,而這個臨床試驗,CAR-T和mRNA腫瘤疫苗聯合應用,1/3病人PR,另外的1/3病情穩定,疾病控制率是67%,這個肯定是單純的CAR-T達不到的。當然,這里數據很少,21個病人,二期三期怎么樣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最后一個方向就是蛋白替代療法,來治療先天性疾病代謝病,但是目前還沒有太好的臨床數據出來。mRNA醫學怎么定位DNA的水平基因治療已經成功,DNA疫苗還沒有成功,mRNA的水平,mRNA治療還沒有成功,我們還在努力,但mRNA疫苗成功了。在蛋白質的水平,單抗、雙抗ADC,重組蛋白疫苗,預防治療都成功了,我們是希望mRNA醫學可以作為一個新措施來輔助現在的防病治病措施,而不是說mRNA醫學出來后,別的措施就淘汰

最近我提了一個想法叫跳躍性趕超,我國生物醫藥歐美,有一個途徑,就是積極的跳到生物醫藥的最前沿,因為在這些領域,歐美比我們做的好一些,他們還沒有走多遠,我們容易趕上去,這里面提了一個概念NCG核酸藥物Nucleic Drug),細胞治療 (CellTherapy),基因治療 Gene Therapy)。當然不是說小分子抗體不做,這些肯定還是要大量投入,同時最新,最前沿領域。

最后匯報一下,我離開復星以后,現在廣州生物島開了一家公司,叫做惠正奇醫藥,宗旨是“惠人達己,守正出奇”,專門做mRNA,包括傳染病疫苗、腫瘤疫苗。我們擁有自己獨特的mRNA研發平臺,同時有非常開放的模式、愿意和所有的企業、大學研究者開放性合作,希望合作共贏,和大家一起共同推進mRNA醫學的發展謝謝大家。

最終解釋權歸界面新聞所有

評選及盛典參與,歡迎聯系2023【大健康常春論壇】組委會:

 官方郵箱地址:huodong@jiemian.com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宾市| 淳化县| 五寨县| 万州区| 五原县| 太湖县| 秀山| 孝义市| 蒙自县| 长寿区| 东宁县| 吴桥县| 太湖县| 商都县| 精河县| 大邑县| 遂平县| 佛学| 延边| 出国| 宁化县| 彝良县| 杭锦旗| 滦南县| 渭南市| 榆社县| 石景山区| 济阳县| 濉溪县| 延寿县| 定襄县| 商水县| 通道| 敖汉旗| 罗甸县| 浪卡子县| 会泽县| 辽阳县| 萨迦县| 澳门| 安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