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安晶
美國國會通過臨時支出法案、眾議院前議長麥卡錫下臺后不到兩個月,聯邦政府再一次走到停擺邊緣。
國會9月30日晚通過的臨時支出法案將在11月18日到期。為了避免聯邦政府因資金耗盡而停擺,國會需要在當地時間本周五午夜前就新支出方案達成一致。
能否避免聯邦政府停擺也是眾議院新議長、共和黨人約翰遜面臨的第一個重大挑戰。現年51歲的約翰遜2016年才進入國會,資歷尚淺、還未來得及樹敵是其能出任議長的重要原因。
雖然身為極右翼保守派人士,但作為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在推出新支出法案時必須考慮共和黨內各派系的需求以及控制著參議院的民主黨。
上周末,約翰遜提出了臨時支出法案以避免聯邦政府停擺。但與其前任麥卡錫一樣,約翰遜的計劃遭到共和黨極右翼保守派反對,至少七名共和黨人表示要投出反對票。
這也意味著要想在周五午夜前通過臨時支出法案,約翰遜需要得到民主黨人協助。而麥卡錫正是因為在支出法案投票中依靠民主黨人過關,被共和黨人趕下議長之位。
眼看美國國會將再一次陷入混亂,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
約翰遜的考驗
約翰遜上周六公布的方案并非針對2024財年全年,而是一項能推遲聯邦政府停擺的臨時方案,以便各方有更多時間討論2024財年支出方案。
約翰遜的計劃是兩步走的“持續決議”(Continuing Resolution)。“持續決議”是臨時支出法案,在國會沒有通過新財年支出法案時,允許聯邦政府暫時維持運轉。“持續決議”的撥款水平一般與上一財年持平,持續時間從幾天到五個月不等。
第一項法案將軍事建設、退伍老兵福利、交通、住宅、城市發展、農業、食品藥品局、能源和水資源部門的聯邦政府撥款延長到明年1月19日。第二項法案則將其余聯邦政府業務,包括對國防的撥款延長到明年2月2日。
這兩項法案都沒有涉及美國對以色列和烏克蘭援助,但同時也沒有要求拜登政府大幅削減開支。此前拜登要求國會批準1000億美元的援助金,涉及烏克蘭和以色列。
約翰遜表示,這項兩步走“持續決議”能讓眾議院共和黨人繼續抗爭,以獲得“保守派的勝利”。
但該方案立刻遭到了共和黨極右翼的反對。德州眾議員、眾議院規則委員會成員羅伊(Chip Roy)率先發聲,指責該計劃完全沒有體現保守派的訴求:大幅削減政府開支。

除羅伊之外,包括共和黨極右翼“自由黨團”主席佩里(Scott Perry)、特朗普鐵粉格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在內的至少七名共和黨人也明確反對約翰遜的方案。
以“自由黨團”為代表的共和黨極右翼保守派要求將聯邦政府新財年的可自由支配支出減至1.47萬億美元,也就是2022財年水平。但今夏美國政府面臨債務違約風險時,時任議長麥卡錫與拜登達成的協議是2024財年支出限制在1.59萬億美元。
共和黨在眾議院占221席,民主黨占212席。在民主黨集體反對的情況下,眾議院必須有超過半數議員也就是218名共和黨議員支持,才能通過支出法案。按照目前反對約翰遜提案的人數,僅靠共和黨將無法通過臨時支出法案。
這也意味著與麥卡錫的處境相同,約翰遜要想在周五午夜前通過法案,需要民主黨人支持。
在民主黨掌控的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已經伸出橄欖枝。舒默沒有明確支持約翰遜的提案,他同時也表示雖然約翰遜的提案并不完美,但最重要的是該提案沒有要求政府大幅削減開支。
眾議院民主黨人則不滿方案中沒有包括對烏克蘭和以色列的援助,但考慮到方案沒有要求政府減少開支,眾議院民主黨領袖杰弗里斯(Hakeem Jeffries)稱其將仔細評估約翰遜的提案。
在9月30日的臨時支出法案投票中,眾議院以335票贊成、91票反對的結果通過法案。但投出贊成票的211人是民主黨人,多達90名共和黨人投出反對票,麥卡錫完全依靠民主黨的投票才得以讓支出法案過關。與約翰遜的方案一樣,當時麥卡錫提出的方案也沒有要求拜登政府大幅削減開支。
麥卡錫也因此付出代價,丟掉了眾議院議長之位。如果最終約翰遜依靠民主黨人通過臨時支出法案,他可能面對與麥卡錫一樣的結局。
但與麥卡錫不同的是,約翰遜是極右翼人士也是特朗普鐵粉,在否認2020年大選結果問題上為特朗普出力。在他當選眾議院議長時,多名共和黨極右翼議員稱會對約翰遜給予更多包容。
當地時間周二,眾議院將對約翰遜的方案進行討論。
穆迪下調美國評級展望
早在9月,穆迪就對美國拉響警報,警告如果美國聯邦政府于10月1日停擺,可能會對美國的信用評級產生負面影響。穆迪指出,雖然聯邦政府停擺在短期內不會擾亂美國經濟,但將暴露美國的治理能力薄弱。
穆迪在當時的警告中特別提到了美國的政治極化,指出政府停擺將顯示政治極化加劇對美國財政政策制定構成“嚴重制約”。
上周五,在約翰遜的臨時支出方案公布前一天,穆迪宣布將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在解釋為何下調展望時,穆迪再次提到了政治極化。
穆迪指出,美國國會的“持續性”政治極化使得風險加大,意味著今后的美國政府可能無法及時制定財政計劃、緩解美國的債務負擔能力下降。
該機構指出目前美國利率上漲,政府缺乏有效政策措施削減政府支出或增加收入,在此背景下美國將背負巨額財政赤字,“嚴重削弱”該國的債務負擔能力。
在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中,穆迪是唯一一家仍保持對美國最高評級的機構。在下調對美國的信用評級展望后,穆迪今后是否會下調對美國評級也成為關注焦點。
今年8月,惠譽把美國的長期外幣發行人違約評級(IDR)從“AAA”降至“AA+”。2011年,奧巴馬政府與共和黨人在最后一刻就債務上限達成協議后兩天,標準普爾下調了美國的主權信用評級,從“AAA”降至“AA+”。
受穆迪下調展望影響,11月13日美股開盤時,三大指數集體低開,道指跌0.12%,納指跌0.38%,標普500指數跌0.26%。收盤時三大股指漲跌不一,道指漲0.16%,標普500指數跌0.08%,納指跌0.22%。
如果共和黨和民主黨無法在周五午夜前就臨時支出法案達成一致,聯邦政府將于周六開始陷入停擺。
屆時,國家公園、博物館等非必要服務將關閉,部分政府雇員將被迫無薪休假,包括士兵、空管在內的大部分必要崗位的政府雇員則將無薪上班。
自1976年以來,美國聯邦政府出現了20次停擺。上一次停擺是特朗普執政的2018年12月,當時的停擺持續了35天,成為美國歷史上最長的政府停擺。
高盛集團9月的報告認為聯邦政府停擺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有限。與債務上限問題不同,政府停擺從宏觀經濟角度更為可控。停擺后,由于大部分政府部門的工作被視為必要,約65%的聯邦政府雇員將繼續工作。市場投資、商品服務購買則不受影響。
自1990年以來的三次長時間停擺期間,美國股市沒有發生明顯變化,甚至一度上漲后再下跌。但報告也警告,正是由于聯邦政府停擺對經濟的影響不及債務上限僵局,國會不及時采取行動的可能性也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