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我,25歲裸辭,開家庭咖啡館月入翻三倍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我,25歲裸辭,開家庭咖啡館月入翻三倍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范劍磊

文|鏡觀臺 馬舒葉

編輯丨謝中秀

跳出“正常軌道”,年輕人們有了更多不一樣的選擇。

今年1月,剛從“四大”之一的某事務所裸辭的李楠楠,轉頭拒絕了港交所深圳某子公司的咨詢崗offer,決定背棄自己堅持了25年的“循規蹈矩的人生”,去開一家家庭咖啡館。

“收到offer時,所有關于未來的想象都是沉重的。”對于審計工作并無激情的李楠楠直言。

選擇開家庭咖啡館,則是基于“選了一筆經濟賬”,李楠楠表示,“最快能夠落實,而且門檻最低的就是家庭咖啡館。3萬元就可以開店,即使失敗了我也能承擔得起。”

經過近半年的籌備,2023年6月,李楠楠在廣東深圳的“家庭咖啡館”開業。到現在,創業五個多月,25歲的李楠楠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獲得了相較于原來在公司三倍的月收入。

“我不僅擁有了更好的收入,而且創建了自己的咖啡品牌,這都是我原來完全無法想象的生活。”李楠楠的“勇敢一躍”為她打開了新的世界。

隨著“大廠裸辭創業”成為互聯網上的潮流敘事,“95后大廠女生裸辭開麻將館當保潔,日工作三小時月入三萬(元)”沖上熱搜,引發了線下麻將館的創業熱;“95后女生畢業后收破爛月入過萬(元)”“95后大廠裸辭賣盒飯月掙4萬(元)”的事件也引發公眾熱議。

距離深圳1300公里,稍早于李楠楠,杭州的張瑩在2022年底選擇結束“朝九晚五”的會計生活,并因為喜歡喝咖啡也選擇了家庭咖啡館創業,當然背后的主因也是“成本更低”,“租一間向陽的工作室,2-4萬元就能開一間咖啡館。”

但年輕人投入“理想中的生活”,背后也伴隨著挑戰和壓力。

不同于李楠楠憑借“家庭咖啡館”創業獲得了三倍收入,張瑩的家庭咖啡館依舊掙扎在盈利的邊緣。另一位“家庭咖啡館”創業者李菁,則雖然保持盈利,但“每個月的收入在1.5萬元左右,和上班差不多。”

擺脫“循規蹈矩”“朝九晚五”的桎梏,創業也會有新的困惑。

當問起李楠楠對現在的生活是否還算滿意,李楠楠罕見地情緒沉下來,“現在每天悶頭搞事業,和家人的相處變少了,也沒時間和朋友們交流,出門少社交少,人也容易沒精神。”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年輕人擺脫“循規蹈矩”和常人眼中光鮮亮麗的生活,“走偏”到另一條道路,是摒除外界干擾、聽從內心做出的個人選擇。但無論是哪種生活,都需要付出和頂住壓力,才能有收獲。

擺脫“不快樂”

年輕人仍舊向往著看起來高大上、光鮮亮麗的就業職位。

但在CBD高大上的寫字樓里坐著的、看似光鮮亮麗的白領看來,這里似乎也是“圍城”。

2021年,李楠楠從QS排名前100的某海外名校畢業,“過五關斬六將”進入了這家“四大”,從事審計工作。她也直言,“校招時拿到offer是非常開心的。”

但自己真的喜歡這份工作嗎?李楠楠是想打一個問號的。

在“四大”的“體面和高薪”的背后,是高壓的工作和高度緊繃的神經狀態,“在審計工作旺季的時候,加班到凌晨三四點是常態,日常我們都是晚上12點之后才下班,在公司里,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煩躁和不快樂。”

工作之余,跳槽或者創業的念頭時不時在李楠楠的腦海中閃現,“但是也只是想一下,畢竟,工作太忙了。”

到漫長又忙碌的第一次年審結束,進入較為清閑的CPA備考期,迷惑于“是不是要一輩子做這樣一份工作”的李楠楠,“決定在第二次年審前離開”,于是在2023年1月份“裸辭”。

