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月薪2萬的年輕人,只逛打折區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月薪2萬的年輕人,只逛打折區

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鏡觀臺 李 欣 付 饒 譚露露 謝媛媛 孫 玥

編輯|饒霞飛

當代年輕人,開始用“折扣”拉滿生活的“性價比”。

過去,“折扣”似乎總是錨定在幾個固定時間節點,比如“雙11”“618”“黑五”等,在這些以“買買買”為主題的大促節里,消費者才能等到不可多得的“低價”。

然而,近一兩年,“反向消費”風潮漸起,這屆年輕人開始愈發理性。縱然是購物節,也不再“狂歡”。譬如,今年雙11結束后,不少消費者在互聯網上表示,“今年摳摳搜搜地花了一些錢。”

當年輕人愈發“精打細算”,加之渠道低價競爭深入,直播帶貨等方式滲透生活后,“低價”也逐步飛入尋常。“折扣”不再專屬于某個時間節點,“全面折扣化”才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

而這屆年輕人也更傾向于選擇“低價”“折扣”“平替”產品。《2023年中國消費者洞察白皮書》顯示,“精細化”成為消費關鍵詞,超過92%的消費者表示自己的消費觀念更加保守,需要更精細地規劃或減少消費,并有45.6%的00后年輕人表示會嘗試產品平替。

本期小酒館,我們和幾位生活中常買打折產品的消費者聊了聊。他們之中,有人為在買菜APP上搶到低價菜,寧愿推遲晚飯時間,也要堅持每晚6點后搶“折扣菜”;有人每周逛5次優衣庫,只為“撿漏”折扣款;還有人即便是到“奧萊”買過季大牌,也專挑“折上折”或“斷碼”產品,只求更便宜;更有游戲愛好者,基本只買折扣游戲,稱打游戲也講性價比。

從“沖動消費”到“謹慎理性”,年輕人在購物時愈發注重“性價比”。這與收入無關,他們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拒絕溢價,高品與低價才是他們的既要又要。

01 為節省開支,在買菜APP上蹲點搶打折菜

關雨|28歲,公司職員

剛畢業的那幾年,我晚飯最愁的是吃什么,現在最愁的是幾點下單才能買到便宜菜。

作為朝九晚五,偶爾還要加班的北漂一族,工作前幾年我的晚飯一直都靠外賣解決。直到這兩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食和節省開支,只要時間允許,我就買菜自己做飯。

因為不想出門,開始做飯后,我便一直在APP上買菜。買的次數多了,逐漸發現一個規律,某平臺的菜在下午6點以后比其他時間更便宜。比如,油菜下午6點前的售價為2元多,6點后就降至1元多。

我猜測這種降價是因為生鮮產品的儲存時間短,很多蔬菜今天賣不出去明天就壞了。從那以后,我每次買菜都要等到下午6點以后,能省就省。

但只可惜這種便宜菜沒多久就買不到了。估計是平臺在“大數據殺熟”,我發現現在即使已經過了下午6點,蔬菜也沒有降價。有好幾次我等到晚上7點多,蔬菜還是原價,糾結之下也還是下單了,畢竟從品質來看,菜還是很新鮮。

同時,我也在尋找新的可以“薅羊毛”的平臺。最近,我就發現了另外一款APP。和之前用的那款APP一樣,晚上下單比其他時間段下單便宜很多。

例如,某天下午5點多,我發現鐵棍山藥和綠豆芽分別是500克8.69元、350克4.19元。晚上8點多再看,就降價了,分別降到了500克3.83元、350克1.83元,鐵棍山藥甚至降了兩倍的價格。

圖/某APP同一天晚上8點(左圖)和下午5點(右圖)的菜品價格,來源/關雨提供

但是這款APP的降價菜品有限,感覺是哪個菜品難賣就降價賣哪個。

另外就是,這些菜我也不喜歡吃,勉強吃一兩頓還行,長期肯定是不行的。只能說現在想在這些平臺上“薅羊毛”越來越難了。

02 一周逛5次優衣庫,只為“撿漏”

