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數字光年 鄭略
編輯|邵陽
誰最有希望成為中國的世界級汽車城市?
汽車城市沒有嚴格的定義和標準,一般指汽車工業體系發達的城市,如美國底特律、日本豐田市、德國斯圖加特、意大利都靈等。國際經驗表明,汽車產業集群是推動區域經濟持續增長的最佳動能之一。
新能源汽車是風口,更是交通能源趨勢,也是國家汽車支柱產業的換道涅槃!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及增長率已連續8年全球第一,全球市場份額超過60%,正成為全球新能源領域的“領跑者”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汽車年產量(含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在30萬輛以上的城市至少有15個。
截至目前,國內至少有25個城市將汽車相關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其中絕大多數明確提出了打造大規模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汽車城市的目標。
鄭州,亦在其列。
無論當下或未來,產業的軟硬件狀況,市場潛力因素,政府的戰略規劃落地情況,乃至目前的項目在建情況,都將成為影響這場角逐的關鍵因子。
1、錨定新能源汽車第一城,鄭州不能輸的一戰
汽車產業產業鏈長、創造就業和稅收多、帶動創新能力強的特點,使它成為許多地方發展經濟的心儀之選。每個城市,大抵都有一個造車夢。
鄭州的汽車工業起步很早,最早可以追溯至上世紀60年代。
2004年,鄭州共生產汽車4.73萬輛,汽車產業銷售收入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宇通客車、鄭州日產、少林客車三大汽車品牌,共同架起了一座略有規模的汽車城。
緊接著,2007年,鄭州引入了海馬汽車,填補了鄭州轎車、發動機的生產空白。這一階段的鄭州汽車產業蓬勃發展,鄭州市整車產量保持年均25%的增長速度。
資料顯示,2000年~2008年,鄭州市汽車產量平均每年遞增30%以上,遠高于全國19.2%的增長速度,這給了零部件企業廣闊的發展空間。
2009年6月10日,《鄭州市汽車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09~2015)》通過專家評審。根據規劃,鄭州提出以建設百萬輛級汽車生產基地為目標,顯然是早已看到了汽車行業的美好前景。
2017年,鄭州引進了上汽,隨著上汽一期整車工廠、二期整車工廠、發動機工廠、上汽(鄭州)數據中心、上汽軟件中心的落地,上汽在鄭州發展不斷走強。
今年7月2日,上汽鄭州新能源動力生產基地動力電池項目在鄭州經開區舉行了啟動儀式,這是上汽在鄭州市建立的一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預計年產值將超過100億元。
去年計劃總投資85億元的宇通集團新能源商用車基地開工,項目建成后,預計到2031年可實現產值300億元。
上汽和宇通雙龍頭,緊跟著鄭州的節奏,持續、強勢加碼,把新能源汽車汽車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讓鄭州有了底氣,給了鄭州在新能源汽車賽場上突圍的希望。
202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與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年上半年,規劃年產能40萬輛的比亞迪鄭州基地一期項目首車下線,同時規劃年產能60萬輛的二期項目已正式開建。
按照待全部項目建成達產后,比亞迪鄭州基地的年產能將達到百萬量級。
據了解,2022年鄭州新能源汽車產量不足7萬輛,同時中部城市的西安產量101萬輛、長沙產量44萬輛、合肥產量15萬輛。
2022年6月,鄭州出臺了《關于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到2025年,力爭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能超過100萬輛。在產業配套方面,提出動力及燃料電池產能達到15萬套,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產能達到10萬套,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
同時,鄭州提出力爭培育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企業20家以上、50億元以上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企業2-3家,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業比重明顯上升,力爭達到30%。
有上汽、宇通、比亞迪這些大牌的鼎力支撐,再加上戰略方向清晰,于鄭州而言,這已經是不容輸掉的一戰。
2、全面開花,鄭州新能源汽車產業“成鏈集群”
沒有駕駛艙、沒有方向盤,科技感十足,在鄭州街頭,無人駕駛巴士“小宇”已經運行數年。“小宇”,是L4級自動駕駛巴士,也是互聯網+公共交通的產物,它正出自宇通集團。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宇通新能源商用車累計銷售18萬臺,全球銷量排行第一,在大中型客車市場占有率同樣全球領先。
二十多年來,宇通堅持在新能源的道路上探索,每年研發費用保持在營業收入的5%以上。
通過發揮龍頭企業帶動優勢,宇通以產業鏈帶動創新鏈、供應鏈,持續提高供應鏈的本土化配套率,吸引眾多高精尖人才、技術和產業集聚河南,推動全省經濟、工業制造業的快速發展。
在鄭州市經開區,上汽集團乘用車鄭州基地的總裝車間,底盤線、內飾線、檢測線,工人們正在為即將到來的生產旺季忙碌著......電光喧鬧間,經過沖壓,車身,油漆,總裝等四大工藝,平均57秒就有一臺整車下線。
上汽乘用車鄭州工廠,曾經創造50個月,100萬臺,700億產值的“河南速度、鄭州速度、上汽速度”。從2017年9月27日首輛整車下線至今不到70個月,鄭州基地迎來第150萬輛整車下線,并創造了超千億產值。
今年7月,上汽集團鄭州新能源動力生產基地動力電池項目正式落地,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建設30萬臺套動力電池,項目投產后,年產值將超過100億元。
隨著上汽集團鄭州新能源動力生產基地動力電池項目的落地,以及更多的新能源智能化車型和出口車型的導入,疊加發動機廠新機型的導入和產能的不斷提升,鄭州基地形成了“新能源汽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關鍵支撐體系,進一步占據新賽道優勢,迎來新一輪的高質量發展。