在跳槽和創業之間,“按部就班”走了25年的李楠楠,首先想到的是跳槽,并拿到了一份港交所深圳某子公司的咨詢崗offer。

只是新的工作機會并沒有帶給李楠楠新的激情,想象到之后的工作強度和內容,要繼續做一名看似“高大上的金融白領”,李楠楠感覺,自己無非是“從一個牢籠跳到另一個更華麗的牢籠里。”

李楠楠并不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審計工作,只不過是“按部就班”走到了這一步。

在摩天大樓里,李楠楠每次進入審計部門時都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壓力,“我當時痛苦掙扎,最后選擇裸辭,就是因為自己沒有找到愿意為之努力、探索、發光的領域,感覺自己每天沒有價值,只是一顆螺絲釘,還是一顆生銹的不合格的。我不能因為脫不掉的長衫,再一次進入一個可能會讓我心態重蹈覆轍的工作。”

在拿到offer當天中午,李楠楠在留學生校友“攢”的局上,見到了一群從大學就開始創業的新朋友,這群在從事著自己熱衷的創業項目的朋友,讓她驚訝于他們的“活力”,這種發著光的充滿希望的場景,卻是李楠楠在此前忙碌的金融事務所難以見到的。

“從他們身上,我才知道,原來人生的路徑,不只是去一個排名高的好學校,去一個有名氣的大公司這么單一。我應該也有屬于我自己可以發光的領域。”李楠楠直言。

于是,結束聊天當天下午,李楠楠就約好了中介去看可以做家庭咖啡館工作室的房子。

張瑩結束“朝九晚五”的會計工作,選擇開家庭咖啡館,也是糾結于“是否要過一種和同齡人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習慣于“什么時候就該做什么樣的事”的傳統社會規則下,張瑩一直難以辭去“無聊且重復,但卻穩定”的會計工作,“一旦辭職創業,我感覺不僅和身邊的朋友都不一樣了,而且還會辜負父母幾十年的培養和期望。”

讓她下定決心的是年終的體檢報告,“我檢查出嚴重的高血壓,心臟也不舒服。”

“當時我一下子就想通了。打工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我選了自己想做的事,哪怕和父母的期望不同,我也沒有做錯。我最應該對得起我自己,而不是對得起誰。”張瑩表示。

熱愛咖啡的她,也瞅準了家庭咖啡館這一賽道,畢竟,“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即使失敗了也不會后悔。”

月入翻三倍

從在寫字樓里焦慮煩躁,到投身自己喜愛的家庭咖啡館創業生活,李楠楠走得比想象中順利。

在深圳“夢家園”社區選定好工作室后,李楠楠馬不停蹄地采購設備、辦營業執照以及各種證件,做起了一家名為“Yolo!夢咖啡”的家庭咖啡館。

由于咖啡店所在社區不僅臨近幾所大學,周邊都是年輕客戶,而且有不少的自由創業者,所以線上的外賣訂單成為了她一開始主要的收入來源。

選對位置讓李楠楠的咖啡店“不愁客戶”,“爆單是常態,每天五六點就要起床,不停地做咖啡、打包、接訂單。”李楠楠進入了一種“悶頭搞事業”的新生活。

但如今咖啡行業“卷”到不能再卷,瑞幸、庫迪打得火熱,咖啡價格“卷”到9.9元一杯,連鎖品牌咖啡門店、獨立咖啡館林立,李楠楠和張瑩也不得不被卷入“價格戰”的洪流。

同樣開家庭咖啡館,張瑩將店面設在了自家小區內的一層商住兩用房,“雖然每天起早貪黑做咖啡,但是客戶忠誠度并不高,更多是嘗鮮式地下單,訂單零零散散,但是人卻需要一直待在店里。”

面對周邊9.9元一杯的瑞幸、8.8元一杯的庫迪,甚至4元一杯的蜜雪冰城,張瑩不得不將自己店里的咖啡價格設置為“至少和用了優惠券后的瑞幸齊平”。

在花了大幾千元在大眾點評做秒殺推廣后,張瑩的生意暫時地紅火起來,“但顧客到店都是來自提9.9元的美式或者秒殺價拿鐵的,稍微價格高一些的單品都賣不出去。”缺乏“高利潤空間”的訂單,讓張瑩陷入“雖有流水、卻不掙錢”的尷尬局面。

