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時代財經
如果要評選2023年資本市場上關注度最高的概念,“減肥神藥”無疑是不二之選。馬斯克的一聲吆喝、兩家巨頭的多年纏斗、大量資金的競相追逐,共同造就了這場資本盛宴。
作為盛宴里的絕對主角,“減肥神藥”司美格魯肽的締造者——丹麥制藥巨頭諾和諾德正在不斷拓寬市場想象空間。
11月14日,Clinicaltrials.gov官網顯示,諾和諾德注冊了CagriSema與替爾泊肽頭對頭用于減肥的3期臨床試驗。
CagriSema是諾和諾德推出的“升級版司美格魯肽”,這是一種復方制劑,成分包括長效GLP-1受體激動劑和長效胰淀素Cagrilintide,在此前研究里被驗證降糖、減重效果都優于司美格魯肽單藥。后者在2023年前三季度斬獲了約145億美元的銷售額,劍指全球“藥王”。
替爾泊肽則是禮來制藥的重磅產品。11月8日,替爾泊肽(商品名:Zepbound)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用于肥胖(BMI≥30)或超重(BMI≥27),并伴有至少一種體重相關合并癥(如高血壓、血脂異常、2型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或心血管疾病)的成年人慢性體重管理,需同時配合降低飲食熱量和增加運動。
替爾泊肽來勢洶洶。禮來此前啟動了替爾泊肽與司美格魯肽的頭對頭比較,根據2021年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替爾泊肽的降糖和減重效果優于司美格魯肽。
諾和諾德和禮來針尖對麥芒,是GLP-1卡位賽日趨白熱化的縮影。
在諾和諾德、禮來高速增長的業績和資本市場的催化下,“減肥藥”概念由此誕生,越來越多企業閃現于這一場盛宴的角落。時代財經根據Wind數據統計,近3個月以來,“減肥藥”相關概念股合計收獲超過30個漲停板,近50次登上龍虎榜,其中常山藥業近3個月來區間漲幅接近140%,成為該區間內“減肥藥”概念股的龍頭。
盡管眼下多個減肥藥概念股已經出現大幅回調,但減肥藥的造富神話仍未終結。據摩根大通預計,到2030年,在諾和諾德和禮來“雙寡頭”的推動下,GLP-1受體激動劑相關藥物的年銷售額將超過1000億美元。
“減肥藥板塊目前的投資熱度比較適中,全球市場達千億美元級別,市場潛力巨大。”倚鋒資本方面對時代財經表示。
“雙寡頭”壟斷
GLP-1會成為當下最受關注的明星靶點,兩大寡頭——諾和諾德和禮來是最重要的推手。在雙方的角逐中,GLP-1藥物經過數次迭代發展,并最終造就了今天的“減肥神藥”。
GLP-1,即胰高血糖素樣肽-1,是一種由人胰高血糖素基因編碼,并由腸道L細胞分泌的肽類激素,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合成和分泌,并抑制食欲,延緩胃內容物排空等。GLP-1的研究歷史久遠。1932年,“腸促胰素”這一概念被首先提出,目前已知的人體內腸促胰素主要有兩種,分別是GLP-1和GIP(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釋放肽)。
2005年,人類歷史上第一款GLP-1藥物艾塞那肽獲得美國FDA批準。這款藥物來源于內分泌學家John Eng的一項專利,1996年禮來就對這項專利展示出了興趣,但最終John Eng選擇與另一家企業Amylin達成合作。首次專利爭奪戰的失利并未讓禮來失去對GLP-1的興趣。2002年,禮來與Amylin達成共同開發協議,并最終完成了艾塞那肽的上市。
不過,艾塞那肽是一種短效GLP-1受體激動劑,半衰期只有大約2-4小時,需要每日給藥兩次,且與天然GLP-1的結構同源性較低,因此艾塞那肽在商業化市場的成績并不亮眼,禮來和Amylin也在2011年分道揚鑣。
2009年和2010年,諾和諾德的利拉魯肽(商品名:Victoza)先后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和美國FDA批準用于治療2型糖尿病。與艾塞那肽相比,利拉魯肽的半衰期更長,每日只需要給藥一次,且利拉魯肽的氨基酸序列與人源GLP-1更為相似,這意味著利拉魯肽的安全性更好。
不久后,諾和諾德第一次將GLP-1受體激動劑的適應癥拓展至減重場景。2014年,美國FDA批準利拉魯肽用于成人肥胖患者的減重(商品名:Saxenda)。
