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刀財經 李家誠
“水土不服”的水井坊正重回軌道?
最近,A股各大上市白酒企業都紛紛出爐了最新三季度財報。
據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報告期內,A股20家白酒企業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189.80億元,同比增長18.92%,行業平均凈利潤率達到38.49%。
其中,水井坊在2022年和今年上半年業績“拖后腿”后,終于交出了一份相對不錯的財報報告。
眾所周知,水井坊前身是老八大名酒的全興大曲,但在10年前被外企收購后,近幾年卻越來越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這次業績回暖,無疑等于給了水井坊一針強心劑,但要想重新擁有匹敵其他二線酒企的實力還尚需時間。
01 “單條腿”走路
據水井坊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今年1月到9月,水井坊營業收入為35.88億元,同比下降4.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10.22億元,同比下滑3.08%。
與上半年相比,水井坊的下滑幅度已經大幅度收窄,不過,營業額與凈利潤仍處于負增長狀態。
事實上,自2023年以來,白酒企業一直承擔著經濟下行壓力負重前行,需要面對去庫存、終端銷售價格倒掛等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中國酒業協會等統計數據顯示,自2015年以來,我國白酒產量明顯下降,光2023年上半年,白酒行業產量就同比下降14.8%。同時,最近幾年,生產企業數量也是先升后降,行業集中度正越來越高。
因此,水井坊今年前三季度利潤下滑,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公司為了降低社會庫存和穩定價值鏈條,一季度出貨量低,利潤下滑嚴重;另一方面則因為水井坊的產品多集中在300到600元價格的中高端區域,受疫情影響下,非但沒能增加利潤,反而拖累業績。其實多年來,水井坊都是一家對高端化非常有執念的酒企。
2000年時,水井坊先后推出水井坊井臺和典藏兩款白酒,定價在400到600元之間,已經算是高檔酒定位。畢竟當時茅臺和五糧液的售價才分別為300元和500元。
2011年,水井坊推出的菁翠系列,定價都在1000元以上,但受市場所限,推廣并不成功。不過,這并沒有阻礙水井坊繼續高端化之路。2017年,高端白酒市場回暖后,水井坊又接連推出售價都在1000元以上的典藏大師和新版菁翠兩款高端產品。
2021年,朱鎮豪正式擔任總經理后,更是加大品牌高端建設的步伐。朱鎮豪曾不止一次公開表示,水井坊的核心戰略就是走高端化之路,并希望可以成為濃香酒頭部品牌。盡管水井坊在高端化之路走得如此堅定,但卻對其業績拉動并不明顯。
據水井坊財報數據顯示,在2023年前三季度,以水井坊品牌系列為代表的高端產品營業收入為34億元,同比下滑6.33%。以天號陳系列酒為代表的中檔產品收入為1.39億元,同比增長51%,但其毛利率卻下滑3%。
藍鯨財經報道稱,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水井坊產品結構不完整,屬于高度聚焦的單一品牌。因為缺少腰部支撐產品,抵抗外部風險能力較為薄弱,整體在一線名酒下沉趨勢下較為被動。
換言之,由于水井坊的產品多集中在中高端區域,缺少低端產品線,因此,在消費調整期大趨勢環境下,處于被動狀態。
可以說,執著于高端產品的水井坊,既沒有形成穩固的高端線,也沒有能主打下沉市場的產品,因此單條腿走路的水井坊,業績下滑也成必然。
02 跑偏的高端化
同樣走高端之路,明明貴州茅臺走得非常順遂,不少酒企業也紛紛效仿,為何到水井坊這卻并不成功?歸根結底,并不是水井坊方向錯了,而是其骨子里缺少深厚的文化基因。
水井坊前身名為全興大曲廠。1998年,全興公司改造釀酒車間時,無意發現川酒燒坊遺址,是當今保存最完整的古老釀酒作坊,被譽為“中國白酒第一坊”,并更名為水井坊。
依靠“中國白酒第一坊”做背書,水井坊與五糧液、瀘州老窖、劍南春、郎酒和舍得并稱為“川酒六朵金花”。
但與五糧液、貴州茅臺等有深厚白酒文化的企業相比,水井坊明顯“先天不足”。為了提高品牌高端形象,水井坊便將更大精力投入到營銷上。