不同于張瑩與“低價”“貼身肉搏”,面對“低價咖啡”的“圍剿”,李楠楠選擇用“精品濃縮咖啡液”破局。

一開始創業做家庭咖啡館,李楠楠的定位就是“不能卷低價,低價吸引來的客戶是沒有忠誠度的”。她認為,“如果創業者一直卷低價,很容易把自己卷成干苦力的。與其每天做兩三百杯的低價咖啡,不如做價格較高的精品咖啡,吸引同類的更認可品質的客戶。”

李楠楠認為,“能夠接受9.9元一杯瑞幸的客戶,對于品質更高的9.9元的鮮鎖咖啡液,也一定有消費需求,畢竟,如果用9.9元就能享受到比瑞幸更好的咖啡,誰不愿意呢?”而在李楠楠的店鋪內,單價9.9元一袋的咖啡液,最暢銷的就是一周裝,這也讓高回購率的鮮鎖咖啡液,成為她店里遠超外賣的主要營收來源。

社交平臺也成為李楠楠良好運用的利器。

“一開始,我就以大廠裸辭作為人設在小紅書發帖,雖然不算大爆,但是很快就累計起了1000粉絲。”李楠楠表示,從社交媒體而來的粉絲,其中不少都“慕名而來”成為了她的顧客。

隨著持續的發帖,一篇咖啡皂的教學帖子讓李楠楠一次性漲了2500多粉絲,“那篇干貨筆記有1萬多贊,38萬的觀看。”這也讓李楠楠成為了一個“小有名氣”的咖啡博主,接到更多包含咖啡機品牌等在內的推廣。

目前,李楠楠的“Yolo!夢咖啡”,日營業額已經穩定在每天5000元左右,算上“外賣+濃縮液+咖啡豆+自媒體”的進項,她的月收入相比上班時,也已經翻了三倍。

另外一種生活

“走偏”“脫離常軌”,給李楠楠們帶來了新的體驗和生活。

李楠楠至今都記得自己賣出第一單咖啡豆的情形,“我的微信第一次收款,就是賣了70多元的咖啡豆。從小到大,我沒做過生意,更沒有賣過一個東西,我當時覺得太神奇了。”

李楠楠興奮地表示,“雖然她和那個顧客從未認識過,但只是聽了她的介紹,對方便直接轉了賬。”

這給了當時還在起步期的李楠楠極大的鼓勵。

隨后,她的咖啡豆更是在海外擁有了固定的客戶,這也讓李楠楠有了極大的滿足感。

通過開家庭咖啡館,她更是認識了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好幾個都變成了聯系比較密切的朋友,大家互相分享創業的信息差,籌謀合作的機會。”

更有國潮的手表品牌邀請李楠楠做“跨界聯名”,令她意外的是,那位國潮手表品牌的創始人,是她社區內的鄰居,此前只是偶爾買杯咖啡的交情,“他看到我一直堅持家庭咖啡館創業后,被這種堅持觸動,主動找到我希望做聯名。”

在創業的“經濟自由”之外,通過創業,李楠楠接觸到了一個“新奇的更為廣闊的世界”,更多的新的機會在她面前展開,這是原來的她不敢想象的“新世界”。

創業后,李楠楠也對錢有了新的認識,“創業前,我只是一個消費者,遇到問題,只會想到用錢買時間買方便,從沒想到如何用這些用戶需求去賺錢。而現在,拆解創業項目背后的邏輯,成了我的新愛好。”

創業也讓李楠楠“抗壓能力變強了”,“以前上班的難題,左右都在一定的框架里,現在,從咖啡灑一地這種打掃衛生的瑣事,到對接各種事情這樣重要的大事,都會出現很多預料外的問題。”面對困難,她也學會了“深呼吸,笑著面對和解決問題”。

只是,從為老板打工到“自負盈虧”,個體戶的背面也意味著更多的挑戰。

在社交平臺,盡管“大廠裸辭”人設為李楠楠的家庭咖啡館帶來了不錯的關注度,但她也承認,“攬客”并不容易。

以前,李楠楠覺得金融業的工作,“有太規范且成熟的準則,只需要高效準確的執行,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沒地方發揮。”而如今自己創業之后,創造力雖然可以盡情發揮,但“沒人管你,也沒人兜底,自己要為自己的決定買單。”

