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袁文文
界面新聞編輯 | 肖芳
中國互聯網迎來一個新的歷史時刻,騰訊營收被字節跳動反超了。
據The Information報道,字節跳動第二季度收入增長超過40%,達到290億美元;上半年營收約為540億美元。去年,字節跳動年收入為850億美元,同比增長38%。
而騰訊控股的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營收約為2992億元,約合413億美元,同比增長11%。
騰訊在游戲、廣告、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等領域都保持著增長勢態。財報顯示,2023年Q3,騰訊游戲收入460億元,同比增長7%;廣告收入 257 億元,同比增長 20%;金融科技和企業服務收入達到520億元,同比增長16%。
字節跳動的主要營收來自國內廣告和電商,但海外市場的TikTok也已經成為字節跳動營收有利的拉動者,并且擁有較高的增長預期。
媒體此前曝光的數據顯示,字節跳動2022年海外市場營收達到160億美元,較2021年的65億美元增長一倍以上,遠遠超過2020年的12億美元。今年Q2,來自海外市場的收入占字節跳動總營收的近20%,由此推算,其今年海外市場的營收很大概率超過200億美元,增長率達到50%以上。
騰訊在國內市場保持穩定,但字節跳動已經走向了一個更大的戰場,和Meta等全球互聯網巨頭展開競爭。
字節跳動做了騰訊沒有做成的事
國內互聯網進入用戶存量時代,如何尋找增量市場成為了各大平臺的需要突破的問題。
騰訊的營收增速從2018年開始有了放緩的跡象。財報顯示,騰訊2018年營收同比增長32%。在此之前的2016年和2017年,騰訊營收增速分別為48%和56%,而2019年和2020年騰訊營收增長幅度在20%至30%之間,2021年這個數字下滑至16.19%。去年,騰訊整體營收出現了多年未見的下滑,同比減少0.09%。
以具體的業務來看,游戲業務短期內難以繼續作為拉動騰訊營收高速增長的引擎。
2018年之前,王牌游戲《王者榮耀》是騰訊營收的主要增長點。2019年,騰訊光子工作室又打造了爆款游戲《和平精英》,但2020年米哈游上線了《原神》,騰訊并沒有交出能與之匹敵的游戲,這之后又面臨著游戲版號收縮,騰訊游戲走得戰戰兢兢。如今,《王者榮耀》已經發布有8年之余,《和平精英》也4年有余,但是騰訊還沒有新的爆款游戲出現。
2022年,騰訊在本土市場游戲收入出現了下滑。直到2023年Q1,騰訊在本土市場游戲收入才從下滑中走出來,實現同比增長6%,這也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首次恢復同比增長。
與此同時,騰訊的營收增長還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用戶量增長的制約。
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23中國互聯網秋季報告中指出,截至2023年9月,全網活躍用戶規模達12.24億,而微信的平臺月活躍覆蓋規模已經達到了10.45億,已經很難再尋找到增量用戶。與此相關的廣告收入和移動支付相關收入都受到了用戶天花板的影響,未來的增長預期有限。
為了尋找增量市場,騰訊不是沒有將出海列入計劃,但是走得并不順暢。
此前,騰訊曾重點打造海外版微信WeChat,但是在和WhatsApp等產品的競爭中,WeChat似乎有些水土不服,目前其主流用戶還是海外華人。截至目前,WhatsApp的月活用戶數約為20億,遠超微信,更不用說WeChat了。
騰訊在游戲出海上獲得了實實在在的收益。2023年第三季度,游戲海外收入133億元,同比增長 14%,主要增長得益于《勝利女神:妮姬》、《Valorant》、《 Triple Match 3D》三款游戲。但從2023Q1-Q3的財報數據來看,海外游戲營收只占有游戲總營收的30%左右,離騰訊計劃達到占游戲總營收50%的目標有一定距離。
相比之下,TikTok成長速度更快,在全球市場獲得的收入的預期更好。
2017年TikTok正式上線,四年時間用戶數達到了10億。根據分析機構預估,2023年,TikTok用戶數可能突破19億。
據Data.ai數據,截至2023年10月1日整個全世界范圍的下載量TikTok早已成為第一,趕超Meta(Facebook)。

