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解碼南山高質量發展:“先進制造”夯實底座,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初步形成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解碼南山高質量發展:“先進制造”夯實底座,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初步形成

“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已經在南山初步形成,這是南山的高質量發展之道,也是“廣東經濟第一區”背后的活力與韌性所在。

深圳南山區風光 圖源:圖蟲創意

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11月15日至19日,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在深圳舉行。作為深圳科技創新高地的南山區,再次閃耀高交會,其展示的眾多“專精特新”科技成果,不僅體現出南山作為“廣東經濟第一區”的科創實力,也成為南山近年來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之一。

高交會素有“中國科技第一展”之稱,自1999年創辦以來,從“出生”到“成長”,既是科技創新的“催化劑”,也是助力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中國的一面旗幟,見證了我國傳統制造業向高新技術制造業轉型升級、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跨越轉變的歷史軌跡。

本屆高交會上,南山展區以“創新潮起、智匯南山”為主題,聚焦戰略前沿核心科技,面向熱點領域技術創新,綜合展示南山高新技術產業成果。

梳理歷屆高交會的南山參展史,不難發現,南山始終挺立在時代潮頭,從蛇口炸響的改革開放“開山炮”,到前海開啟的改革開放再出發,南山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立足優勢搶占產業賽道。

在深圳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重點布局在南山的達到14個,當前,“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已經在南山初步形成,這是南山的高質量發展之道,也是“廣東經濟第一區”背后的活力與韌性所在。

GDP沖刺萬億

從一座傳統農業邊陲小鎮蝶變為一座日益現代化的濱海中心城區,南山以不到深圳全市1/10的土地,卻創造了全市1/4以上的GDP。對南山而言,高質量發展首先是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1990年,南山建區時GDP僅有78億元,到2022年GDP達8036億元,增長超百倍。尤其是新時代10年,南山GDP從2012年的2836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8036億元,經濟總量連續10年穩居廣東各區縣之首。

“南山在經濟體量比較大的情況下,還能實現較快的發展,充分彰顯了南山經濟的活力與韌性,也符合‘十四五’GDP力爭達到一萬億元的預期。”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所長汪云興認為。

建區33年來,南山蝶變成“中國硅谷”,這里不僅走出華為、騰訊、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世界500強企業,還培育了中興通訊、中集集團、邁瑞醫療等航母級企業和大疆創新、海能達、光峰科技等一批新銳企業。

事實上,在1990年建區之時,南山的產業還是以“農業+漁業”為主,憑借毗鄰港澳的優勢,南山果斷調整產業結構,創新發展勞動密集型的“三來一補”“貼牌代工”“前店后廠”,使“南山加工”嶄露頭角,也讓南山賺來了“第一桶金”。

在此后的發展大潮中,南山不斷“求變”,瞅準機遇再做選擇,在原來“三來一補”的業務基礎上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逐漸成為南山區的新標簽,也成為了推動南山區快速發展的金鑰匙。

企業興則經濟興,南山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扎根在此的每一家企業。

截至目前,南山區共培育五批23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全市比重31.12%,培育數量全市第一。

南山面積僅有185.30平方千米,在庫“四上”企業卻超9000家,境內外上市企業超200家,相當于每平方公里的土地,產出超1家上市企業,密度全國第一。

南山區副區長夏雷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概括總結了南山區上市公司群體的三“高”特點:

第一,民營企業占比高,占比達86%,成為上市企業的中堅力量;

第二,科技創新含量高,超過70%為科技創新型企業;

第三,企業發展質量高,約75%的企業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約53%的企業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多年以來,不斷有國內外學者將目光投向南山,試圖解碼南山的高質量發展之道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沈體雁長期關注研究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他曾把在相對有限的空間范圍聚集若干世界級龍頭企業、形成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和創新生態系統、驅動地區經濟和國家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現象,稱作“南山區現象”。

美國管理學者維克多W.黃和格雷格·霍洛維茨在《硅谷生態圈:創新的雨林法則》一書中,把城市的經濟生態系統分為兩種,一種是“農場”,另一種是“雨林”。今天的南山區,讓人們看見創新系統的另一種可能性:它既可以是培育最有前途生命形態的“雨林”模式,也兼容專注于控制復雜系統的“農場”模式。