“小到一篇筆記的標題、字體的大小、如何和客戶說第一句話,大到談合作、規劃未來發展,每件事都要自己費心費神。”李楠楠補充道。

而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辛苦構思、選題、寫腳本,反復修改下,“找光、找角度,拍第二遍,第三遍,也未必能收獲理想的流量。”李楠楠表示,“有時你辛辛苦苦剪輯的內容,還比不上別人隨手一發的帖子數據好,而且即使上一篇流量好了,也很容易面臨抄襲,逼著你不得不持續地創新、產出。”

無論困難和挑戰多少,李楠楠的家庭咖啡館創業已經略有起色。而張瑩和李菁似乎還在艱難起步。

張瑩一開始也曾經興沖沖地購買設備,記錄自己做每一杯咖啡的瞬間,但是“缺乏有力的人設和故事,最終播放量數據慘淡,自己越拍越沒有信心,漸漸就不更新了。”最終,設備吃灰,賬戶停止更新,張瑩并未打通自己的線上渠道。

李菁也“猜不準流量密碼”,“拍過抖音,發過小紅書,發現還不如在大眾點評花錢開低價套餐來的實在,至少大眾點評真的能引流。”30歲創業做家庭咖啡館的她表示,“我拍照能力一般,也沒錢雇專門的攝像師和運營,想借助社交平臺拓客,實在是太難了”。

到現在,李楠楠實現了收入翻倍,李菁的創業收入堪堪與“打工”時“打平”,張瑩則掙扎在盈利的邊緣。

關于前路,李楠楠、李菁、張瑩都還在摸索,李楠楠正探索建設自己的咖啡品牌,李菁、張瑩也試圖通過市集等渠道拓展客戶,畢竟想要走的路,即使困難多多,也要戰勝困難往前走。

只是很顯然,創業并不能解決所有生活的煩惱,無論是創業還是打工,新時代的創業者們,亟需建構自我與工作之間的秩序。而李楠楠們趟過的路,也讓當代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

*文中張瑩、李菁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我,25歲裸辭,開家庭咖啡館月入翻三倍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范劍磊

文|鏡觀臺 馬舒葉

編輯丨謝中秀

跳出“正常軌道”,年輕人們有了更多不一樣的選擇。

今年1月,剛從“四大”之一的某事務所裸辭的李楠楠,轉頭拒絕了港交所深圳某子公司的咨詢崗offer,決定背棄自己堅持了25年的“循規蹈矩的人生”,去開一家家庭咖啡館。

“收到offer時,所有關于未來的想象都是沉重的。”對于審計工作并無激情的李楠楠直言。

選擇開家庭咖啡館,則是基于“選了一筆經濟賬”,李楠楠表示,“最快能夠落實,而且門檻最低的就是家庭咖啡館。3萬元就可以開店,即使失敗了我也能承擔得起。”

經過近半年的籌備,2023年6月,李楠楠在廣東深圳的“家庭咖啡館”開業。到現在,創業五個多月,25歲的李楠楠不僅站穩了腳跟,而且獲得了相較于原來在公司三倍的月收入。

“我不僅擁有了更好的收入,而且創建了自己的咖啡品牌,這都是我原來完全無法想象的生活。”李楠楠的“勇敢一躍”為她打開了新的世界。

隨著“大廠裸辭創業”成為互聯網上的潮流敘事,“95后大廠女生裸辭開麻將館當保潔,日工作三小時月入三萬(元)”沖上熱搜,引發了線下麻將館的創業熱;“95后女生畢業后收破爛月入過萬(元)”“95后大廠裸辭賣盒飯月掙4萬(元)”的事件也引發公眾熱議。

距離深圳1300公里,稍早于李楠楠,杭州的張瑩在2022年底選擇結束“朝九晚五”的會計生活,并因為喜歡喝咖啡也選擇了家庭咖啡館創業,當然背后的主因也是“成本更低”,“租一間向陽的工作室,2-4萬元就能開一間咖啡館。”

但年輕人投入“理想中的生活”,背后也伴隨著挑戰和壓力。

不同于李楠楠憑借“家庭咖啡館”創業獲得了三倍收入,張瑩的家庭咖啡館依舊掙扎在盈利的邊緣。另一位“家庭咖啡館”創業者李菁,則雖然保持盈利,但“每個月的收入在1.5萬元左右,和上班差不多。”

