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立場
11月13日,搜狐發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
根據財報披露,搜狐本季度總營收為1.45億美元,其中品牌廣告收入為2200萬美元,在線游戲收入為1.17億美元。雖然,這兩項業務第三季度較上季度同比下降14%和21%,但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朝陽表示:“第三季度我們持續優化產品,提高運營效率。基于此,本季度收入及凈利潤均符合此前預期。”
且在財報發布后,搜狐公司還同時宣布為期兩年,總金額最高為8000萬美元的股票回購計劃來提高公司的資本運作效率和回報率。這一消息也為搜狐的股市注入一管強心劑,截至11月13日美股收盤,搜狐每股報收10.115美元,暴漲近16%。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搜狐雖仍處虧損泥潭,歸于搜狐公司的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凈虧損為1000萬美元,不過,相較于去年同期凈虧損為1700萬美元,同比已然大幅收窄。
這部分的業績也與搜狐的主要現金奶牛脫不了干系。數據顯示,搜狐本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營業費用為1.31億美元,較2022年同期下降12%,較上季度下降5%。據悉,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暢游游戲市場推廣費減少。
從多維度來看,搜狐正在意識到為老游戲做營銷的作用正在消退,開始不再執著老牌游戲,而是利用有限的資源,尋找新的發展路線。
對此,張朝陽稱:“整體業務看,搜狐媒體方面,我們不斷完善產品并提升用戶體驗。搜狐視頻方面,在‘雙引擎’戰略下,我們聚焦于引人入勝的短視頻內容及直播的生產及分發。這幫助我們進一步增加用戶粘性及其社交互動。與此同時,得益于獨特的內容營銷活動,依托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我們持續探索多樣化的商業化機會。在線游戲方面,我們不斷推出新的內容和運營活動,游戲收入保持穩定。”
如此看來,搜狐的接連虧損或許仍在張朝陽計劃之內,從搜狐今年的整體動向來看,所謂的虧損,更像是不計較一時得失,增加前瞻性的投入,布局搜狐的未來,提升自身更長遠的生命力。
堅挺的昔日“大廠”
商人逐利,商業市場更是如此,似乎只有盈利數字才能證明你的生存是否長久。當然,這樣的邏輯也符合現在市場對于企業的評判標準,但同樣的邏輯套在搜狐這樣昔日“大廠”身上或許并不恰當。
要知道,搜狐作為中國早期的門戶網站,在互聯網的領域早已根深蒂固,深厚的互聯網底蘊業內共識。單論這個身份,就已然能讓搜狐立于不倒之地。
更何況,近年在互聯網寒冬的侵襲下,“降本增效”成為互聯網企業最常用的手段之一,“裁員”報道近乎每月一份,但搜狐除了2022年的一則裁員新聞后,再無裁員的相關報道。加上搜狐內部從上至下有著相較于其他互聯網企業輕松的氛圍,無不讓許多“大廠搬磚人”羨慕。
而這種現象的原因,自然是源于搜狐的“現金奶牛”。目前,搜狐的核心業務為搜狐游戲,搜狐游戲的核心產品則是《天龍八部》這樣的經典網游,依舊保持著高度的用戶粘性。
第三季度財報顯示,PC客戶端游戲方面,總計平均月度活躍用戶數為220萬,較去年同期增長3%,較上季度增長2%。季度總計活躍付費用戶數為100萬,較去年同期下降5%,較上季度增長12%;移動游戲方面,總計平均月度活躍用戶數為230萬,較去年同期下降9%,較上季度增長75%;季度總計活躍付費用戶數為50萬,較去年同期下降18%,較上季度增長60%。其中,活躍用戶數和付費用戶數的同比下降的原因還是由于老游戲的自然衰減。