“先進制造”夯實高質量發展底座

近年來,南山持續通過招商引資“補鏈、強鏈、延鏈”,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南山區聚焦“14+7”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及未來產業布局,今年已推動58個重點項目落地,累計注冊資本357.2億元,預計投資總額超600億元。

作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工業是支撐南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南山區規上工業增加值為2077.52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增長6.2%。其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2%,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0.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4435億元,增長4.9%,占GDP比重達55.2%。

南山區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繼續堅持工業是城區的支柱和脊梁,持續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勇當深圳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標桿。

以低空經濟為例,業界常言“不出南山區就可造出一臺無人機”。南山的無人機產業鏈條完善,整機企業、零部件企業、配套服務企業齊全,覆蓋飛控系統(芯片)、電池、電機等十大產業鏈環節。

完善的“硬件能力+軟件能力+供應鏈能力+解決方案能力”為南山無人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保障。在深圳低空經濟的發展版圖中,南山區也順理成章地成為領頭羊。數據顯示,2022年南山區無人機產業產值超550億元,占全國50%以上。區內聚集無人機產業鏈企業超160家,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市場份額七成以上,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市場份額超五成。

而且,南山在低空經濟領域擁有市級以上創新載體十余家,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等深圳12家與無人機產業直接相關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全部坐落于此。

“低空經濟正在南山振翼起航,歡迎各位企業家朋友投資南山,共贏未來。”今年6月,在第七屆世界無人機大會舉辦之際,南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李小寧代表南山區,向全球的低空經濟產業企業拋出了齊赴未來的繡球。

據測算,到“十四五”期末,我國低空經濟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到3萬億元至5萬億元。“南山區將全力整合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力量,規劃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低空經濟融合試驗區建設,打造低空經濟企業總部及研發基地。”李小寧說。

生物醫藥是南山的另一個重點優勢產業,被列為南山“14+7”新興產業布局的重點發展產業。本屆高交會上,生物醫藥企業也成為南山區展示的重點。

其中,深圳福沃藥業有限公司展示了兩款針對癌癥患者的藥物——FWD1509和FWD1802。前者是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新一代口服EGFR/HER2靶向治療藥物,后者則是針對占比高達三分之二的性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人群的新一代內分泌治療藥物。

福沃藥業致力于國際領先的抗腫瘤靶向治療創新藥物的研發和產業化。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福沃藥業擁有國內外新藥發明專利 60 余項,公司先后完成四輪市場化股權融資,歷史投資方包括石藥基金、力合科創、仙瞳資本、南山戰新投、中關村啟航投資等知名投資機構。

事實上,作為深圳醫療器械“總部引領區”和生物醫藥“產業引領區”,南山區相關產業規模穩居深圳市各區前列。據2022深圳生物醫藥產業專場招商會公布的數據,僅在2021年南山區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在全市占比28.9%;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增加值在全市占比達49.8%

南山醫藥產業發展能夠一騎絕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區內眾多高校、科研機構、生物醫藥領軍企業的助力,加上領跑全市的優質營商環境加持,多方聯動多措并舉,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閉環。在此背景下,一批以創新為主的生物醫藥與大健康企業不斷在南山涌現。

如今,站在國內生物醫藥產業迅猛發展新的歷史節點上,南山區緊抓歷史機遇,持續釋出利好政策,促進轄區生物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此前,南山區相繼發布《南山區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領航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及《南山區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領航發展的若干措施》。

可以預見,三大政策文件的先后落地,將對于南山區加快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關鍵性作用。

當前,各地都在搶抓人工智能進入大模型時代的歷史機遇。11月15日上午,在2023西麗湖論壇開幕式上,“鵬城·腦海”(PengCheng Mind)通用AI大模型(進階版)作為重大科技成果在現場發布。該大模型由鵬城實驗室聯合中國外文局、華為、騰訊共同發布。

