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勝馬財經 楊一帆
編輯|歐陽文
第三季度業績下滑的隆基綠能如今又遭到了大股東的“被動”減持。
勝馬財經獲悉,11月8日晚間,隆基綠能(601012.SH)公告稱,股東HHLR收到了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涉嫌違反限制性規定轉讓隆基綠能股票,中國證監會決定對HHLR公司立案。據了解,HHLR借著“轉融通”操作,未經公告減持了隆基綠能約0.87%的股份,持股降至5%以下。
高瓴的減持并不令人意外,今年以來,隆回綠能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并不如人意,市值更是縮水了超3700億元。實際上,早在2022年末時,隆基綠能的行業地位就有所動搖,到了第三季度,光伏茅與第二梯度的差距更是愈來愈小。
當然,整個光伏行業中,業績下行的并非是隆基綠能一家公司,而造成如今局面的,則是繞不開的硅料和組件價格下行的問題,對于行業何時能回歸正常,隆基綠能的總經理李振國也曾表示,在時間上仍存在不確定性。
01 高瓴資本悄然“撤退”
資料顯示,HHLR公司是一家注冊于新加坡的投資機構,為合格境外投資者,即QFII。接近高瓴內部的人士曾透露,HHLR公司就是高瓴系二級市場投資業務的平臺。
兩家的淵源起于2020年12月,當時,隆基綠能在資本市場上如日中天,高瓴資本便與公司股東簽署了《關于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之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擬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流通股份約2.26億股,占當時公司總股本的6%。
據悉,在該次受讓股份過程中,每股轉讓價格為70元,高瓴共耗資158.41億元。
2021年年報中,HHLR管理有限公司-中國價值基金(交易所)出現在隆基綠能的股東名單中,標注為境外法人,持股數變為3.16億股,持股比例為5.85%。此后一段時間,高瓴一直未減持,直到2022年年報中,仍持有隆基綠能5.85%的股份。但隨著公司分紅轉增股份,其持股數量持續增加。
2020年及2021年,隆基綠能兩次向全體股東每10股以資本公積金轉增4股。截至2022年12月31日,高瓴通過HHLR持有隆基綠能約4.44億股股份,持股比例為5.85%。
然而,從今年一季度起,高瓴欲開始撤退。勝馬財經了解到,HHLR于今年3月20日借“轉融通”操作,將其持有的6448.46萬股上市公司股份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業務,出借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0.85%,出借期限為182天。
但問題是,在三季報披露中,HHLR通過轉融通方式出借的股份已全部到期歸還,原本HHLR持股比例應恢復至5.85%,但截至9月30日,HHLR的持股比例僅為4.98%。也就是說,在第三季度期間,HHLR減持了隆基綠能0.87%的股份,但由于轉融通業務導致持股比例降低至5%后,該筆減持并未進行相關披露。
可以說,HHLR利用規則漏洞完成了實質減持,且持股比例“精準”降低到5%以下,后續再減持無需公告,經粗略計算,高瓴相關股份的減額金額大約是19億元左右。
不過,截至目前,高瓴資本所持隆基綠能剩余倉位處于浮虧狀態,按照11月13日收盤計算,高瓴持有隆基綠能股票的市值只剩90億元左右。
實際上,減持隆基綠能的也并非只有高瓴旗下HHLR公司,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的減持幅度更大。截至2023年9月30日,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股直接下降了5.92個百分點,從2022年第四季度的第一大股東,變成了第二大股東,若對應當前市值,則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減持超過百億元。
而從二級市場的股價上看。截至11月13日,隆基綠能收盤價23.84元,較年初的41.86元累跌超四成。市值1807億元,較歷史最高市值5500多億元縮水近3700億元。
