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馮雨晨
連吃9個跌停的*ST同達(600647.SH)面對退市困局似乎無解。
ST同達今年5月5起因營收低于1億元且歸屬凈利潤為負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截至今年前三季度,*ST同達營收僅100.37萬元,凈利潤-695.49萬元,依舊難過財務指標關卡。
因此*ST同達自去年起就將希望寄于收購優質資產增厚營收利潤,今年9月,*ST同達“最后一搏”,稱擬現金收購安徽墻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0%股權。但至11月中旬,*ST同達公布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存在不確定性后旋即宣布終止。
*ST同達近日在互動平臺直言:靠公司自身現有的資源無法實現2023年度營業收入1億元或凈利潤為正的目標。
據最新披露,*ST同達總股東戶數7924戶,相較于2022年年底的1.54萬戶下降約一半。對于投資者關心的后續如何“保殼”,*ST同達未有更進一步的打算和需披露信息。*ST同達向投資者明確,剩下的時間不夠進行一次完整的重大資產重組。
資料顯示,*ST同達在1993年上市,由新亞快餐改革發展而來,2000年8月,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信達投資成為其第一大股東。公司長期主營貿易業務及投資與房地產銷售、房產出租,自2022年來,*ST同達便未開展建材貿易業務,今年起房地產銷售業務也隨之停滯,徹底陷入主營業務缺失狀態。
11月21日下午三點左右,界面新聞記者來到*ST同達辦公所在地,公司門口緊閉,前臺未有人值班,玻璃門上貼著“非公司員工禁止入內”的紙張告示,記者駐足多時未發現有人走動和進出。

另一方面,正是背靠信達系,投資者對于控股股東在最后關頭是否能伸出援手依舊抱有希望和猜測,頻頻在互動平臺問及如果大股東贈送資產能否“救”得了營收和利潤,*ST同達則“打破幻想”表示即使贈送資產產生的營收利潤屬非主營收入與非經常性損益。

此外,更有不少投資者著急“建言獻策”,提到主動退市、賣資產存貨等,對于這些建議,*ST同達進行了高頻回復,無奈表示:“公司知道時間緊迫,但任何所謂的“方案”,有的理論上可行,但實踐中不一定走得通,其它上市公司的案例也不一定適合同達創業的情況,公司及控股股東的任何努力都須規則允許且力所能及。”
截至11月21日,*ST同達股價收于7.23元/股,總股本1.39億股,總市值10億元。若*ST同達繼續跌停約24個交易日后總市值將跌下3億元,屆時或提前觸及市值不達標退市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