擺脫“循規蹈矩”“朝九晚五”的桎梏,創業也會有新的困惑。

當問起李楠楠對現在的生活是否還算滿意,李楠楠罕見地情緒沉下來,“現在每天悶頭搞事業,和家人的相處變少了,也沒時間和朋友們交流,出門少社交少,人也容易沒精神。”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年輕人擺脫“循規蹈矩”和常人眼中光鮮亮麗的生活,“走偏”到另一條道路,是摒除外界干擾、聽從內心做出的個人選擇。但無論是哪種生活,都需要付出和頂住壓力,才能有收獲。

擺脫“不快樂”

年輕人仍舊向往著看起來高大上、光鮮亮麗的就業職位。

但在CBD高大上的寫字樓里坐著的、看似光鮮亮麗的白領看來,這里似乎也是“圍城”。

2021年,李楠楠從QS排名前100的某海外名校畢業,“過五關斬六將”進入了這家“四大”,從事審計工作。她也直言,“校招時拿到offer是非常開心的。”

但自己真的喜歡這份工作嗎?李楠楠是想打一個問號的。

在“四大”的“體面和高薪”的背后,是高壓的工作和高度緊繃的神經狀態,“在審計工作旺季的時候,加班到凌晨三四點是常態,日常我們都是晚上12點之后才下班,在公司里,每個人的臉上都是煩躁和不快樂。”

工作之余,跳槽或者創業的念頭時不時在李楠楠的腦海中閃現,“但是也只是想一下,畢竟,工作太忙了。”

到漫長又忙碌的第一次年審結束,進入較為清閑的CPA備考期,迷惑于“是不是要一輩子做這樣一份工作”的李楠楠,“決定在第二次年審前離開”,于是在2023年1月份“裸辭”。

在跳槽和創業之間,“按部就班”走了25年的李楠楠,首先想到的是跳槽,并拿到了一份港交所深圳某子公司的咨詢崗offer。

只是新的工作機會并沒有帶給李楠楠新的激情,想象到之后的工作強度和內容,要繼續做一名看似“高大上的金融白領”,李楠楠感覺,自己無非是“從一個牢籠跳到另一個更華麗的牢籠里。”

李楠楠并不熱愛自己所從事的審計工作,只不過是“按部就班”走到了這一步。

在摩天大樓里,李楠楠每次進入審計部門時都感受到巨大的心理壓力,“我當時痛苦掙扎,最后選擇裸辭,就是因為自己沒有找到愿意為之努力、探索、發光的領域,感覺自己每天沒有價值,只是一顆螺絲釘,還是一顆生銹的不合格的。我不能因為脫不掉的長衫,再一次進入一個可能會讓我心態重蹈覆轍的工作。”

在拿到offer當天中午,李楠楠在留學生校友“攢”的局上,見到了一群從大學就開始創業的新朋友,這群在從事著自己熱衷的創業項目的朋友,讓她驚訝于他們的“活力”,這種發著光的充滿希望的場景,卻是李楠楠在此前忙碌的金融事務所難以見到的。

“從他們身上,我才知道,原來人生的路徑,不只是去一個排名高的好學校,去一個有名氣的大公司這么單一。我應該也有屬于我自己可以發光的領域。”李楠楠直言。

于是,結束聊天當天下午,李楠楠就約好了中介去看可以做家庭咖啡館工作室的房子。

張瑩結束“朝九晚五”的會計工作,選擇開家庭咖啡館,也是糾結于“是否要過一種和同齡人截然不同的人生。”

在習慣于“什么時候就該做什么樣的事”的傳統社會規則下,張瑩一直難以辭去“無聊且重復,但卻穩定”的會計工作,“一旦辭職創業,我感覺不僅和身邊的朋友都不一樣了,而且還會辜負父母幾十年的培養和期望。”

讓她下定決心的是年終的體檢報告,“我檢查出嚴重的高血壓,心臟也不舒服。”

“當時我一下子就想通了。打工不是唯一的出路,如果我選了自己想做的事,哪怕和父母的期望不同,我也沒有做錯。我最應該對得起我自己,而不是對得起誰。”張瑩表示。

熱愛咖啡的她,也瞅準了家庭咖啡館這一賽道,畢竟,“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即使失敗了也不會后悔。”

