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戴晶晶
中核集團旗下兩個新能源平臺將共同運營。
11月23日,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核電, 601985.SH)發布公告稱,擬與中核集團簽署委托管理協議,約定中核集團將新華水力發電有限公司(下稱新華發電)57.65%股權及經營管理權委托給公司行使。
托管期限自協議生效日起至2026年12月31日止。中國核電將根據協議約定收取相應委托管理費用,每年度委托管理費用50萬元(含稅)。
中國核電稱,本次交易可提高標的公司的經營管理質量,同時其與標的公司資源協同,共同開拓市場,有利于增強上市公司系統化開發能力等。
根據1996年7月發布實施的《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關于印發〈關于放開搞活國有小型企業的意見〉的通知》,委托經營管理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種方式,允許管理混亂、經營不善的小企業委托給實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經營管理。
今年9月,國資委印發《國有企業參股管理暫行辦法》提及,要充分發揮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作用,積極探索委托管理、集中打包、重組整合等措施,集中處置低效無效參股股權,提高處置效率,加快資產盤活。
根據公告,中國核電將在委托期間代表中核集團,按照相關規定履行相應的管理責任和行使相應的股東權利,對新華發電建設投資、生產經營、安全生產、風險管理等日常經營事項,按照集團日常授權進行決策實施等。
在委托期間,新華發電的利潤和虧損仍由中核集團享有和承擔。本次交易不會導致中國核電合并報表范圍發生變更,不會對其的正常經營活動產生不利影響。
新華發電成立于2002年,是中核集團非核綠色能源的戰略實施主體,主要業務覆蓋新能源、儲能、水電、綜合智慧能源四大板塊。目前,中核集團和新華水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股55%和45%。
官網顯示,截至目前,新華發電并網裝機規模超1265萬千瓦、在建裝機規模超1714.99萬千瓦,新能源儲備項目超2000萬千瓦。
截至2023年9月30日(未經審計),新華發電資產總額為1180.84億元,凈資產為220.22億元;1-9月,新華發電營收73.76億元,凈利潤為13.43億元。
中國核電是中核集團旗下上市公司。截至今年三季度末,總資產為5096.9億元。這意味著中國核電將在接下去三年內,托管約為自身資產23%的新資產。
本次托管后,中核集團旗下兩個新能源平臺新華發電和中核匯能將共同運營。
中核匯能成立于2011年11月,2020年底由中國核電全資收購,定位為中核集團、中國核電的非核清潔能源產業開發、建設、運營專業化平臺。

中核集團曾在中國核電收購中核匯能時承諾,除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核建)合并相關的新能源發電業務外,中核集團將不在從事或參與任何與中國核電業務構成實質性競爭的業務或活動。
新華發電原由新華水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資設立,2014年1月21日,中核建收購新華發電55%的股權。2018年初,中核集團與中核建進行合并重組。
因此,新華發電并不屬于中核集團避免與中國核電在新能源發電領域同業競爭的承諾范圍之內。
在本次托管后,中國核電作為中核集團旗下新能源產業平臺的唯一性將被突出。
中核匯能和新華發電的人事也有了相應調整。根據中核匯能官網,新華發電黨委書記、董事長張焰已履新中核匯能黨委書記。
中核匯能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為肖亞飛。11月21日下午,中核資本召開干部大會,肖亞飛調任中核資本董事長、黨委書記。
截至發稿,新華發電官網仍顯示,張焰為該公司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