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李如嘉
界面新聞編輯 | 唐俊
近日,有用戶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表示,自己在西安機場發現多家地址造假的民宿。這些民宿在OTA平臺上的定位距離機場只有數百米,但是實際上定位的位置不是在網約車停車場,就是在航站樓內, 都是不存在的“幽靈民宿”。
在哈爾濱太平機場,吳先生也遇到了民宿謊報地址的情況。吳先生告訴界面新聞,為了趕早班機,他在OTA平臺上預訂了前一晚機場附近的民宿。在平臺上,這家民宿距離機場只有800多米的距離,名為“尚優民宿”。但當他們一家三口到達機場后,老板卻告知他們需要乘車前往酒店。吳先生雖然有疑慮,還是上了民宿派來的車。
當時是晚上7點,天色已晚,由于機場擴建,太平機場附近的村莊和建筑都面臨拆遷,車輛在一條顛簸的土路上行駛,不時迎面還有工程車開來。吳先生一行就這樣被拉往了6公里外的一家偏僻小酒店。酒店名稱也并非平臺上顯示的尚優民宿,而是“鴻翼賓館”。
酒店周圍荒無人煙,吳先生無法自行離開,也找不到其他住所。在對自身安全的焦慮中,他和家人一晚都沒有睡好。吳先生在黑貓投訴平臺上對他所預訂的OTA平臺進行了投訴,但結果OTA平臺只提供了他當晚房費一半的賠償。
界面新聞查詢到,太平機場這家尚優民宿在各個OTA平臺上都有上架,并且地理位置均標注在機場附近幾百米內。在這些平臺的評論區內,最早在今年1月就有用戶投訴這家民宿位置和名稱造假,但只有一家平臺對這家民宿在最近做了下架處理,其余平臺上依然可以預訂該民宿。
界面新聞記者以住客身份聯系該民宿,接電者向記者確認,民宿確實距離機場有一定距離,但可以提供接送機服務。接電者稱,與平臺上登記的位置不同是因為經過了搬遷,并且太平機場周圍的民宿酒店都有進行類似的操作,“至少我們酒店更加干凈舒適”。
在社交平臺上可以看到,這樣的問題頻頻出現,不少人都上過當。民宿主為了吸引在機場附近有過夜需求的旅客,設置了這些“幽靈民宿”。而消費者在到達機場后才發現這些門店實際位置偏遠,但由于一時無法找到替代或天色已晚,只能“認栽”。
有民宿平臺告訴界面新聞,平臺其實一直在治理這些“幽靈民宿”。但在早期,門店上架平臺時存在不少問題,包括物理位置審核流程不完善、人工核查疏漏、缺乏定期信息維護和信息校準機制等。雖然用戶端有所反饋,但平臺并沒有做出有效改善,導致這類問題一直存在,機場就是其中的重災區。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博士后龍飛對界面新聞表示,OTA平臺作為互聯網企業,注重的是海量的數據,不會對每一個房源都去實地查驗,主要是通過房主提供相關文件進行審核,包括房產證、租房合同、營業執照等。房產證有編號可以查驗,但是營業執照的注冊地點和實際民宿經營地點可能會有出入,租房合同的地址也存在較大造假空間。對于租賃合同和營業執照造假,平臺的查證難度較大。
她提到,相比于酒店,民宿更容易出現造假問題。民宿只需要租賃合同就可以上架,不需要運營資質,即使被下架后很快可以更換名字和地址重新注冊。目前民宿也還沒有全國統一的資質管理規范可以參考,而國家對于酒店的管理體系更為完善,登記審批流程也更為嚴格。
還有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透露,由于OTA平臺存在代理房源,這些“幽靈民宿”還可以先入駐一些審核寬松的小平臺,再借助這些小平臺的資質去大平臺上進行售賣。
上述人士認為,要想根治這些“幽靈民宿”,最有效的辦法是底層的地理位置攔截以及定期巡查,比如對交通樞紐這類高發區域做強審核。“這個功能一些大的平臺是具備的,效果也得到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