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周報 李杭
編輯|黎廣
如果說,今年夏天人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你搶到演唱會門票了嗎?那么到了秋天,這個問題變成了:你報名馬拉松了嗎?
12月10日,2023廣州馬拉松賽即將鳴槍起跑。在報名階段,24小時內(nèi)報名人數(shù)就突破了10萬。報名截止時,共有140846名跑者報名了今年的廣馬,刷新了歷屆廣馬報名人數(shù)紀錄。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馬拉松賽事不斷涌現(xiàn)。
10月29日,有“國馬”之稱的北京馬拉松開賽,3萬名選手從天安門廣場出發(fā),奔向42公里之外的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qū)景觀大道。
全國范圍內(nèi),那一天還有成都、西安等超過20場馬拉松賽事舉行,至少有30多萬人挑戰(zhàn)自己的體能極限。
當跑者擠在一二線城市的賽道奔跑,更多的三四線甚至不知名的小縣城也開始熱衷舉辦馬拉松賽事。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11月全國共有98場馬拉松賽事,其中既有上海、深圳、南昌等一二線城市,也有信陽、濟寧、衢州等三四線城市。
密集的馬拉松賽事不只彰顯了群眾參與健身運動的熱情,42公里賽道背后,還隱藏著一筆經(jīng)濟賬。
馬拉松回歸之年
公元前490年,菲迪皮茨從馬拉松平原出發(fā),將希臘聯(lián)軍擊敗入侵波斯軍隊的獲勝消息帶到42公里之外的雅典城。
抵達終點以后,菲迪皮茨力竭而死。
關于他善于奔跑的歷史記載很多,但他人生最后一次負傷奔跑究竟用了多少時間,沒人知道。但后人開始用馬拉松紀念那位偉大的信使——以不斷刷新紀錄的形式。
這個項目在1896年的第一屆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被設立。
1987年,美國歷史文化名城波士頓舉行了第一屆城市馬拉松比賽,如今的“波馬”已經(jīng)成為了全球跑者的夢想之地。
△ 波士頓馬拉松終點 圖源:受訪者提供
我國的跑步之火起源于1981年,標志是中國第一屆國際馬拉松賽在北京舉行,12個國家的85名運動員參加,盡管人數(shù)和規(guī)模不大,卻悄然點起了燎原之火。
2010年到2014年,我國馬拉松賽事數(shù)量由13場增至53場。除了北上廣等大城市,貴州六盤水、四川西昌等三四線城市在那幾年也開始舉辦馬拉松比賽。
2014年,國家體育總局取消了群眾性和商業(yè)性體育賽事的審批,馬拉松賽事開始井噴。到2019年,全國范圍內(nèi)共舉辦規(guī)模賽事1828場,比2018年的1581場增加了247場,相當于平均每天舉行五場馬拉松比賽。
之后,疫情三年,很多賽事被叫停或延期,或許跑者們這三年的暗自訓練,才有了今年馬拉松賽事的爆增。
△ 廣州天河體育場正在訓練的跑者們 時代周報 李杭/攝
這個秋季,馬拉松賽事的熱度與下降的氣溫成反比。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僅10月15日當天,全國就有32場馬拉松同時開賽。
進入11月,全國馬拉松賽事超過100場,其中大部分賽事集中在三四線城市、縣區(qū)和街道舉行。甚至有文章調(diào)侃稱:“馬拉松太多,中年人都不夠用了。”
密集的馬拉松賽事讓不少跑者心情復雜:“12月3日的深圳馬拉松和12月10日的廣州馬拉松我都中簽了,但是兩場比賽間隔太短,我怕恢復不過來。”跑者丁洺(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但他真正焦慮的,是怕深圳的跑馬氣氛不濃,享受不到全民狂歡的跑馬樂趣。
這個焦慮,暗示著城市之間的馬拉松競賽已經(jīng)悄然展開。
跑馬人眼里的城市
對于39歲的廣州跑者王嘉立來說,今年是馬拉松回歸的大熱之年,也是他逐漸找回狀態(tài)的一年。
他的跑馬體驗是從11年前的廣州半馬開始的,“2011年的時候,我參加了廣州舉辦的一場10公里的跑步活動,一年后,適逢首屆廣馬,我心想10公里我都可以跑完,就抱著嘗鮮的心態(tài),報名了廣州半馬。”
從那以后,王嘉立開始了全國范圍內(nèi)的跑馬生涯。“馬拉松、越野、垂直馬拉松都有,截至目前完成了151場比賽。”王嘉立說。
△ 王嘉立的獎牌擺滿一面墻 圖源:受訪者提供
如果按照每場長度42公里計算,如今王嘉立已經(jīng)跑過了6342公里,比中國最遠的兩個城市,黑龍江最東北的撫遠縣到云南最西南的瑞麗市的距離,還要長將近1000公里。
2019年,我國賽事數(shù)量達到巔峰,王嘉立也迎來了跑馬生涯中最繁忙的一年。“2019年下半年的時候,我?guī)缀趺恐軈⒓右粓霰荣悾踔烈矅L試過周六一場、周日一場的背靠背。”
11年的跑馬生涯,讓他見證了國內(nèi)跑步愛好者群體的不斷擴大。
王嘉立說,馬拉松在我國剛剛興起時報名人數(shù)達不到項目設定名額,只要報名就可以參加。而如今,隨著馬拉松運動在我國的普及,參賽者不斷增加,大部分馬拉松報名都轉(zhuǎn)化為抽簽形式。
今年北京馬拉松3萬個名額,吸引了13萬人報名,最終中簽率為23%。即將舉行的上海馬拉松,中簽率僅為13.7%。定于明年1月份舉行的廈門馬拉松,中簽率更是只有5%,比研究生的錄取率還要低。
而與之相對的,是那些非一線城市舉辦的馬拉松,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報名人數(shù)不夠的情況。