利拉魯肽是GLP-1賽道第一款真正意義上的“重磅炸彈”。在降糖、減重雙適應癥的推動下,2018年,利拉魯肽(Victoza+Saxenda)的銷售額沖破282億丹麥克朗大關,高居GLP-1藥物銷售榜首。
在艾塞那肽失利后,禮來并未氣餒。2014年,禮來推出了度拉糖肽,將給藥頻率降低至每周一次。2019年,度拉糖肽的銷售額達到41.3億美元,在降糖適應癥上已經完成了對利拉魯肽的反超。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度拉糖肽的銷售額一路走高,2020-2022年,度拉糖肽銷售額分別達到50.68億美元、64.72億美元和74.4億美元。
2017年,諾和諾德的司美格魯肽橫空出世。2021年,司美格魯肽的減重適應癥獲得批準,其獲批的劑型增至3款,分別是Ozempic(注射用降糖藥),Wegovy(注射用減重藥)和Rybelsus(口服降糖藥)。2022年,Ozempic的銷售額超過597億丹麥克朗(約合84億美元),司美格魯肽3種劑型合計銷售額達到772億丹麥克朗(約合108億美元),成為GLP-1賽道銷售最高的藥物。
而到了2023年前三季度,司美格魯肽繼續保持高速增長,3種劑型合計收入超過1002億丹麥克朗(約合145億美元),有機會問鼎今年“藥王”。基于此業績,諾和諾德預計全年銷售額增長32%至38%,營業利潤增長40%至46%。
由于度拉糖肽在減重領域效果不盡人意。為了“扳回一局”,禮來押注了GLP-1/DIP雙受體激動劑替爾泊肽。2022年5月,替爾泊肽的2型糖尿病適應癥獲得批準,產品快速放量。據禮來三季報,2023年第三季度替爾泊肽的銷售收入已經達到14億美元,同比大增650%,環比上漲44%;替爾泊肽前三季度銷售收入已經接近30億美元。
2023年11月8日,替爾泊肽的減重適應癥也獲得了美國FDA批準。
禮來宣布,作為減重藥物的替爾泊肽預計將于今年年底在美國上市,共有6種劑量,標價為1059.87美元,較諾和諾德Wegovy(司美格魯肽減重適應癥商品名)的售價低了約20%。
替爾泊肽減重適應癥的獲批,讓“減肥藥王”之爭再添懸念。諾和諾德與禮來,這對在GLP-1賽道纏斗了近20年的老對手,還遠未分出勝負。
名人、藥企爭相“試藥”
司美格魯肽的迅速走紅,與名人“帶貨”密不可分。
2022年10月,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推特上公開稱,自己靠定期禁食和服用司美格魯肽,在一個月內減重9公斤。在馬斯克親自“帶貨”及社交媒體的傳播下,司美格魯肽很快被追捧成為“減肥神藥”,在各大圈層掀起了一場減肥風暴。
看到了“減肥藥”概念潛在的炒作前景,不少企業也親自下場打“擦邊球”。
10月12日,博瑞醫藥(688166.SH)董事長、總經理袁建棟在“大咖解讀GLP-1全產業鏈系列交流會”電話會議上聲稱,自己試用了公司在研產品BGM0504注射液的相關情況,在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里,體重從91公斤降到了76公斤。
在董事長親身試藥的宣傳下,博瑞醫藥在次日漲停。
但數天后,江蘇證監局決定對袁建棟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并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
博瑞醫藥并非唯一一家因“蹭概念”受罰的企業。
11月9日,上交所宣布,對百花醫藥(600721.SH)及其董事會秘書蔡子云予以通報批評,原因是百花醫藥自9月15日起多次在上證e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華威醫藥可以為利拉魯肽注射液及司美格魯肽注射液的相關藥品研發服務”“在研項目中有一項減肥類產品”。
但根據百花醫藥后續披露的進一步說明,百花醫藥接受客戶委托研發的減肥藥項目正在研發過程中,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受托研發完成后會將研發成果轉交給客戶,公司沒有相關藥品的生產及銷售業務,該項目2022年度的收入僅占公司全年收入的0.3%。
10月16日,百花醫藥再次在風險提示公告里澄清,上述“減肥藥”項目是奧利司他,合同金額不超過1100萬元,2022年年度收入僅有100萬元左右。至于利拉魯肽、司美格魯肽,百花醫藥僅開展了合成路線篩選、小試試驗啟動前期研究工作,后續研發存在重大不確定性,目前沒有任何客戶向百花醫藥委托研發。