小七|26歲 設計師

近一年,我幾乎沒有買過正價的優衣庫,收入囊中的都是打折款。特別是當優衣庫越來越貴時,“折扣價”就顯得更香了。

從讀書起,以“性價比”著稱的優衣庫就是我衣柜中的常客,特別是一些基礎款的T恤和襯衫、內搭等,我常年購買。但可能是因為逛的頻次不高,那段時間也不會特別注意到折扣,經常試穿合適后,就正價入手。

直到我搬到了優衣庫門店旁邊。搬家后,每次下班從地鐵出來,我都忍不住去逛下優衣庫,算上周末有時一周能去5趟。

去的頻次高了,遇到打折的機會便也多了。我發現,折扣后的優衣庫,才是“性價比”中的“性價比”。從149元降到129元的外套、從129元降到79元的內搭、從79元降到59元的T恤等等,都被我“薅”到了。

期間,我還一度覺得過去的自己“吃了大虧”。特別是當我看到之前正價買的衣服,在不到半個月之內降價了幾乎一半后,我更堅定了“不買正價”的選擇。

圖/優衣庫價格前后對比,來源/小七提供

為了“蹲”優惠,我還會將原價的衣服拍照記下來等打折,不打折不買。有時候撕開紅色的折扣標簽,看到高昂的原價,我都覺得自己“占盡了便宜”。

后來,我還專門去小紅書上整理了優衣庫的折扣規律。比如,周二更新超值精選,周五限時特優。而除了大促外,每年1月、6月初、7月、11月底等,都是優衣庫的“打折季”。我也會特意挑選這幾個時間來逛優衣庫。

逛優衣庫多了,我發現曾經的基礎款性價比之王,在漸漸脫離基礎款的同時,價格也開始變高了。不過,快時尚漲價了,我“該省省,該花花”的消費觀卻沒有變,且買打折款的優衣庫既滿足了我的購物欲,也適當踐行了“節儉主義”,更讓我在低價中感受到了“薅羊毛”的快樂。

03 告別線上,下班后和大爺大媽搶超市打折菜

張大方|29歲 設計

誰能想到,我還沒到30歲,就已經過上了和大爺大媽們在超市扎堆搶打折菜的生活。

以前,我算得上是線上的忠實消費者。今年6月份,在搬了家之后,我發現小區附近有一家超市,經常有老人在里面買菜,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便也去逛了一次。

沒想到這一逛,直接打開了我的新世界大門。

對比一些線上APP,樓下超市的蔬菜便宜又實惠。比如,原來在某線上APP買一顆400g的西蘭花要花5元,在超市只要3.5元;同樣價格的小白菜,在線下超市能買到的量,某線上APP的3倍之多。

不僅如此,線下超市經常有打折促銷活動。在晚上7點之后,超市里不少蔬菜水果都會降價處理。

通常這種打折活動一出來,周圍便會圍上一群大爺大媽激情搶購。我以前是不會挑水果和蔬菜的,但現在直接往大爺大媽的人群里扎堆,跟著他們學習怎么挑菜。可如果去晚了,基本就搶不上了。

圖/晚8點,菜就被搶空了,來源/張大方供圖

除了日常蹲打折菜以外,我發現每逢大促,或者重大節日的時候,商超也經常有打折活動。像是日常洗護用品、廚房用品、零食酒水等都有折扣。運氣好的時候,五折就能買下來。

雙11的時候,我就薅了不少羊毛。平時舍不得買的酒水,趁著打折,一口氣囤了十幾瓶。直到昨天,酒水還在”買一送一“。

現在,我都不買”正價“的菜和日用品了,也不用線上買菜軟件了,就等著超市”打折“的時候再買。一來能省不少錢,二來也降低了自己的購物欲望。

04 到“奧萊”買大牌,也要等“折上折”

