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壹娛觀察 大娛樂家
剛剛過去的周末里爆發的戲劇性事件大概會成為回顧2023年不能抹去的重要時刻——明星科技公司OpenAI董事會“突襲”解雇自家CEO Sam Altman。
不過這場突襲過去不到48小時,Altman就在個人X上發了一張自拍表示自己回到了公司,相關消息稱他與OpenAI董事會開始了一系列談判,提議讓多位知名科技界高管來領導一個新董事會,使之更符合他的商業愿景。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他將會上演一出“王者歸來”時,情況又再次反轉,11月20日,OpenAI表示Altman將不會回歸,與此同時游戲直播平臺Twitch前首席執行官Emmett Shear被任命為臨時首席執行官。
就在這條消息發布不到兩個小時,微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納德拉直接在X上公布,微軟表示將聘任Altman和Brockman領導微軟一個新的高級人工智能研究團隊,可以說是靠一己之力來為這個動蕩不安的周末畫上句號。
隨后OpenAI現存770名員工里有743人簽署了一封聯名信,表態Sam Altman不回歸他們就會辭職,要知道該公司全職員工也不過770人。
目前來看,OpenAI和Altman本身的博弈對抗大概率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然而這一事件對于整個AI領域的影響顯然才剛剛開始。
OpenAI如此高調卻糟糕的公司治理必然導致一批核心員工的人心思變,進而可能打破原先的AI人才平衡;
再有則是Altman出局的原因也被解讀為其對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放縱”大于管控的態度,而這種路線之爭事實上也不再是什么秘密,尤其是在GPT5.0可能迎來更具有突破性的表現之時;
更重要的是,一旦OpenAI這一原本的領頭羊開始停滯不前,那么,AI領域的競爭或許將會進入另一個白熱化階段,在其中或許更有激進者存在,對于整個人類社會的未來是福是禍尚未可知。
即將到來的AI人才大遷徙?
就在微軟宣布Altman和Brockman將會加入之后,一大批OpenAI的核心員工紛紛在X上發布一句話:“OpenAI is nothing without its people.” (沒有了這些人,OpenAI什么都不是)。其中甚至包括參與了這場的突襲,只擔任了一天臨時CEO的首席技術官Mira Murati。
毫無疑問,不論外界如何評價Altman其人,但他在OpenAI員工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部分核心員工離職追隨Altman只是時間問題。
近年來重返公司的OpenAI聯合創始人Andrej Karpathy在X上說:"董事會有機會解釋他們的激烈行動,但他們沒有抓住機會,所以除了看起來的樣子,沒有什么可說的了"。這位前特斯拉AI部門的負責人,也被視為OpenAI的技術核心之一,一旦他也選擇離開這家親手創立的公司,那么對其技術演進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將會難以估量。
事實上,就在Altman“被辭職”的24小時之內,就有不少核心員工表示如果他不回歸那么他們便會辭職。這也是投資人之外,另一股逼迫OpenAI董事會坐會談判桌的關鍵力量,而現在談判破裂,顯然很多人也不會繼續待下去,畢竟從OpenAI出走的人,在如今的硅谷很難找不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
英偉達的資深AI科學家Jim Fan很快就在X上置頂了自己的公開招募郵箱,誠邀OpenAI的工程師、研究者、產品團隊加入英偉達;Salesforce首席執行官更是親自上陣開始招募……
與此同時,Google的DeepMind AI實驗室的應聘人數在過去兩天里也在快速上升,隨著Altman確定出走,不僅僅是英偉達、Google,相信像Meta、亞馬遜這些對AI有著超高投入的科技公司,都會開始明里暗里的加入搶人大戰。
甚至就連中國的AI公司都會變相的迎來一個機會,畢竟如此大規模的AI核心人才遷移,放在平時幾乎不可能隨便出現。
AI路線之爭擺上臺面
主導OpenAI這場突襲的負責人是Ilya Sustkever,他本身就是該公司的核心研究者和技術開發,OpenAI董事會成員之一,主導過OpenAI的許多重大突破。
根據目前在X上流傳的各種消息來看,Ilya推動了董事會炒掉Altman和Brockman,核心便是因為他對Altman以及其關系密切的伙伴日益激進的外部融資和商業化進度表示強烈的不安,認為這背離了OpenAI一開始作為非盈利組織的初衷。以及,Ilya認為Altman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安全問題和倫理挑戰,其實并不真的在意。
在此之前,關于OpenAI高層是否在安全地開發人工智能的緊張關系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
這種路線之爭又被稱為“加速派”和“對齊派”之爭。
前者作為技術主義信徒,任何當下的一切問題都可以通過技術進步來解決,AI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需要不惜一切代價的快速發展;后者則顯然更恐懼強人工智能可能帶來的毀滅性后果,畢竟從《終結者》開始的一系列科幻電影都已經把這個問題講的足夠清楚,他們認為在沒有足夠強的防火墻之前,不應該將具有自主意識的AGI公之于眾,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當下這場 “政變”,顯然也是將這種公司內部的路線之爭擺上了臺面。
孰是孰非或許很難給出直接判斷,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對于今后的AI發展而言,將會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這不僅意味著技術演進需要考慮商業前途,同時也如何監管和防范AI失控的終極難題。畢竟誰也不想成為讓人類社會走向終結的罪人。
AI行業或將重新洗牌
盡管GPT 4.0已經遙遙領先,但OpenAI經過這一輪的內耗,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再進行穩定的技術迭代和產品創新。
人才的流失是一方面,失去了Altman強大的融資能力,又對商業化嗤之以鼻的情況下,很可能很快連生存都會面臨挑戰。
目前來看,微軟貌似是最大贏家,雖然100億投資OpenAI可能竹籃打水,但拿下Altman和Brockman二人,后續自然還能吸納一大波OpenAI相關人才自愿前往,加上微軟本身的AI積淀,內部孵化出一OpenAI 2.0也不無可能。
Google和Meta當然更是樂見OpenAI意外翻車,畢竟他們也都急于在AI層面追趕微軟。在這場突襲開始影響到OpenAI的日常經營之后,不少OpenAI的客戶已經開始尋找替代選項,畢竟誰也不想自己使用的服務因為公司管理問題一朝突然停擺。
不過最新的消息是,OpenAI的董事會還在掙扎,試圖接觸直接競爭對手Anthropic尋求合并,后者的直接投資方這是亞馬遜,這也意味著雖然可能會失去大量人才,但以專利和技術并入另一家有巨頭支持的AI創業公司,依然還是可以得到人力和算力支持。
可以說現在整個AI行業都處在一種亂戰之中,最重要的是,一旦OpenAI淪為平庸之輩,行業領頭羊的位置自然誰都想要去爭一爭。從這個層面來說,接下來半年到一年時間里,市場或許將會迎來更加劇烈的AI技術演進和商業化推廣。
無論如何,這一次為了AI而展開的“宮斗”戲碼,最終只會讓AI的發展更加來勢洶洶,圍觀看熱鬧的看客們遲早也都會成為戲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