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瀚視野觀察
說起現在的新能源市場,最讓人捉摸不透的品牌無疑就是特斯拉了,從年初的大規模價格戰,到最近漲價降價的反復橫跳,讓人始終不明白特斯拉的邏輯與玩法,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馬斯克的想法?馬斯克真的是把價格玩明白了嗎?
一、特斯拉又漲價了?
據紅星新聞的報道,在銷售人員大面積預告漲價3天后,特斯拉售價“微漲”。
特斯拉中國宣布,即日起,Model 3/Y長續航版售價正式上調。Model Y長續航版售價調整為30.24萬元,上漲2500元;Model 3長續航煥新版售價調整為29.74萬元,上調1500元。
這是特斯拉首次預告漲價。過去特斯拉對于調價傳聞都是否認或不予置評,然后直接在官網調價并執行。此次官方一反常態確認漲價傳聞,但又沒有預告調價幅度和具體車型。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受到漲價預告的影響,一些已經繳納1000元定金的消費者立刻支付了尾款,其中不少人預定的是Model 3/Y標準續航版。而這兩個基礎款車型此次并未漲價。
汽車博主孫少軍表示,傳出漲價消息后,全國特斯拉訂單猛增,單日新增訂單達到5000臺左右。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乘聯會發布的銷量數據顯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10月交付量為72115輛,受到新款Model 3于10月26日才開啟交付的影響,環比下滑2%,至此特斯拉超級上海工廠2023年累計交付量已達約77.1萬輛,已超過2022年全年。
有消息稱,特斯拉10月30日-11月5日的周銷量暴漲至超1.4萬,同比增長39%,隨著下周Model 3煥新版交付,特斯拉的周銷量還將進一步提升。
今年年初以來,特斯拉分別在美國、歐洲、中國、日本、韓國等多國和地區大幅降價,涉及Model 3、Model Y等多款車型,成為特斯拉今年前兩季度交付高增長的主因。隨著降價效果的減弱、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的日益膠著以及特斯拉工廠產線調整的多重因素,三季度特斯拉銷量、營收、利潤紛紛環比下滑。
也有觀點認為,這是特斯拉基于其利潤壓力和市場競爭作出的漲價調整。特斯拉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特斯拉第三季度總收入約234億美元(約人民幣1712億元),同比增長9%,是三年以來最慢的同比增速;凈利潤為18.53億美元(約人民幣139億元),同比下降44%。特斯拉今年三季度毛利率也進一步下滑,為17.9%,跌至四年來新低。在此背景下,特斯拉此番漲價或許更多是基于業績考慮。
二、漲價降價反復橫跳,馬斯克把價格玩明白了?
最近幾天,電動汽車行業的領軍企業特斯拉宣布其車型在中國市場的售價全面上調的消息再次引起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今年開始以來,特斯拉已經連續多次下調產品售價,并且一度引發了整個電動汽車行業的價格戰,為何此次突然漲價呢?
首先,多輪持續降價是特斯拉今年的主要策略。特斯拉在今年大舉降價,成為了降價的急先鋒。在全球汽車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背景下,特斯拉選擇降價,無疑是一種積極的市場策略。這一策略不僅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也使得特斯拉的銷售量得到了顯著提升。同時,特斯拉的降價行為也帶動了其他汽車廠商紛紛降價,使得整個汽車市場陷入了價格戰的泥沼。可以說,降價已經成為了特斯拉的主旋律,而這一切都是馬斯克精心策劃的結果。
特斯拉的降價策略可以看作是一種市場戰略,旨在提高其市場競爭力,擴大市場份額。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價格往往是一個重要的競爭因素。通過降低價格,特斯拉吸引了更多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意愿,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市場中的地位。
特斯拉的降價策略之所以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一方面是因為特斯拉本身作為行業領導者的地位,其舉動往往會引起市場的關注和跟隨。另一方面,特斯拉的降價策略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使得其他車企不得不跟隨降價以保持競爭力。從這個角度來說,馬斯克的目的其實已經達到了,幾乎所有車企都被特斯拉拖下了水。
其次,這種漲價行為更像是一種公關活動,因為漲幅并不大,對于特斯拉的整體車價來說可謂是九牛一毛,其本身的信號意義遠超過其實際價值。這種公關活動的目的是向市場傳遞一個信號,即特斯拉可不是只會降價的,那些持幣觀望的人再不出手可就晚了。
特斯拉一直以來都是以其獨特的營銷策略和品牌形象吸引著消費者的關注。從這次漲價事件中可以看出,除了提高利潤外,他們可能還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強品牌影響力,同時刺激潛在客戶做出購買決定。此外,“漲價促銷”的方式已經被特斯拉運用得非常熟練,并且在之前的案例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通過制造輿論熱點和話題討論,可以引起市場的廣泛關注和討論,從而達到宣傳品牌的目的。
這種漲價策略向市場展示了特斯拉的自信和底氣。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特斯拉敢于逆市漲價,這無疑向消費者傳遞了一種“特斯拉的產品值得信賴,不怕市場考驗”的信號。
第三,從消費心理學的角度來說,特斯拉在定價策略上的成功,確實反映了對消費者心理的深刻理解。起先,特斯拉的初始定價較高,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其產品的創新性和獨特性,以及品牌的高端定位,從而形成了較為巨大的品牌勢能,經過一段時間之后,高價也可能限制了市場的接受度,于是選擇把勢能轉化為動能,因此特斯拉選擇降價,以提高其產品的性價比,一下子就引爆了整個市場的情緒,從而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接下來,當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也開始降價時,特斯拉反而漲價,這種逆向操作造成了消費者的緊迫感。消費者可能會認為,如果不現在購買特斯拉,未來價格可能會更高。這種心理戰術可以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意愿,提高銷售量。
這一手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可以說把市場牽著鼻子團團轉,而這一系列看似矛盾的策略,實際上都是為了刺激消費者購買欲望,提高特斯拉的市場份額。
第四,特斯拉的一系列操作,包括這次漲價,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升銷量和增加市場份額。馬斯克本人也曾多次強調,特斯拉的發展戰略并非以短期利潤為主,而是致力于推動電動汽車技術的進步,并擴大其在全球范圍內的影響力。
馬斯克是一個極具遠見的企業家,他的目光往往超越了眼前的財務數據和股價表現,而是將重點放在了如何改變行業格局,塑造未來市場上。因此,特斯拉的一些決策可能在短期內會引起爭議或者面臨挑戰,但從長遠來看,它們有可能會成為引領整個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馬斯克的玩法的確與眾不同,但是想要理解這一系列的各種玩法,其實只要從馬斯克的根本目的出發就能看到馬斯克的邏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