據不完全統計,這幾年水井坊先后贊助了助冰雪、網球、乒乓球等各種體育賽事和活動,成為官方指定用酒,用以提高品牌影響力和聲量。
同時,水井坊還贊助《國家寶藏》、“以桌會友·成就美好城市論壇”等電視欄目和活動,以此來塑造水井坊在大眾心目中的高端形象。在營銷費上水井坊出手也是非常闊綽,投入都是大手筆。
據財報統計顯示,從2017年到2022年,水井坊銷售費用支出分別為5.51億元、8.54億元、10.64億元、8.41億元、12.27億元、12.79億元,銷售費用所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6.88 %、30.3%、30.08%、27.97%、26.48%及27.37%?;旧箱N售費用占比差不多是營業收入的三成左右。其中,2022年光廣告和促銷費用就高達9.94億元。
反觀茅臺、五糧液等高端酒代表,2022年茅臺銷售費用32.98億,所占營業收入比重為2.65%;2022年五糧液的銷售費用為68.44億元,所占營業收入比重為9.25%,都要遠低于水井坊的銷售費用率。
而與水井坊營收差不多的迎駕貢酒,2022年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占比僅為9.17%,差不多是水井坊的三分之一。雖然水井坊在營銷上投入很舍得,但在研發投入上卻很一般。
最近幾年水井坊一直不斷強調傳承和創新,對典藏、井臺系列進行了全新升級。但其實只是對于其外觀設計上更花心思,以至于被外界稱為是“瓶子坊”。
據財報顯示,2022年,水井坊研發投入6242.07萬元,同比增長51.98%;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34%,比去年同期上升0.45%。而2021年,水井坊研發投入僅為2048萬元,加上本期資本資本化研發投入的2059萬元,總計為4107萬元。相比之下,光2022年,瀘州老窖、五糧液和洋河等公司的研發費用均突破了2億元。
正因如此,水井坊更被外界詬病是重銷售輕研發,并不是真正想要真正成為高端白酒的代表。
03 頻繁換帥,增加內耗
更尷尬的是,水井坊還被外企收購,是A股中唯一一家由外資控股的白酒企業。
2006年,外資企業帝亞吉歐通過參股獲得43%全興集團股權。2013年,帝亞吉歐將全興集團全部股份收購,水井坊也由其全部控股。而水井坊在被收購后,就開始了長達10年的不停換帥之旅。
在帝亞吉歐入主水井坊后,先后分別由兩名外籍高管接手擔任總經理,也開啟了中國白酒史上首次由外籍擔任掌門人的先河。
不過,兩位外籍在任期間,水井坊的業績一路走低,甚至由年盈利5個億轉為接連虧損狀態。
之后,帝亞吉歐或許是覺得外籍高管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于是又開始重新聘用中國籍高管范祥福擔任總經理。范祥福此前一直深耕啤酒領域,擁有長達26年的行業經驗。他在上任后,成功幫水井坊扭轉頹勢,在短短3年間,水井坊營業收入從2015年的8.55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28.19億元。
在范祥福離職后,水井坊又分別由危永標、朱鎮豪接任,但兩人都在任期一年多后因個人原因而離職。
2023年2月,在朱鎮豪離職后,英國人艾恩華空降成為了水井坊代管總經理。意味著水井坊再次結束中國籍高管時代,又變為由外國人擔任掌門人。十年換了6位高管,還全都無白酒行業經驗,水井坊掉隊似乎也成了情理之中。
同時,隨著白酒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留給水井坊的時間并不多。
在高端白酒細分市場領域,現如今,茅臺、五糧液和國窖的市占率分別為61%、28.4%和6%,市場份額總計高達95.4%。而中國酒業智庫專家歐陽千里也認為,白酒消費市場將會進一步向頭部甚至極頭部品牌集中,水井坊將會承擔更大的壓力,市場前景并不明朗。
水井坊也意識到了危機,艾恩華在接手后就表示,行業正處于深度調整周期,水井坊要想保持穩健成長,需要加倍努力并堅持長期主義,保持穩健的發展節奏。
一方面,水井坊加強渠道間合作與團結,拓展新渠道,有效提升產品品質和消費者體驗;另一方面,加強終端銷售,并努力進行消費者培育。
現如今,水井坊的業績正在持續回暖,意味著努力正在奏效。不過,水井坊何時能真正重現往日輝煌,仍言時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