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被荷蘭要求“補稅”6400萬元,對九號公司影響多大?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被荷蘭要求“補稅”6400萬元,對九號公司影響多大?

九號公司能支撐起近60倍的市盈率嗎?

文|趣解商業 李文溪

又一家出海業務強勢的公司,遭遇了海外的“罰單”。

九號公司(689009.SH)11月18日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Segway Discovery Europe B.V.(SDEBV)收到荷蘭海關財政部出具的《稅務事項通知書》,要求補繳工業產品關稅、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及利息總計8,258,583.85歐元(超6400萬元人民幣)。

圖片來源:九號公司公告截圖

這份公告還稱,此次稅款補繳涉及的E-BIKE土耳其供應商CYCLETRON,本地化比例未達歐盟免稅標準。九號公司表示該事項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已終止與CYCLETRON的合作,并將按照法律程序向其索賠。

那么,九號公司在荷蘭遭遇的“罰單”,會波及歐盟業務么?接下來的局面走勢如何?

01 補稅對九號歐洲業務有何影響?

本次補稅所涉業務,是九號公司的共享E-Bike業務(電動助力自行車或電踏車),荷蘭監管方面要求SDEBV對未達本地化比例的部分共享E-Bike產品按照原產地為中國進行稅率更正,補繳反傾銷稅及反補貼稅等稅款。

早在這筆補稅發生之前,歐盟就開始對中國的E-Bike啟動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事件發軔于2017年,當時歐盟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稱,應歐洲自行車生產商協會申請,對原產于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啟動反傾銷調查;同年12月21日,歐盟委員會再發布公告稱,對原產中國的電動自行車進行反補貼調查。

今年3月,另一家中國企業——捷安特電動車(昆山)有限公司,就被歐盟委員會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再調查肯定性終裁:反傾銷稅率為9.9%、反補貼稅率為3.9%。

圖片來源: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

而在今年9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發表年度“盟情咨文”時宣布,將啟動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雖然看上去是“中國進口電動車”,但業內已經在擔憂,是否會擴大化至E-Bike領域。對此,小牛電動CEO李彥就表示,小牛電動的E-Bike品類(助力自行車)受到了一定影響。

但從實際情況分析,兩輪電動車主要包含 3 個細分品類:E-motorcycle(電動摩托車) 、E-Bike以及 E-scooter (電動滑板車)。其中,電動滑板車才是九號公司最重要出海產品,2022年財報顯示,電動滑板車和電動平衡車業務營收占比為55%。

另據九號公司公告,截至前三季度,公司的共享E-Bike共出貨1.86億人民幣,且本年度主要出口至歐洲以外地區(歐洲地區占比16%)。結合其三季度財報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75.26億元,雖同比下降1.39%,但共享E-Bike的出貨收入也僅占總營收的2.5%。

所以,預計此次“補稅”,確實并不會對九號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但九號公司公告也表示:如按《稅務事項通知書》繳納全部稅款及事后計入利息,預計將影響公司2023年當期損益。通俗地講,當期損益指某一會計期內,企業經營活動所產生的收入與支出之差,即凈利潤。以此可見,6400多萬元人民幣的“補稅”,可能會納入其應交稅款,直接影響到公司2023年的凈利潤。

圖片來源:九號公司公告截圖

同時,此次九號公司子公司被要求補交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均屬于“進口商品附加稅”。轉言之,是當地對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傾銷所采取的“反傾銷”抵制措施。意圖通過對外國商品征收一般進口稅外,再增收附加稅,使其不能廉價出售,從而保護進口國的制造商。

而企業遭遇“反傾銷”,通常勢必也會對自身的出海業務構成一定的影響。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發表的文章中就指出:在國外市場上遭遇反傾銷,加劇了出口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使得中國企業在相應的國外市場上面臨更大的成本和價格劣勢。在競爭壓力加劇的情況下,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因此多產品出口企業會通過提高出口價格、減少出口產品數量、集中出口核心產品和出口市場多元化等方式增強自身競爭力。

由此可見,此次“補稅”對于九號公司不僅是“錢的問題”,很可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海外業務的擴張速度。尤其是歐盟啟動E-Bike“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后,又宣布將啟動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這對“子公司被罰”的九號公司和其它出海做E-Bike的企業來說,更是一個不妙的信號。

02 九號靠E-bike“悶聲發大財”