TikTok和國內的抖音一樣依靠打賞、廣告、電商變現。目前,TikTok在廣告投放上正處于商業化的初級階段。公開的調研數據顯示,主流品牌中有49%的品牌還沒有在TikTok上投放過廣告,但是如此龐大的用戶數和流量未來必定會吸引更多商家看上這塊“肥肉”。
除此之外,TikTok的電商也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和英國、美國等地上線。如果運營得當,這部分業務的增長空間也不容小視。
截至目前,字節跳動已經服務了近30億規模的全球用戶,其比主要服務國內市場的騰訊獲得更高的收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成立11年,字節跳動一直在打怪升級
作為一個在BAT等巨頭統治下成長起來的公司,字節跳動通過不斷和比自己強大的對手競爭,搶走對手的市場份額,讓自己發展壯大。
字節跳動剛剛成立的時候,張一鳴利用算法推薦機制寫下了今日頭條,并成功上線。這款APP完成了“編輯”進行信息分發到“算法”依據用戶喜好進行信息分發的改變。上線90天就超過了千萬用戶,截至2016年8月數據,今日頭條累計激活用戶數已達5.3億。
今日頭條經歷的第一場戰爭是和搜狐新聞。2014年搜狐宣布要起訴今日頭條侵犯著作權和不正當競爭,并要求賠償1100萬元,搜狐表示,今日頭條直接抓取其新聞內容放在自己的平臺上,甚至放上原文鏈接內容再加上自己的推廣和評論。這場訴訟并沒有讓搜狐新聞贏得新聞客戶端的戰爭,今日頭條為擺脫版權內容的束縛,上線了頭條號,開放全民創作,人人都可以成為內容的創作者,隨后很多專業媒體機構也入駐頭條號,現在這種方式已經成為了各大內容平臺的標配。
在短視頻領域,字節跳動不是第一個入局的,卻一步步緊追不舍成為了賽道上的第一名。
2016年抖音正式上線,那個時候快手的日活用戶達4000萬,用戶量超過4億,在短視頻領域是絕對的第一名。
當時快手的用戶主要來自下沉市場,抖音為了形成區分,它將視線投向了年輕人。團隊不斷嘗試不同類型的內容,推出了與時下熱點相關的挑戰、舞蹈和歌曲,以及吸引用戶創作的活動,“搓澡舞”當時風靡全網。同時大量邀請流量明星網紅入駐,2018年春節,抖音不惜重金營銷,在京九鐵路投放大面積廣告,最終日活翻倍。之后抖音又成功贊助了《中國有嘻哈》,線上線下玩法聯動。
很快,抖音依靠強運營和算法機制涌入年輕人的視線。
據《財經》報道,在比較初期兩個平臺的短視頻內容上,抖音更注重流量數據的推送,當一個視頻內容火了會出現大量類似的內容,然后不同的熱點會循環往復地推送新的,而快手的算法更注重對用戶內容的推送,縱使用戶感到有趣的內容終究也抵不過刺激感官的內容。
2018年6月,抖音以1.5億日活用戶成功反超快手。在此之后為了爭奪市場,抖音也和快手一樣搞起了“下沉市場”的拓寬,到如今抖音已經完全深入“下沉市場”甚至“銀發族”。2019年“快抖大戰”進入了白熱化,快手一改之前“慢公司”的印象,加大各個方向的投入,然而此時卻已經來不及了。
今日頭條和抖音勝在了“大力出奇跡”,這也成為了字節跳動的公司文化。
在海外市場,TikTok復制了今日頭條和抖音的打法。
字節跳動對海外市場分別投入了三款視頻產品:BuzzVideo、Vigo Video和TikTok,并且大幅買量和營銷,除此之外又收購了兩款短視頻產品Flipagram 和Musical.ly。
TikTok在上線海外后,增長速度驚人,2018年底就達到了2.7億月活用戶,扎克伯格逐漸意識到TikTok已經對Facebook造成了威脅,首先上線了短視頻應用“Lasso”,可是效果卻一般,于是緊接著2020年Reels全面上線想要對標TikTok。
但Reels僅僅是作為Facebook和Instagram內容的補充,并沒有一個單獨的APP入口,也只能瓜分其本身APP的用戶流量,同時在算法機制上也遠遠不如TikTok。
雖然TikTok一直遭受地緣政治方面的影響,但依舊成為了海外市場上最賣座的中國APP,海外營收一路攀升逼近Meta。
一位互聯網從業人員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字節跳動超過Meta只是時間問題,如今營收接近Meta更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是因為之前用戶的積累,現在逐漸爆發了”,他表示,其實目前TikTok的海外布局還沒有做到50分,包括電商廣告都在早期階段,已經有了如此成績,未來還有更大的空間。
字節跳動需要的只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