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產業包括了醫療服務、醫藥保健產品、營養保健產品、醫療保健器械、休閑保健服務、健康咨詢管理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 在國內利好政策的堅定支持下,中國大健康產業正在蓬勃發展,甚至被國際經濟學界視為“無限廣闊的兆億項目”。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大健康行業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數字化、智能化和個性化。數字化讓醫療服務更加便捷,智能化讓健康管理更加高效,個性化讓產品和服務更加貼合消費者的需求。此外,隨著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大健康行業的市場需求還將進一步擴大。對于大健康產業的從業者們而言,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此背景下,11月16日,由上海報業集團|界面新聞主辦的2023【大健康常春論壇】在北京柏悅酒店隆重舉行。本次論壇以“向善而行、健康常春”為一以貫之的主題,聚焦數字化醫療、健康管理等領域,與數位業內專家、學者共同探討大健康產業的新風向與新機遇。

主辦方致辭

界面新聞高級副總裁郭為中發表了開場致辭,他表示醫療行業是常春的行業,更是一個問心的行業。大健康常春論壇已經連續舉辦三屆,大健康的“大”有三層含義,首先是嘉賓很“大”,我們邀請的嘉賓往往都是博士、博士后背景,獲得過許多學術榮譽;其次是話題很“大”,生老病死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第三是事情很“大”,健康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貫穿我們的人生。而“常春”是期許,希望人們生活得更好,更青春、更健康。只到人間春常在,問心無愧是良藥。
蔡江南:醫健行業變革時代的創新和價值

上海創奇健康發展研究院創始人、執行理事長蔡江南在分享中表示,當下的醫健行業,從醫療服務提供方看,面臨公立醫院改革、分級診療、醫療服務價格、醫療人才短缺等挑戰,從社會醫療保險支付方看,面臨騰籠換鳥、醫保價格談判、帶量采購、支付方式改革等挑戰。在行業競爭程度不斷升級的背景下,要不斷打造、提升、證明創新產品、服務、技術的價值;在支付方控費程度提升的背景下,要注重攪局式創新來提升創新產品、服務、技術的價值。
王剛:從首個國產PD-1在美獲批看FDA對國產創新藥的監管思路

君實生物首席質量官、前FDA駐華辦公室助理主任、前CDE首席科學家王剛介紹了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在美國的獲批對國內國外均具有開拓引領性意義,該產品用于復發/轉移性鼻咽癌的全線治療,也將成為美國FDA批準上市的首個中國自主研發和生產的創新生物藥,標志著全球最具權威的藥品監管機構之一對本土新藥研發、臨床、生產及質量體系的全方位認可。他認為,可以從打造差異化產品、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提升工藝驗證和產品質量、優化申報策略、制定國際化戰略、建立國際合作伙伴等方面進行考量,助推創新藥發展。
圓桌論壇一:AI浪潮下醫療行業的生產力重塑

