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周姝祺
界面新聞編輯 | 趙柏源
(本文更新于11月26日22時43分)
華為汽車業務向前邁出重要一步。拆分汽車相關的核心業務整合至新公司,并引入汽車公司及關聯方,這意味著華為車BU獨立市場化運作取得階段性重大突破。
11月26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安汽車”) 分別發布公告,擬成立新的合資公司。
一位華為車BU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這可以理解為另一種意義上的車BU獨立。”中信證券指出,合資公司成立將成為行業里程碑事件。
晚上9點,華為向全體車BU員工發布郵件,稱將成立項目組推進“新公司”成立,并向員工強調聚焦本職工作,高質量交付現有業務,積極拓展業務。
從華為心聲論壇上員工反映來看,內部整體對合資公司成立看好,但部分員工擔心智選車業務開展。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隸屬于終端BG的智選車業務將不受實質性影響,預計賽力斯、江淮、奇瑞、北汽藍谷仍將享受華為渠道、宣發資源的深度賦能。
科爾尼董事桂靈峰接受界面新聞采訪表示,長安汽車可能在華為車BU獨立市場化運作的進程里起到了關鍵的助推作用。而獨立公司引入合作企業作為股東方,是從本質上解決“車企喪失靈魂”的方案之一。
汽車分析師章一超告訴界面新聞,新公司是在阿維塔和深藍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目前華為其他智選車合作上暫時沒有很強聲量和突破的情況下,給了華為汽車業務一劑最新的強心劑。
新公司有助于華為解決汽車業務資金問題減少虧損,同時也有利于擴大合作范圍減少汽車公司疑慮。
桂靈峰向界面新聞指出,對合作的汽車公司來說,“這技術是我們和華為合資公司提供的”和“這技術是華為提供的”有本質區別。另一方面,汽車公司也可以通過合資公司的股份,及時掌握汽車行業核心技術進展,甚至反哺自主品牌。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此次合作后續可能帶來的最大變化是長安汽車旗下的阿維塔品牌和深藍品牌(甚至有可能擴散到長安啟源和V標),特別是深藍品牌有望成為未來“鴻蒙生態”的一個生力軍。
有汽車業分析師向界面新聞表示,在已有一家整車廠占股的情況下新公司能否真的吸引其他汽車公司加入還有待觀察,而最有希望后續入股的或是與華為在智慧出行領域有合作的汽車公司,比如一汽和東風汽車。
據公告,甲方即華為將設立目標公司,乙方即長安汽車及其關聯方擬出資獲取目標公司股權,比例不超過40%。具體股權比例、出資金額及期限由雙方另行商議。
華為將把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至新公司。新公司業務范圍包括汽車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汽車智能座艙、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智能車云及AR-HUD與智能車燈等。
公告稱,新公司將基于市場化原則獨立運作,采用市場化的管理體系及薪酬激勵框架。華為原則上不能再從事與新公司業務范圍相競爭的業務,汽車相關的部件和解決方案由新公司面向整車客戶提供。
公告同時指出,新公司將對現有戰略合作伙伴車企及有戰略價值的車企等投資者逐步開放股權,成為股權多元化的公司。
這表明長安汽車只是首個擬合作的整車廠,后續或將有更多汽車公司加入。
目前還無法確定新公司是否會成為華為智能汽車業務的唯一載體,需要等待更多官方消息的披露。
過去一年,華為車BU業務曾多次傳出打包出售的傳聞。直至今年9月問界新M7成功上市,車BU整體出售的方案被短暫擱置。11月23日,華為車BU被曝可能剝離華為體系。余承東曾公開表示,車BU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單元。
華為內部人士告訴界面新聞,現在車BU的首要任務就是提高合作基數,“只有形成規模才能攤銷成本”。
據界面新聞了解,華為汽車核心業務均屬于車BU,但基層研發人員并沒有提前獲得消息。公告中涉及的AR-HUD相關的一部分研發人員并不隸屬于車BU,而是在光產品部門。
目前,與華為合作的汽車公司包括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及長安汽車等。
其中,長安汽車是華為HI模式下目前唯一合作的汽車公司。去年,華為與長安聯手寧德時代推出阿維塔品牌,目前已有兩款車型上市。今年8月,長安子品牌深藍與華為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隨后長安汽車與華為簽署全面持續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進一步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