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角金融 姚悅
編輯|付影
近日,興業銀行正在直播關于“11月固收資產配置策略”相關內容。不料,突然沖進一批“游客”把評論區給炸了。講解人一度中途離席,直播結束,投資人意猶未盡,評論持續滾動了許久。
圖源:網絡
這些“游客”正是購買過興業信托一款“暴雷”產品的投資者,興業銀行則是興業信托的母公司。
興業銀行直播“另類走紅”,也讓興業信托產品“暴雷”事件重獲關注。
兩年前,興業信托發布了一款總額4.55億元的產品,最終投向地產商旭輝集團的一個項目。但隨著去年年底旭輝集團“暴雷”,暫停支付到期境外債務。信托產品未能按期兌付,據《中國房地產報》報道,興業信托還在沒與投資者協商的情況下,展期兩年。
今年上半年,旭輝集團繼續虧損64.32億元,資產負債率77.1%。不過,近期,旭輝兩筆32億元境內債券獲得展期。
子公司產品暴雷,自己直播被“砸場”,興業銀行冤嗎?“直播間風波”后,再問4.5億產品暴雷,興業信托為何會投后失職?
1、4.5億產品違約一年,仍無實質進展
回到兩年前,這次事件的起點。2021年4月,興業信托發行了一款名為“興業信托 筑地 D015(旭輝杭州新塘)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下稱:“筑地計劃”)的產品,募集資金4.5億元,2022年10月到期兌付。該產品吸引了182位投資人分4期購買,人均投資金額近250萬元。
然而,2022年10月,“筑地計劃”并沒有如期兌付,原因是旭輝集團已經處于“暴雷”邊緣,無力償還借款。一個月后,11月1日,旭輝集團公告宣布暫停支付到期境外債務,徹底官宣“暴雷”。次日,興業信托隨即發布公告,宣布“筑地計劃”展期兩年。
值得注意的是,據《中國房地產報》報道,有投資者表示,投資人并不同意展期,興業信托在未召開受益人大會的情況下單方面和旭輝簽了一個展期方案。
2022年12月,多名投資人向福建銀保監局實名舉報興業信托。有投資者向“中國網財經”出示的《銀行保險違法行為舉報調查意見書——閩銀保監舉復【2023】65號》顯示,經調查,福建銀保監局表示,興業信托在產品投后管理中,存在履職不到位情況,以及興業信托經營該信托計劃時,存在對股權項目底層資產管控力度較弱情況等。
圖源:中國網財經
不過,至今產品兌付展期一年,據公開資料,仍沒有關于“筑地計劃”兌付或者處理的實質性進展。投資者的資金被占用時長已有2.5年。據“第一財經”報道,該項目總額4.55億元,到期時僅兌付了2000萬元。
“房地產信托違約近年來屢見不鮮,旭輝作為大型房地產公司也是面臨大面積融資違約的情況,這其中有大環境的影響導致項目進度顯著放緩,回款也顯著不及預期,也有其自身沒有控制好融資杠桿的原因。”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表示,對于投資信托的投資者來說,大多無法清晰認知產品交易結構的情況下,違約后更容易產生對信托公司的不信任。
2、直播間被“炸”,興業銀行冤嗎?
