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27日以來,緬甸少數派軍事武裝“三兄弟聯盟”——民族民主同盟軍、德昂民族解放軍和若開軍在撣邦北部發起“1027行動”,與國防軍沖突不斷,現已占領多個城鎮和軍事哨所。
11月17日,國防軍從空中和海上發起攻勢,準備奪回位于孟加拉灣的港口城鎮Pauktaw,期間造成了一定的平民傷亡。該港口于15日被若開軍占領。
由于沖突升級,緬甸北部各城鎮之間主要運輸和水道路線受到限制,影響了人員流動和人道主義援助物資的運送。
這是自2021年政變以來緬甸政府方面面臨的最嚴峻的挑戰。當年,緬甸軍方通過政變推翻民選政府,對反政府武裝進行壓制,如今其掌控能力受到了廣泛質疑。軍政府高層甚至有出現分裂的可能。
近期,“三兄弟聯盟”在與泰國接壤的克耶邦逐步擊退國防軍。另外若開軍還在若開邦西部開辟了對抗國防軍的戰線。他們利用自制槍支與國防軍對抗,同時通過無人機向政府軍事基地投擲炸彈。
國防軍發言人佐敏吞在本周早些時候承認國防軍在多條戰線上仍面臨猛烈攻擊,并稱“三兄弟聯盟”為恐怖分子。國防軍還隨時動員公務員,以及征召有作戰經驗的公民服役。據不完全統計,目前軍政府規模達50多萬人,其中大多數是民兵和警察;而“三兄弟聯盟”總兵力約為1.5萬人。
早在英國殖民期間,緬甸的少數民族武裝力量就頻頻與政府沖突。1948年獨立以來,新成立的緬甸中央政權想要掌控全國,卻沒有能力控制各民間組織,各派系之間的斗爭此起彼伏。
2021年軍方發動政變導致內亂加劇。伴隨著新冠疫情蔓延帶來的治理真空,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成熟,緬甸邊境在過去數年里逐步成為東南亞最臭名昭著的電信詐騙溫床。

而據聯合國難民署的統計,從2021年2月政變開始到2023年10月,緬甸境內有超過167萬人被迫逃難。自10月27日沖突爆發以來,撣邦北部、撣邦南部、克耶邦等沖突地區已有75名平民喪生,94人受傷。此外,還有超過20萬人被迫流離失所。
緬甸北部與印度東部邊疆的阿薩姆、那加蘭邦、曼尼普爾等邦交界。有報道稱近期超過5000名難民,以及數十名戰敗的國防軍士兵越過邊境向印度方面尋求庇護。近日印度當局繞開了沖突區域,將這些士兵經由數百公里外的另一過境點移交給緬甸當局。
印度外交部呼吁緬甸沖突各方通過建設性對話解決矛盾。對于那些希望返回緬甸的難民,印度方面承諾予以便利。
交火的炮彈甚至落入我國云南德宏州瑞麗市內,當地物流線路一度被迫中斷,學校停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近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堅持各方通過對話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分歧,避免事態升級,同時要求緬方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確保中緬邊境安全穩定。
美國和平研究所勞工小組的比利·福特表示,緬甸內部問題雖然很復雜且具有挑戰性,但并非不可溝通,各參與方應該被允許用自己的方式選擇自己的未來。
國際社會持續關注該地區人道主義生存狀態。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敦促各方遵守國際人道法,盡最大努力保護平民。他還呼吁各方通過一切渠道為緬甸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和服務。
截至11月14日,緬甸人道主義基金會自沖突升級以來已經向當地發放100萬美元救助基金。歐盟今年向緬甸人民和境外羅辛亞難民提供的援助總額也將超過了6800萬歐元(約合7392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