月入翻三倍

從在寫字樓里焦慮煩躁,到投身自己喜愛的家庭咖啡館創業生活,李楠楠走得比想象中順利。

在深圳“夢家園”社區選定好工作室后,李楠楠馬不停蹄地采購設備、辦營業執照以及各種證件,做起了一家名為“Yolo!夢咖啡”的家庭咖啡館。

由于咖啡店所在社區不僅臨近幾所大學,周邊都是年輕客戶,而且有不少的自由創業者,所以線上的外賣訂單成為了她一開始主要的收入來源。

選對位置讓李楠楠的咖啡店“不愁客戶”,“爆單是常態,每天五六點就要起床,不停地做咖啡、打包、接訂單。”李楠楠進入了一種“悶頭搞事業”的新生活。

但如今咖啡行業“卷”到不能再卷,瑞幸、庫迪打得火熱,咖啡價格“卷”到9.9元一杯,連鎖品牌咖啡門店、獨立咖啡館林立,李楠楠和張瑩也不得不被卷入“價格戰”的洪流。

同樣開家庭咖啡館,張瑩將店面設在了自家小區內的一層商住兩用房,“雖然每天起早貪黑做咖啡,但是客戶忠誠度并不高,更多是嘗鮮式地下單,訂單零零散散,但是人卻需要一直待在店里。”

面對周邊9.9元一杯的瑞幸、8.8元一杯的庫迪,甚至4元一杯的蜜雪冰城,張瑩不得不將自己店里的咖啡價格設置為“至少和用了優惠券后的瑞幸齊平”。

在花了大幾千元在大眾點評做秒殺推廣后,張瑩的生意暫時地紅火起來,“但顧客到店都是來自提9.9元的美式或者秒殺價拿鐵的,稍微價格高一些的單品都賣不出去。”缺乏“高利潤空間”的訂單,讓張瑩陷入“雖有流水、卻不掙錢”的尷尬局面。

不同于張瑩與“低價”“貼身肉搏”,面對“低價咖啡”的“圍剿”,李楠楠選擇用“精品濃縮咖啡液”破局。

一開始創業做家庭咖啡館,李楠楠的定位就是“不能卷低價,低價吸引來的客戶是沒有忠誠度的”。她認為,“如果創業者一直卷低價,很容易把自己卷成干苦力的。與其每天做兩三百杯的低價咖啡,不如做價格較高的精品咖啡,吸引同類的更認可品質的客戶。”

李楠楠認為,“能夠接受9.9元一杯瑞幸的客戶,對于品質更高的9.9元的鮮鎖咖啡液,也一定有消費需求,畢竟,如果用9.9元就能享受到比瑞幸更好的咖啡,誰不愿意呢?”而在李楠楠的店鋪內,單價9.9元一袋的咖啡液,最暢銷的就是一周裝,這也讓高回購率的鮮鎖咖啡液,成為她店里遠超外賣的主要營收來源。

社交平臺也成為李楠楠良好運用的利器。

“一開始,我就以大廠裸辭作為人設在小紅書發帖,雖然不算大爆,但是很快就累計起了1000粉絲。”李楠楠表示,從社交媒體而來的粉絲,其中不少都“慕名而來”成為了她的顧客。

隨著持續的發帖,一篇咖啡皂的教學帖子讓李楠楠一次性漲了2500多粉絲,“那篇干貨筆記有1萬多贊,38萬的觀看。”這也讓李楠楠成為了一個“小有名氣”的咖啡博主,接到更多包含咖啡機品牌等在內的推廣。

目前,李楠楠的“Yolo!夢咖啡”,日營業額已經穩定在每天5000元左右,算上“外賣+濃縮液+咖啡豆+自媒體”的進項,她的月收入相比上班時,也已經翻了三倍。

另外一種生活

“走偏”“脫離常軌”,給李楠楠們帶來了新的體驗和生活。

李楠楠至今都記得自己賣出第一單咖啡豆的情形,“我的微信第一次收款,就是賣了70多元的咖啡豆。從小到大,我沒做過生意,更沒有賣過一個東西,我當時覺得太神奇了。”

李楠楠興奮地表示,“雖然她和那個顧客從未認識過,但只是聽了她的介紹,對方便直接轉了賬。”

這給了當時還在起步期的李楠楠極大的鼓勵。

隨后,她的咖啡豆更是在海外擁有了固定的客戶,這也讓李楠楠有了極大的滿足感。

通過開家庭咖啡館,她更是認識了來自各行各業的人,“好幾個都變成了聯系比較密切的朋友,大家互相分享創業的信息差,籌謀合作的機會。”

