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豹變 高宇哲
編輯|邢昀
「核心提示」
高德“攪局”跑腿江湖,網約車平臺們想要講新故事,但是美團跑腿們樂意嗎?
玩家眾多的跑腿江湖,又多了一員跨界猛將。
近日,高德地圖在北京、武漢、杭州三地上線了“秒送”服務,目前僅對接餓了么旗下的蜂鳥跑腿一家平臺。
與滴滴快送上線200城、貨拉拉0抽傭高調入局不同,高德試水跑腿業務,顯得有些“悄無聲息”。打開高德APP首頁,“秒送”服務并未設置在一級入口,如果不搜索關鍵詞,要在二級頁面的“出行”菜單中才可找到,首單5元的減免優惠也較為克制。
隨著網約車市場逐漸飽和,各大出行平臺開始尋找新的增長點。滴滴出行、哈啰、貨拉拉等先后入局跑腿行業,這些具有多年出行經驗,自帶運力資源平臺躋身同城配送服務,并不令人意外。高德的加入,無疑讓戰局更加激烈。
實際上,跑腿行業早已群狼環伺,作為即時配送賽道的細分領域,跑腿主要滿足一些同城個性化配送、代買、幫辦事等需求,已經擁有美團、餓了么等本地生活玩家參與,還聚集了順豐同城、閃送、UU跑腿等專業的配送玩家。
混戰之下,網約車平臺能否分一杯羹?內卷升級的跑腿江湖戰況如何?
網約車平臺,集體“跨界”
一眾網約車平臺中,滴滴出行較早試水跑腿業務。
2020年,滴滴出行在21城上線“幫我買”跑腿業務,以專人專送的方式,代買奶茶、咖啡、藥品等,還可以幫取快遞、文件。在頭部“大哥”的啟發下,同年哈啰從廣東部分城市推出“哈啰快送”服務,借助哈啰順風車車主、網約車司機等進行四輪拼單配送。
經過三年的用戶心智培養后,今年6月滴滴推出“滴滴快送”業務,以聚合方式接入達達快送、閃送、順豐同城等專業跑腿公司,并且覆蓋200多個城市。以大型貨運為主的貨拉拉,也在3月上線兩輪同城跑腿服務。
歷經野蠻生長后,網約車行業的需求仍在增加,但價格戰壓縮了平臺的利潤空間。從各家動作來看,跑腿有望探索新的業務增長點,為了吸引用戶端和騎手端,平臺們各有策略。
為召集更多騎手,貨拉拉開啟“燒錢”模式,投入2000萬補貼,一邊給到用戶獎勵,一邊用于新生運力的補貼。同時,降低騎手門檻,對8月之前注冊的騎手,不收取任何傭金,并推出跑單獎勵。
滴滴則與第三方平臺合作,借助達達快送、閃送、UU跑腿等公司,擴大業務范圍,只需進行調度協同,還可提高配送效率。
除策略以外,平臺們的跑腿服務各有側重。
滴滴出行的“快送業務”,以一級頁面中的“送貨/搬家”為入口,提供多單拼送和兩輪直送。從騎手運力來看,下單頁面顯示“附近有100+位快送員,預計1分鐘接單”,似乎運力充足、體驗感更佳。
貨拉拉一級頁面“拉貨”中有跑腿選項,提供一對一直送,由于大件配送的自有優勢,沒有超重費用,大重量物品的同城取送性價比更高;哈啰在一級頁面“送貨”中有跑腿業務,目前優惠最高可減10元。
從跑腿業務的入口設置來看,滴滴、貨拉拉、哈啰都在一級頁面跳轉,只有高德設置在二級頁面。在價格方面,以北京地區為例,滴滴的服務最多但價格較高;哈啰在優惠力度下價格較低,但與順風車一樣,要選擇取送時間,不保證即時配送。
網約車集體入局跑腿業務背后,一是面臨需求飽和、業績下滑,需要將出行業務延伸到物流快送方向,可以利用司機閑置時間,提高資源利用率;二是同城即時配送確實是本地生活服務中一塊“香餑餑”。
據艾媒咨詢發布《2022年中國跑腿經濟市場洞察報告》顯示,2021年我國“跑腿經濟”市場規模達到131億元,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664億元,2018-2025年的年復合增長率為75.4%。以此來看,跑腿賽道可達千億規模。
這片可待挖掘的藍海,亦受到資本的青睞。2020年,達達上市,成為“即時零售第一股”,此后與京東持續深度融合;2021年順豐同城實現港股上市;2022年,UU跑腿獲得數億元B+輪投資。
增量市場吸引新玩家入局,然而突圍難度不可小覷。
入局者眾,頭部效應明顯
千億規模的跑腿賽道中,主要聚集了三類玩家。
一類是以美團、餓了么等綜合服務類平臺延伸出的跑腿業務,包括美團跑腿、餓了么跑腿,這些平臺經過七八年的快速發展,培養出一定的用戶習慣和消費心智。
另一類是以達達、閃送、UU跑腿為代表的專注于跑腿服務的玩家,這種單一服務型平臺往往入局較早,提供一對一急送等服務,建立起較高的品牌認知度。其中也有愛跑腿、365跑腿等聲量較小的品牌。
最后是以順豐同城和貨拉拉為代表,從快遞、物流行業發展而來的跑腿平臺,他們具備同城物流經驗和完整的物流管理體系,可通過自建運力提供服務。
從目前多家混戰的競爭格局來看,行業頭部效應凸顯。