同日,在高交會開幕式上,南山明星AI企業云天勵飛發布了新一代AI芯片DeepEdge10。據介紹,DeepEdge10是國內首創的國產14nm Chiplet大模型推理芯片,采用自主可控的國產工藝,內含國產RISC-V核,支持大模型推理部署。

云天勵飛是國內少有的自成立之初就堅持芯片研發的AI企業,目前已完成了3代指令集架構、4代神經網絡處理器架構的研發,且已陸續商用。

近年來,越來越多類似云天勵飛這樣的AI企業在南山成長、聚集。《2023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顯示,2022年深圳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2488億元,企業達1920家,其中36.8%的企業集聚在南山。廣東省工信廳三批11家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區中,深圳3家園區入選(深圳灣科技生態園、金地威新軟件園、南山智園),均在南山。

10月27日,《南山區加快人工智能全域全時創新應用實施方案》印發,明確將圍繞公共服務、城市治理和行業應用三大類場景,遴選一批應用示范場景、培育一批重大示范場景,將南山區打造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和場景創新高地。

“南山區將以大量‘全域全時’的應用推動科研互動,以全面市場推廣激化技術創新,以大模型、大算法、大數據持續更新,實現AI產品迭代換新。我們的落腳點就是AI應用、科技創新和持續發展,讓南山科技產業站得穩、走得遠。”南山區科創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董少林說。

為進一步落實南山“總部研發+高端制造”產業發展戰略,聚焦南山“14+7”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及未來產業布局,加大對南山區重點發展產業的支持力度,促進行業和產業的縱深協同高質量發展,發揮產業扶持資金的杠桿和撬動作用,以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為主軸,南山設立了“1+4+N”的政策框架體系,形成《南山區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產業扶持政策。

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初步形成

南山經濟之所以能夠持續高質量發展,一步一個臺階向上前進,背后離不開發達的產業支撐,而產業的發達旺盛,歸根結底是企業的創新活力源源不斷,以及不斷涌現出成為后起之秀的創業公司。

11月15日,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有“大疆之父”之稱的李澤湘發起的深圳科創學院正式在留仙洞啟用南山總部。李澤湘相信這里將走出更多“大疆”。“以留仙洞總部基地為園區的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它的使命是新制造,新制造的關鍵是打造一批消費端品牌,并以此來帶動商業端和產業端的芯片、材料、核心部件、裝備和制造等一系列企業。”

南山區的留仙洞總部基地是深圳六大總部基地之一,匯聚眾多全球名企,包括大疆等。此前,世界500強英特爾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在留仙洞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基地啟動運營,與6家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

翻開南山區的歷史,可以發現,創新創業的基因早已根植在這片熱土。所謂“全國科創看深圳,深圳科創看南山”,南山是創業者的“天堂”,也是深圳速度、深圳創新的最佳代言。

早在2008年,南山區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亮麗名片——首屆“創業之星”大賽應運而生。這是一項立足南山、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大型雙創示范性活動和科技界武林盛會,已成企業順利對接資本、人才、產業等資源的最好幫手,政府服務創新創業的重要抓手,南山企業走向世界和南山國際化的有力推手。

南山創新創業氛圍活躍,獲批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雙創”發展兩次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6.7%,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占全國1/8,“國高”企業超4500家。南山的粵海街道更是被網友稱為“最牛街道”,騰訊、中興、大疆等著名企業,都在此發展壯大。

汪云興認為,南山區走出了一條以科技自主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子,為全國科技自立自強探索打造出一個全新樣板。通過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南山的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當前,全球科技競爭不斷向基礎科學研究前移,原始創新日益成為科技創新的核心動力。而深圳目前的創新主要來自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新帶動能力較弱。因此,推進高等教育、基礎科研發展,發揮產業創新與應用轉化優勢,實現政產學研資的融合,對深圳顯得尤為迫切。

目前,南山正依托鵬城實驗室、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深圳高新區“三大國家級戰略科技平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識創造策源地、科技創新輻射地。

11月15日,《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空間規劃綱要》在2023西麗湖論壇上正式發布,該綱要將西麗湖國際科教城(下稱“科教城”)的發展定位為全球頂尖科技創新高地、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集聚區。