更有國潮的手表品牌邀請李楠楠做“跨界聯名”,令她意外的是,那位國潮手表品牌的創始人,是她社區內的鄰居,此前只是偶爾買杯咖啡的交情,“他看到我一直堅持家庭咖啡館創業后,被這種堅持觸動,主動找到我希望做聯名。”

在創業的“經濟自由”之外,通過創業,李楠楠接觸到了一個“新奇的更為廣闊的世界”,更多的新的機會在她面前展開,這是原來的她不敢想象的“新世界”。

創業后,李楠楠也對錢有了新的認識,“創業前,我只是一個消費者,遇到問題,只會想到用錢買時間買方便,從沒想到如何用這些用戶需求去賺錢。而現在,拆解創業項目背后的邏輯,成了我的新愛好。”

創業也讓李楠楠“抗壓能力變強了”,“以前上班的難題,左右都在一定的框架里,現在,從咖啡灑一地這種打掃衛生的瑣事,到對接各種事情這樣重要的大事,都會出現很多預料外的問題。”面對困難,她也學會了“深呼吸,笑著面對和解決問題”。

只是,從為老板打工到“自負盈虧”,個體戶的背面也意味著更多的挑戰。

在社交平臺,盡管“大廠裸辭”人設為李楠楠的家庭咖啡館帶來了不錯的關注度,但她也承認,“攬客”并不容易。

以前,李楠楠覺得金融業的工作,“有太規范且成熟的準則,只需要高效準確的執行,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沒地方發揮。”而如今自己創業之后,創造力雖然可以盡情發揮,但“沒人管你,也沒人兜底,自己要為自己的決定買單。”

“小到一篇筆記的標題、字體的大小、如何和客戶說第一句話,大到談合作、規劃未來發展,每件事都要自己費心費神。”李楠楠補充道。

而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辛苦構思、選題、寫腳本,反復修改下,“找光、找角度,拍第二遍,第三遍,也未必能收獲理想的流量。”李楠楠表示,“有時你辛辛苦苦剪輯的內容,還比不上別人隨手一發的帖子數據好,而且即使上一篇流量好了,也很容易面臨抄襲,逼著你不得不持續地創新、產出。”

無論困難和挑戰多少,李楠楠的家庭咖啡館創業已經略有起色。而張瑩和李菁似乎還在艱難起步。

張瑩一開始也曾經興沖沖地購買設備,記錄自己做每一杯咖啡的瞬間,但是“缺乏有力的人設和故事,最終播放量數據慘淡,自己越拍越沒有信心,漸漸就不更新了。”最終,設備吃灰,賬戶停止更新,張瑩并未打通自己的線上渠道。

李菁也“猜不準流量密碼”,“拍過抖音,發過小紅書,發現還不如在大眾點評花錢開低價套餐來的實在,至少大眾點評真的能引流。”30歲創業做家庭咖啡館的她表示,“我拍照能力一般,也沒錢雇專門的攝像師和運營,想借助社交平臺拓客,實在是太難了”。

到現在,李楠楠實現了收入翻倍,李菁的創業收入堪堪與“打工”時“打平”,張瑩則掙扎在盈利的邊緣。

關于前路,李楠楠、李菁、張瑩都還在摸索,李楠楠正探索建設自己的咖啡品牌,李菁、張瑩也試圖通過市集等渠道拓展客戶,畢竟想要走的路,即使困難多多,也要戰勝困難往前走。

只是很顯然,創業并不能解決所有生活的煩惱,無論是創業還是打工,新時代的創業者們,亟需建構自我與工作之間的秩序。而李楠楠們趟過的路,也讓當代年輕人有了更多的選擇。

*文中張瑩、李菁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阜市| 金堂县| 馆陶县| 永胜县| 五常市| 汝城县| 南木林县| 开江县| 新乐市| 黑河市| 宜阳县| 大新县| 新津县| 聊城市| 沁阳市| 京山县| 东阿县| 额尔古纳市| 黎平县| 万山特区| 湘潭县| 中方县| 铜川市| 安远县| 永川市| 来凤县| 昌黎县| 陆丰市| 承德市| 温宿县| 叙永县| 五常市| 桑日县| 琼海市| 阜新市| 科尔| 绥阳县| 安阳县| 兴海县| 常宁市| 北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