圓桌論壇一圍繞《AI浪潮下醫療行業的生產力重塑》這一話題進行探討。由界面新聞健康頻道記者陳楊作為主持,強聯智創創始人、董事長秦嵐、北京聯影智能影像技術研究院智能影像診斷研究所所長錢真、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商業智能系助理教授李文文、邁瑞醫療體外診斷臨床部總監祁歡擔任嘉賓,圍繞AI工具革命下的現在和未來,展開討論。
強聯智創創始人、董事長秦嵐提到,AI可以用于治療和決策。在治療環節,AI可以將卡脖子技術分解,讓手術方案的提出不再依賴醫生,而是由算法來解決最難的一關。而在決策環節,依賴算法模型,可以跨越以往只依賴醫生經驗的模式,更精準地判斷什么樣的病人能更好的在手術中獲益,減少患者的手術負擔。在企業與臨床之間的gap這個話題上,她表示,醫生群體其實是一個相對保守、謹慎的群體,他們追求極致,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倒逼企業去詢證,去將產品的功能更大限度的開發、完善。AI工具現階段是選擇最關鍵問題的最痛點去解決,它最終的目標是通過醫工結合,幫助醫生去解決問題。
北京聯影智能影像技術研究院智能影像診斷研究所所長錢真指出,AI在醫療的發展布局有三個方向:賦能臨床、賦能科研以及賦能設備。AI技術在醫療行業的發展初衷是幫助醫生,例如緩解影像科醫生的工作,做一些AI算法可以解決的問題。另一方面,醫生在完成臨工作的同時還有科研任務,開發科研平臺,提供好用的科研工具,解決技術問題,讓醫生可以專心科研。AI技術服務醫療設備,也有助于提升速度、解放醫生。作為工具的AI技術,不能以零散操作的形式存在,要從端到端把醫療的全流程連接起來,從篩查、輔助診斷、病情判斷,再到追蹤隨訪病例甚至術前規劃,全流程把譜系做完全,系統性地對醫療行業做出改變。
復旦大學管理學院信息管理與商業智能系助理教授李文文分享了如何將AI技術具體的應用到醫學的管理與建設中去。她指出AI算法研發端與臨床端GAP主要在于:一是AI算法缺乏可解釋性,如何能夠診斷出來特定的疾病,AI無法給出明確的原因或者推理路徑,醫生和患者不太能接受;二是AI算法的普適性不高,模型訓練的數據和實際數據分布不一樣,極大地影響AI表現。要搭建數據通用平臺,促進數據的互聯互通,提高醫療領域數據流通性;在當前階段還是要發揮好AI算法的輔助治療職能。
邁瑞醫療體外診斷臨床部總監祁歡在圓桌對話中指出,在體外診斷的臨床應用領域中,目前,人工智能主要在血液細胞分析中進行智能化應用。由于人工智能系統的加入,患者在血液細胞監測階段就能進行快速篩選,精準發現潛在的重大疾病。AI技術的應用補足了醫生資源的不足,把檢測做在前面,有利于病患后續治療。此外,他還提到AI技術如果商業化屬性過重就會很難在基層、家庭中運用,成本控制問題一直是AI技術普及面臨的問題之一。
圓桌論壇二:消費級醫療對商業機會的識別與把握