此番“補稅”也讓九號公司“悶聲發大財”的海外生意——E-Bike,浮出了水面。

E-Bike是對傳統自行車進行了電氣化改造,增加了“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但仍以人力驅動為主,只在爬坡等場景才會啟動電機助力;對比來看,國內的電動行車更像海外的電摩產品,基本以電驅為主,帶腳踏和低速也只是為了符合國標。

圖片來源:小紅書

雖然,這門生意在國內不溫不火、滲透率很低——2021年,中國E-Bike銷量為14萬臺,滲透率為1%;但近年來,E-Bike在海外,特別是歐美,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態勢,2020年E-Bike歐洲市場的滲透率就已超過20%。

據德勤數據顯示,從2017年到2021年,歐洲和北美市場的E-Bike銷量由250萬輛提升至640萬輛。其中,北美市場增長尤為驚人;2021 年,美國E-Bike進口量超過79萬輛,同比增長了70.6%。

而中國企業,正是這波“潑天富貴”的最大獲益者。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E-Bike出口高達996.13萬輛,在制造端已經是絕對的王者。受市場爆發的帶動,這個細分品類不僅吸引了海外奧迪、寶馬、保時捷、蘭博基尼等多家豪車企業關注,國內騰訊、阿里、紅杉資本、高瓴等互聯網企業和投資機構也紛紛加注。

據CVSource數據顯示,2021年7月-2022年11月的一年半時間中,超20家兩輪電動車企業獲得融資。其中,一家叫做TENWAYS公司,獲得了阿里巴巴、騰訊、高瓴資本的融資,最新一輪融資已高達3億。

圖片來源:投中網

中國企業能夠把這件事情做起來,離不開兩個因素——補貼和供應鏈。受惠于低碳因素,歐美對E-Bike有一定的補貼,這一點和國內新能源補貼類似。例如這次要求九號公司補稅的荷蘭,早在2018年就推出“每天10公里,每周19 歐元”的交通補助,并堅持至今。美國也在在今年3月重啟抵稅法案,推出了“給予新E-Bike 30%的購入補貼(最高1500美元)”的“E-Bike環境改善法案”。這些補貼,激勵了用戶選擇E-Bike。

而中國強大供應鏈能力,則讓企業有機會生產質量更好、利潤更高的產品。拆解來看,E-Bike的車架來自于自行車和摩托車,電池、電機、電控等部件則與汽車、電動自行車產業鏈有關。這兩條產業鏈,中國都有優勢。

在自行車產業方面,中國擁有江蘇(昆山和太倉,高端線)、天津(低端線)和廣東(次高端)三大制造中心,輻射日韓東南亞與歐美。常州和無錫,則有豐富的“三電”產業鏈,中國的動力電池、電動自行車產業集群就位于這兩地。

中國企業生產的E-Bike自主可控、物美價廉。在制造端,中國廠商擁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優勢;相應的,品牌端溢價也很更高,難怪巨頭們都垂涎。

九號公司在一眾E-Bike企業中,已經算出海較晚的了。直到2022年,九號公司才在“歐洲微出行展”上,展出電動助力自行車E-Bike A200和E-Bike A200P。所以,目前以E-Bike為代表的兩輪車出海業務,在九號公司海外業務占比中,仍是比較小的。

03 出海業務撐起九號“半邊天”?

在E-Bike領域,九號公司雖然是后起之秀,但并不妨礙其出海業務“撐起半邊天”。據企業財報顯示,2022年,九號公司境外收入占比56.69%,其中電滑板、電動平衡車類產品是出海的助力。

圖片來源:九號公司2022年財報

九號公司,最初生產九號平衡車、九號電滑板等產品,且最開始對標的就是世界平衡車鼻祖賽格威(Segway)。在兩個工科生創始人優化下,平衡車產品價格被打到萬元左右,僅有賽格威產品20%,重量只有賽格威產品的25%,一下就在國內賣爆了。

不過,九號公司在出海后,一直面臨著賽格威專利官司的威脅,后者把從基礎到應用的四百多個平衡車專利注冊了個遍。為了走出國門,2015年,成立僅3年的九號公司,在雷軍等資方支持下收購了賽格威,拿下了后者全部品牌和專利。

雖然外界一直認為這是一筆“蛇吞象”收購,但實際上賽格威自身命運也不好。價格昂貴、不夠安全、不夠便攜、把這家公司困在小小的市場份額中,空有個“鼻祖”的身份卻賺不到錢,還被多次轉賣。

