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編輯 | 蔡星卓
你想過有一天我們真的可以通過“意念”來控制機器嗎?
今年9月19日,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創立的研究腦機接口技術的公司Neuralink宣布,其首個人體臨床試驗開始進行人員招募。試驗旨在評估Neuralink的植入物和手術機器人的安全性,并評估其腦機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簡稱BCI)的初始功能,以達到癱瘓患者能夠用他們的思想控制外部設備的目的。11月,有報道稱,Neuralink正在研發一種可以解決失明問題的芯片。幾年內,Neuralink或將推出一款視覺芯片,它將解決導致失明的眼部疾病。
機器人的應用十分廣泛,但其在輔助康復領域的應用可能對人們的生活影響最為直接。生物信號的使用在輔助技術中已經變得非常普遍,接著,這些信息可以通過測量狀態的改變來控制設備。然而,假體或外骨骼并不是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的有效解決方案,需要另一層次的幫助和人機交互的新方法,這時候就涉及到腦機接口了。腦機接口的研究始于20世紀70年代,第一個植入人體的神經修復裝置于20世紀90年代中期出現。
關于BCI的研究也在持續進行。10月16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的論文中提到,腦機接口系統提供了與外部世界交流或交互的另一種方式,在最新的研究中,又有一種新的腦機接口誕生——為了改善殘障人士的生活,幾名學者提出了一種用于控制具有人眼偽影的輔助機器人。
2021年7月10日,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展臺展示的腦機接口前端。
2021年9月6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2021年IAA Mobility展上,梅賽德斯奔馳發布了一輛會“讀心術”的超級汽車。這款名為VISION AVTR的概念車是未來人車互動的新維度。梅賽德斯奔馳公司表示,這款汽車展望了腦機接口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前景。正如展會上的一個工作演示所示,AVTR可以通過操縱者大腦對儀表盤上的視覺刺激做出反應來控制。注意力越集中,神經元活動就越活躍,同時該裝置將觸發了車內的目標功能。
2021年10月2日,北京,觀眾用手機在2021中國科幻大會科幻產業展上拍攝基于腦磁場信號的腦機接口與多模態腦生理觀測平臺。
2022年3月23日,重慶,安裝了植入式腦機接口的大鼠。
2022年7月31日,在位于杭州市西湖區的“西投啟真腦機智能科創中心”展廳拍攝到的高性能神經信號記錄和刺激芯片。
2022年8月18日,北京,燕山大學的學生在BCI腦控機器人大賽區域演示“腦機融合智能輔助機械手系統”抓取飲用水瓶。
2022年9月1日,上海,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世博中心舉辦,腦機接口公司腦虎科技展臺放置了頭頂帶有腦機接口植入體的獼猴模型。獨創蠶絲蛋白輔助植入讓創口更小,安全性更高。腦機接口技術在治療腦疾病、改善殘障人士的生活,以及最終增強和拓展腦功能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是當下全球腦科學前沿研究的重要工具,也是腦功能探索和腦疾病診治的核心關鍵技術。
2023年5月28日,北京,觀眾在2023中關村論壇展覽(科博會)上體驗腦機接口手功能康復訓練與評估系統。
5月30日,加拿大多倫多,14歲的Zen Hanif(患有腦癱和癲癇)正使用頭戴式傳感器來控制軌道上的汽車。當地時間30日,荷蘭布洛維尤兒童康復醫院的研究人員宣布,他們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可以讓嚴重殘疾的兒童僅憑思想控制周圍環境的腦機接口。這項技術將要從實驗室走向現實世界,它可以讓孩子們用他們的思想來繪畫、播放音樂、駕駛遙控汽車等。
6月16日,法國巴黎,“科技萬歲”科技創新展上,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左)與陽獅集團監事會主席莫里斯·列維交談。馬斯克預計,他的Neuralink公司或將在2023年晚些時候進行首次腦機接口人體試驗。
8月16日,北京,2023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展示的腦機接口。(攝影:界面新聞/蔡星卓)
9月12日,杭州亞運村中的腦機賽車,可以通過腦電波控制、用“意念”讓賽車跑起來。
*參考資料:Karas, K., Pozzi, L., Pedrocchi, A., Braghin, F., & Roveda, L. (2023).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for robot control with eye artifacts for assistive applications. Scientific Reports, 13(1), 17512.;圖片來源:除特殊標注外,文中圖片來自視覺中國、東方IC
評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