曉曉 |32歲 媒體人

過去,我是一個對價格沒什么概念的人,看到喜歡的商品,不經過比價就會直接入手。直到前兩年,我偶然接觸到奧特萊斯,深深體會到了打折的“香”,也徹底轉變了消費習慣。

去年圣誕節期間,我看到奧萊商場公眾號推送“折上折”的活動。本就很便宜的商品,價格更低,而且款式跟官網或線下商店對比起來,并不過時。當時便覺得發現了新大陸,原來折扣的基礎上,還有“更香”的價格。自那以后,我就關注上了奧萊的各種活動。

我平時喜歡運動,但運動鞋的價格一般都不便宜。但某個周末,我到奧萊購物,在斷碼區看到官網價格799元的“飛馬38”,不配鞋盒擺在貨架上,售價僅需399元。因為斷碼,還能再打65折,最后鞋子買到手只花了200多元。一下比官網便宜了好幾百,頓時覺得自己賺大了。

圖/奧特萊斯正在打折的飛馬38,來源/曉曉提供

更有意思的是,因為我的腳比較小,“斷碼鞋”對我來說,特別香。每次逛奧萊時,冷門的斷碼鞋區就成了我的寶藏之地。售貨員看到我還會兩眼放光,特別高興地說,這個鞋終于有人穿了。然后十分熱情地向我推薦,甚至還會給抹個零。

除了斷碼鞋之外,奧萊的童裝區我也經常會逛,折扣力度比成人區更大。

現在我會特別關注奧特萊斯的打折季,比如周年慶、618、雙11、圣誕節等。

需要添置衣物時,我也會條件反射式地想到“去奧萊”,碰到性價比高的鞋子也會有種“撿漏”的快樂。而只買“折上折”的購物習慣,讓我感覺比之前多省了“一個億”。

05 為了囤臨期折扣零食,差點買了個冰柜

小元|30歲 財務

作為一個天天刷購物直播間的人,臨期食品刷新了我零食價格的下限。

平時,我的工作屬于“間歇性”的忙碌和休閑。忙的時候很想吃零食補充體力,休息的時候更想躺著吃零食看劇了。但是公司樓下便利店的零食價格太貴了,一包糖能賣到10元,一包衛龍辣條少說也得5元。

某天,我偶然刷到了一個專門賣臨期食品的直播間。瀏覽了一圈后,我感覺撿著大便宜了。更重要的是,這幾個直播間的臨期食品,還在打折扣基礎上,再有折扣。

在直播間,整箱12瓶裝的核桃露,只需要19.9元,平均下來一瓶核桃露的價格不到2元。但是在某APP,同款飲料的售價是45.99元,直播間價格便宜了一半不止。

就憑這性價比,我成了臨期食品直播間的常客,經常激情下單,如同上癮了一般。

圖/某購物軟件訂單截圖,來源/小元供圖

現如今,臨期食品布滿家里各個角落,成為我家里零食的“主力軍”。為了儲存這些零食,我甚至還考慮過要不要像直播間里面的“家人”一樣,買一個新的冰柜用來囤貨,但最終還是理智占了上風。

我購買的臨期零食,并非是叫不出名字的“野雞產品”,基本都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品牌,所以整體品質很高,很少出現踩雷的情況。

且雖然鏈接上標注的是“臨期產品”,但大多數距離過期時間至少還有一個月。我和家人、親戚一起“消滅”零食,再在朋友上門的時候順手送一些,通常都能在過期前吃完。

臨期零食,真的很適合和家人群居的我。

06 蹲“史低”入手,打游戲也講求“性價比”

圖圖|27歲 運營

這些年,“該省省,該花花”的道理貫穿我的衣食住行,甚至包括“精神娛樂”——打游戲。

起初,通過Nintendo Switch入游戲坑時,我就研究過如何買“折扣”游戲。當時,我便發現,Switch的游戲分為數字版和實體卡帶版兩種,其中,數字版游戲根據地區不同,優惠也不同。