在中國制造加持下,這筆收購變成了一次雙向奔赴的拯救,賽格威靠著中國供應鏈,終于把自己價格打下去了,而九號公司也靠賽格威的品牌和技術順利出海。

迄今為止,九號公司都是雙品牌戰略,那些強勢出海產品,大部分都是以賽格威品牌示人。九號公司正式通過賽格威,與Voi、Lyft、Uber、Spin、Grin等共享出行運營商達成合作,在海外疫情期間抓住了共享平衡車的爆發紅利。

圖片來源:九號公司2022年財報

這個本來為了封鎖九號公司等平衡車公司的專利糾紛,卻成了九號公司最大的護城河——提起訴訟的賽格威成了九號公司的子公司,除九號公司外的其他公司,禁止在專利有效期內進入美國銷售產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海外共享出行領域泡沫擠出,九號公司也迎來自己的成長陣痛。這一點在半年報里有所體現,其To B產品收入大幅下滑,同比下降45.18%。最新財報顯示,九號公司2023年前三季營收75.26億,同比降1.39%;凈利為3.79億元,同比降3.75%;扣非后凈利為3.48億元,同比降12.45%。

圖片來源:九號公司2023年三季報

另一方面,海外業務的強勢,似乎也會稀釋九號公司對國內的業務關注。2022年,受平衡車路權進一步限制的影響,九號公司境內業務營收增長就為負數(-6.71%)。

目前,九號公司把國內市場的希望,寄托在電動自行車及電動摩托車業務上。雖然自己和自己比屬于業務增長階段,但放到市場中來看,也有些不盡如人意。例如,在高端化和智能化認知上,九號公司的產品優于雅迪愛瑪兩大巨頭,但九號公司兩輪電動車產品的市占率卻落后很多。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電動兩輪車銷量約5010萬輛,同期九號公司兩輪電動車全年銷量為83.16萬輛;以此計算,九號公司電動兩輪車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僅占1.66%。

圖片來源:艾瑞咨詢

此外,智能化也并非小牛電動、九號公司這些“新勢力”的專利。體量更為龐大的雅迪、愛瑪、臺鈴也在紛紛加碼相關投入,后者線下布局更廣、家底更后。如果九號公司不能利用好短暫窗口期,跑通商業模式,那么后面的競爭,只會越來越難。

另一方面,九號公司還要適應電動自行車市場的紅海競爭。過去,靠著產品力,九號公司以營銷費用低為特色(平衡車業務常年維持在千萬級),但面對如今的紅海市場,九號公司的銷售費用便開始激增——2022年達到歷史最高值為9.2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6.2%。今年上半年,其銷售費用同比增加44.48%,至4.57億元。營收下滑,銷售費用在增加,九號公司亟待解決這個“左支右絀”的局面。

當前,九號公司擁有高達近60倍的市盈率(TTM)。也就是說,如果用PEG估值法來算,九號公司需要實現60%業績增速。所以,九號公司似乎也在想方設發另辟角度來支撐自己的市盈率,并夯實“科技標簽”,避免自己被視為單純的3C消費品公司。為此,九號公司開始發力服務機器人賽道,并不斷強化“智能+輪子”創新機器人公司的標簽。但如今,E-bike被荷蘭要求補稅6400萬元,利潤和業務都受到影響。而國內兩輪電動車占有率尚低,九號公司能夠妥善解決這次風波嗎?考驗智慧。

參考資料:

1、獵云網,《E-Bike品牌出海淘金,短途出行促成千億美元新風口》

2、炫氪,《中國制造的E-Bike火遍全球,但為何國內沒熱起來》

3、奧特快談,《平衡車的全球龍頭,是一家中國公司》

4、《許家云,張俊美,劉竹青.遭遇反傾銷與多產品企業的出口行為——來自中國制造業的證據[J].金融研究,2021(5):97-116.》,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九號公司

51
  • 中國資產或迎系統性重估機會,500質量成長ETF(560500)盤中上漲
  • 九號公司:2024年歸母凈利潤10.88億元,同比增長81.9%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被荷蘭要求“補稅”6400萬元,對九號公司影響多大?

九號公司能支撐起近60倍的市盈率嗎?