丁洺說自己好不容易成功報名了深圳和廣州兩場馬拉松,但他身邊很多跑友今年一場大型馬拉松都沒有報上名,不得已只能參加周邊縣市、區(qū)、鎮(zhèn)一級的馬拉松賽事。
“但他們同樣面臨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大型賽事的完賽證明,明年或許會失去參加國內(nèi)一些白金、金牌賽事的報名資格。”丁洛說,跑馬已經(jīng)演變成一場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競賽。
△ 香港馬拉松 圖源:受訪者提供
以北上廣深、廈門這幾個金牌賽事為例,這些城市舉辦賽事的歷史較久,并且早期也能以較低的價格邀請到海外的精英選手參賽,一旦這些選手成績突破了某個達標成績,賽事的規(guī)格便可躍升。
中國田協(xié)將國內(nèi)的馬拉松賽事分為A、B、C三個類別,大致從賽道、計時、裁判、補給、全程錄像等各個角度進行劃分。若賽事成績和獎金額度達標,便可向國際田聯(lián)申請銅、銀、金、白金、鉆石的賽事級別。
而這背后比拼的是一座城市的經(jīng)濟實力,以及對這項賽事的認可度。
“雖說深圳是金標賽事,但在很多跑者的眼里,它沒有太多吸引力,我之所以報名,是害怕其他的賽事中不了簽。”
馬拉松背后的文旅消費
今年以來,文化、體育類消費呈現(xiàn)出蓬勃的生機和活力。
9月7日至10日,“周杰倫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天津站”在天津奧林匹克中心舉辦。據(jù)官方通報,四天演唱會吸引觀眾達18.5萬人次,累計綜合消費帶動超30億元。
對于城市來說,演唱會不僅是一場音樂盛宴,更是拉動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要力量。Co-Found智庫文旅行業(yè)研究負責人于玫曾在采訪中表示,觀眾為了觀看演唱會而來,還會在演出前后進行一系列的旅游、購物和消費活動,從而推動當?shù)芈糜螛I(yè)的發(fā)展。
在這一層面來說,馬拉松也有與演唱會相同的作用。
短期來看,舉辦馬拉松首先能直接帶來參賽者、觀賽者、陪同者等眾多外來人口的涌入,促進交通、餐飲、住宿等一系列消費活動的產(chǎn)生,從而形成固定的旅游高峰期,推動城市旅游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
以廈門為例,2009年到2013年,廈門因國際馬拉松賽事的舉辦,外地游客總量年均增速達到18.43%,旅游收入從1.25億元增長到2.26億元。
今年無錫馬拉松結(jié)束后,官方發(fā)布數(shù)據(jù)稱,3月19日舉行的無錫馬拉松產(chǎn)生餐飲經(jīng)濟效益6960萬元、住宿經(jīng)濟效益11661萬元、交通經(jīng)濟效益600萬元、旅游經(jīng)濟效益209萬元、賽事展位銷售額50萬元,總共加起來近2億元。
不少跑者也向時代周報記者算過一筆消費賬。
“以我為例,現(xiàn)在報名參加馬拉松,除了大賽事外,基本都是為了去一個新城市旅游。在去之前我會事先了解這座城市的文化、歷史、飲食,等到比賽結(jié)束后,再多玩幾天,平均每次賽事花費大概兩千元,如果按照一場馬拉松比賽能夠吸引3萬人來算,一場賽事至少可以讓一座城市進賬6千萬左右。”王嘉立說。
△ 跑步愛好者越來越多 圖源:受訪者提供
除此之外,賽事本身產(chǎn)生的贊助商投資、報名費等收入也是馬拉松經(jīng)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某運動品牌工作人員介紹,一線城市的馬拉松贊助費用可以達到千萬級別。
長期來看,馬拉松賽事對舉辦城市的旅游品牌宣傳推廣,以及城市形象和文化塑造都能夠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一個城市辦一場馬拉松,都會選一條很有代表性的道路作為賽道,這是對城市文化和特色的一種宣傳。對于選手來說,平時車水馬龍的馬路,現(xiàn)在封閉起來讓選手去比賽,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王嘉立說。
跑友丁洺也認為,馬拉松是一次很好的城市宣傳機會,通過線路設施不僅可以讓更多選手愛上一座城市,也能夠通過口碑效應,一傳十,十傳百,把城市旅游品牌逐漸打響。
△ 澳門馬拉松 圖源:受訪者提供
而對于無法爭奪賽事級別的小城市來,利用馬拉松來提升城市形象顯得極為重要,比如四線小城東營舉辦的“黃河口國際馬拉松賽”已經(jīng)成為了城市的亮點。廣東肇慶,也打出德慶貢柑這個當?shù)靥禺a(chǎn)為馬拉松冠名,而毫無疑問,順德馬拉松的特色就是美食。
不過,由于馬拉松賽事規(guī)模大,與音樂節(jié)相比,對于場地、路況等都有特殊要求,很多地方其實并不是特別適合舉辦馬拉松賽事。
“比如,一些城市的接待能力不夠,一下子幾千人上萬人涌入,住宿、交通等基礎配套都跟不上,參賽選手體驗感很差,或者當?shù)鼐用駥︸R拉松并不了解,覺得賽事封路,影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對馬拉松跑者不夠友好,反而會適得其反。”丁洺說。
對于城市來說,這并不是一場簡單的比賽,而是為城市代言,拉動地方產(chǎn)業(yè)和經(jīng)濟的重要機遇。每個城市的馬拉松經(jīng)過發(fā)展,都有可能成為城市符號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