今年3月份,項目計劃總投資50億元的智行盒子生產制造項目落地鄭州經開區,旨在打造“河南盒子”汽車品牌,搶占B端用車“整車設計制造+運營”行業新賽道。
作為產業鏈導向型產業,在發揮龍頭新能源汽車企業價值的背后,鄭州正在打造兩大板塊聯動的汽車產業格局。
目前,鄭州航空港正加快培育“4+3+3”產業體系,其中,以比亞迪為龍頭的千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是其中重要版塊,為河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增添了強勁動力
此外,為做好落地的新能源汽車項目上下游產業鏈服務保障,鄭州航空港區先后引進了中德隱形冠軍企業示范園、日能集團、鑫鵬集團汽車配件產業園等項目。
當下,鄭州航空港汽車城4個總投資約70億元的汽車城片區配套商業項目也已集中開工,此后還將陸續建成學校、醫院、住宅、消防站、公交場站等生活配套設施,以此全方位保障比亞迪等入駐企業的需求。
在宇通新能源客車所在的鄭州經開區,是鄭州傳統的汽車工業集聚地,這里已形成集生產、研發、銷售、服務等于一體的完整的汽車產業生態。
這里不僅有上汽、東風日產、海馬汽車、宇通新能源客車4家整車企業,還有宇通專用車、森源鴻馬、諾優房車、恒天宏達等7家專用車企業及優尼、精益達等230余家配套零部件企業。
國家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堅持“制造立區”,構建了先進制造業新體系。打造了以宇通集團、上汽鄭州基地為代表的在國內有影響力的兩千億級汽車制造集群。
目前,鄭州全市擁有宇通客車、東風日產鄭州工廠、鄭州日產、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海馬汽車、少林客車、比亞迪等7家整車企業,已形成了客車、乘用車、新能源汽車三大整車生產格局,涵蓋了客車、皮卡、SUV、MPV、轎車、輕卡、中重卡車等系列化的產品體系。
另外,鄭州市擁有宇通重工、鄭州紅宇、鄭州宏達、佛光發電、鄭州博歌、比克新能源汽車等專用車企業15家,產品覆蓋環衛車、冷鏈運輸車、水泥罐車、橋梁檢測車、電源車、防爆器材運輸車等多品類車型。擁有精益達、比克電池、泰新座椅、科林空調、優尼沖壓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150余家。
據了解,鄭州市汽車產業主要布局在經開區、中牟縣、管城區、滎陽市、航空港區5個整車集聚區,目前正在積極推進航空港實驗區新能源整車產能項目建設。2021年鄭州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城市群獲國家5部委批復,成為國內五個示范應用城市群之一。
從龍頭企業的聚力突破,到產業版塊的協同,從產業園到產業鏈,從傳統汽車消費大市場到汽車產銷強市,鄭州汽車產業已經實現了從點到片再到面的全面爆發,“成鏈集群”的產業生態已經基本成型。
3、錨定“全國最大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鄭州正換擋提速
汽車產業是鄭州市確定的戰略支撐產業之一。數據顯示,2022年鄭州市汽車產量41.73萬輛,同比增長2.5%,其中新能源汽車6.98萬輛,同比增長36.7%,鄭州汽車產量占全省的80%以上。
這份成績的取得,離不開產業龍頭的引領帶動作用,更離不開前瞻性的城市產業戰略落地。其中,作為汽車戰略核心的鄭州,需要承擔起更大的時代使命。
根據河南省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以鄭州為中心發展整車產業,努力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近兩年,鄭州把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作為重大專項來推進,優化布局產業鏈和創新鏈,打造鄭州都市圈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努力形成專業化、協作化、聯動化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格局。
戰略的落地,需要政策的助力。從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頂層設計上,鄭州近年來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涵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動力電池產業培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提升等方面。
通過一系列的政策組合權,鄭州正在突出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為核心,以整車龍頭企業為帶動、核心關聯配套企業為支撐,打造覆蓋“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運維、用戶體驗”全鏈條的汽車產業體系,持續提升整車規模和競爭力、龍頭企業招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體系完善和上下游產業鏈構建。
金融,是制造業的活水。近日,鄭州市還專門印發了《關于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聚焦加大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關鍵環節金融支持力度、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金融服務兩方面提出一系列具體舉措,助推鄭州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車現代化產業集群,建設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研發和整車生產基地。
縱觀中國的汽車制造業基本面,以廣州、上海、長春、重慶、柳州、武漢、北京等傳統汽車工業城市和深圳、上海、蘇州、北京、常州、廣州等新能源汽車之城的兩極格局已經顯現。
有著雄厚汽車制造業基礎的鄭州,錯過了成為傳統燃油車制造之城的發展紅利。在國家新能源換道戰略的時代背景下,鄭州目光敏銳,動作迅捷,落地有聲。
前有領頭羊,后有追兵,鄭州要想從這一輪新能源汽車戰略中成功突圍,成為新能源汽車之城里的一匹黑馬,需要保持長期的戰略定力,走得更穩、跑得更快。
錨定“打造全國最大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的戰略目標,鄭州正在換擋提速,向著新能源汽車制造城市第三極的方向全力前進。
*數字光年(ID:shuziguang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