據財報披露,目前搜狐賬上還躺著4.8億美元的現金,而時至今日,搜狐暴漲后的市值也才堪堪3.42億美元。
這也意味著,即便搜狐安于現狀,張朝陽“無為而治”,其也能在自己打造的“伊甸園”中過的很好,甚至還有可觀的盈利。可惜,搜狐創始人張朝陽本身就不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玩家,于是,在面臨著和樂視一樣“混吃等死”的道路時,搜狐自上而下選擇了更艱巨更有生命力的道路:穿越生命周期,布局未來發展。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十年前,其次便是現在。拉長整體時間線,從互聯網行業觀測,布局未來是搜狐的必經之路:目前而言,搜狐PC端和移動端的游戲雖仍有強悍的生命力,但IP過于老化,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今所謂的“玩家群體穩固”將逐步演變為老玩家緩慢流失,新玩家不愿入坑。
故而,“長期發展”才是搜狐的戰略方針,且搜狐自身也對此有著堅定的信念。
今年年初時,張朝陽接受采訪時曾表示,“搜狐現在的戰略是,一方面繼續打磨產品,讓搜狐新聞、搜狐視頻越來越好,另外一方面準備繼續在渠道、在用戶規模方面去獲取、花錢。”
張朝陽也意識到,在搜狐不斷為體重加碼的情況下,也將暫時影響公司的財務狀況。對此,張朝陽表示,“不指望搜狐未來幾個季度盈利,甚至可能會虧損更多,因為搜狐的平臺到達盈利彼岸之間還有比較大的鴻溝,越過鴻溝的方式就是打造最好的產品,用錢鋪過去。”
即使是下季度,張朝陽依舊預測會產生虧損,且同比、環比皆下降。可見,張朝陽的目標并不在于一時的盈利狀態,而是瞄準未來的發展,基于搜狐有著長線作戰的自信。或許,這些相關投入將極度拉低紙面數據,短期內讓財務表現承受重壓,但4.8億美元的底氣也允許張朝陽的“肆意”。倘若,一旦這位昔日“大廠”度過這場獨屬于搜狐的“寒冬”周期,當下的虧損投入,將會為搜狐的未來奠定良態的發展基調。
不止搜狐,張朝陽本人還一頭扎進直播行列,從2017年開始直播英語課,并在2021年開始直播物理課,前段時間才為“物理課兩周年”又直播了一次。而這個方向也略微契合時代的發展趨勢:張朝陽的物理課IP去年在抖音上的播放量就破億,點贊量2000萬+,張朝陽本人更是收獲百萬粉絲。
此外,關于目前最為火熱的AI賽道,張朝陽也在11月9日的烏鎮峰會上表示,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這個事情太熱了,不過十年之內不能低估它,兩年之內不能高估它。
張朝陽還坦言,未來,搜狐將在三方面發力。一方面,搜狐新聞將在文字、新聞和媒體方面繼續1.0分發和2.0社交,以及AI技術的應用,做中國最好的新聞和新聞平臺;另一方面,搜狐視頻將在視頻社交和知識直播做出規模。此外,游戲方面也將繼續研發和應用新技術,包括AI、元宇宙等,“繼續給人們提供高質量的娛樂、休閑生活。”
寫在最后
如今,25歲的搜狐正在向著互聯網擺出穩健的姿態,一直試圖邁步新領域,將媒體與前沿科技場景融合。
隨著時間的推移,搜狐在虧損前行的路上一邊學習一邊總結,似乎也掌握了屬于自己的發展模式:在深度合作的前提下,先為用戶提升體驗,后以其他企業為自身引流,打通新的流量渠道,實現影響力的擴張。
顯然,張朝陽在搜狐上所做的一系列決策并非“一拍腦袋”,反倒是實實在在的利用自身優勢,以及對行業前景和發展趨勢的理解,“托”起搜狐龐大的身軀穿越“寒冬”周期。
正如張朝陽在第十四屆《搜狐新聞馬拉松》中所言:“世界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事情,我們要不斷繼續前行,其中的意義就是做事情、搞事情,而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儀式感、都要認真去做。”
有著這樣的前提,可能有目標的搜狐,將是賽道上為數不多的長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