從對外透露公司有減肥類產品到澄清公告發布,百花醫藥在此期間的股價數度漲停,累計上漲幅度接近50%。
上交所認為,在減肥藥相關概念處于市場高度關注的時期,上市公司對相關信息的發布應該更加審慎,確保真實、準確、完整并充分提示風險。但百花醫藥經監管督促后,才補充披露相關信息,違反了規定。因此決定予以百花醫藥和蔡子云通報批評,并將該紀律處分通報中國證監會,并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
11月6日,上交所還發布了對康惠制藥(603139.SH)及相關責任人的通報批評。康惠制藥10月13日在投資者平臺表示,控股孫公司陜西友幫可生產降糖/減肥藥物司美格魯肽、替爾泊肽的中間體。數天后,經監管督促,康惠制藥才澄清目前不具備司美格魯肽及替爾泊肽中間體的生產能力。
除了名人“帶貨”效果顯著以外,時代財經觀察到,司美格魯肽的熟人效應也非常明顯。
領路資本創始人龔默告訴時代財經,自己正在使用司美格魯肽減重,并且身邊不少投資圈、醫學圈的朋友也有使用。
來自傳媒行業的小韓(化名)已經使用司美格魯肽近一年,她對時代財經表示:“我是從另一位朋友處了解到這款藥的,并且我知道身邊有好幾位朋友都在用。”
資本接力賽
隨著減肥藥的概念越來越火熱,產業內的投融資與BD(商務拓展)交易也變得活躍起來,GLP-1相關研發管線的價格水漲船高。
根據德邦證券研報,2022年4月至2023年6月合計達成6項,總金額超過8億元。
一直專注于生物醫藥投資的倚鋒資本告訴時代財經,倚鋒資本早在2016年就參與了鴻運華寧的天使輪投資,投資金額達數千萬元人民幣;2018年,倚鋒資本再次在A輪融資中追加了一輪投資。鴻運華寧擁有獨家的GPCR抗體開發技術平臺,核心產品格魯塔珠單抗是全球唯一一例單抗類GLP-1受體激動劑,目前已經處于臨床3期。
2023年6月,中國生物制藥(01177.HK)與鴻運華寧達成合作協議,共同開發雙靶點減重創新藥GMA106,中國生物制藥獲得該藥物在大中華區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益,鴻運華寧則可以獲得最高5700萬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
11月9日,阿斯利康宣布,與中國生物藥企誠益生物就小分子GLP-1受體激動劑ECC5004達成獨家許可協議,阿斯利康可以獲得該藥物在中國以外所有國家和地區所有適應癥的開發和商業化獨家權益,中國的開發和商業化權益則由阿斯利康和誠益生物共享。
ECC5004是一款低劑量的口服藥物,每日只需給藥一次,可用于治療肥胖癥、2型糖尿病和其他潛在合并癥。I期臨床試驗的初步結果顯示,ECC5004具有差異化的臨床優勢,與安慰劑相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能促進血糖和體重的降低。根據Clinicaltrials.gov的信息,這項1期臨床試驗已經于10月份完成。
對于這款剛剛完成1期臨床試驗的藥物,阿斯利康開出的價格是,首款1.85億美元、最高達18.25億美元的臨床、注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以及產品凈銷售額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共計達到20億美元。
不過,資本市場的狂歡也讓部分投資人猶豫不決。
“根據觀察,目前觀望的(投資人)很多,但真正出手的寥寥無幾。一方面,目前生物醫藥的投資環境趨于冷靜;另一方面,市場過于內卷,大家都在觀察到底誰可以‘卷’出來。”龔默對時代財經表示。
倚鋒資本方面對時代財經指出,全球布局GLP-1受體激動劑的藥企非常多,但絕大多數都是多肽類產品,同類型產品差別不大,以后確實容易會形成競爭激烈的“內卷”局面。但GLP-1受體激動劑作為新一代降糖藥和減肥藥市場潛力巨大,在產品之間內卷的同時,滲透率和市場規模也在提升。
“從研發端看,多肽類產品最多,其次是小分子藥物,單抗類和雙抗類激動劑最少,因此布局單抗、特別是雙抗類型的GLP-1受體激動劑是差異化路線、突破點。從投資角度看,未來核心關注的還是以中后期的產品為主,投資早期的產品需要特別關注差異化的優勢。”倚鋒資本方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