發現這一現象后,為了買到便宜的游戲,我通過看各種教程買不同地區的“點卡”,蹲到過不少打折游戲。

這兩年,我脫坑NS,轉投PS5的懷抱,不變的是仍在研究如何買到打折游戲。

為了“蹲到”史上最低,我在微信公眾號和一些平臺上關注了不少游戲資訊賬號。這些賬號會定期匯總“近期PS商店折扣游戲”,還會詳細列出該價格是“新史低”還是“平史低”。

通過這些資訊,我蹲到了首次打折的《生化危機四重置版》和打了6.6折的《艾爾登法環》,均是“新史低”。且二者都是高評分游戲,特別是當《生化危機》系列游戲實體版不易購買,《艾爾登法環》很“耐玩”的情況下,以“新史低”價格購入絕對稱得上是“超值”。

圖/圖圖打折買的游戲,來源/圖圖提供

除了游戲日常打折外,在一些重要的大促節點,如“雙11”“黑五”等,許多游戲平臺不僅會放出“歷史低價”,就連訂閱制會員服務也會打折。

比如,在今年6月,港服PSN商店“Day of Play”折扣活動上,訂閱制會員服務年度首次打折,“一二三檔年會員全部75折”。收到這個消息后,我立即又續費了一年會員。

今年雙11,我也終于等到了“3折”的《巫師3:狂獵完全版》,而此前這款游戲的數字版“撐死”也就低至5折。

老玩家們其實都知道,PS5上的游戲經常打折。所以我這種“價格敏感”的游戲玩家,基本不買原價游戲,耐心等到“史低”入手,性價比拉滿,游戲體驗也沒差。

*文中小元、曉曉、張大方、圖圖、小七、關雨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迅銷集團

3.6k
  • 優衣庫如何把防曬衣的流行之風吹入日常?
  • 波動周期內展現抗壓韌性,優衣庫母公司最新季度全球營收持續增長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月薪2萬的年輕人,只逛打折區

可以買貴的,不能買貴了。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匡達

文|鏡觀臺 李 欣 付 饒 譚露露 謝媛媛 孫 玥

編輯|饒霞飛

當代年輕人,開始用“折扣”拉滿生活的“性價比”。

過去,“折扣”似乎總是錨定在幾個固定時間節點,比如“雙11”“618”“黑五”等,在這些以“買買買”為主題的大促節里,消費者才能等到不可多得的“低價”。

然而,近一兩年,“反向消費”風潮漸起,這屆年輕人開始愈發理性。縱然是購物節,也不再“狂歡”。譬如,今年雙11結束后,不少消費者在互聯網上表示,“今年摳摳搜搜地花了一些錢。”

當年輕人愈發“精打細算”,加之渠道低價競爭深入,直播帶貨等方式滲透生活后,“低價”也逐步飛入尋常。“折扣”不再專屬于某個時間節點,“全面折扣化”才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

而這屆年輕人也更傾向于選擇“低價”“折扣”“平替”產品。《2023年中國消費者洞察白皮書》顯示,“精細化”成為消費關鍵詞,超過92%的消費者表示自己的消費觀念更加保守,需要更精細地規劃或減少消費,并有45.6%的00后年輕人表示會嘗試產品平替。

本期小酒館,我們和幾位生活中常買打折產品的消費者聊了聊。他們之中,有人為在買菜APP上搶到低價菜,寧愿推遲晚飯時間,也要堅持每晚6點后搶“折扣菜”;有人每周逛5次優衣庫,只為“撿漏”折扣款;還有人即便是到“奧萊”買過季大牌,也專挑“折上折”或“斷碼”產品,只求更便宜;更有游戲愛好者,基本只買折扣游戲,稱打游戲也講性價比。

從“沖動消費”到“謹慎理性”,年輕人在購物時愈發注重“性價比”。這與收入無關,他們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拒絕溢價,高品與低價才是他們的既要又要。

01 為節省開支,在買菜APP上蹲點搶打折菜

關雨|28歲,公司職員

剛畢業的那幾年,我晚飯最愁的是吃什么,現在最愁的是幾點下單才能買到便宜菜。

作為朝九晚五,偶爾還要加班的北漂一族,工作前幾年我的晚飯一直都靠外賣解決。直到這兩年,隨著年齡的增長,我越來越注重健康飲食和節省開支,只要時間允許,我就買菜自己做飯。

