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烹油,一把名為《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的火再次讓短劇行業乘勢起飛。
游戲上線前后,行業動作頻頻。網文龍頭閱文集團一紙劇本召集令入局,檸萌影視率先宣布跑通精品短劇商業化,一部博主自制短劇《逃出大英博物館》刷屏全網,中廣點傳媒河馬短劇下載量一度超過淘寶。
與此同時,行業流傳著一則則造富神話:“又土又low”,但8天狂賺1億,“50萬成本撬動3億流水”,短劇突然成了“2023年最賺錢的賽道”。
真假難辨的暴利神話下,短劇行業站滿了跨界而來的玩家。除檸萌影視、芒果超媒、華策影視等傳統影視公司外,國資方、網文平臺、MCN、廣告投放商、有線電視運營商、演員,甚至曾經的網紅咪蒙、陳歐都回來做短劇了。
但事實是,鎩羽而歸的人不在少數。而此時入局,或許為時已晚。
狂飆中的短劇
爆款短劇《無雙》制作方西安豐行文化創始人李濤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提到了一則趣聞——由于短劇的初始形式、跳轉邏輯,與信息流廣告高度相似,西安本身聚集了大批信息流廣告商,一夕之間他們紛紛轉型做短劇,西安由此形成了短劇制作產業帶,短劇公司數量甚至一度比橫店還多。
現在短劇行業,不同類型、階段,產業鏈不同位置的公司都在跨界“加塞”。網文行業的閱文集團、掌閱科技、中文在線、番茄小說,短視頻平臺有抖音、快手,平臺方則形成了九州文化、點眾科技、番茄短劇等頭部,不少短劇演員也開始轉型做制片人。
上屆網紅咪蒙組建的MCN銀色大地入局,培養出“姜十七”等多個短劇網紅,“我為自己代言”的陳歐也正在組建短劇平臺,推進版權交易事項,陸續收購劇本以擴充版權庫。
短劇制作人陳陽告訴界面新聞,短劇就適合跨界的“野生”內容公司,他們接地氣,核心競爭力是敏銳捕捉人性,這正是短劇所需要的。

不少“野生入局者”正是沖著短劇的ROI(投資回報率)而來,快手娛樂劇情業務中心負責人于軻此前曾透露,快手將近50%的短劇ROI大于1,將近20%至30%的短劇ROI大于2,這跟傳統網劇相比投資回報率已經算是非常不錯。
短劇已經變成一場投資邏輯下的資本游戲。“什么樣的短劇ROI能到1:1.5或者1:2,就使勁做這個類型的。它是一個后臺投流的邏輯,只管哪個能把人拉進來。”陳陽說。
另一邊,二級市場股價仍在“狂飆”。真人互動影視游戲《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在Steam大賣,打開了短劇概念股的“任督二脈”。自稱 “沒有短劇業務”的天威視訊收獲八連板,中文在線、龍運股份、引力傳媒等多次漲停。
“整個萎靡的影視行業和股市,都被我們狠狠拉了一把,太帥了。”《完蛋!》的制片人韓超對界面新聞表示。
影視行業已經太久沒有出現新的商業模式。《完蛋!》雖然是游戲產品,但是劇情與短劇男頻爽文如出一轍,面向C端直接向用戶收費更與小程序劇的產品邏輯相似,可以玩的短劇,敏銳的資本市場已經嗅到了商機。
在韓超看來,相比視頻平臺,未來互動短劇或許可以嘗試在游戲平臺上線,平臺轉換后,也許原本互動劇跑不通的商業模式能形成閉環。《完蛋!》監制楊晟則認為,未來愛優騰芒可以開設互動短劇游戲付費頻道,這也是另一種商業化的想象。
短劇的投流生意,誰在賺錢?
精品短劇方面,已經有企業率先跑通了商業化。檸萌影視向界面新聞透露,檸萌短劇收入來源包括商務合作、C端付費、平臺定制等,單部劇可實現較高的ROI。《二十九》系列在C端付費收入已達千萬,且仍在持續增長中。今年在開發中的每一部短劇,都有商務合作預先落地。
小程序短劇的市場則更加“瘋狂”,行業不斷有造富神話傳來。有人高呼:一部小程序劇,“一星期拍完,一個月上線,一部財富自由”。
但業內人士只當這是“圈錢”的話術。“現在行業有很大的信息差,部分人宣揚行業以小博大,引流新入局的人到社區,社區里人多了之后,他就搞培訓,賣廣告、割韭菜掙錢。”李濤說。
誤傳的收入上千萬,甚至破億,實際上是指廣告消耗,李濤澄清稱。刷短視頻時,如果你遇到一條劇情進展極快,矛盾下一秒就要爆發,但必須點擊鏈接跳轉小程序觀看的視頻,就是短劇平臺方的投流廣告。
李濤解釋,“比如一部劇上線后,平臺花5萬去投放,吸引用戶從抖音跳轉到小程序觀看充值,充值達到5.5萬后,平臺回本,再進行下一輪投放。如果劇的質量不好,觀眾不看,那就撲街了。”
《無雙》上線后,曾創下8天充值破億的記錄,消息傳到外界,說辭變成一部劇收入上億,李濤哭笑不得。
事實是,八成以上的短劇在陪跑。“全行業一個月上新400到500部劇,能產生盈利的不到20%,能掙大錢的爆款可能只有3%到5%。”李濤以《無雙》舉例,刨去買量成本,《無雙》的純收入只有幾百萬,“還得平臺方、制作方和上下游參與者一起分”,與所謂“一部財富自由”的說辭相差甚遠。
頭部平臺方九州文化也曾公布過數據,公司每月推出50到60部短劇,每部成本20到30萬,其中七成能保本,爆款率10%到15%,撲街率30%,還有10%為純虧損。
賺到錢的人是少數。陳陽直言,“制作方和創作人員基本沒有財富自由,賺錢的是投流方。”他們把持著C端付費的定價權,以及和制作方的收入分成規則。