圓桌論壇2以《消費級醫療對商業機會的識別與把握》為題展開討論。由界面新聞健康頻道記者黃華擔任主持,仁會生物總經理左亞軍、水滴醫藥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龔晨、傲本科技聯合創始人張凱宇、京東健康企業業務體檢健康業務負責人肖文禮參與這一環節的討論。
仁會生物總經理左亞軍表示,消費級醫療實際上并不能制造臨床需求,而是滿足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從長遠來看,要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的科普教育,這并不涉及廣告。談到為什么GLP-1藥物如此受歡迎,她提到消費者側的需求和治療側,尤其是國內醫療的現狀,是導致此類藥物熱門的原因。在未來,減重領域的創新藥要在安全性、穩定性以及長期性上不斷挖掘,進而提供競爭優勢。
水滴醫藥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龔晨提到,盡管目前消費醫療行業消費端的需求有一些挑戰,但供給側產生了很多新的需求。供給側服務和技術的不斷創新,勢必會帶動消費端的需求,兩側共同發力,推動行業進一步發展。
同時在市場波動的時期,有利于淘汰一些服務不好的企業,留下好的產品和服務,讓整個市場更加健康。
要推動消費醫療行業的發展,消費者需要更多信息來輔助了解自己的需求,對比各類產品,確定什么產品適合自己,從而做出決策。而從業者需要在合規經營的前提下,各顯神通,發揮市場多元平衡的作用,避免發生損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傲本科技聯合創始人張凱宇在分享中提到,消費醫療正在崛起,是典型的小康社會實現的標志。中國醫美行業發展至今不到20年,總體發展可用“分水嶺”三個字概括。宏觀上醫美行業處在從手術為主的重醫美向輕醫美為主的過渡期。輕醫美大連鎖暫時沒有實現但又不可逆轉。
微觀上醫美廣告不能誘導容貌焦慮,消費者的精神需求卻容易被營銷觸發。所以醫美營銷是帶著鐐銬舞蹈,具體通行方法仍在探索。
過去醫美行業都是營銷驅動的,現在我們奉行醫療驅動。所以醫美行業的營銷首先要合規,要謹防過度營銷;
在具體方法上,我們主張主打品牌流量,次打效果流量。現階段投放醫療關鍵詞的效果營銷意義不大。但是主打品牌流量,從私域流量轉化到店,效率更高。
大方向上輕醫美推動了醫美行業的標準化,實現了過去用手術才能實現的狀態;光電設備的應用提高了可操作性,極大地推動了標準化。
傲本科技致力于推廣醫美行業的普及,同時提升行業效率。消費和醫療的平衡更多的要依靠監管,遵守監管,我們渴望有更多指導性、細致的監管方案。
京東健康企業業務體檢健康業務負責人在對話中表示,近年來,不僅是消費者會更關注體檢、疫苗、口腔等消費醫療服務,企業端對消費醫療的需求也逐漸增加,我們認為消費醫療領域的服務與產品將會成為企業在做員工健康關懷、健康福利時的重要選擇。以企業員工體檢為例,體檢服務本身是企業提供的福利形式,但企業的訴求又不止于體檢。如何做到“體檢不止于檢”?通過京東健康在健康商品服務的豐富資源與供應能力,可以幫助企業首先在體檢產品的公平性層面做好保障,其次,發揮京東健康的數智化技術應用和用戶運營能力,提升員工對公司福利體檢的知曉率、參與率,同時將員工健康管理與趣味活動、企業文化宣傳、員工溝通等關聯起來,還能配合京東健康多元的產品及服務內容,延伸多種健康管理需求,如口腔、中醫、專項健康管理等健康醫療服務,讓體檢成為企業健康關懷的起點,助力企業做好健康企業建設。
楊歡:特殊需要信托實踐探索與展望

萬向信托股份公司-特殊需要信托項目負責人楊歡指出,在老齡化、少子化、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心智障礙群體及家長組織的不斷努力等影響下,特殊需要信托應運而生,但目前,特殊需要信托面臨社會大眾信托及法律認知誤區、非現金類資產裝入稅費問題、信托財產登記制度配套不足等挑戰,她認為,不論是信托、遺囑、監護等,都只是工具之一,只有各種工具、各項制度的相互配合與實踐,不斷探索、優化,才能真正實現綜合性的服務,通過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劃、設立特殊需要信托,打造鏈接服務需求、服務供給、公共政策與社會慈善資本的集成式服務生態體系。
回愛民:mRNA創新藥物研發優勢與前景

惠正奇醫藥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回愛民提到,2020-2023年全球新冠大流行為mRNA的發展帶來機遇,新冠疫苗讓mRNA技術升華為防病治病的mRNA醫學。歷史上疫苗研發成功平均時間10年,這是對mRNA疫苗研發的挑戰,但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款mRNA新冠疫苗從立項到獲批使用不到十一個月的時間,創了歷史記錄。mRNA具備研發周期短、雙重免疫機制、安全、產能高等優勢,另外,在腫瘤、傳染病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未來,mRNA醫學將成為小分子,大分子抗體靶向藥,細胞治療和基因治療之后,又一具有巨大潛力的防病治病的平臺。
論壇現場還隆重頒布了2023【常春獎】、【超級CEO】年度醫療健康行業CEO榜單,在現場與會嘉賓的見證下,獲獎企業和個人榮膺而歸。感謝他們為大健康領域做出的貢獻。
【大健康常春論壇】始終聚焦大健康領域最新動態,關注行業最新資訊。界面新聞將持續關注大健康行業最新、最熱、最深的議題,深度剖析大健康領域新變化與新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