因為不想出門,開始做飯后,我便一直在APP上買菜。買的次數多了,逐漸發現一個規律,某平臺的菜在下午6點以后比其他時間更便宜。比如,油菜下午6點前的售價為2元多,6點后就降至1元多。

我猜測這種降價是因為生鮮產品的儲存時間短,很多蔬菜今天賣不出去明天就壞了。從那以后,我每次買菜都要等到下午6點以后,能省就省。

但只可惜這種便宜菜沒多久就買不到了。估計是平臺在“大數據殺熟”,我發現現在即使已經過了下午6點,蔬菜也沒有降價。有好幾次我等到晚上7點多,蔬菜還是原價,糾結之下也還是下單了,畢竟從品質來看,菜還是很新鮮。

同時,我也在尋找新的可以“薅羊毛”的平臺。最近,我就發現了另外一款APP。和之前用的那款APP一樣,晚上下單比其他時間段下單便宜很多。

例如,某天下午5點多,我發現鐵棍山藥和綠豆芽分別是500克8.69元、350克4.19元。晚上8點多再看,就降價了,分別降到了500克3.83元、350克1.83元,鐵棍山藥甚至降了兩倍的價格。

圖/某APP同一天晚上8點(左圖)和下午5點(右圖)的菜品價格,來源/關雨提供

但是這款APP的降價菜品有限,感覺是哪個菜品難賣就降價賣哪個。

另外就是,這些菜我也不喜歡吃,勉強吃一兩頓還行,長期肯定是不行的。只能說現在想在這些平臺上“薅羊毛”越來越難了。

02 一周逛5次優衣庫,只為“撿漏”

小七|26歲 設計師

近一年,我幾乎沒有買過正價的優衣庫,收入囊中的都是打折款。特別是當優衣庫越來越貴時,“折扣價”就顯得更香了。

從讀書起,以“性價比”著稱的優衣庫就是我衣柜中的常客,特別是一些基礎款的T恤和襯衫、內搭等,我常年購買。但可能是因為逛的頻次不高,那段時間也不會特別注意到折扣,經常試穿合適后,就正價入手。

直到我搬到了優衣庫門店旁邊。搬家后,每次下班從地鐵出來,我都忍不住去逛下優衣庫,算上周末有時一周能去5趟。

去的頻次高了,遇到打折的機會便也多了。我發現,折扣后的優衣庫,才是“性價比”中的“性價比”。從149元降到129元的外套、從129元降到79元的內搭、從79元降到59元的T恤等等,都被我“薅”到了。

期間,我還一度覺得過去的自己“吃了大虧”。特別是當我看到之前正價買的衣服,在不到半個月之內降價了幾乎一半后,我更堅定了“不買正價”的選擇。

圖/優衣庫價格前后對比,來源/小七提供

為了“蹲”優惠,我還會將原價的衣服拍照記下來等打折,不打折不買。有時候撕開紅色的折扣標簽,看到高昂的原價,我都覺得自己“占盡了便宜”。

后來,我還專門去小紅書上整理了優衣庫的折扣規律。比如,周二更新超值精選,周五限時特優。而除了大促外,每年1月、6月初、7月、11月底等,都是優衣庫的“打折季”。我也會特意挑選這幾個時間來逛優衣庫。

逛優衣庫多了,我發現曾經的基礎款性價比之王,在漸漸脫離基礎款的同時,價格也開始變高了。不過,快時尚漲價了,我“該省省,該花花”的消費觀卻沒有變,且買打折款的優衣庫既滿足了我的購物欲,也適當踐行了“節儉主義”,更讓我在低價中感受到了“薅羊毛”的快樂。