小程序劇投流由平臺方負責,公司一般除了商務和編劇外,負責投流的“投流手”(信息流優化師)也是核心崗位。目前行業頭部平臺方,都靠內容能力和渠道能力建立起了行業壁壘。比如頻繁制造爆款的九州文化、借中國移動移動閱讀成長起來的點眾科技,以及抖音流量滋養起來的番茄短劇(原紅果短劇)。
而由于短劇是一個完全面向C端的行業,流量投放的平臺自然流向了流量沃地——抖音、快手、百度、騰訊和小紅書等平臺。其中,抖音占了大頭。“不管一部短劇最終賺錢與否,流量平臺穩賺不賠。”李濤說。就好比飲料品牌在電視臺打廣告,無論飲料最終能否賺錢,電視臺都是穩賺不賠的。
據國聯證券11月1日發布的研報預估,按字節披露的數據,短劇行業2023 年全年廣告消耗達到183億左右,假設短劇行業的投放ROI為1.2,那么僅字節體系,短劇的流水規模將達到220億,且仍處于快速增長期。
卷向海外和互動游戲
但行業變化太快,沒有人能保證不被擠落水中。參與者越多,短劇成本被卷得越高。李濤向界面新聞透露,豐行文化2021年第一部短劇只花了4萬左右,“就是low不上檔次”,而正在拍攝的新劇成本已經來到了150萬。
現在入局或許已經為時已晚。新入局的制作方,沒有爆款案例,平臺方不愿意提供劇本,更不愿意出制作費。想做平臺方,制作方不了解其投放能力、劇本質量和分賬規則,找不到優質制作方。
“平臺方會給一個很差的本子,然后讓你自己出錢去拍,制作完之后把片子給平臺,這種片子平臺也不會當重點項目,不會花大錢去投流,就陷入了死循環。”李濤說。
外部的壓力也在加大。11月15日,廣電總局公布針對網絡微短劇治理的七大舉措,次日,抖音發布《關于打擊違規微短劇的公告》,公布近期累計下架小程序內違規微短劇119部,處置違規推廣微短劇的抖音賬號1188個。
“監管越來越頻繁了。但短劇不會放棄擊穿人性的快感。”陳陽說。
去海外市場成為尋找新增量的不二選擇。最新的成功案例是,中文在線旗下短劇應用ReelShort此前力壓Tik Tok,沖上美國iOS娛樂榜第1名。同為網文出海頭部企業,發行商新閱時代6月份上線的短劇應用GoodShort也進入北美市場。

陳陽認為,爽文短劇在海外能填補市場。“好萊塢一直研究的是長內容端。短劇則是中國式把握人性的內容體系。”
行業多數還在觀望前景,出海的多是已有網文出海經驗的頭部公司。李濤介紹,國內短劇加英文字幕、用外國演員翻拍國內短劇,或者原創劇本拍攝都有。但他認為市場還在測試階段,“大家都在摸著石頭過河”,他不打算盲目擴張。
向互動游戲借增量是另一個方向。《完蛋!》讓互動游戲短劇的齒輪快速轉動。比如近日在騰訊視頻上線的互動短劇《摩玉玄奇2》,在前一部的互動上進行了升級,加入了心理互動的玩法,彈幕夸贊玩法新穎。該劇制片方大腦天宮制片人萇江表示,未來大腦天宮也會嘗試直播劇、互動游戲,未來VR技術成熟后,終端應用將打開更多想象。
電影行業發展至今近百年,電視劇到網劇再到短劇,迭代數十年。短劇進階到下一個階段,就像電腦升級一樣,會越來越快。游戲、直播等業態或將重塑短劇行業。
影視行業近百年形成的標準化,在短劇這里失靈了。“電視臺原來多標準化,(還是沒落了)。現在整個行業最好玩的事情,就是通過非標準化帶動標準化進步。一旦標準化,反而會扼殺創新。”萇江說。
短劇卷向何處,入局者要更敢想一點,才能跟上它演變的腳步了。
(應受訪者要求,陳陽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