文|趣解商業 李文溪

又一家出海業務強勢的公司,遭遇了海外的“罰單”。

九號公司(689009.SH)11月18日發布公告稱,其子公司Segway Discovery Europe B.V.(SDEBV)收到荷蘭海關財政部出具的《稅務事項通知書》,要求補繳工業產品關稅、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及利息總計8,258,583.85歐元(超6400萬元人民幣)。

圖片來源:九號公司公告截圖

這份公告還稱,此次稅款補繳涉及的E-BIKE土耳其供應商CYCLETRON,本地化比例未達歐盟免稅標準。九號公司表示該事項不會對公司的正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已終止與CYCLETRON的合作,并將按照法律程序向其索賠。

那么,九號公司在荷蘭遭遇的“罰單”,會波及歐盟業務么?接下來的局面走勢如何?

01 補稅對九號歐洲業務有何影響?

本次補稅所涉業務,是九號公司的共享E-Bike業務(電動助力自行車或電踏車),荷蘭監管方面要求SDEBV對未達本地化比例的部分共享E-Bike產品按照原產地為中國進行稅率更正,補繳反傾銷稅及反補貼稅等稅款。

早在這筆補稅發生之前,歐盟就開始對中國的E-Bike啟動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

事件發軔于2017年,當時歐盟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稱,應歐洲自行車生產商協會申請,對原產于中國的電動自行車啟動反傾銷調查;同年12月21日,歐盟委員會再發布公告稱,對原產中國的電動自行車進行反補貼調查。

今年3月,另一家中國企業——捷安特電動車(昆山)有限公司,就被歐盟委員會作出反傾銷和反補貼再調查肯定性終裁:反傾銷稅率為9.9%、反補貼稅率為3.9%。

圖片來源: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

而在今年9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歐洲議會發表年度“盟情咨文”時宣布,將啟動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雖然看上去是“中國進口電動車”,但業內已經在擔憂,是否會擴大化至E-Bike領域。對此,小牛電動CEO李彥就表示,小牛電動的E-Bike品類(助力自行車)受到了一定影響。

但從實際情況分析,兩輪電動車主要包含 3 個細分品類:E-motorcycle(電動摩托車) 、E-Bike以及 E-scooter (電動滑板車)。其中,電動滑板車才是九號公司最重要出海產品,2022年財報顯示,電動滑板車和電動平衡車業務營收占比為55%。

另據九號公司公告,截至前三季度,公司的共享E-Bike共出貨1.86億人民幣,且本年度主要出口至歐洲以外地區(歐洲地區占比16%)。結合其三季度財報來看,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75.26億元,雖同比下降1.39%,但共享E-Bike的出貨收入也僅占總營收的2.5%。

所以,預計此次“補稅”,確實并不會對九號公司正常生產經營產生重大影響。但九號公司公告也表示:如按《稅務事項通知書》繳納全部稅款及事后計入利息,預計將影響公司2023年當期損益。通俗地講,當期損益指某一會計期內,企業經營活動所產生的收入與支出之差,即凈利潤。以此可見,6400多萬元人民幣的“補稅”,可能會納入其應交稅款,直接影響到公司2023年的凈利潤。

圖片來源:九號公司公告截圖

同時,此次九號公司子公司被要求補交反傾銷稅、反補貼稅均屬于“進口商品附加稅”。轉言之,是當地對外國商品在本國市場上傾銷所采取的“反傾銷”抵制措施。意圖通過對外國商品征收一般進口稅外,再增收附加稅,使其不能廉價出售,從而保護進口國的制造商。

而企業遭遇“反傾銷”,通常勢必也會對自身的出海業務構成一定的影響。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發表的文章中就指出:在國外市場上遭遇反傾銷,加劇了出口企業所面臨的競爭壓力,使得中國企業在相應的國外市場上面臨更大的成本和價格劣勢。在競爭壓力加劇的情況下,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因此多產品出口企業會通過提高出口價格、減少出口產品數量、集中出口核心產品和出口市場多元化等方式增強自身競爭力。

由此可見,此次“補稅”對于九號公司不僅是“錢的問題”,很可能會一定程度上影響其海外業務的擴張速度。尤其是歐盟啟動E-Bike“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后,又宣布將啟動對中國進口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這對“子公司被罰”的九號公司和其它出海做E-Bike的企業來說,更是一個不妙的信號。

02 九號靠E-bike“悶聲發大財”