科教城位于深圳南山區北部,總面積約69.8平方公里,接近南山區總面積40%,且區位優勢明顯,南連深圳高新區、北接光明科學城、東連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接前海自貿片區,集聚了深圳近半數高校、半數以上全職院士,是深圳科教資源最豐富、高端人才最密集的區域。

數據顯示,科教城共集聚國家省市各類創新載體62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100家,R&D占GDP比重達到6.57%,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53.85件。

作為支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高質量發展高地的核心載體,加快科教城的建設,將有利于增強深圳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區域協同創新水平,強化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功能,同時也將夯實南山區作為“廣東經濟第一區”的整體實力。

科技創新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而創新驅動背后關鍵是人才驅動。筑巢引鳳聚人才,南山也有一招。

南山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相繼出臺政策為引進人才保駕護航、搭建載體為人才發展提供平臺、落實保障措施為人才解除后顧之憂、優化環境營造重才愛才用才的氛圍,讓人才引得進來、留得下來、用得起來。

據了解,從2022年開始,南山區人才工作局已在“領航計劃”南山領航卡分配名額中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予以傾斜,對企業自主評價的高層次人才給予租房補貼、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優惠扶持政策。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解碼南山高質量發展:“先進制造”夯實底座,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初步形成

“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已經在南山初步形成,這是南山的高質量發展之道,也是“廣東經濟第一區”背后的活力與韌性所在。

深圳南山區風光 圖源:圖蟲創意

界面新聞記者|戈振偉

11月15日至19日,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在深圳舉行。作為深圳科技創新高地的南山區,再次閃耀高交會,其展示的眾多“專精特新”科技成果,不僅體現出南山作為“廣東經濟第一區”的科創實力,也成為南山近年來高質量發展的縮影之一。

高交會素有“中國科技第一展”之稱,自1999年創辦以來,從“出生”到“成長”,既是科技創新的“催化劑”,也是助力深圳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中國的一面旗幟,見證了我國傳統制造業向高新技術制造業轉型升級、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跨越轉變的歷史軌跡。

本屆高交會上,南山展區以“創新潮起、智匯南山”為主題,聚焦戰略前沿核心科技,面向熱點領域技術創新,綜合展示南山高新技術產業成果。

梳理歷屆高交會的南山參展史,不難發現,南山始終挺立在時代潮頭,從蛇口炸響的改革開放“開山炮”,到前海開啟的改革開放再出發,南山堅持把創新作為城區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立足優勢搶占產業賽道。

在深圳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重點布局在南山的達到14個,當前,“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已經在南山初步形成,這是南山的高質量發展之道,也是“廣東經濟第一區”背后的活力與韌性所在。

GDP沖刺萬億

從一座傳統農業邊陲小鎮蝶變為一座日益現代化的濱海中心城區,南山以不到深圳全市1/10的土地,卻創造了全市1/4以上的GDP。對南山而言,高質量發展首先是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1990年,南山建區時GDP僅有78億元,到2022年GDP達8036億元,增長超百倍。尤其是新時代10年,南山GDP從2012年的2836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8036億元,經濟總量連續10年穩居廣東各區縣之首。

“南山在經濟體量比較大的情況下,還能實現較快的發展,充分彰顯了南山經濟的活力與韌性,也符合‘十四五’GDP力爭達到一萬億元的預期。”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公共經濟研究所所長汪云興認為。

建區33年來,南山蝶變成“中國硅谷”,這里不僅走出華為、騰訊、平安銀行、招商銀行等世界500強企業,還培育了中興通訊、中集集團、邁瑞醫療等航母級企業和大疆創新、海能達、光峰科技等一批新銳企業。

事實上,在1990年建區之時,南山的產業還是以“農業+漁業”為主,憑借毗鄰港澳的優勢,南山果斷調整產業結構,創新發展勞動密集型的“三來一補”“貼牌代工”“前店后廠”,使“南山加工”嶄露頭角,也讓南山賺來了“第一桶金”。

