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潛水魚X 麻倉葉
編輯|雷德利
國內最大的VR品牌PICO收手了。
早前有傳言字節跳動戰略放棄PICO,11月8日PICO官方進行了“辟謠”,但承認“短期投入和相關團隊規模會縮減”、“聚焦在硬件與核心技術的長期探索和突破上”。
從字節跳動2021年8月以90億高調收購PICO開始,國內VR產業的又一役暫告落幕。根據IDC的數據,今年二季度全球VR頭顯出貨量同比下降44.6%,連續第四個季度下降。中國市場VR頭顯更是僅有11萬臺,大致相當于去年四季度的三分之一。在技術層面出現迭代性突破之前,這個產業很難再現風口。
PICO的CEO周宏偉的內部發言,大概是這次風起風落的最佳注解——“VR行業處于非常早期的狀態,此前,我們對行業和市場的發展估計得比較樂觀,但實際上沒有預期的那么快。”
實際上,PICO一直以來走的是與國外VR廠商差異化的路線——輕游戲,重影音。但一年多時間下來,事實證明VR的影音內容還沒有建立起足夠的壁壘能帶動設備銷量增長與用戶的長期活躍。
VR是國內大廠過去幾年逐夢之旅的標的之一,如今外有Apple Vision Pro降維打擊,內有游戲短劇截胡,PICO也不得不承認,自己的VR影視夢可能是真沒有未來了。
起高樓,宴賓客
2022年,PICO一度定下了非常激進的銷量增長策略,它在五月份的時候一度將全年銷售目標從100萬臺上調至180萬臺,而2021年一整年的銷量僅為50萬臺。
激進增長期間,除了花費巨大預算在各類平臺投流推廣之外,PICO寄希望于留住用戶的內容,并非國外VR生態中絕對的主體——游戲,而是視頻、直播等影音內容。
字節本身就有影音內容的基因,從影音入手是內部不錯的捷徑。作為抖音最早的創始元老之一,2020年初就任西瓜視頻總裁的任利鋒,從2022年初開始轉崗至PICO擔任副總裁,負責內容生態相關業務。據晚點LatePost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卷卷(任利鋒)一方面覺得做游戲成本太高了,另一方面認為視頻可以帶動銷量。”
隨后一同轉崗至PICO的還有抖音原綜藝負責人宋秉華、抖音原娛樂總監吳作敏、抖音創作者運營原負責人劉彧,雖然目前大部分已經離職或轉崗。看得出來彼時的PICO想在VR影視方面大干一票。
在不同品類的內容中,PICO的動作各有缺陷。比如對流媒體平臺來說最重頭的影劇綜內容,PICO的第一道難關就是版權受限。電影還稍微豐富一點,但劇集和綜藝領域近些年的主流作品基本都來自愛優騰芒等平臺,在PICO視頻里只能看到一些臺播劇和抖音自制綜藝。比如在PICO視頻“電視劇”類目中最新上線的劇集是《天下正道》和《風塵淚》,“綜藝”類目中熱門綜藝是《一郭匯》和《點贊!達人秀》。
雖然PICO應用商店中也有愛奇藝等流媒體應用,但其VR內容需要解鎖星鉆VIP才能觀看,連續包年費用比只用移動端的黃金VIP高出了220元。
除了3D電影這種特殊品類之外,大部分影劇綜內容的VR觀看也只是大屏效果,實際體驗與家用投影儀無異。
小魚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曾提到(詳見 美女小程序劇亂戰Steam),PICO早在之前就開發過一系列與近期大火的《完蛋!我被美女包圍了》類似的原生VR短劇,美女近在眼前喃喃細語。但這一類項目一是缺乏互動性,單純播放觀看導致體驗度有限;二是完全沒有引起廣泛傳播,在互聯網公開場域都很難搜到信息,難以成為新用戶購買動力。
直播是另一大重要版塊。PICO直播間的主要內容,與虎牙斗魚等平臺早年間的秀場直播幾乎一致——“擦邊”。“擦邊”內容的宿命是,在野蠻生長時期尚且適用,一旦規模擴大就必然面臨更嚴苛的監管,沒法長期依賴。還有一類是帶有事件營銷屬性的直播內容,如演唱會、世界杯等。但像世界杯,觀賽體驗的重心完全不在沉浸度,就著啤酒小燒烤、和朋友聊天吹牛,才是主流的適配場景。而這些事,在戴上一個VR頭顯之后都不方便。
細數下來,不難發現PICO在大部分內容形態中都沒有找到VR影視的不可替代性,尤其在一些細分場景中甚至讓觀看體驗變得更差了。
蘋果來了,樓塌了
給整個VR產業帶來新一輪沖擊的“罪魁禍首”毫無疑問是蘋果。今年6月發布的Apple Vision Pro,對現有頭顯設備邏輯的沖擊是革命性的。
在官方介紹片中這樣描述,“Apple Vision Pro的基礎是您不會與其他人隔絕。”這是它和目前階段的VR頭顯最大的差距,也是它自稱在MR(VR與AR的結合)賽道上的基礎。
它不是一個需要固定在家中某個角落的“游戲機”,而是可以和iPhone、Mac中的應用保持一致的新終端,常用的Safari、App Store等應用都會出現在Vision Pro的桌面上,試圖成為你生產生活中的“工具”。
至于影音內容,除了對傳統影像實現家庭影院式的效果之外,一大特色功能是,它可以拍攝帶有縱深的3D照片和3D影像,讓自己的日常生活成為沉浸式內容的一部分。據B站的科技UP主鐘文澤發布的體驗視頻,在部分特定的應用中,可以實現3D建模從屏幕中走出來的效果,打破第四面墻。
目前它最大的問題在于,高昂的成本與售價(蘋果明年將發售的第一款售價折合人民幣約25560元)使得它還沒有抵達平民級消費水準,仍然是極客玩具。不過,上個月中,有彭博記者爆料稱,蘋果已經在考慮開發廉價版的Vision Pro,會將Vision Pro的部分功能砍掉,售價減半。
科技界廣為流傳的敘事是,蘋果用2000多名技術人員,8年的時間和數十億美元的資金重注技術,才終于迎來了對全行業的降維打擊,說明技術仍是VR、XR等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但技術之外,內容生態的構建其實也非常重要。據小魚了解,一些國內的內容供應商已經提前開始研究呈現在Vision Pro上的影音內容需要怎樣的攝制方式了,“Vision Pro好像已經不用像傳統VR內容那樣用360°攝像頭去拍了,聽說只要用iPhone上的軟件就可以拍攝,這樣的話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這意味著,PICO這幾年在國內創作者群體中所形成的影音內容制作標準,極有可能在新的終端上需要推倒重來。
事實上,整個字節過去在內容最成功的方法論也不是來自于影視,而是短視頻和直播。整個VR的影視生態光靠一家平臺的投入是難以滿足的,在去年9月PICO 4的發布會上,任利鋒提出過,“中國市場的傳統長視頻年產量可以達到5萬個小時,但是優質VR視頻每年的新增產能還不到20個小時……我們希望投入比較多的資源和技術來幫助更多的開發者和創作者在VR的內容上有更多的投入。”
時過境遷,現金流多如字節也“投入”不動了,下一個能站出來的還有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