從用戶反饋來看,綜合平臺的跑腿服務市占率較高,美團具備突出優勢。據艾媒咨詢2022年調研顯示,跑腿品牌中,美團是用戶最常使用的品牌,有60.1%消費者偏好于此,其次是餓了么跑腿(29.8%)和閃送(27.8%)。用戶對跑腿品牌的忠誠度較高,有46.8%用戶會認準一到兩個品牌,41.3%用戶偏向使用幾個品牌。
除用戶量外,全年總配送量、騎手數量、城市覆蓋范圍也是衡量平臺規模的重要指標。觀察這些數據可以發現,跑腿賽道的頭部玩家優勢明顯。
從騎手數量來看,美團在《2022年度美團騎手權益保障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去年有超過624萬騎手在美團獲得收入,日均活躍騎手超100萬;截至去年6月,順豐同城擁有活躍騎手70萬,達達快送年活躍騎手達100萬。
目前各平臺的運力組織模式分為兩類,一是自行招募騎手,二是以眾包模式召集社會閑散運力。很多平臺的外賣員兼顧跑腿員,或者一人兼職多平臺跑腿業務也很常見。
據騎手反饋,各大平臺抽傭比例多在20%-30%,“差不多三分之一”。為了增加收入,很多兼職騎手注冊多個平臺,有騎手在美團和蜂鳥同時跑單,一天能賺到300+收入。對比下來,美團眾包的兼職騎手告訴《豹變》,“平臺的收入取決于不同時段,但美團的訂單量較大,單價較低,會優先派給專職騎手;閃送的抽傭略低,但訂單較少。”
為了尋求增量,跑腿玩家們不僅需要燒錢換市場,同時尋找“同盟”,拓展單量、流量。此外,玩家們不斷擴大城市覆蓋范圍,下沉市場也成為必爭之地。群雄激戰之下,跑腿賽道的競爭格局已然形成,相對壁壘強大的頭部來說,第二三梯隊的玩家處境更加艱難。
錢沒那么好賺
隨著“萬物到家”,以及幫忙跑腿等消費習慣的養成,跑腿行業肉眼可見的火熱起來,但是玩家們想要盈利也沒那么容易。
從頭部玩家順豐同城的數據來看,對C端消費者的同城配送服務,也就是更狹義概念的跑腿業務,在整個收入盤子中的占比從2018年的4.9%,提升到2022年的18%。
財報顯示,2023年上半年,順豐同城的C端跑腿收入實現近1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5.4%,年度活躍消費者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3年6月30日的過去一年達到超過1850萬人,同比增長50.3%。
不過從整體業務來看,順豐同城從2019到2021年,連續三年凈虧損分別為4.70億元、7.58億元和8.99億。直到2023年上半年才首次實現扭虧為盈,錄得3030萬元凈利潤。
另一個同城配送領域的上市玩家達達,虧損也從未停止,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達達歸母公司凈虧損分別為14.49億元、18.78億元、16.7億元,三年累計凈虧損超50億。直到今年二季度,達達集團才實現上市后的首次整體盈利。
雖然公司沒有公布細分業務的盈虧情況,但是從激烈的競爭中也能看出,持續的自我輸血能力才是贏得競爭的關鍵。
跑腿行業一方面在業務發展初期,巨頭和資本為了盡快跑馬圈地、占領市場份額,以“燒錢”換增長;另一方面,跑腿平臺的規模,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騎手數量,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擠壓了利潤空間。
順豐同城財報可見,2022年營業成本為98.51億,其中勞務外包成本達到96.33億元。順豐同城曾表示,是由于業務擴張及訂單量增加導致騎手群體擴大。
支付給騎手的薪酬和激勵措施,也是達達的最大開支,從2017-2019年,達達這一費用分別達15.26億元、19.183億元以及26.791億元。即便是美團,去年的配送成本也高達801.9億元,占總營業成本比例的61%。
為解決這一難題,部分跑腿平臺嘗試通過無人配送降低成本。通過機器配送,可以全年24小時不間斷運轉,效率大大提升。美團從2017年開始探索無人機配送,至2022年,無人機累計完成超12萬單配送任務;達達快送和順豐同城也先后開展無人配送。
頭部玩家尚且如此,新玩家們更是難度升級。
以貨拉拉為例,不同于滴滴依托龐大的用戶基礎和聚合騎手資源。從四輪轉向兩輪,意味著要從零開始自建騎手團隊,而面對擁有幾十萬量級騎手的老玩家們,搶人壓力可想而知。因此,貨拉拉從入局便開啟“燒錢”補貼模式,用以吸引新騎手和新用戶,一旦補貼停止,平臺訂單量或會受到影響。
網約車平臺紛紛拓展跑腿業務,是為了突破增長瓶頸,試圖分到跑腿賽道的紅利。但能否“熬”到盈利,也成為擺在新老玩家面前共同的難題。
你覺得跑腿業務有前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