在此后的發展大潮中,南山不斷“求變”,瞅準機遇再做選擇,在原來“三來一補”的業務基礎上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總部經濟”逐漸成為南山區的新標簽,也成為了推動南山區快速發展的金鑰匙。

企業興則經濟興,南山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扎根在此的每一家企業。

截至目前,南山區共培育五批234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占全市比重31.12%,培育數量全市第一。

南山面積僅有185.30平方千米,在庫“四上”企業卻超9000家,境內外上市企業超200家,相當于每平方公里的土地,產出超1家上市企業,密度全國第一。

南山區副區長夏雷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概括總結了南山區上市公司群體的三“高”特點:

第一,民營企業占比高,占比達86%,成為上市企業的中堅力量;

第二,科技創新含量高,超過70%為科技創新型企業;

第三,企業發展質量高,約75%的企業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其中,約53%的企業屬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多年以來,不斷有國內外學者將目光投向南山,試圖解碼南山的高質量發展之道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中國區域經濟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沈體雁長期關注研究中國區域經濟發展。他曾把在相對有限的空間范圍聚集若干世界級龍頭企業、形成世界級創新型產業集群和創新生態系統、驅動地區經濟和國家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現象,稱作“南山區現象”。

美國管理學者維克多W.黃和格雷格·霍洛維茨在《硅谷生態圈:創新的雨林法則》一書中,把城市的經濟生態系統分為兩種,一種是“農場”,另一種是“雨林”。今天的南山區,讓人們看見創新系統的另一種可能性:它既可以是培育最有前途生命形態的“雨林”模式,也兼容專注于控制復雜系統的“農場”模式。

“先進制造”夯實高質量發展底座

近年來,南山持續通過招商引資“補鏈、強鏈、延鏈”,全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南山區聚焦“14+7”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及未來產業布局,今年已推動58個重點項目落地,累計注冊資本357.2億元,預計投資總額超600億元。

作為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工業是支撐南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22年,南山區規上工業增加值為2077.52億元,首次突破2000億元大關,增長6.2%。其中,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2%,占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60.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4435億元,增長4.9%,占GDP比重達55.2%。

南山區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將繼續堅持工業是城區的支柱和脊梁,持續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勇當深圳建設全球領先的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標桿。

以低空經濟為例,業界常言“不出南山區就可造出一臺無人機”。南山的無人機產業鏈條完善,整機企業、零部件企業、配套服務企業齊全,覆蓋飛控系統(芯片)、電池、電機等十大產業鏈環節。

完善的“硬件能力+軟件能力+供應鏈能力+解決方案能力”為南山無人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撐保障。在深圳低空經濟的發展版圖中,南山區也順理成章地成為領頭羊。數據顯示,2022年南山區無人機產業產值超550億元,占全國50%以上。區內聚集無人機產業鏈企業超160家,消費級無人機占全球市場份額七成以上,工業級無人機占全球市場份額超五成。

而且,南山在低空經濟領域擁有市級以上創新載體十余家,南方科技大學、深圳大學等深圳12家與無人機產業直接相關的高校和科研機構,全部坐落于此。

“低空經濟正在南山振翼起航,歡迎各位企業家朋友投資南山,共贏未來。”今年6月,在第七屆世界無人機大會舉辦之際,南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李小寧代表南山區,向全球的低空經濟產業企業拋出了齊赴未來的繡球。

據測算,到“十四五”期末,我國低空經濟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到3萬億元至5萬億元。“南山區將全力整合政府、企業、研究機構力量,規劃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力推進低空經濟融合試驗區建設,打造低空經濟企業總部及研發基地。”李小寧說。

生物醫藥是南山的另一個重點優勢產業,被列為南山“14+7”新興產業布局的重點發展產業。本屆高交會上,生物醫藥企業也成為南山區展示的重點。

其中,深圳福沃藥業有限公司展示了兩款針對癌癥患者的藥物——FWD1509和FWD1802。前者是針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新一代口服EGFR/HER2靶向治療藥物,后者則是針對占比高達三分之二的性激素受體陽性的乳腺癌患者人群的新一代內分泌治療藥物。

