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杜萌
被漲停包圍!經過了難熬的時光,股民和基民終于在11月份看到了“牛市”的曙光。
中證指數網站數據顯示,截至11月14日,中證1000指數近一個月來收益率為1.65%,“科技排頭兵”—科創50指數近一個月來收益率為1.42%。眼看著回血在即,不少投資者重燃信心,決定開始入場。
但臨近年底,有一些績優基金早早拉閘限購。
11月13日,金鷹科技創新宣布將單日單賬戶的申購額度調低至50萬元。該基金由陳穎管理,截至11月14日,今年以來回報率為41.19%,成為市場中的黑馬。

此外,包括金元順安優質精選、招商量化精選、大成景恒混合、中信保誠多策略等多只基金已經相繼限購。為何趕在曙光來臨之前拉閘限購?
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這和臨近年底的業績排名考核有關。尤其是今年以來業績靠前的基金,一般會在短期內控制產品規模,避免大量資金流入攤薄收益,這樣就可以在年度收益排名中取得好成績。
“不想錯過市場的底部位置,滿倉運行,時不我待。”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一位偏重科技的知名基金經理表示,按照現有持倉的結構來說,策略容量在30億左右比較合適,如果每天仍有大量的資金流入,那么會攤薄現有的持倉收益。
這位基金經理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通過控制申購,維持基金規模“保業績”是業內比較常見的一種做法。尤其是在年底,年度業績排名戰進入最后的沖刺階段,基金經理對業績的重視程度往往會超過管理規模。
“三季度,我們認可市場的底部位置,認為很多科技股已具備較強的投資價值,因此8月中下旬開始,進一步提高倉位,并集中了持倉結構。”金鷹科技創新基金經理陳穎告訴記者。四季度將結合估值、成長性和宏觀經濟等多種因素做行業比較,充分考慮經濟底部反轉的預期,看重行業周期性反轉的力量以及投資標的的內在價值和成長性。
在具體關注行業方面,陳穎表示將重點關注:以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為代表的電子和汽車行業,以信創和數據要素為代表計算機行業仍是符合選股標準的行業,而AI技術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形成人工智能在各行業的垂類應用,或仍是未來3-5年需要重點研究和關注的領域。
2023年的最后45天,A股能否出現曙光?多家機構也給出了積極的展望。
博時基金表示,隨著海外流動性逆風邊際緩解,中美利差重新向上擴張有利于滬深300表現,要為市場超跌反彈帶來的年底上行可能性做好應對,順勢加倉。結構上,超跌反彈期超跌因子占優,短期高分紅風格相對優勢可能減弱,應對上繼續減高分紅、加彈性方向。
中歐基金認為,近期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類行業:首先是估值處于歷史底部、對經濟復蘇高度敏感的周期行業,這些公司同時在利率走低的背景下更受歡迎;其次為估值在大幅調整后已具備更高安全邊際的可選消費和醫藥等行業,尤其是其中具備海外市場開拓能力的消費品公司;以及科技板塊中已具備估值性價比且持續海外擴張的新能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