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起點鋰電
2023年以來,相較海外,國內大圓柱電池產業化進展更為迅速,TOP10動力電池企業基本已入局,新勢力、新玩家不斷涌現,資本融資、產能擴張馬不停蹄。
11月20日消息,航天鋰電順利完成近10億元A輪股權融資,本輪投資人以國資產業基金及市場化投資機構為主,由桉樹資本領投,海嵐資本、源起基金等多家機構參與,將為航天鋰電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據悉,航天鋰電科技(江蘇)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9月,擁有成建制、全棧式高端鋰電管理人才團隊、近20年大圓柱電池研發經驗團隊,堅持磷酸鐵鋰大圓柱產品的研發技術路線。
本輪融資完成后,航天鋰電將進一步專注于大圓柱電芯研發、制造及銷售,深耕重卡、工程機械車輛等生產場景商用車電動化及儲能產業的技術和產業升級。
在資本端,據相關信息,航天鋰電已于2022年4月份按照投前估值10億元完成Pre-A輪融資。
2022年7月15日,航天鋰電發生工商變更,注冊資本新增1300萬元至1.13億元人民幣。2022年12月30日,公司再次發生工商變更,新增注冊資本300萬元。
此前,航天鋰電在6地開啟擴產狂飆,300GWh的產能目標也亟需資金輸血。
300GWh產能規劃
僅2023年,航天鋰電就在天門、云南、包頭三地落戶三大電池項目,合計總投資高達458億元,產能規劃共計90GWh。
7月15日,航天鋰電30GWh鋰電池Pack超級工廠及電芯一體化產業基地項目(一期)開工儀式在九原工業園區舉行。
該項目是航天鋰電西北地區建立的第一個基地,總投資142.5億元,占地面積約1200畝,主要產品以電芯為核心,涵蓋新能源產業下游儲能產品集成Pack、商用車電池包Pack及配套產業。
3月,航天鋰電相繼簽約落戶兩大電池項目。當月24日,航天鋰電與魯甸縣正式簽訂10GWh儲能系統及電動商用車動力總成系統“超級工廠”及綠色交通園區項目合作協議,項目正式落地云南省昭通市。
據了解,項目總投資55.5億元以上,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總投資約27.5億元。
當月15日,航天鋰電總投資260億元的天門“超級工廠”項目也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于今年1月6日正式簽約,從簽約至開工僅兩個多月。建成后將形成50GWh磷酸鐵鋰大圓柱形電芯及Pack一體化產業基地。
除此之外,2022年,航天鋰電也先后在兩地簽約投資到560億元以上,產能合計100GWh。
2022年9月,航天鋰電與安徽淮南當地政府簽訂50GWh鋰電池及材料一體化產業基地項目,總投資260億元以上,其中一期項目總投資約26億元。
同年10月20日,航天鋰電又一50GWh磷酸鐵鋰圓柱形電芯產業園項目在山東泰安市開工。總投資300億元,項目一期計劃投資30億元,建設5GWh磷酸鐵鋰電芯生產線,新上10條生產線,主要產品為自主研發的38910和46800新型動力電池。
目前,公司總部位于江蘇省高郵市,主生產基地位于高郵經濟開發區,規劃總面積3000畝,現已擁有1條研發中試線和7條全自動化圓柱電芯生產線,年產能達5GWh,已全面投產,規劃到2024年實現產能50GWh。
至此,航天鋰電以高郵(50GWh)為總部,已逐步構建全國6大產業集群,即江蘇高郵、安徽淮南、山東泰安、天門、云南、包頭,實現華東、華南、華西、華北和華中區域全面布局。
從投資金額來看,僅安徽淮南(50GWh)、山東泰安(50GWh)、天門(50GWh)、云南(10GWh)、包頭(30GWh)5個基地披露的投資規劃就達到1018億元,產能規劃達到190GWh。
依據規劃,未來三年航天鋰電全國將布局建設產能300GWh。這意味著其擴張腳步將持續推進。
客戶方面,自去年下半年開始,航天鋰電相繼與首帆動力、蘇州科瑞能源、天邦新能源、格子汽車、星瑪新能源等多家企業達成戰略合作。
7月15日,航天鋰電還與北奔重汽達成戰略合作協議,展開深度合作。
同時,今年以來,其也有多個儲能、商用車項目落地,比如攜手大孚科技研發落地5.2MWh戶外儲能系統、與萬仁汽車合作款皮卡R1電動商用車等。
大圓柱時代序幕開啟:量產節點而在?
據起點鋰電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外布局大圓柱電池企業超50家,其中GWh級別產能規劃企業超18家,已公布的大圓柱電池規劃產能已超過600GWh。
新老玩家的入局和擴產讓大圓柱賽道愈發熱鬧,但另一方面,難以量產和市場需求尚不明朗等一系列難題也在給行業加速降溫。
2023年,下游能源汽車需求增長放緩,動力電池產業鏈深陷去庫存的周期中,在降本需求迫切與技術未成熟的雙重拉鋸下,大圓柱電池難免被冷落。
按照規劃,要在今年下半年實現規模化量產的特斯拉,并未達到預期規劃,在工藝、材料、結構等均做出調整。
比如在工藝上,特斯拉對于全極耳成型不再執著于切折工藝,正極恢復使用濕法電極工藝,干電極工藝還只是應用到負極。在材料上,除了高鎳三元,還新增了LFP的選擇等。
同時包括松下,也傳出在產業化中遇到一些問題,甚至一度打算放棄。LG也還未透露具體量產時間,只稱計劃在今年年底前新建一條4680電池產線。
不過,業內一致共識是,受益于國內更為完備的全產業鏈工藝、設備改良與創新,46大圓柱規模化量產將由中國企業率先開啟。
中國主流電池企業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中創新航、遠景動力、國軒高科、欣旺達、蘭鈞新能源、比克、蜂巢能源等十幾余家電池廠商都在技術上獲得了實質性進展。而且產能擴張方面進展迅速。
國內市場中,億緯鋰能被視作最快可能實現大圓柱電池量產的公司。目前,億緯鋰能大圓柱電池已進入C樣階段,截止今年6月份,電芯下線數量達到100萬支,9月實現翻倍達到200萬支,主要得益于大圓柱高效的生產效率。
億緯鋰能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今年11月,其圓柱磷酸鐵鋰電池已取得的未來5年客戶意向性需求合計約88GWh,三元大圓柱電池約486GWh,較此前數據有所增長。
寧德時代此前表示,已經規劃了8條產線、12GWh的4680大圓柱電池產能,宣布于中國和歐洲各建20GWh產能,預計2024年開始量產并于2025年正式交付。
此外,比亞迪、中創新航、欣旺達、比克電池等今年亦紛紛宣布相關業務進展。
弗迪電池于10月宣布,其在9月與LG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本次合作中,弗迪電池攜消費類電池產品LFP 4680,將與LG協力打造面向歐美市場的競爭力產品。
中創新航4月發布頂流圓柱電池;欣旺達也在今年展示了兩個系列的大圓柱電池;比克電池1月官宣投建30GWh大圓柱電池產線。
目前來看,多家企業將2024年作為大圓柱電池SOP的時間點。從下游市場來看,國外車企引進大圓柱電池較為激進,需求更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