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AI商業評論
2023年,新能源汽車賽道競爭激烈,是一個市場瓜分、玩家決勝的年份。
蔚來汽車10月份交付了16,074輛汽車,同比增長60%;與9月份相比,交付量增長了3%;今年蔚來共交付了126,067輛汽車,同比增長36.3%。蔚來沒有說明增長的原因,很可能受益于5月份推出的更新版ES6 SUV,Q2降價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需求。
單看蔚來的交付數據十分不錯,但橫向對比,月交付量增長率仍然遠遠落后于競爭對手。
小鵬汽車10月交付了20,002輛汽車,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近4倍,與上個月相比增長了30%。
理想汽車10月份的交付量也同比激增近4倍,達到創紀錄的40,422輛。這主要得益于三款L系列車型的強勁需求,這三款車型融合了燃油發電機,延長了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9月份,理想的交付量為36,060輛。
自2021年1月以來,蔚來市值從50美元跌至當前的8美元左右,跌幅高達85%。而標準普爾500指數在這3年的時間里上漲了約15%。
近期,蔚來又傳出大幅度裁員消息。11月3日,蔚來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斌在內部信《組織優化與兩年優先事項》確認了該傳言,并表示“公司將減少10%左右的崗位”。
蔚來陷入泥潭困境,不得不令人疑問:蔚來真的要掉隊了嗎?
資本市場失去信心
在過去3年中,蔚來股票的表現每年都低于大盤。
2021年的回報率為-35%,2022年為-69%,2023年為-19%。
相比之下,標準普爾500指數2021年的回報率為27%,2022年為-19%,2023年為14%,這表明蔚來在2021年、2022年和2023年的表現均低于標準普爾指數。
在同類公司中,蔚來的股票表現最差,年初至今下跌了約18%,與2021年的歷史高點相比,跌幅超過85%。
市盈率是衡量一個股票價值的重要指標,它表示一只股票的市場價格與公司的每股盈利之比。市盈率越高,意味著投資者對這只股票的期望收益越高,對這只股票的未來增長前景越樂觀。
當前,蔚來的市盈率為1.26,相比之下,理想市盈率為2.86,小鵬的市盈率為3.4。
在過去的 12 個月里,蔚來股價下跌了約 25%。理想汽車上漲了 115% 以上,而小鵬市值上漲了約 120%。
全球電動汽車市場需求也令人擔憂,包括大眾、奔馳、福特和通用汽車在內的大多數主流汽車制造商都表示,電動汽車的需求量低于預期。
汽車芯片供應商也表示,第四季度汽車半導體的需求低于預期。
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導致價格戰愈演愈烈。今年6月份,蔚來宣布全系新車降價3萬元,短期效果顯著,7月份交付量超過2萬輛,其還定下了今年2萬輛以上的月銷目標。然而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蔚來交付量僅達16074輛,蔚來未能實現既定月銷目標。
其實,投資者一直對蔚來的降價行為表示擔憂,因為降價降低了近幾個季度的毛利率。事實上,蔚來Q2的毛利率僅為1%,低于去年同期的13%。
蔚來此前表示,在新機型量產的推動下,該公司今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目標將達到15%左右。
李斌原本也希望今年銷量能夠翻一番,達到約24萬輛。但實際情況是,蔚來今年前十個月的交付量僅為12.6萬輛,顯然無法完成既定目標。
萬般無奈之下,蔚來不得不決定裁員約10%,以降低成本。
新舊造車勢力格局,正在加速洗牌
從數據來看,傳統車企銷量整體走強。
其中,比亞迪10月銷量創紀錄突破30萬輛,同比增長71.4%,再奪銷冠;吉利汽車旗下新能源車型售出62086輛,同比翻番,并首次突破6萬大關,穩居第三(第二為特斯拉中國)。
而相比之下,造車新勢力市場迅速受到巨大擠壓,“蔚小理”銷量加速分化。
小鵬憑借一手王炸G6成功翻盤,10月份銷量突破了2萬輛,同比增長幅度高達292%。今年以來,小鵬通過內部組織大刀闊斧式調整,實現了顯著決策效率提升,今年還深度綁定大眾、滴滴等大客戶,未來可期。
理想更是解鎖了新的里程碑,10月交付突破了4萬輛關口,同比增長302.1%。Q3財報顯示,理想汽車第三季度營收346.8億元,同比增長271.2%,環比增長21.0%。Q3經營利潤和凈利潤分別為23.4億元和28.1億元,實現連續四個季度盈利。