02 第三季度業績下滑
資本市場的嗅覺總是敏銳的,實際上,從去年開始,隆基綠能“行業一哥”的地位就有所動搖。一直以來,隆基綠能和TCL中環都被稱為硅片“雙雄”,二者占據整個市場接近六成的份額,而且兩家公司都在硅片領域深耕多年,技術最為成熟。
但2022年,隆基綠能卻被TCL中環超越,失去硅片行業龍頭地位,不僅如此,隆基綠能與第二梯隊的差異也逐漸縮小。具體來看,2021年,隆基綠能的組件出貨量優勢明顯,是唯一超過35GW的企業。2022年,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出貨量均超過40GW,排在第二位的天合光能與隆基綠能組件出貨量僅相差2GW,而2021年,兩者之間相差近14GW。
前不久,隆基綠能公布了2023年三季報,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941億元,同比增長8.55%;歸母凈利116.94億元,同比增長6.54%,為2018年以來營利增速首次降至個位數。其中,其第三季更出現2013年后的首次負增:營收和凈利分別為294.48億元、25.15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92%、44.05%。
此外,作為光伏硅片和組件兩環節龍頭,受上游硅料價格大跌影響,企業硅片同樣失去價格支撐,導致存貨減值損失壓力陡升。前三季隆基綠能資產減值損失達30.92億元,較2022年同期的8.21億元猛增22.71億元,增幅高達276.61%。
組件方面,2023年三季末,晶科能源反超隆基綠能,其前三季出貨52GW,隆基綠能為43.53GW,晶科能源還在三季報表示,有信心超額完成全年70-75GW的組件出貨目標,若目標實現,其將重回全球第一位置。
面對咄咄逼勢、連丟兩第一,隆基綠能總經理李振國在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坦言,今年出現兩個策略失誤:一是今年年初,硅料出現波動性快速下降,隆基跟隨硅料價格對硅片定價,影響了一季度硅片盈利能力;二是二季度,在友商搶單時,隆基表現沒有這么激進,對今年組件銷售影響較大。
03 光伏企業難逃價格戰
勝馬財經注意到,不單是隆基綠能,隨著三季報收官,光伏業高增勢頭不再。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62家光伏上市企業合計營收9226.27億元,同比增長21.41%;歸母凈利1011.89億元,同比增長7.84%。而上年同期,其營利增速為80.03%、129.34%。
這其中,繞不開的問題就是上游硅料價格下行,2023年,硅料價格從最高30萬元/噸下跌至11月均價6.5萬元/噸左右。在原材料大跌影響下,硅片廠商紛紛下調硅片外銷價格,而隆基綠能更是多次發起“價格戰”。
去年12月23日,隆基綠能宣布將“單晶硅片P型M6 155um厚度從7.42元/片下調到5.40元/片,降幅27.22%,單晶硅片P型M6 150um厚度由6.24元/片下調至4.54元/片,降幅27.37%。”
而今年5月30日,隆基綠能稱,將150μm厚度的P型M10硅片價格從6.3元/片下調至4.36元/片,降幅達到30.8%;150μm厚度的P型M6硅片價格由5.44元/片下調至3.81元/片,降幅30%。
而根據11月9日最新數據顯示,目前,P型M10硅片主流成交價格為2.30元/片;P型G12主流成交價格為3.30元/片;N型M10硅片主流成交價格為2.40元/片,由此可見,隆基綠能硅片價格仍在大幅下調。
除硅片價格大幅下調外,組件價格也出現大幅下滑。今年10月,有機構統計,根據機構統計,目前光伏組件價格在1.1元/W附件。而在不久前的集中招標中,已經出現0.993元/W的極端低價。據業內人士估算,組件企業單純制造成本最低也要1.1元/W,加上其他成本要超過1.2元/W,如今的價格已經觸及成本線。
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硅片和組件供給還處于過剩狀態,隨著硅料價格進一步下探,硅片和組件價格存在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
雖然李振國在業績交流會上曾強調,“隆基堅持穩健的經營策略,不會虧錢做生意。除非是已簽訂單,公司會履按照合同交貨。但對于看得見是虧損的單子,隆基依然不會去做。”但在整個產業鏈價格下行中,隆基綠能又如何能“獨善其身”呢?