福沃藥業致力于國際領先的抗腫瘤靶向治療創新藥物的研發和產業化。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福沃藥業擁有國內外新藥發明專利 60 余項,公司先后完成四輪市場化股權融資,歷史投資方包括石藥基金、力合科創、仙瞳資本、南山戰新投、中關村啟航投資等知名投資機構。

事實上,作為深圳醫療器械“總部引領區”和生物醫藥“產業引領區”,南山區相關產業規模穩居深圳市各區前列。據2022深圳生物醫藥產業專場招商會公布的數據,僅在2021年南山區生物醫藥產業增加值在全市占比28.9%;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增加值在全市占比達49.8%

南山醫藥產業發展能夠一騎絕塵,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區內眾多高校、科研機構、生物醫藥領軍企業的助力,加上領跑全市的優質營商環境加持,多方聯動多措并舉,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閉環。在此背景下,一批以創新為主的生物醫藥與大健康企業不斷在南山涌現。

如今,站在國內生物醫藥產業迅猛發展新的歷史節點上,南山區緊抓歷史機遇,持續釋出利好政策,促進轄區生物醫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此前,南山區相繼發布《南山區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領航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以及《南山區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領航發展的若干措施》。

可以預見,三大政策文件的先后落地,將對于南山區加快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以及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具有關鍵性作用。

當前,各地都在搶抓人工智能進入大模型時代的歷史機遇。11月15日上午,在2023西麗湖論壇開幕式上,“鵬城·腦海”(PengCheng Mind)通用AI大模型(進階版)作為重大科技成果在現場發布。該大模型由鵬城實驗室聯合中國外文局、華為、騰訊共同發布。

同日,在高交會開幕式上,南山明星AI企業云天勵飛發布了新一代AI芯片DeepEdge10。據介紹,DeepEdge10是國內首創的國產14nm Chiplet大模型推理芯片,采用自主可控的國產工藝,內含國產RISC-V核,支持大模型推理部署。

云天勵飛是國內少有的自成立之初就堅持芯片研發的AI企業,目前已完成了3代指令集架構、4代神經網絡處理器架構的研發,且已陸續商用。

近年來,越來越多類似云天勵飛這樣的AI企業在南山成長、聚集。《2023人工智能發展白皮書》顯示,2022年深圳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2488億元,企業達1920家,其中36.8%的企業集聚在南山。廣東省工信廳三批11家省級人工智能產業園區中,深圳3家園區入選(深圳灣科技生態園、金地威新軟件園、南山智園),均在南山。

10月27日,《南山區加快人工智能全域全時創新應用實施方案》印發,明確將圍繞公共服務、城市治理和行業應用三大類場景,遴選一批應用示范場景、培育一批重大示范場景,將南山區打造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高地和場景創新高地。

“南山區將以大量‘全域全時’的應用推動科研互動,以全面市場推廣激化技術創新,以大模型、大算法、大數據持續更新,實現AI產品迭代換新。我們的落腳點就是AI應用、科技創新和持續發展,讓南山科技產業站得穩、走得遠。”南山區科創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董少林說。

為進一步落實南山“總部研發+高端制造”產業發展戰略,聚焦南山“14+7”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及未來產業布局,加大對南山區重點發展產業的支持力度,促進行業和產業的縱深協同高質量發展,發揮產業扶持資金的杠桿和撬動作用,以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為主軸,南山設立了“1+4+N”的政策框架體系,形成《南山區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產業扶持政策。

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初步形成

南山經濟之所以能夠持續高質量發展,一步一個臺階向上前進,背后離不開發達的產業支撐,而產業的發達旺盛,歸根結底是企業的創新活力源源不斷,以及不斷涌現出成為后起之秀的創業公司。

11月15日,香港科技大學教授、有“大疆之父”之稱的李澤湘發起的深圳科創學院正式在留仙洞啟用南山總部。李澤湘相信這里將走出更多“大疆”。“以留仙洞總部基地為園區的西麗湖國際科教城,它的使命是新制造,新制造的關鍵是打造一批消費端品牌,并以此來帶動商業端和產業端的芯片、材料、核心部件、裝備和制造等一系列企業。”