“暴雷”產品是興業信托發行的,投資者之所以沖進興業銀行的直播間,是因為興業銀行和興業信托關系密切,且和“暴雷”產品本身也存在一定直接聯系。
興業銀行是總資產規模接近十萬億的股份行,另據英國《銀行家》雜志發布“2020年全球銀行1000強”榜單,興業銀行按照一級資本排名第21位。
興業信托是興業銀行的控股子公司,后者直接持有前者73%的股份。據2023半年報顯示,在興業銀行的五個主要子公司中,興業信托的總資產排在第三,為693.6億元。
上半年,興業銀行營收1110.47億元,歸母凈利潤426.8億元。興業信托的營收貢獻約1%,為13.01億元,同時是五大子公司中唯一虧損的,凈利潤-2.99 億元。
除了“血緣”關系之外,興業銀行與興業信托的“筑地計劃”產品,也有直接關系—— 根據“時代財經”報道,有投資人是通過興業銀行渠道認購“筑地計劃”。此外,也有投資者表示,購買興業信托的產品,也是看中了興業銀行的背景。
當然“看重背景”具有主觀因素,但根據代銷產品這一事實,興業銀行是否要為此擔責?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認為,根據前述事實,無法直接判斷興業銀行對投資者負有責任。因為興業銀行只是提供了銷售渠道,并未直接參與產品的設計和發行。
“不過,如果興業銀行在銷售過程中存在不當行為,例如未盡到適當的風險提示義務或者存在誤導性銷售等行為,那么興業銀行則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柏文喜補充到,在一般情況下,如果興業銀行要負有責任,需要滿足以下條件:一是興業銀行在銷售過程中存在不當行為;二是投資者因此遭受了經濟損失;三是興業銀行不能證明投資者損失是由于市場風險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
四川省律師協會金融證券專業委員會委員郝慧珍表示,“關鍵還是要看投資者與公司簽訂的信托協議是怎么約定的,以及信托公司在履職過程中是否存在故意以及重大過失。”
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筑地計劃”項目整個融資過程,有兩大尚未解開的疑問,與興業銀行亦存在一定關聯。
“筑地計劃”的資金投向了杭州市蕭山區濱旭府項目,該項目最終的擁有方是地產商旭輝集團。該項目曾由興業銀行提供過18億元開發貸款。
其一,據“第一財經”報道,開發貸的審批意見通知書中明確顯示,該項目不得新增其他融資及對外擔保,項目公司股權、土地及地上建筑物,均不得在其他機構融資或再設置其他抵押。
興業信托為什么能違背母公司興業銀行的規定,通過“筑地計劃”向該項目融資?
其二,據《中國房地產報》報道,有投資者表示,從信托資金用途來看,信托資金投向SPV(特殊目的的載體也稱為特殊目的機構/公司)的股權投資,但實際募投資金用于提前償付了當時興業銀行杭州分行借給旭輝 " 濱旭府 " 項目18億開發貸中的2.5億元,這2.5億元原本的到期時間是2023年5月,此后陸續還款。
原本投向SPV的股權投資,為什么還了興業銀行的部分開發貸,且是提前償付?
3、與融資方關系微妙
投資人向福建銀保監局反映,興業信托存在“貸后監管嚴重缺位,無視該項目資金被抽逃”等問題。
據“中國網財經”報道,福建銀保監局調查后認為,現有證據無法認定興業信托默許縱容項目公司抽逃資金、默認交易對手挪用信托資金。但興業信托已監測到SPV公司回款異常且持續未達標,應知曉SPV公司所有者權益變動情況,未采取有效措施處置,存在投后管理履職不到位問題。
但關于興業信托為什么會出現投后管理履職不到位等問題,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結果。
值得一提的是,一直以來輿論未重點提及到一個點——天眼查顯示,旭輝集團創始人、董事林中,同時也是興業信托的董事。
圖源:天眼查
根據《公司法》,董事由公司股東(大)會或職工民主選舉產生的具有實際權力和權威的管理公司事務的人員,是公司內部治理的主要力量,對內管理公司事務,對外代表公司進行經濟活動。
據了解,通常情況下,兩家公司共有董事的原因包括業務合作、優化資源共享、推動業務協同等。共有董事的好處包括促進資源整合、提高決策效率、加強溝通協調等。
“然而,這種關聯關系也容易出現風險,例如可能存在利益輸送、風險蔓延等問題。”柏文喜表示。
不過,廖鶴凱也強調,在厘清違約事件責任中,目前共有董事還只是一個信息,說明兩家公司之前有較為密切的合作。具體還要看公司內控機制是否有效執行,是否有違反內控規定的行為。
受整體環境影響,旭輝集團今年上半年,合并口徑凈利潤為-68.81億元,同比下降377.06%,其中歸母凈利潤為-64.32億元,同比下降456.69%。
為緩解流動資金壓力及為業務營運提供資金,公司正多渠道尋求措施,包括處置境外資產、推動債務重組、拓寬融資渠道、尋求馳援者等。
根據旭輝控股3月10日的公告,已推出了第一版境外債務重組方案。據“財聯社”報道,業內人士稱,旭輝控股正在與債權人溝通,重新制定“短端削債、中期轉股、長期保本降息”為原則的境外重組方案。
興業信托副總裁柯阿勇今年年初正式履新。 半年會議中,興業信托也特別強調“以安全發展為底線,全面抓風險管理。”試想,如果在采取應對措施的同時,產品發行方興業信托,主動聯合融資方旭輝集團,建立與投資者暢通的溝通渠道,給出明確的交代,類似興業銀行直播“另類走紅”的事件,發生的概率是不是就會小很多?
你還關注到哪些信托“暴雷”事件,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