此番“補稅”也讓九號公司“悶聲發大財”的海外生意——E-Bike,浮出了水面。

E-Bike是對傳統自行車進行了電氣化改造,增加了“三電”,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但仍以人力驅動為主,只在爬坡等場景才會啟動電機助力;對比來看,國內的電動行車更像海外的電摩產品,基本以電驅為主,帶腳踏和低速也只是為了符合國標。

圖片來源:小紅書

雖然,這門生意在國內不溫不火、滲透率很低——2021年,中國E-Bike銷量為14萬臺,滲透率為1%;但近年來,E-Bike在海外,特別是歐美,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態勢,2020年E-Bike歐洲市場的滲透率就已超過20%。

據德勤數據顯示,從2017年到2021年,歐洲和北美市場的E-Bike銷量由250萬輛提升至640萬輛。其中,北美市場增長尤為驚人;2021 年,美國E-Bike進口量超過79萬輛,同比增長了70.6%。

而中國企業,正是這波“潑天富貴”的最大獲益者。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E-Bike出口高達996.13萬輛,在制造端已經是絕對的王者。受市場爆發的帶動,這個細分品類不僅吸引了海外奧迪、寶馬、保時捷、蘭博基尼等多家豪車企業關注,國內騰訊、阿里、紅杉資本、高瓴等互聯網企業和投資機構也紛紛加注。

據CVSource數據顯示,2021年7月-2022年11月的一年半時間中,超20家兩輪電動車企業獲得融資。其中,一家叫做TENWAYS公司,獲得了阿里巴巴、騰訊、高瓴資本的融資,最新一輪融資已高達3億。

圖片來源:投中網

中國企業能夠把這件事情做起來,離不開兩個因素——補貼和供應鏈。受惠于低碳因素,歐美對E-Bike有一定的補貼,這一點和國內新能源補貼類似。例如這次要求九號公司補稅的荷蘭,早在2018年就推出“每天10公里,每周19 歐元”的交通補助,并堅持至今。美國也在在今年3月重啟抵稅法案,推出了“給予新E-Bike 30%的購入補貼(最高1500美元)”的“E-Bike環境改善法案”。這些補貼,激勵了用戶選擇E-Bike。

而中國強大供應鏈能力,則讓企業有機會生產質量更好、利潤更高的產品。拆解來看,E-Bike的車架來自于自行車和摩托車,電池、電機、電控等部件則與汽車、電動自行車產業鏈有關。這兩條產業鏈,中國都有優勢。

在自行車產業方面,中國擁有江蘇(昆山和太倉,高端線)、天津(低端線)和廣東(次高端)三大制造中心,輻射日韓東南亞與歐美。常州和無錫,則有豐富的“三電”產業鏈,中國的動力電池、電動自行車產業集群就位于這兩地。

中國企業生產的E-Bike自主可控、物美價廉。在制造端,中國廠商擁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優勢;相應的,品牌端溢價也很更高,難怪巨頭們都垂涎。

九號公司在一眾E-Bike企業中,已經算出海較晚的了。直到2022年,九號公司才在“歐洲微出行展”上,展出電動助力自行車E-Bike A200和E-Bike A200P。所以,目前以E-Bike為代表的兩輪車出海業務,在九號公司海外業務占比中,仍是比較小的。

03 出海業務撐起九號“半邊天”?

在E-Bike領域,九號公司雖然是后起之秀,但并不妨礙其出海業務“撐起半邊天”。據企業財報顯示,2022年,九號公司境外收入占比56.69%,其中電滑板、電動平衡車類產品是出海的助力。

圖片來源:九號公司2022年財報

九號公司,最初生產九號平衡車、九號電滑板等產品,且最開始對標的就是世界平衡車鼻祖賽格威(Segway)。在兩個工科生創始人優化下,平衡車產品價格被打到萬元左右,僅有賽格威產品20%,重量只有賽格威產品的25%,一下就在國內賣爆了。

不過,九號公司在出海后,一直面臨著賽格威專利官司的威脅,后者把從基礎到應用的四百多個平衡車專利注冊了個遍。為了走出國門,2015年,成立僅3年的九號公司,在雷軍等資方支持下收購了賽格威,拿下了后者全部品牌和專利。

雖然外界一直認為這是一筆“蛇吞象”收購,但實際上賽格威自身命運也不好。價格昂貴、不夠安全、不夠便攜、把這家公司困在小小的市場份額中,空有個“鼻祖”的身份卻賺不到錢,還被多次轉賣。