03 告別線上,下班后和大爺大媽搶超市打折菜

張大方|29歲 設計

誰能想到,我還沒到30歲,就已經過上了和大爺大媽們在超市扎堆搶打折菜的生活。

以前,我算得上是線上的忠實消費者。今年6月份,在搬了家之后,我發現小區附近有一家超市,經常有老人在里面買菜,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便也去逛了一次。

沒想到這一逛,直接打開了我的新世界大門。

對比一些線上APP,樓下超市的蔬菜便宜又實惠。比如,原來在某線上APP買一顆400g的西蘭花要花5元,在超市只要3.5元;同樣價格的小白菜,在線下超市能買到的量,某線上APP的3倍之多。

不僅如此,線下超市經常有打折促銷活動。在晚上7點之后,超市里不少蔬菜水果都會降價處理。

通常這種打折活動一出來,周圍便會圍上一群大爺大媽激情搶購。我以前是不會挑水果和蔬菜的,但現在直接往大爺大媽的人群里扎堆,跟著他們學習怎么挑菜。可如果去晚了,基本就搶不上了。

圖/晚8點,菜就被搶空了,來源/張大方供圖

除了日常蹲打折菜以外,我發現每逢大促,或者重大節日的時候,商超也經常有打折活動。像是日常洗護用品、廚房用品、零食酒水等都有折扣。運氣好的時候,五折就能買下來。

雙11的時候,我就薅了不少羊毛。平時舍不得買的酒水,趁著打折,一口氣囤了十幾瓶。直到昨天,酒水還在”買一送一“。

現在,我都不買”正價“的菜和日用品了,也不用線上買菜軟件了,就等著超市”打折“的時候再買。一來能省不少錢,二來也降低了自己的購物欲望。

04 到“奧萊”買大牌,也要等“折上折”

曉曉 |32歲 媒體人

過去,我是一個對價格沒什么概念的人,看到喜歡的商品,不經過比價就會直接入手。直到前兩年,我偶然接觸到奧特萊斯,深深體會到了打折的“香”,也徹底轉變了消費習慣。

去年圣誕節期間,我看到奧萊商場公眾號推送“折上折”的活動。本就很便宜的商品,價格更低,而且款式跟官網或線下商店對比起來,并不過時。當時便覺得發現了新大陸,原來折扣的基礎上,還有“更香”的價格。自那以后,我就關注上了奧萊的各種活動。

我平時喜歡運動,但運動鞋的價格一般都不便宜。但某個周末,我到奧萊購物,在斷碼區看到官網價格799元的“飛馬38”,不配鞋盒擺在貨架上,售價僅需399元。因為斷碼,還能再打65折,最后鞋子買到手只花了200多元。一下比官網便宜了好幾百,頓時覺得自己賺大了。

圖/奧特萊斯正在打折的飛馬38,來源/曉曉提供

更有意思的是,因為我的腳比較小,“斷碼鞋”對我來說,特別香。每次逛奧萊時,冷門的斷碼鞋區就成了我的寶藏之地。售貨員看到我還會兩眼放光,特別高興地說,這個鞋終于有人穿了。然后十分熱情地向我推薦,甚至還會給抹個零。

除了斷碼鞋之外,奧萊的童裝區我也經常會逛,折扣力度比成人區更大。

現在我會特別關注奧特萊斯的打折季,比如周年慶、618、雙11、圣誕節等。

需要添置衣物時,我也會條件反射式地想到“去奧萊”,碰到性價比高的鞋子也會有種“撿漏”的快樂。而只買“折上折”的購物習慣,讓我感覺比之前多省了“一個億”。

05 為了囤臨期折扣零食,差點買了個冰柜

小元|30歲 財務

作為一個天天刷購物直播間的人,臨期食品刷新了我零食價格的下限。

平時,我的工作屬于“間歇性”的忙碌和休閑。忙的時候很想吃零食補充體力,休息的時候更想躺著吃零食看劇了。但是公司樓下便利店的零食價格太貴了,一包糖能賣到10元,一包衛龍辣條少說也得5元。

