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吳容
界面新聞編輯 | 牙韓翔
在2023年8月謝謝鍋被爆因拖欠房租、違約金和其他費用之后,它的門店一個接著一個倒下。
目前,在大眾點評上“謝謝鍋”位于廣州、深圳、上海等地的門店均為“歇業閉店”狀態。此外,謝謝鍋官方微信公眾號自今年8月份之后未再更新過。界面新聞撥打了天眼查顯示的謝謝鍋公司及多家門店電話,均是無人接聽、暫停服務或關機狀態。
而今年早些時候,謝謝鍋位于深圳、廣州等城市的門店就開始閉店。目前,這個品牌已無對外營業的門店。

謝謝鍋由呷哺呷哺旗下湊湊火鍋前CEO張振緯操盤。
2021年4月16日,張振緯從湊湊餐飲離職,同時卸任集團和湊湊餐飲所有職務。其離職時曾引發關注,彼時他也對外表示,將啟動新的餐飲創業項目。
很快這一項目浮出水面,就是謝謝鍋。天眼查APP顯示,謝謝鍋品牌為上海謝謝鍋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所有,公司注冊資本2300萬美元。2021年5月,張振緯成為該公司執行董事。
無論是產品還是業態,謝謝鍋都呈現出一種脫胎于湊湊的樣貌——裝潢契合年輕人的審美,并在湊湊“火鍋+茶飲”模式的基礎上進行擴張,幾乎采取全時段運營;門店不僅供應火鍋,還有燒烤、甜點、茶飲、酒飲產品以及音樂演出。
發展初期,由于多元化的餐飲業態、年輕化路線等,謝謝鍋受到不少年輕消費者的關注。
只是這種模式雖然“時尚”,但也有太多挑戰。
首先,謝謝鍋追求多元化業態且強調社交屬性,要容納下它們,需要借助的是200-300平方米大店。按照謝謝鍋的選址,門店多位于以北上廣深一線與準一線城市的商場。
“相較于傳統火鍋品牌,謝謝鍋社交屬性使品牌年輕化程度較高,更適合在一線城市拓展。但是一線城市對門店租金、人力成本門檻要求較高,尤其是謝謝鍋多品類、全時段運營,會比其他傳統火鍋付出更多的成本支出。”和弘咨詢總經理文志宏接受《新京報》采訪時曾說。
謝謝鍋未披露過單店投資,但可以參考門店規模類似的火鳳祥火鍋。根據《第一財經》的報道,加盟一家火鳳祥火鍋300平方米左右的門店,需要交納35萬元加盟費、5萬元保證金,50萬元裝修費(不含人工)、20萬元桌椅鍋具雜物,以及地推費用,總投資額超過200萬元,還不包括店員成本、店租等支出。雖然謝謝鍋并非加盟模式,但參照這些數據也能明顯感受到大店投資費用的昂貴。

同時,在消費弱復蘇的大環境下,謝謝鍋的大店模式顯得過于笨重。
在東莞從事火鍋行業的陳宏建對界面新聞分析稱,整體消費餐市場有待進一步積聚信心,經濟形勢以及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程度,會讓他們在選擇就餐的時候更謹慎和追求性價比和體驗。
“目前的餐飲趨勢是‘消費細化’和‘小店專精’,如果不是熱衷于加盟和規模運營,大店(尤其在商場)不會是現在餐飲創業者的首選。”他對界面新聞說。
此外,謝謝鍋多元化經營雖能提高人均客單價,只是對于以火鍋為主的業態而言,很難獲得高的翻臺率,并且還帶來了定位的模糊。
以謝謝鍋深圳皇庭店此前為例,營業時間從上午11時至次日清晨6時。為吸引流量,消費者在18時進店后可免費續酒,58元的酒品套餐可免費續至次日清晨6時,有8款酒品可供選擇。
“本身火鍋的就餐時間就比較長,增加駐唱的話更加延長了用餐時間,導致翻臺率上不去。尤其是晚上的無限暢飲,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但是對于商家來說,利潤很低。”陳宏建說。
從菜品上看,謝謝鍋想把火鍋和燒烤融合在一起。謝謝鍋主打的是“鴨血熱鹵鍋”,還提供“芭樂木瓜辣番茄酸湯”等7種其他特色口味,除吃之外,火鍋盤也兼具了烤肉的功能,在涮鍋外圍增加了一圈烤盤。
“但既有燒烤又有燒烤、酒吧茶飲,謝謝鍋在消費群體的心智中是一個模糊的存在。”餐飲行業分析師林岳對界面新聞說,市場環境變化迅速,如果沒有做出差異性或者爆款菜品,缺乏沒有記憶點,這樣的餐飲品牌事實上很難建立起自己的護城河。

從眼下餐飲行業大背景來看,在社交網絡影響和年輕人越發不忠誠的背景下,餐飲品類潮流變得越來越像快時尚一樣難以捉摸,生命周期也在變短,這已是餐飲行業的必然趨勢。
餐飲行業咨詢人士李喜耀表示,疫情也在加速淘汰餐飲行業里不專業的品牌。2020年疫情之前,中國餐飲行業多少有點“虛假繁榮”的現象,多少低估了專業化水平在餐飲行業的重要性。但現在,餐飲行業進入專業化階段,具體表現在專業的經驗理念、產品和服務流程、產業鏈等。
“流于形式的餐飲品牌在市場上是沒有生命力的,大環境就是在出清那些‘不知所云’的店。”李喜耀稱。
從湊湊走出一心東山再起的張振緯,或許急于向市場證明自己,于是將太多元素通過“做加法”的思路注入謝謝鍋這一個品牌。在餐飲市場環境變化之中,他也沒有能靈活地做出調整,讓謝謝鍋成為了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