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讀娛 林不二子
2023年綜藝大作不少,既有《乘風破浪2023》《中國說唱巔峰對決2023》等老IP為市場貢獻話題熱度,也有《舞臺2023》《現在就出發》等新IP在市場嶄露頭角。與此同時,行業也在積極創新,模式上有對劇綜聯動、衍生綜藝品牌化的新探索,題材上也在挖掘體能綜藝、電影幕后等新切口。
綜藝的熱議話題導向也有一定變化,除了常見的明星娛樂,具有社會價值的話題在增加。近期微博熱搜#內娛史上最炸裂的6分32秒談話#就源自于《一路前行》里劉濤和胡歌討論具體環保行為的可行性,這樣具有現實意義的話題出自綜藝節目,也體現綜藝承載的社會價值濃度在提高。
不過在綜藝行業積極發展的表象之下,綜藝流量大盤的情況并不樂觀。云合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全網綜藝累計正片有效播放同比上漲僅有4%,Q3全網綜藝累計正片有效播放80億同比下降7%。拉長時間來看,2020-2022全網綜藝累計正片有效播放分別372億、322億、276億,綜藝大盤流量逐年下滑的趨勢明顯。
流量大盤的下滑直接影響了綜藝的變現。據擊壤科技數據,2023年軟廣市場臺綜、網綜、網劇客戶投放普增,但僅投網劇的客戶占比增幅最大,連續老客戶從綜藝向網劇的轉投趨勢明顯。回望2016年的綜藝招商輝煌期,一檔節目10個以上贊助接近常態,而當下有5個贊助已經是良好水平。
在市場和品牌兩端遇冷,主要歸因于用戶消費行為和需求已經發生了變化,同時綜藝的變現模式也不能適應當下市場的新要求。在行業釋放出需要革新的信號下,綜藝市場如何以用戶需求為先,進行更多元的變現成為最重要的議題。
用戶的需求還沒被最大滿足?
在用戶從電視端到網絡端再到移動端遷移的背景下,相關內容消費路徑、消費習慣、種草方式等皆發生了巨大轉變,綜藝行業正在面對全新的市場環境,一些現象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最明顯的一點,是用戶對長內容的耐心下降。隨著刷短視頻成為人們日常娛樂的主要形式之一,用戶對長內容的忍耐度越來越低,換言之,在用戶可支配娛樂時間的天平中,長時間觀看的綜藝如果不能帶來額外價值,用戶的選擇就很容易向碎片化娛樂的一邊傾斜。
面對這一現象,劇集側拿出了短劇來適應環境,綜藝側雖提出過“輕綜藝”“小鮮綜”等概念,但這些輕量內容的成功案例并不多。今年綜藝新IP中較為亮眼的《種地吧》,在把握紀實性的同時對片長進行了控制,每期50-70分鐘的勞作真人秀,雖然內容更輕量但也沒有影響用戶對節目的喜愛。或許行業可以轉換思路,做輕體量+長運營,調整“輕”與“重”的市場占比,讓用戶全天候有綜藝可看,來滿足市場的多種內容需求。
第二點是目前主流的綜藝形式,很難向年輕人愛分享愛互動的特點靠攏。當下年輕用戶越來越樂于通過多種方式表達與分享他們的喜愛,一如彈幕的玩法出現,好看的劇做內容二創,有趣的視頻參與合拍,顯然綜藝也需要在彈幕之外,更多找到滿足年輕用戶內容消費新習慣的方式。
從這個角度來說,做多內容形式組合的綜藝IP,或許能為內容創造出更多用戶可互動空間,增強綜藝IP與用戶的鏈接。比如包含短、長、直多種形式的抖音綜藝《全力以赴的行動派》,就在正片之外用短視頻挑戰賽、綜藝直播增強了節目與用戶的互動,用戶愛看愛玩一起造梗,也讓節目成了出圈爆款,官抖播放量達117.1億次,全平臺熱點376個微博熱搜53個。
另外一點,用戶的“種草”需求凸顯,但綜藝還沒能很好的承接。在信息爆炸時代,用戶需要一個“買手”為他們篩選、種草商品,而視頻內容正是合適人選,前幾年大熱劇集《長安十二時辰》帶動了“水盆羊肉”的全網流行,短視頻也帶動了地區文旅發展,這些都體現了視頻內容的“種草”能力。但在綜藝側,目前長視頻平臺的用戶消費路徑冗長,需要頻繁跳轉或者切換平臺,才能完成內容-種草-消費的鏈路,如何縮短用戶從內容到購買的路徑,也是需要行業共同面對的挑戰。
商業模式單一,矮化變現天花板?
如果把綜藝視作產品,那么這個產品的商業模式很明顯不夠成熟,或許強依賴招商的單一商業模式本身就不夠健康。
首先是打擊行業創新積極性。過去,招商能力弱的項目會胎死腹中,做內容始終要考慮如何提高對品牌的吸引力,引入流量藝人成為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也使得綜藝制作費用的分配不夠合理。現在雖然平臺增加了對新IP、潛力賽道的支持,但不過是平臺方與內容方共同承擔高制作壓力,并沒有解決節目還是要依賴招商回血的情況。
第二點,廣告招商存有明顯天花板。品牌方投放預算、節目可容納品牌數量皆有上限,過多植入廣告影響用戶的觀看體驗,綜藝贊助也傾向買方市場,品牌方永遠期望用更低的投入換來更高的回報。
第三點,單一商業模式抗風險能力較差。最直觀的例子就是去年品牌方縮減投放,導致許多綜藝裸播,給行業帶來了不小打擊。前文也提到,如今品牌方的投放傾向從綜藝向網劇流動,這更是一個糟糕的消息。
一言以蔽之,強依賴招商讓綜藝行業頗有些“看天吃飯”的意味。
幾年前開始,行業就在思考如何解決商業模式單一的問題。2020年青春芒果節打造了線下IP主題樂園“青春芒果城”,發揮《明星大偵探》《密室大逃脫》等平臺IP價值;愛奇藝則在開發潮流賽道時,嘗試用潮流綜藝進行潮品電商帶貨。
現在來看,綜藝后鏈路商業開發已經開始步入正軌。《很高興認識你》就結合前文提到的“種草”價值,通過在抖音上做賬號運營,持續輸出綜藝表達內核的相關內容,完成了IP賬號的用戶積累與沉淀,半年漲粉近百萬,衍生短視頻節目實現了百萬量級的品牌招商,官號電商直播赫蓮娜專場全天GMV也突破2300萬。
共研產業咨詢數據顯示,2017-2022年綜藝整體市場規模基本穩定在550-600億元之間,增長停滯意味著行業急需尋找新增量。
用戶市場新環境,內容流動新渠道,或許都可以納入到綜藝商業化的考慮范疇內,從新的視角重新挖掘綜藝內容變現的可能性。
尾聲
綜藝行業的現有問題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好消息是在困境中探索,看到了一些來自市場的新變化與新需求。
我們相信擅長創新的內容人能夠找到合適的解法,完成對內容、商業模式的破局,才能讓綜藝擁有更貼近新時代特征的面貌,讓國產綜藝重新煥發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