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鄒文榕
因為興業信托的產品逾期,近日,憤怒的投資者沖進興業銀行直播間留言,硬是把直播間評論區給沖了。
據了解,11月9日興業銀行的一場《11月固收資產配置策略》直播活動開始后,評論區相繼開始涌入投資者刷屏留言,宣泄情緒。伴隨負面評論的不斷增多,興業銀行的這場直播活動無奈被迫提前結束。但即便主播提前下麥,依然有投資者持續在彈幕區發表激烈言論,堪稱大型直播翻車現場。

而在上述言辭激烈的彈幕區中,不乏有“興業信托”、“旭輝”、“信托產品到期不還”等言論持續刷屏。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彈幕刷屏背后,實則與興業信托去年10月就已發生違約的信托產品“興業信托?筑地D015(旭輝杭州新塘)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興業·筑地D015)有很大關系。
據第一財經報道,“興業·筑地D015”項目于2021年4月發行,產品總募集資金4.55億元。原定到期時間為2022年10月20日,但產品到期后并未如期兌付。截至目前,投資者僅收到兌付合計2000萬元。
從交易結構看,“興業·筑地D015”為股權類信托項目,募集資金通過SPV公司、平臺公司以及項目公司三層向下穿透持股后最終投資于杭州市蕭山區南秀路與新如路交匯處“濱旭府”項目。交易對手方旭輝集團為對賭回購方之一,承擔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若項目公司正常運作,到期后,投資人可以取得收益的方式退出。
然而,2022年10月25日,興業信托發布臨時信息披露公告稱,受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影響,國內房地產市場急劇降溫,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反復的影響,“興業·筑地D015”信托計劃的交易對手面臨融資渠道受限、銷售下滑的狀況,導致流動性進一步緊張。
2022年11月2日,“興業·筑地D015”再發臨時信息披露公告宣布,興業信托已與交易對手及相關主體簽署系列協議,協議約定受托人對交易對手方所有應付回購價款予以展期,展期期限兩年。交易對手方需于2024年10月20日前償還全部剩余標的股權回購價款。
有知情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透露,上述展期協議實際并未生效,至于未生效原因則不太清楚。
興業信托與“興業·筑地D015”投資者之間的矛盾由此拉開。
2022年12月,多名投資人曾向福建銀保監局實名舉報興業信托。據中國網財經報道,經福建銀保監局調查,興業信托在產品投后管理中,存在履職不到位情況,以及興業信托經營該信托計劃時,存在對股權項目底層資產管控力度較弱情況等。
當月,“興業·筑地D015”投資者與興業信托工作人員還曾發生一起正面沖突,導致“興業信托工作人員怒懟投資人”相關視頻在社交平臺瘋轉。
針對“興業·筑地D015”項目進展,興業信托方面向界面新聞回應稱,目前公司根據項目第二次受益人大會表決,啟動對旭輝的訴訟工作,包括成立公司訴訟專班小組,選取從業經驗豐富,在類似訴訟案件中有勝訴經驗的律師團隊共同推進訴訟工作。
不過,信托專家廖鶴凱分析指出,近年來,房地產信托爆雷已屢見不鮮。旭輝集團雖為大型房地產公司,但本身也陷入困境,短期沒有太大的騰挪空間,投資者想要全額兌付本息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一旦涉及起訴,投資者還將面臨較長的訴訟等待期,且結果不可預測。不過當下部分投資者已經對興業信托和旭輝都失去了信心,那么選擇訴訟程序來保障權益或許是部分投資者的現實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據此前時代財經報道,不少投資人是經興業銀行代銷認購的“興業·筑地D015”項目。此外,也有投資者表示,購買興業信托的產品是看中了興業銀行的背景。
這也使得維權無門的投資者把怒火繼而引到了興業銀行這邊,從而發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那么,興業銀行代銷的信托產品發生違約后,銀行方面是否需要擔責呢?
上海言匯律師事務所姚式云律師向界面新聞記者分析,具體還要看投資者與興業銀行直接簽訂的是何種認購協議。銷售機構需擔責的情況通常包括:在銷售過程中沒有與投資者進行風險測評,投資者認定或者存在虛假宣傳等其他違反適當性義務的情況。否則,則不需要承擔相關責任。
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消息,11月13日,福建監管局對興業信托合計處以295萬元罰款。時任興業信托業務審批中心副總經理邵永煒則被給予警告。
處罰原因顯示,興業信托存在8大違法違規事實:一、風險項目填報不準確;二、固有資產分類不準確;三、使用信托計劃資金置換“四證不全”房地產開發項目融資;四、違規發放土地儲備信托貸款;五、違規剛性兌付;六、信托產品投資者人數不符合規定;七、并購貸款貸前調查不盡職;八、信息披露不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