南山區的留仙洞總部基地是深圳六大總部基地之一,匯聚眾多全球名企,包括大疆等。此前,世界500強英特爾大灣區科技創新中心在留仙洞戰略性新興產業總部基地啟動運營,與6家企業簽訂合作備忘錄。

翻開南山區的歷史,可以發現,創新創業的基因早已根植在這片熱土。所謂“全國科創看深圳,深圳科創看南山”,南山是創業者的“天堂”,也是深圳速度、深圳創新的最佳代言。

早在2008年,南山區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亮麗名片——首屆“創業之星”大賽應運而生。這是一項立足南山、面向全國、輻射全球的大型雙創示范性活動和科技界武林盛會,已成企業順利對接資本、人才、產業等資源的最好幫手,政府服務創新創業的重要抓手,南山企業走向世界和南山國際化的有力推手。

南山創新創業氛圍活躍,獲批全國首批“雙創”示范基地,“雙創”發展兩次獲國務院督查激勵。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達6.7%,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約占全國1/8,“國高”企業超4500家。南山的粵海街道更是被網友稱為“最牛街道”,騰訊、中興、大疆等著名企業,都在此發展壯大。

汪云興認為,南山區走出了一條以科技自主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子,為全國科技自立自強探索打造出一個全新樣板。通過加快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南山的創新成果不斷涌現。

當前,全球科技競爭不斷向基礎科學研究前移,原始創新日益成為科技創新的核心動力。而深圳目前的創新主要來自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新帶動能力較弱。因此,推進高等教育、基礎科研發展,發揮產業創新與應用轉化優勢,實現政產學研資的融合,對深圳顯得尤為迫切。

目前,南山正依托鵬城實驗室、西麗湖國際科教城、深圳高新區“三大國家級戰略科技平臺”,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識創造策源地、科技創新輻射地。

11月15日,《西麗湖國際科教城空間規劃綱要》在2023西麗湖論壇上正式發布,該綱要將西麗湖國際科教城(下稱“科教城”)的發展定位為全球頂尖科技創新高地、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集聚區。

科教城位于深圳南山區北部,總面積約69.8平方公里,接近南山區總面積40%,且區位優勢明顯,南連深圳高新區、北接光明科學城、東連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西接前海自貿片區,集聚了深圳近半數高校、半數以上全職院士,是深圳科教資源最豐富、高端人才最密集的區域。

數據顯示,科教城共集聚國家省市各類創新載體62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100家,R&D占GDP比重達到6.57%,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53.85件。

作為支撐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高質量發展高地的核心載體,加快科教城的建設,將有利于增強深圳的科技創新能力,提升區域協同創新水平,強化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功能,同時也將夯實南山區作為“廣東經濟第一區”的整體實力。

科技創新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而創新驅動背后關鍵是人才驅動。筑巢引鳳聚人才,南山也有一招。

南山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相繼出臺政策為引進人才保駕護航、搭建載體為人才發展提供平臺、落實保障措施為人才解除后顧之憂、優化環境營造重才愛才用才的氛圍,讓人才引得進來、留得下來、用得起來。

據了解,從2022年開始,南山區人才工作局已在“領航計劃”南山領航卡分配名額中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予以傾斜,對企業自主評價的高層次人才給予租房補貼、子女入學、醫療保健等優惠扶持政策。

未經正式授權嚴禁轉載本文,侵權必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良县| 金秀| 慈利县| 新邵县| 黄陵县| 镇平县| 玛曲县| 兴和县| 房产| 谷城县| 河北区| 怀远县| 玉林市| 绥德县| 房产| 石景山区| 措美县| 屯门区| 汾西县| 石台县| 德州市| 青川县| 盱眙县| 漳浦县| 衡东县| 张家界市| 会宁县| 垣曲县| 梅河口市| 凤阳县| 舟山市| 青阳县| 定兴县| 根河市| 高雄县| 九台市| 盖州市| 温州市| 凌源市| 镇原县| 璧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