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沈溦
受此前的多年年報造假事件影響,ST同洲(002052.SZ)遭遇投資者起訴的案例仍在不斷增加。
11月14日晚間,ST同洲發布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送達的《應訴通知書》及相關材料。根據上述材料顯示,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已受理雷瓊等共155名投資者訴公司證券虛假陳述責任糾紛系列案。
其中共有134名投資者為新增立案投資者,新增立案投資者索賠金額合計為2590.94萬元。155名投資者合計索賠金額3177.95萬元。
ST同洲表示,上述訴訟案件尚處于審理階段,未產生具有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公司暫無法判斷對公司損益產生的影響。公司高度重視相關訴訟案件,已聘請專業律師團隊積極應訴,依法依規維護公司及全體股東的合法權益。
界面新聞記者注意到,2021年7月,深圳證監局向公司下發《行政處罰通知書》,2014年至2016年,公司通過提前確認職工薪酬負債、滯后確認資產減值損失、虛構銷售收入等違法行為,導致連續三年公司年報出現虛假記錄。
由此,深圳證監局對上市公司對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60萬元罰款;時任實際控制人以及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公司第一大股東袁明被給予警告,并處以90萬元罰款。
此外,還有十余名時任高管及相關負責人被處以警告和罰款處罰。
自處罰公布后,該公司也持續遭遇投資者起訴,根據7月6日ST同洲披露的公司投資者索賠事項的進展情況,法院一審判決公司向徐廣忠、陳玲飛等113名投資者賠償損失逾527萬元,并承擔案件受理費逾10萬元;準許投資者汪小林、董青等37名投資者撤訴。
11月15日,對于目前公司遭遇的累計投資者訴訟案件,ST同洲董秘劉道榆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相關案件數量過多,自己一時也無法報出全額數字,具體案件數量請參見相關公告,本次的155名與此前已一審判決和撤訴的150名不是同一批。此外,他也坦言過多的訴訟案對公司造成一定的負擔。
資料顯示,ST同洲成立于1994年,2006年深交所上市,是國內首家以數字視訊為主的上市公司,以機頂盒業務起家,隨著市場需求的縮小,之后公司轉型手機及開放互聯網視頻服務等均宣告失敗。
在喪失了機頂盒行業龍頭地位后,2014年ST同洲巨虧4.17億元,當時的實際控制人袁明也開始主導造假,以期保殼。
有意思的是,在造假案發,袁明自身也由于質押爆倉,喪失實控人地位后,2020年起,ST同洲就對外宣傳公司無法與袁明取得聯系。
近期財報顯示,盡管在2021年已開始設立南平同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向消費類鋰離子電池領域進軍,但由于市場參與者較多,市場競爭比較充分,也比較激烈等原因,ST同洲近年來業績依然持續虧損。
業績方面,ST同洲前三季度營收約2.05億元,同比增加36.7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約4197.53萬元,同比減少2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