在中國制造加持下,這筆收購變成了一次雙向奔赴的拯救,賽格威靠著中國供應鏈,終于把自己價格打下去了,而九號公司也靠賽格威的品牌和技術順利出海。

迄今為止,九號公司都是雙品牌戰略,那些強勢出海產品,大部分都是以賽格威品牌示人。九號公司正式通過賽格威,與Voi、Lyft、Uber、Spin、Grin等共享出行運營商達成合作,在海外疫情期間抓住了共享平衡車的爆發紅利。

圖片來源:九號公司2022年財報

這個本來為了封鎖九號公司等平衡車公司的專利糾紛,卻成了九號公司最大的護城河——提起訴訟的賽格威成了九號公司的子公司,除九號公司外的其他公司,禁止在專利有效期內進入美國銷售產品。

但需要注意的是,隨著海外共享出行領域泡沫擠出,九號公司也迎來自己的成長陣痛。這一點在半年報里有所體現,其To B產品收入大幅下滑,同比下降45.18%。最新財報顯示,九號公司2023年前三季營收75.26億,同比降1.39%;凈利為3.79億元,同比降3.75%;扣非后凈利為3.48億元,同比降12.45%。

圖片來源:九號公司2023年三季報

另一方面,海外業務的強勢,似乎也會稀釋九號公司對國內的業務關注。2022年,受平衡車路權進一步限制的影響,九號公司境內業務營收增長就為負數(-6.71%)。

目前,九號公司把國內市場的希望,寄托在電動自行車及電動摩托車業務上。雖然自己和自己比屬于業務增長階段,但放到市場中來看,也有些不盡如人意。例如,在高端化和智能化認知上,九號公司的產品優于雅迪愛瑪兩大巨頭,但九號公司兩輪電動車產品的市占率卻落后很多。公開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電動兩輪車銷量約5010萬輛,同期九號公司兩輪電動車全年銷量為83.16萬輛;以此計算,九號公司電動兩輪車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僅占1.66%。

圖片來源:艾瑞咨詢

此外,智能化也并非小牛電動、九號公司這些“新勢力”的專利。體量更為龐大的雅迪、愛瑪、臺鈴也在紛紛加碼相關投入,后者線下布局更廣、家底更后。如果九號公司不能利用好短暫窗口期,跑通商業模式,那么后面的競爭,只會越來越難。

另一方面,九號公司還要適應電動自行車市場的紅海競爭。過去,靠著產品力,九號公司以營銷費用低為特色(平衡車業務常年維持在千萬級),但面對如今的紅海市場,九號公司的銷售費用便開始激增——2022年達到歷史最高值為9.25億元,同比增長高達56.2%。今年上半年,其銷售費用同比增加44.48%,至4.57億元。營收下滑,銷售費用在增加,九號公司亟待解決這個“左支右絀”的局面。

當前,九號公司擁有高達近60倍的市盈率(TTM)。也就是說,如果用PEG估值法來算,九號公司需要實現60%業績增速。所以,九號公司似乎也在想方設發另辟角度來支撐自己的市盈率,并夯實“科技標簽”,避免自己被視為單純的3C消費品公司。為此,九號公司開始發力服務機器人賽道,并不斷強化“智能+輪子”創新機器人公司的標簽。但如今,E-bike被荷蘭要求補稅6400萬元,利潤和業務都受到影響。而國內兩輪電動車占有率尚低,九號公司能夠妥善解決這次風波嗎?考驗智慧。

參考資料:

1、獵云網,《E-Bike品牌出海淘金,短途出行促成千億美元新風口》

2、炫氪,《中國制造的E-Bike火遍全球,但為何國內沒熱起來》

3、奧特快談,《平衡車的全球龍頭,是一家中國公司》

4、《許家云,張俊美,劉竹青.遭遇反傾銷與多產品企業的出口行為——來自中國制造業的證據[J].金融研究,2021(5):97-116.》,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尼特左旗| 平罗县| 博白县| 错那县| 宽城| 胶南市| 广德县| 临潭县| 嘉义市| 肥西县| 罗江县| 志丹县| 凤冈县| 汶上县| 枣庄市| 吴桥县| 孙吴县| 都安| 芜湖市| 麦盖提县| 安阳市| 洞头县| 罗平县| 都匀市| 石首市| 内丘县| 新郑市| 新昌县| 长治市| 刚察县| 平乐县| 越西县| 宁波市| 平泉县| 高清| 广东省| 页游| 鹤山市| 游戏| 富锦市| 凤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