某天,我偶然刷到了一個專門賣臨期食品的直播間。瀏覽了一圈后,我感覺撿著大便宜了。更重要的是,這幾個直播間的臨期食品,還在打折扣基礎上,再有折扣。

在直播間,整箱12瓶裝的核桃露,只需要19.9元,平均下來一瓶核桃露的價格不到2元。但是在某APP,同款飲料的售價是45.99元,直播間價格便宜了一半不止。

就憑這性價比,我成了臨期食品直播間的常客,經常激情下單,如同上癮了一般。

圖/某購物軟件訂單截圖,來源/小元供圖

現如今,臨期食品布滿家里各個角落,成為我家里零食的“主力軍”。為了儲存這些零食,我甚至還考慮過要不要像直播間里面的“家人”一樣,買一個新的冰柜用來囤貨,但最終還是理智占了上風。

我購買的臨期零食,并非是叫不出名字的“野雞產品”,基本都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品牌,所以整體品質很高,很少出現踩雷的情況。

且雖然鏈接上標注的是“臨期產品”,但大多數距離過期時間至少還有一個月。我和家人、親戚一起“消滅”零食,再在朋友上門的時候順手送一些,通常都能在過期前吃完。

臨期零食,真的很適合和家人群居的我。

06 蹲“史低”入手,打游戲也講求“性價比”

圖圖|27歲 運營

這些年,“該省省,該花花”的道理貫穿我的衣食住行,甚至包括“精神娛樂”——打游戲。

起初,通過Nintendo Switch入游戲坑時,我就研究過如何買“折扣”游戲。當時,我便發現,Switch的游戲分為數字版和實體卡帶版兩種,其中,數字版游戲根據地區不同,優惠也不同。

發現這一現象后,為了買到便宜的游戲,我通過看各種教程買不同地區的“點卡”,蹲到過不少打折游戲。

這兩年,我脫坑NS,轉投PS5的懷抱,不變的是仍在研究如何買到打折游戲。

為了“蹲到”史上最低,我在微信公眾號和一些平臺上關注了不少游戲資訊賬號。這些賬號會定期匯總“近期PS商店折扣游戲”,還會詳細列出該價格是“新史低”還是“平史低”。

通過這些資訊,我蹲到了首次打折的《生化危機四重置版》和打了6.6折的《艾爾登法環》,均是“新史低”。且二者都是高評分游戲,特別是當《生化危機》系列游戲實體版不易購買,《艾爾登法環》很“耐玩”的情況下,以“新史低”價格購入絕對稱得上是“超值”。

圖/圖圖打折買的游戲,來源/圖圖提供

除了游戲日常打折外,在一些重要的大促節點,如“雙11”“黑五”等,許多游戲平臺不僅會放出“歷史低價”,就連訂閱制會員服務也會打折。

比如,在今年6月,港服PSN商店“Day of Play”折扣活動上,訂閱制會員服務年度首次打折,“一二三檔年會員全部75折”。收到這個消息后,我立即又續費了一年會員。

今年雙11,我也終于等到了“3折”的《巫師3:狂獵完全版》,而此前這款游戲的數字版“撐死”也就低至5折。

老玩家們其實都知道,PS5上的游戲經常打折。所以我這種“價格敏感”的游戲玩家,基本不買原價游戲,耐心等到“史低”入手,性價比拉滿,游戲體驗也沒差。

*文中小元、曉曉、張大方、圖圖、小七、關雨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尖扎县| 盐津县| 台南县| 仙桃市| 凤台县| 定陶县| 海宁市| 察隅县| 莱西市| 永嘉县| 瑞丽市| 乐业县| 宜良县| 德兴市| 子洲县| 黄石市| 乐都县| 合肥市| 津南区| 太白县| 天长市| 四子王旗| 冀州市| 克拉玛依市| 利辛县| 玛纳斯县| 保亭| 柯坪县| 盐山县| 永福县| 车险| 迁西县| 临泉县| 涞源县| 常熟市| 讷河市| 临洮县| 惠水县| 长沙县| 察雅县| 博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