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莊鍵
二線鋰電池生產商捷威動力停工停產。
11月24日,界面新聞從捷威動力內部人士證實,網傳該公司停工停產的消息屬實。
當天流傳的一份通知顯示,“經管理層研究決定,自12月1日起,天津捷威開始停工停產,停工停產期間,天津捷威即捷威動力總部非基層員工統一放假,基層員工統一組織脫產培訓。”
上述通知提及,停工停產是受市場及上下游產業鏈等客觀因素影響,以保證業務可持續發展。停工停產的結束時間將根據公司經營狀況另行決定并通知。
11月25日,捷威動力回應界面新聞稱,天津捷威部分中后臺支持部門員工停工,系公司根據戰略及業務需求做出的業務調整,未來將視業務需要及組織調整情況,適時恢復相關職能的復工。捷威動力稱,天津捷威主要職能是管理和研發,目前鹽城和長興基地正常運行。
根據官網披露的信息,捷威動力成立于2009年,包括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兩大業務板塊。其總部位于天津,擁有江蘇鹽城、浙江長興兩大生產基地,有效產能達到10 GWh,在職人員超過2400人。
截至今年6月底,復星國際(00656.HK)及其管理的基金持有捷威動力49.95%的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
復星國際披露的數據顯示,2022年,捷威動力營業收入達25.89億元,同比增長127.22%,未披露凈利情況。
去年,該公司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長67.59%,達2.43 GWh,排名國內第11位,市場份額為0.82%。捷威動力主要以三元電池為主要產品,其三元電池裝機量去年排名國內第八。
受行業去庫存,下游新能源汽車增速放緩等綜合因素影響,捷威動力的經營業績今年滑坡明顯。
復星國際披露,今年上半年,捷威動力營業收入同比下降44.77%,為4.88億元,未披露利潤情況。同期,捷威動力的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下降19.34%,為0.73 GWh,以0.48%的市場份額排名國內第12位。
今年前10個月,捷威動力的市場份額進一步下滑至0.3%,排名降至第13位。
國內動力電池市場呈現兩強爭霸的格局,排名前兩位的寧德時代(300750.SZ)和比亞迪(002594.SZ)合計占據超七成市場份額。排名第三位至第十位的電池企業市場份額則在1%-9%之間。
捷威動力的客戶包括奇瑞、長城汽車(601633.SH)、合眾新能源等車企。
去年2月,捷威動力與奇瑞新能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就動力電池供需聯動和產能保證達成深度合作。未來三年,奇瑞新能源擬采購捷威動力共計約50億元的動力電池。
同年6月和7月,捷威動力還分別拿下了歐洲某主流車企訂單和某日系車企巨頭的電池訂單。
捷威動力因此在2022年公布了野心勃勃的擴產計劃。CEO閭陳立去年8月對外宣布,計劃2025年達到100 GWh的動力電池生產能力。若以每輛新能源車搭載50 KWh電量計算,100 GWh的動力電池可配套200萬輛新能源車。
除天津、江蘇鹽城、浙江長興外,捷威動力還在安徽滁州、浙江嘉興布局了電池工廠。
(該稿件更新于11月25日14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