蔚來在今年價格戰之下,卻深陷泥潭。官方降價3萬,其實只是把換電權益剝離出來,實際上并沒降價。
事實上,蔚來的車確實偏貴,這背后受制于很多因素,比如:換電、服務、供應鏈、豪華品牌定位、差異化子品牌阿爾卑斯延期,這些因素相當于逼著蔚來不能便宜,也導致了蔚來只能走中高端。
在業內人士看來,面對市場激烈角逐,新勢力車企正面臨巨大挑戰,未來兩年將迎來一輪徹底洗牌。
從10月新車銷售情況來看,除穩居榜首的比亞迪外,埃安、極氪、Smart、嵐圖、智己、阿維塔、飛凡等傳統車企孵化的新能源品牌交付量都在大幅增長。廣汽埃安連續八個月銷量穩定在4萬輛以上,吉利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極氪”10月份銷量1.3萬臺,已經持續了9個月同比正增長。
近日據媒體報道,極氪近期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了招股書,估值130億美元,已超過當前蔚來128億美元的市值。
若極氪能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將成為繼“蔚小理”之后,第四家赴美上市的中國智能汽車科技公司。從2021年成立至今,極氪IPO僅用了3年!
可見,當前加速轉型的傳統車企迅猛發力,已與造車新勢力展開正面交鋒,大有奪回電動化賽道“主角”之勢。
在今年上海車展開幕前夕,沃爾沃汽車大中華區銷售公司總裁欽培吉在新車發布會上直言:“新勢力會的,我們3年就學會了;我們會的,新勢力10年都學不會。”
此次沃爾沃放出“狠話”,意味著傳統車企正向造車新勢力全面打響“反擊戰”。
相比強勢反攻的傳統車企,造車新勢力剛剛迎來真正的考驗。
“在今年補貼退坡、價格競爭等負面壓力較大情況下,新能源汽車市場經歷了一輪壓力測試,各方造車勢力呈現出變化與分化。造車新勢力中除理想等因有混動而銷量數據比較好之外,大部分純電動車企銷量損失較大,反映到財務數據上也是如此。”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獨立研究者曹廣平分析稱,“造車熱潮一開始到現在乃至今后幾年內將一直處于洗牌期。”
理想汽車首席執行官李想曾公開直言:“智能電動車的三年淘汰賽(2023-2025年),技術、產品、交付三大綜合能力往死里卷。”
從“春秋”到“戰國”,智能電動車正在進行“淘汰賽”。
結語
對于蔚來來說,裁員10%,并不是一件絕對意義上的壞事。
畢竟,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通過裁員等方式來提高公司的組織效率,是蔚來選擇積極求變、提高自身競爭力的有效舉動。
這一點,也從資本市場得到了驗證。實際上,就在蔚來宣布裁員的當天,蔚來的股價不僅沒有下滑,反而出現了一定幅度的上漲——這也充分說明,資本市場認可了蔚來的裁員行為。
但從長遠來看,蔚來依舊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尤其是在即將到來的2024年,市場的競爭必然會在淘汰賽階段愈加激烈,眾多新勢力玩家們都做好推出新品的準備——然而NIO品牌本身并沒有推出新品的打算,而阿爾卑斯品牌明年要到下半年開始交付,這意味著蔚來明年上半年幾乎無牌可打,而下半年則要進入到競爭更加激烈的更低價位段市場。
所以,對于蔚來來說,現階段要做的,除了提升各方面的體系效率之外,更重要的是把握好市場動向,在阿爾卑斯品牌下打造具備競爭力的爆款產品——當然,在已有的布局下,它還需要積極做好現有產品體系的銷售轉化工作。
畢竟,只有擁有穿越當下艱難周期的能力,才有資格擁抱真正的長期主義。
參考鏈接:
https://www.forbes.com/sites/greatspeculations/2023/11/09/down-40-in-the-last-three-months-where-is-nio-stock-headed/
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654e291db15ec0486f18f94f
https://www.trefis.com/data/companies/NIO/no-login-required/v2c1hgV1/Nio-Xpeng-Li-Auto-How-Do-Chinese-EV-Stocks-Compare-Updated-11-26-2023-?fromforbesandarticle=trefis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